找不到文档

请联系客服

一、找不到需要的文档,请联系客服

各种述职自查等报告、工作学习计划总结、表扬信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申请报告、发言稿、新闻稿

活动策划方案、演讲稿、推荐信、保证书、读后感

合同协议、倡议书、等各种条据书信

二、微信客服

欢迎收藏本站,按 Ctrl+D 即可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祈祷工作报告网qdbeian.com > 规章制度 > 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集合

2022-06-05

学生管理制度集合五篇

管理制度】导语,您眼前所阅读的此篇文章有18150文字共五篇,由任龙建尽心纠正上传!规定是强调预先(即在行为发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于法律条文中的决定。规定作动词指对事物的数量,质量或方式,方法等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比如说:~产品的质量标准 | 不得超过~的日期等。学生管理制度集合欢迎大家一起来浏览!

学生管理制度集合 第一篇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高中部(以下简称“普通高中”)。

二、入学

第三条 应届初中毕业生经参加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按照省教育厅核定的普通高中规模轨制和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招生方案所录取的高中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到录取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后,即取得学籍。

第四条新生应按时到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如因病或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办理入学手续者,必须在开学前一周内持有关证明向学校申请延期办理入学手续,延期期限不超过两周。开学后一周内不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又不办理延期手续,或延期期限内仍不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五条新生如被发现有采取舞弊、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入学资格的,由学校取消其学籍,并报县、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新生入学后,由学校按照省教育厅普通高中学生电子学籍注册的有关规定,为每名学生建立学号,直到毕业。学生在休学、复学后以及在本市范围内转学者,学号保持不变。学生编号共14位:第1、2位为各市代码,由省教育厅统一编制(其中大同01、朔州02、忻州03、吕梁04、太原05、晋中06、阳泉07、临汾08、运城09、长治10、晋城11、省直12);第3、4位为县(市、区)编号,由各市编制;第5、6位为学生入学年份代码,取所在年份后两位;第7位为学校类别代码,0为公办普通高中,1为民办普通高中;第8、9位为学校编号,由各市统一编号并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备案;第10位为学生类别代码,统一编为2;第11、12、13、14为学生代码(其中第11、12位可以为班级代码),由学校按学生报到顺序统一编制,从0001号起依次顺延。

学生跨省、市转学的,转出学校即注销其学号。由省外转入省内或省内跨市转学的,由转入学校为其建立新学号,并注明该生为转学学生。注销和新建学号,都必须及时报告县、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因病须休学治疗的新生,按休学规定办理。经批准后,可保留其入学资格一年。

第七条 普通高中每班学生数应控制在一定的数额内。高一年级招生班容量原则上控制在50人以内,三年内最大班容量不得突破56人。转学、借读、复学均占班容量数量。

第八条 各高中学校按照有关规定对新入学学生进行注册登记,填写学籍登记表(附件1),编制高一新生花名册(附件2)后,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送县、市教育局。各市务于每年9月30日前将当年高一新生注册数据盘报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审核备案。经省教育厅审核的学生学籍是各市、各学校建立学生综合发展报告、组织学业水平考试、发放高中毕业证书和学生转学、休学、退学的依据。

普通高中学生不予留级。

三、转学

第九条普通高中学生不得随意转学。因家庭居住地跨省、市、县迁移(不含同城区内迁移),且户籍已迁入居住地确需转学的,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提出申请,经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县、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办理转学手续须提供转学申请表(附件4)、转学证明、家长调动工作证明、户籍迁移证明、山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册、学生学籍卡片及新生入学录取登记表等有关证明材料。跨省(市)转学的,需提交转出地省级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主管部门确认的成绩证明。

转学手续一般在开学后两周内办理完毕。除父母工作调动等特殊原因外,学期中途一般不予转学。高三年级最后一学期原则上不办理转学手续。

学生休学期间以及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

第十条 普通高中学生的转学执行普通高中之间同级互转的原则。学生转学应转入与原校同级或低一级的学校、与原校相同的年级,不得转入低于原校的年级。

第十一条 普通高中学校可准予因学习有困难无法跟班学习的学生申请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但必须经转入学校同意,并按照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关系报相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第十二条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包括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不得转入普通高中。

