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文档

请联系客服

一、找不到需要的文档,请联系客服

各种述职自查等报告、工作学习计划总结、表扬信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申请报告、发言稿、新闻稿

活动策划方案、演讲稿、推荐信、保证书、读后感

合同协议、倡议书、等各种条据书信

二、微信客服

欢迎收藏本站,按 Ctrl+D 即可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祈祷工作报告网qdbeian.com > 计划 > 教学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十四篇

2022-05-1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十四篇

教学计划】导语,您眼前所欣赏的这篇文章共有30121文字,由秦超伟认真订正后,发表在祈祷工作报告网!战争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派别、国家、政府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领土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和外交的极端手段。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感谢大家来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 第一篇

一、教材,定位学习目标

《难忘九一八》一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战争”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上承新主义的兴起,下启解放战争,而本课是中华民族战争的第一部分即局部抗战的阶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讲述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

2、能归纳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和歌曲的使用,使学生能正确利用各种视听资料来辅助自己新知的学习。

2、通过“如何处置”的讨论来使学生学会透过表面现象,综合归纳、表述

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的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继承发扬。

2、认识日本本性,树立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信念。

3、认识中国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从而更加热爱中国党。

二、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八年级学生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时期。他们的思维带有较大的主观性,片 面性和偏激性,因此知识需要学生根据当时情况进行全面透彻才能得出结论,所以确定

为难点。

三、生本结合,选择教学方法

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量的历史知识储备,从影视及文学作品中对于战争也有了一些了解。而且加之他们的年龄段对战争感兴趣,又有热情与,所以,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这些特征,我采用情境模拟、现场采访、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本

节课的教学。

四、实施设计,展开教学

(一)、播放视频,感知新课

图片纪念9.18国耻日

让学生谈谈歌中唱到的79年前的东北,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为什么九月十八这个日子让人莫齿难忘,痛心疾首呢?究竟在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播放爱国歌曲入手,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点燃课堂学习的

(二)、新课学习

【九一八事变】

活动1:竞争抢答: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单的经过。

设计意图:检测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活动2:请翻开地图册第22页,看看 “九一八事变”的示意图。陈述当时日本是怎样有阴谋的制造“柳条湖事件”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地图,找到相关的信息,在此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活动3:设疑释疑,合作探究。

如果你是东北人的子弟兵——东北军的一名军人,你做何反应呢?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坚决、誓死保卫家园”的结果。出示“攘外必先安内”的标语,介绍当时的反动政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给张学良密电”,在此基础上,理解得出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不抵抗政策。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第二篇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制度的确立、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附: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

11、2课

23、4课

3第一单元复习

45、6课

57、8课

6第二单元复习

710、11课

812、13课

914、15课

10第三单元复习

11期中考试复习

1216、17课

13第四单元复习

1419、20课

1521、22课

16第五单元复习

17期末总复习

18期末总复习

19期末总复习

20期末总复习

21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教案: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 第三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曾国藩和湘军;洋务运动。

2.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慈禧太后发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对历史的发展既可有促进作用,又可有延缓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重点分析:

(1)总理衙门的建立是教学重点。总理衙门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简称。它是清朝建立的第一个专门负责外交事务的机构。关于总理衙门的建立,我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认识。即总理衙门建立的原因、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以及它的建立所带来的影响。①总理衙门的建立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从国内来说,经过两次战争,清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逐渐地由疑忌变为依赖。从国外来说,面对中国的英勇反抗,外国侵略者也需要寻找能替他们效劳的代理人。第二次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就多次要求清建立专门机构,由要员和他们进行交涉。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清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②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很大,它由奕訢等充任办事大臣,地位高于六部,最初经管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后来又扩展到经管修路、开矿、制造机械等方面事务,权力很大。③总理衙门的建立是清朝政局的一次重大变动,对以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的内政和外交,也是清朝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2)洋务运动是又一教学重点。洋务运动前后历时30多年,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教训。

难点分析: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如何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避免简单肯定或否定,这对于师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教法建议

1.关于"清朝政局的变动",建议教师紧扣"变动"一词,设计一些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如"清朝政局何时开始变动,为何要变,怎样变,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启发学生整理形成一个提纲挈领的知识网络,并根据网络结构解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关于如何理解第二次战争后,清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顽固派和洋务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楚两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即清内外交困,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才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对世界毫无所知,排斥一切外来事物,反对一切变革,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最保守、最腐朽的集团。洋务派则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制造船炮,,维护封建统治。两派从表面上看似乎差异很大,但这仅仅是区别在对待外国事物上。对内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这两派本质上都是要维护封建统治。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总理衙门的建立;慈禧太后发动;洋务运动。

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具:视频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

1. 复习提问:第二次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2. 导入 新课:

第二次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对于清来讲,当时外有侵略者的势力,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可谓是内外交困。在这种形势下,清的统治没有垮下来,靠的是什么力量的支撑呢?(让学生阅读课文提示,引出课题)

第二次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导致了的兴起。

3. 讲授新课(出示图片)

一、总理衙门的建立(1861年,奕訢)

总理衙门全称总理衙门各国事务衙门,是清朝负责外交事务的一级的机构。

第二次战争以前,清对英美、法等国的交涉都是由沿海地区的地方官办理。对此,外国人非常不满。他们多次要求清设一级的对外办事机构,由要员和他们直接交涉。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清于1861年批准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由曾和洋人打过交道,而且很受外国人赏识的恭亲王奕訢充任办事大臣,主持各项事务。

总理衙门职权很大,它的地位高于的六部,起初经管外交、通商、海关等事务,后来又扩大到经营铁路、开矿、制造机械等事务,成为清廷的决策机构。

后来的事实证明,外国侵略者正是通过这一机构中国的清朝统治者施加影响,以达到通过清控制中国的目的。总理衙门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的内政和外交,也是清朝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引述鲁迅先生的《说面子》:

"面子",是我们在谈话里常常听到的,因为好像一听就懂,所以细想的人大

约不很多。

但近来从外国人的嘴里,有时也听到这两个音,他们似乎在研究。他们以为这

一件事情,很不容易懂,然而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

的拔住了辫子一样,全身都跟着走动了。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

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被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

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了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

风了。这是不是事实,我断不定,但这故事,"中外人士"中是颇有些人知道的。

……

大清帝国就是这样在维持着这个老大帝国的面子。

二、慈禧太后发动

1861年,咸丰死,八大臣辅政,慈禧勾结奕訢,发动,处死肃顺等三人,流放其余五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

三、 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清军腐化堕落,丧失了战斗力。

汉族官僚曾国藩的湘军,成为能同太平军对抗的主要力量。慈禧太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需要依重汉族官僚曾国藩。这样,汉族官僚的势力扩大了。

四、 洋务运动

1. 原因

2.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

洋务派主要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矿企业,制造船炮以维护清朝的统治。这一派的代表人物在以奕訢,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那时候凡是和外国人有关的事都被称为"洋务",而这一派又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因而被称为"洋务派"。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所谓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

主要内容:

① 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 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企业。

让学生看"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工矿企业"PPT课件

③ 洋务派除办军事、民用工业外,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还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正式成立了管理海军事务的机构――海军衙门。

3. 评价:

①洋务派所创办的军用、民用企业所采用的技术设备,都是外国淘汰下来的旧技术设备,所办工业从一开始就落后于人