四、借读

第十三条学生应在户籍所在地就读,学校原则上不收借读学生。如学额许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借读:父母双方出国工作一年以上者;父母双方从事野外工作或流动性较大工作者;父母双方支援边疆建设在当地就读有困难者;父母双方均在我省务工的农民工子女。

第十四条借读的学生应持父母所在单位和原学校证明,到接受学校办理借读手续(附件5)。借读生不做为学校正式学生,借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半。

借读学生必须在与原校相同的年级借读。凡在低于原年级借读者,一经发现,即取消其借读资格。

借读学生的学籍保留在原学校。

第十五条借读学生的各学科的模块考试、学分认定、基础素养评定、学期评语等事宜,均由借读学校负责进行。借读期满,应如实向学生学籍所在学校提供在校期间的全部情况。借读学生的综合发展报告册、学业水平考试、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发放、毕业升学考试等均回原校进行。

五、休学、复学

第十六条 学生因病需要长期治疗或其他特殊原因必须休学的,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出具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包括学生病历及医疗收费发票等)或其他有效证明,经学校同意,报县、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办理休学手续(附件3)。

患有传染病或患有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认为不能使其在学校进行正常学习疾病的学生,学校可令其休学。

毕业班学生一般不予休学。如遇特殊情况,确有正当理由必须休学者,可由学生及其监护人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报县、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休学。

学生在休学期间,学籍予以保留。学生因病休学的原因必须记入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册中,并附上医院诊断证明。

第十七条 学生休学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学生休学期满后,应及时申请复学,符合复学条件,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在适当年级就读。

休学期满,仍不能坚持正常学习者,经学校批准,可继续休学。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最多只能休学两年,休学两年仍不能复学者,应办理退学手续。

六、退学

第十八条 学生因患不能治愈的重症或患严重的传染疾病已休学两年,不能坚持或不宜继续在校学习(须附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学生在学习期间因意外伤害性事故导致严重的智力障碍或生活不能自理(须有二级甲等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学生出国定居(须凭学生本人护照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经司法部门判刑或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等特殊原因要求退学的,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退学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并报县、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准予退学(附件6)。

第十九条 学生在一学期内连续无故旷课超过8周或累计旷课10周及以上,其间经学校与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者;或休学期满,经学校与家长联系后仍未复学或不按期办理继续休学手续的,经学校报请县、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按自动退学处理。

学校应及时注销退学学生的学籍。

七、毕业(结业、肄业)

第二十条 高中修业期为三年。普通高中学生的毕业条件为:普通高中学生须修满三年,并且每学年在每个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总学分至少达到144个(其中必修学分至少116个,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置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22个学分,学习学校自主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获得6个学分);参加并全部通过规定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基础素养评价总评达到合格。达不到规定毕业条件者,由学校发给结业(或肄业)证书(附件9)。

第二十一条 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对准予毕业的学生,由学校编制毕业生花名册(附件8),经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准、验印后发给毕业证书。毕业证书须由校长签章,加盖学校公章及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籍管理专用章后生效。学校应及时将学生的毕业情况载入学籍卡片,永久保存。

第二十二条 学生毕业证书遗失的,一律不补发,由毕业学校发给学历证明(附件10),经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验印后生效。学历证明原则上只能补发一次。

第二十三条 学生未学完修业年限内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或属于本办法中所规定的退学学生,学校可根据其实际学习年限,发给相应肄业证明,并在证明上注明肄业时间。

八、考勤评价

第二十四条 学校对学生上课、实验和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班会、校会和课外活动等统一规定的活动,实行考勤制度。有正当理由不能参加的,必须请假;不请假或超过请假期限的,均按旷课处理。对无故旷课和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学校应及时家访,与学生家长互相配合加以教育。

第二十五条 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办法按照省教育厅印发的《山西省关于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制度的通知》、《山西省关于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通知》和《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等有关规定执行。评价相关情况及时记入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册中。

十、奖励与处分

第二十六条 对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体育锻炼及参加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给予表扬、表彰和奖励。

对学生的表扬、表彰和奖励,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入学校档案和学生综合发展报告册中。

第二十七条 对犯错误的学生,学校要加强教育,并给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对极少数犯有严重错误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可按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等纪律处分。

对学生的处分意见由教导处(或政教处)提出。要告知被处分学生及其监护人,并充分听取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的意见,举行有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听证会,然后申报,经学校校务会议决定,校长签署公布,并报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学生及其法定监护人对学校的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申诉,由县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做最后裁定。

第二十八条 学校要加强对受处分学生的帮助教育。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和记大过处分的学生经一学期后,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经一年后,确有悔改表现并有显著进步者,经师生评议,学校批准,可撤销其处分。

已撤销的处分不进入学生综合发展报告中。

处分未撤销者及高三年级最后一学期受处分者,不予毕业,只发给结业证书。

第二十九条 对少数有严重不良行为和有违法行为的学生,学校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至专门学校进行特殊教育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有正当理由并在专门学校表现好的学生可申请转回原学校或转入其他学校学习。

十一、学籍档案管理

第三十条 学校学籍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制度,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用全省统一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行全省统一的电子学籍管理。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确定专人负责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学生学籍档案资料应齐全、规范、准确。

第三十一条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学籍档案及学籍管理制度,学籍档案应永久保存。学校学籍档案采用省教育厅统一格式,包括:学生学籍登记表(附件1)、高中新生花名册(附件2)、在校生分班名册、学生转(休、复、退、借)学情况(附件3、4、5、6)、高中学生增减情况登记表(附件7)、高中毕业生花名册(附件8)、结业证书存根(附件9)、学历证明存根(附件10)及相关凭证资料、学生奖励处分材料等。

第三十二条 学生入学情况学年统计应与教育年度统计工作要求一致,同步进行。

十二、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执行。此前下发的学籍管理有关文件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教育厅负责解释。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是省教育厅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的工作部门。

第三十五条 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关于印发《山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

为了加强我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的办学行为,保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在认真总结、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省教育厅对原省教委印发的《山西省普通中学学籍管理办法》(晋教普[20xx]15号)进行了修订。现将《山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学籍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及时转发到所属各高中学校执行。

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原则由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普通高中学校具体实施。各市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

学籍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常规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高中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籍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此次颁布的《学籍管理办法》,对本市和高中学校学籍管理工作进行一次认真规范。同时进一步完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我厅基础教育处。

山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新规定

学籍注册

1、学校按照户口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所划定的就近入学的学区范围及有关要求招收新生。

2、初中新生入学时,要将原小学的学生档案、户口及住房证上交该校审查,合格后学生凭盖有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学籍管理章和学校章的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到学校报到。

小学新生入学时,要将户口和住房证上交辖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合格后凭辖区教育行政部门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到指定学校报道。

3、新生在规定时间报到后,即取得相应学校学籍。

4、非本学区的学生该校一律不予建立相应学校学籍。

5、新生自报到之日起,两周之内未到该校报到,学校可取消入学资格(特殊情况除外)。

6、学籍内容包括:加盖辖区教育局学籍章和相应中学学籍章的录取通知书,小学生毕业登记表,教育局统一制定的素质手册。

转学

1、学生因家庭搬迁等情况要求(在市内)转学的,学生本人及家长可持变动后的户口及住房证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校长及有关负责人签字批准后,学校可办理转入、转出手续。

2、特殊情况的学生由学生本人及家长提出申请后,由校长批准并且上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转出转入。

3、其它情况一律不予转学。

4、毕业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允许转学。

借读

1、符合借读条件的学生。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安排和特殊情况的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现有情况,经校长批准后,方可在该校借读,借读学生按上级规定收取借读费。

2、对于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按有关政策办理。

3、借读学生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回户口所在地参加毕业考试的学生,经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校长批准后可在该校参加毕业考试。

4、学生要求返回户口所在地考学时,学校及时给学生办理相关手续。

学生管理制度集合 第二篇

城市中学生宿舍管理规定

 1、为维护学校的治安秩序,保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规定。学生宿舍必须以校为单位组织好学生安全值班、负责管理好各系各门栋的宿舍安全。学生宿舍严禁使用电炉、电热水器等电热器具;严禁私接电线、改装电路、安装插座;禁止在蚊帐内点蜡烛..为维护学校的治安秩序,保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规定。

2、学生宿舍必须以校为单位组织好学生安全值班、负责管理好各系各门栋的宿舍安全。

3、学生宿舍严禁使用电炉、电热水器等电热器具;严禁私接电线、改装电路、安装插座;禁止在蚊帐内点蜡烛或点灯;禁止在宿舍内生火做饭;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危险物品进入学生宿舍。

4、凡本校人员出入学生宿舍一律凭校徽、有效证件出入,非本校人员必须验证登记,经同意后方可入内,不得在楼内留宿,有特殊情况确需留宿的,须经所在院系和保卫处同意后方可留宿。

5、宿舍按时开关大门,宿舍关门后因特殊情况要进出的,应向门卫出示证件或证明,经门卫同意并查验登记后方可进出。

6、学生各种情况离校期间,其宿舍由各院系安排学生看守;学生不得擅自跨院系、跨宿舍居住;任何人不准侵占和借居毕业生离校后闲置宿舍,各院系在管理上应相互配合。

7、不准在宿舍墙上张贴各类海报、、启事和其它未经学校允许的张贴物;学生不得在宿舍区内搞任何经商活动;门卫应禁止小商贩进入宿舍区。

8、学生应妥善保管好个人物品,现金及时存入银行并设置;房内无人时必须关窗锁门;携带贵重物品出门自觉接受门卫的检查和登记。

9、提高警惕,严防各类案件发生,发现案情或险情,发现可疑人员或可疑现象,要及时报告并主动配合,提供线索,见义勇为,消除隐患。

10、门卫应严格按照工作职责完成本职工作。值班期间不得擅离职守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11、本规定由校保卫处负责解释和执行。

12、本规定公布之日起生效。

学生管理制度集合 第三篇

摘要: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大学生进行观教育一直是高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当前,大学生表现出认知水平不高,参与活动的动机比较复杂等问题。其形成原因既有社会思想文化的偏离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的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观不成熟的主观因素。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两方面着手,形成合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 

关键词:大学生 观 教育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生观、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和思想的解放及观念的更新,人们的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近些年来,大学生中的冷漠现象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的关注,有些学生表现出与其受教育程度极为不符的消极态度。为了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我们在多年对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滚动调查的基础上,于20xx年在吉林大学和长春中医药大学专门就大学生观问题进行了调研。考虑到大一的学生还处在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期,所以,调查的范围锁定在二年级以上。此次调查包括了文科、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比例为毕业年级300份,占20%;二、三、四年级各400份,各占26.7%。回收有效问卷1437份,占95.8%。除问卷调查以外,我们还对50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询问、访谈,力求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以其为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wwW.meiword.com 

一、大学生态度状况的调查 

观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行为主体,在生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以国家为中心的社会的根本观点。这个根本观点是人们观察问题和现象的根本出发点。观不同,人们对于同一个问题和现象的看法和态度往往会发生很大的分歧。目前在校的大学生都是出生和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他们既亲眼目睹了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文化改革过程中的深刻变化以及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又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各种利益的真正受益者。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的现实社会中,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大学生在上表现出如下特点。 

1.认知水平比较高,但上的不成熟和不稳定性也比较鲜明 

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中各种对象的认识理解以及赞成反对。认知水平与主体对知识的了解和把握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从进人大学后,学校就通过课堂主渠道和其他形式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应该说,经过几次重大的改革,目前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内容范围已经很广泛,无论从理论到实践、还是从知识到行为规范方面几乎都触及到了。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却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还缺乏了解,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例如。对我国选举活动的运作程序及相关知识,这是在中学和大学期间都学习过的内容,但是只有42.7%和34.3%的学生表示了解和比较了解,有17.6%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有5.4%的学生坦言对此一点也不了解。参加选举和投票活动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参与形式,但实际调查显示,大学生空谈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认知水平与实际行动之间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实际投票活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让别人代投或不参与;即便参加投票的学生也往往是由于受到学校相关方面的动员或强制性要求而不得不参与。所以他们的投票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真正出于公民责任感或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以影响投票结果为目的的很少。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参与的思想基础,对一些关乎国家民族命运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判断,但认知与行为上表现出的知行不统一,恰恰说明了他们上的不成熟和不稳定性。 

2.谈论的热情很高,但自觉关注问题的意识不强 

情感是指人们在认知基础上对对象产生的内心体验。主要表现为爱憎、好恶、尊重或轻视之感。大学生思维敏捷,关注社会问题,敏感度高,是活动或运动中最激进的群体。这一点可以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状况的滚动调查结果中得到证明。例如,对问题、和xxxx问题等,大学生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特别是在个别访谈中,一提到这个问题,大学生们都表现出非常坚定的爱国立场,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一切祖国的行为,要维护民族的团结统一。但是当问及“你会用什么方式体现你的立场和态度”时,有很

多学生的回答就比较勉强。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设置了涉及时事、理想信念、社会责任等题目。在“你最了解的国内外大事”、“你的信仰”和“是否愿意加入党组织”的选项中,与之前所掌握的情况基本相符,自然学科专业的学生选择“不了解”、“没有仔细考虑过”的比例数高于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再如,针对医学专业学生的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即“医疗制度的改革一直是个社会焦点问题,你关心了解这个问题吗?”,回答认为“与我未来的职业有关,应该关注”的占13.8%;“知道重要,但是不了解”的占27.2%;还有7.4%的认为“无所谓,没有必要了解”。医疗制度改革是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与医学生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但是调查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 

3.入党动机比较复杂,功利化的倾向不容忽视 

动机是构成社会成员行为的直接原因,而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现。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个人都是无法完全脱离关系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关于大学生入党的动机问题一直是高校比较关注的,在大学生中培养党的事业的接班人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加入党组织无疑会促使他们更积极、更有效地参与生活。目前在校大学生提出入党申请的比例是比较高的,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高校申请入党的学生比例在48%~92%之间。毕业年级在校发展的党员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25%~42%。如果仅从数字上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在上是要求进步的。但是通过近三年的滚动调查,我们发现,关于“你的信仰”,选择“主义”的分别占31.4%、38.7蹦和35.6%。这个数字不仅远远低于申请入党学生的人数,而且也低于学生党员的人数。这说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很复杂的。就此我们曾走访过多位学生管理干部,他们也普遍反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组织上人了党,思想上没有入党”的状态,其入党动机的功利化倾向是相当普遍的。功利化的动机必然要导致功利化的行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相对更关心与自身利益关系较为密切的事物l普通学生则更加注重与自我相关的、具体且现实的利益追求;而对那些无利可图的活动就会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因此,加入了党组织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具有了较高的素质。 

二、关注大学生态度的消极表现 

态度“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参与“是指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以合法的或非合法的程序参与生活的行为。”在对大学生态度的研究中我们注意到,学生消极态度的主要表现为对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兴趣,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度不高,不愿意参与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冷漠。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的偏离是大学生正确观形成的社会原因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三十年间经历了各种运动,特别是十年,使广大群众对极“左”路线深恶痛绝,也使很多人对产生了较为强烈的逆反心理,错误地认为“就是人整人”。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统帅”一切,工作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的等“左”的思想一直处于的主导地位。因此,改革开放后,远离、不参与曾经是很多人的真实思想和态度。应该说,这种思想的影响至今都没有消除。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曾经有过几次对青年思想影响颇深的思潮,是值得我们注意和反思的。上个世纪80年代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反映的是社会变革初期人们思想上的种种困惑和混乱。这场讨论观点纷纭,甚至在讨论中还提出了一些错误的命题,其对社会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人生观的范畴。但遗憾的是,社会对这场大讨论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导向和结论,结果造成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口号的流行。不久,社会上就出现了“主义渺茫论”的思潮。又有人提出“一切向钱看”的口号。不断袭来的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使得正在成长的大学生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应该说,大学生对的种种不正确的认知是有一定社会原因的,这与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思想文化偏离的核心价值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2.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是影响大学生取向的主要原因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利益关系、分配形式以及就业方式等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思想的性、选择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由于观念的解放、环境的宽容及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彻底改变了以往统帅一切的局面,从而使得不再成为最受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而人们把更多的视线转移到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的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

了人们对的逆反和游离心理状态,大学生也不例外。虽然高校很注重让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素质,但是,当问及“你认为在校期间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有什么意义”时,选择参加社会活动“可以增强对社会的了解、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打基础”的占42.6%;选择“提高交往、表达、理解他人等方面能力的”占36%;选择“能够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只占28.6%。可见,大学生更多的是从实效方面考虑自己的行为取向,这反映了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对他们的影响。 

3.个体观的不成熟是必然因素 

目前在校的绝大多数学生的人生经历简单,涉世不深,世界观、人生观、观尚在形成阶段。社会生活本身就是纷纭复杂的,很多问题都与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而很多经济文化、道德法律问题中又蕴含着深刻的问题,使原本就难以辨别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更加难以判断。另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西方思潮的涌入,也使得大学生在进行评价和判断时有了更多的参照,而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对信仰、理想信念的迷茫和困惑。因此,他们不愿在传统观框架下谋求个人发展,渴望摆脱的束缚,实现自我理想和价值。 

三、对大学生进行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1.提高认知水平,强化对大学生的观教育 

从国家民族进步和社会稳定的角度而言,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的任务。今天的大学生将在未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担任各级领导和管理工作,并直接参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这就需要他们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以保证我们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在上具有敏感性、冲动性、反复性及可塑性等特点。从前面的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思想方面所表现出的消极态度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要将大学生观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在高校的思想理论课中。要通过开设“学”、“中国思想史”、“法学”、“现代思维方法与现实生活”、“当代社会思潮评介”等系列选修课和“思想、理论、人生100讲”系列专题讲座,弥补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不足,开阔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纠正偏见、提高辨别能力。 

2.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 

人的观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应不仅是感性的直观,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在不断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大学生对事件是非常敏感的,通过事件对大学生进行观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和方法。例如,20xx年发生的分子阻挠火炬境外传递事件,各级党团组织都在第一时间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不仅使大学生在上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在会和残奥会期间,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受到世界的好评。所有的志愿者都从这次活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正如大学生所说,要以崭新的面貌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形象。然而,现实社会生活中,许多活动都是与其他活动交织在一起的,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在了解事实、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认知水平和意识是非常有效的。多年来,我们结合思想教育教学启动了大学生学习主义理论第二课堂常规化载体——“红色驿站”和“航标学习实践社”。以“在红色中体验伟大,在经典中铸就崇高”为宗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国特色道路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组织学专业的学生到街道社区做助理,让他们深入基层参与党政管理工作,从而加深他们对党的全心全意为服务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还组织医学和药学专业的学生到农村去了解改革开放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变化,在送医送药下乡的同时,让他们了解农村的变化,从中体会到党和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等诸多问题上所作出的巨大努力。此外我们还组织人文和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到企业中实习,了解企业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等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同时,思想境界和道德理想得到了升华,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心等得到了提高,也使他们对国家民族进步的发展,对中国党领导的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要

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论文网在线:

学生管理制度集合 第四篇

陕西省教育厅18日正式公布《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将于3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公办中小学由教育行政部门划定招生区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办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实行秋季招生,地方各级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公办中小学由教育行政部门划定招生区域,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凡年满6周岁〔入学当年8月31日(含)以前出生〕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条件暂不具备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7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法定监护人向应当就读的学校提出申请并附有关证明。

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本学区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进城落户农村居民适龄子女入学,与居住地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对待,由其法定监护人持本人及儿童、少年的户籍或居住证明,到居住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学区对应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城市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城市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向暂住地县(市、区)提出入学申请,由暂住地县(市、区)指定接收学校,保证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严格控制班额,学校在接收正常入学、转学、复学的学生后,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

学生初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学校应从学生入学之日起1个月内为其采集录入学籍信息,建立学籍档案,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申请学籍号及学籍辅号。学籍辅号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办法》中还对学籍档案管理,学生转学、休学、复学,跳级、留级、毕业,以及奖励、处分和考核、评价等作出了规定。

学生管理制度集合 第五篇

摘要:突发公共事件治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高校学生群体中的突发事件的产生,与高校管理制度的缺陷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高校应构建包括组织、制度、沟通和恢复机制内在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机制。

关键词:管理制度;突发公共事件;以人为本;高校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猛增,高校学生突发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并且呈逐步增加的态势,有些已经对学校、地区乃至社会全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现象与当前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合法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挑战,而探究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根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因此,阐明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诱因,对构建和谐校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高校突发学生公共事件表现的形式各有不同,但其背后有着共同的深层次原因,其中高校管理因素占有很大一部分。本文围绕高校内部存在诸多管理漏洞、服务缺位、人为失控、制度规范缺失和资源制约等因素进行。

一、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高校一系列的管理行为中,对于高校学生突发公共管理中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是彰显大学精神的重要标志。但一段时期以来,一些高校内部管理出现了诸多偏差,其中最大偏差在于过分推崇以物为本、以钱为本、以权为本的管理模式,淡化了以人为基石的人文管理范式。wwW.meiword.COm一些高校管理者视学生为学校的附属物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官本位意识较强,习惯于文件、会议式的工作布置,忽视学生权利和权益的维护;习惯于强调学生统一规范的要求、忽视学生个性和主体地位,以致于把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变成一种口号。事实上,学校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依据,离开了学生,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管理行为失范

作为现代大学治校方略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校不仅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也是现代大学管理的必然选择。然而,一些管理者法治意识和尊重学生权利的意识依然淡薄,诸如部分高校学生规章制度中依然存在“罚款”、“开除学籍”、“勒令退学”、“未能通过英语四级者,不颁发学位证书”、“不缴足学费、不偿还贷款,扣发毕业证书”等规定,既违反了xxx治原则,也违反了现代社会法制精神,很容易导致与大学生之间的纠纷甚至对簿公堂。特别是一些二级学院(有些是异地办学),由于在学历文凭管理上不规范,不仅损害了学生利益,有时还导致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也损害了大学的社会形象。

3.开放、竞争、透明的环境与传统管理方式的冲突

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以及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挑战,在开放、竞争和透明的环境下,改进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和成才的需要与传统的经验式、集权式、控制化管理等管理方式产生了冲突;强制性态度和检查、监督的方式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产生了冲突,也使管理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学生从内心更加呼唤既有人情味又能吸收大学生有序参与的管理方式。

4.管理制度刚性与柔性操作的冲突

(1)制度不健全。根据《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校有权规定本校具体规章制度。但事实上,目前一些高校涉及学生培养和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偏离上位法,有些制度之间存在冲突,常常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而有一些领域却缺乏管理制度、存在管理盲区或者称之为学生管理“灰色地带”。一旦出现涉及学生利益的情况,容易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产生纠纷,进而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甚至产生过激行为,有时成为诱发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导火索。

(2)制度程序不规范。由于各种原因,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一般都沿袭各自的传统习惯。在制度制定过程中最明显的缺陷是有关规章制度的制定缺乏法律专家和学生代表的参与,或多或少存在程序不规范的问题,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而且不少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处于人性化与制度化的矛盾与冲突之中,有时甚至模糊了道德规范与规章制度的界限,有些制度条文难以保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产生纠纷埋下隐患。同时,决策信息的传递从决策层到执行层,再从执行层反馈到决策层,因层级过多,造成决策层和反馈衰弱与失真。

(3)执行过程不透明。“公平、公正、公开”是管理的最基本原则。高校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要让学生通过在寝室与同学相处来培养团队意识、集体观念,懂得劳动光荣。认识上的差异本来无可厚非,但目前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物业相关管理制度或服务规范的修改缺乏与学生沟通,物业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执行制度过程、方式方法过于简单、生硬、柔性管理缺失,时常会导致学生因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与管理者之间产生冲突,很容易引发学生对学校服务工作的不满或抵制。

5.高效统一的危机干预应急管理体系尚待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稳定工作由党委领导,党委有关职能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负责,行政部门和教师在应急管理中并没有很好参与。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协调困难,落实艰难,不易形成资源整合和快速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此外,还缺乏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对应的完备的应急处理规章和法制保障。

二、改革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制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制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在要求。应对机制能够全面、系统地预防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合法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作用。根据以上,如何改革管理机制,可以从组织、制度、沟通和恢复四个方面进行构建。

1.组织是保障

(1)创设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构

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化解以及处理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建立一套常设的机构和人员,组建高效率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小组,进行管理和运作。从组织角度入手,优化学校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高效率的管理机制,规范各项制度,尽量避免因责权不明、奖惩不公、相互推诿等因素造成的人为性突发公共事件。

(2)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与装备

20xx年和20xx年“汶川大地震”之后,社会和学校普遍反应,高校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措施和能力相当欠缺,当发生情况时很被动,只能给学生一些言语上的安慰,还来不及反应,学生已经走掉很多。因此,对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培训刻不容缓。培训包括基本的应对能力的训练、心理方面的训练、沟通技巧的训练等。在装备方面,既要运用先进的科学设备,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有效地预警能力,又要加强高校本身的知识装备,编写、发布各种处理危机的指南性资料,如《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基本方法》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流程》等。

2.制度是关键

(1)加强信息的识别和预警

为了及时发现可能诱发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因素,在高校学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类型的增加、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管理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的业务日益复杂、需要多部门协同工作等挑战,迫切需要一个高效、能够随需应变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工作平台的支持。目前,可以吸收网络技术的一些成果,比如,开发基于ssh的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快速设计与开发软件系统,以便实现信息系统的早期预警。 (2)科学系统地制定预案

制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是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它关系到在不可避免的突发公共事件爆发阶段,能够根据已有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计划,启动紧急应对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危机做出反应,形成社会联动方案,将事态控制住,把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3)加强演练

预案制定后,需要进行检验,从中发现问题,不断进行修正,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预案的整体或关键性布局是否有效。只有在平时就有意识地加强对于学生和专业人员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训练,才能使他们在突发公共事件真正爆发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

3.沟通是根本

在高校日常管理中,有一种潜在的、看不见的突发公共事件正在酝酿和累积,其对高校稳定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是不可低估的,这就是因缺乏沟通而产生的谣言和恐惧。只有在有效沟通的前提下,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否则很容易再产生冲突。一旦冲突发生,很容易造成贻误时机,使得突发公共事件扩大化。

4.恢复是核心

突发公共事件被控制或平息后,并不意味着整个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过程已经完结,它只标志着突发公共事件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恢复阶段,是在突发公共事件结束后,经历的师生向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的回归。突发公共事件恢复机制可以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一个弥补部分损失和纠正混乱的机会。恢复机制是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延伸,应该包括进行全员危机意识教育,树立转“危”为“机”的思想意识;科学评估损失、明确恢复内容;按照秩序恢复与重建,建立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有效地谈判协商机制;建立相关制度,妥协安排和处理相关人员;让信息公开成为惯例;更新工作预案,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准备和整合充分的资源,提供应急保障;加强校园安全立法等。

参考文献:

[1]张晓鹏,袁飞,杨非.复杂科学与危机管理研究的深化[j].理论界,20xx,(1).

[2]叶金福.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j].主义与现实,20xx,(1).

[3]郑玮华,庞小宁.试论高校危机事件的基层应对[j].山西理工学院学报,20xx,(1).

[4]郭济.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xx,(10).

[5]冯润民.高校学生突发事件诱因及应对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xx,(3).

《学生管理制度集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看了学生管理制度集合的人,还看了:

私人员工考勤管理制度

【私人员工考勤管理制度 第一篇】私人员工考勤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它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权益、维护企业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从制度的目的、内容、执行和优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一、制度目的私人员工考勤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员工按照工作时间要求按时上下班,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

社区老年协会管理制度范文

【社区老年协会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篇】社区老年协会管理制度范文社区老年协会是一个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组织活动的重要机构,为保证协会的正常运作和服务质量,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社区老年协会管理制度范文供参考。一、协会组织结构社区老年协会设置理事会、秘书处及专业委员会,具体职责如下:1.

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制度范文

【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篇】社区是人们居住、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而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制度在保障居民健康与提升居住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社区环境卫生的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建议。一、社区环境卫生的重要性社区环境卫生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健康与生活质

社区家长学校管理制度

【社区家长学校管理制度 第一篇】社区家长学校管理制度近年来,社区家长学校在我国迅速兴起,并获得广泛认可和支持。社区家长学校作为一种特殊教育机构,旨在提供多元化的家长教育服务,帮助家长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家庭教育能力。为了更好地管理社区家长学校,制定和实施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首先,社区家长学校

硬件测试工程师的基本职责概述怎么写及范文

【硬件测试工程师的基本职责概述怎么写及范文 第一篇】硬件测试工程师的基本职责概述硬件测试工程师是一个从事计算机硬件测试和验证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负责确保计算机硬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用户的满意度。硬件测试工程师的基本职责主要包括:1. 测试计划和策略的制定:硬件测试工程师应根据

最新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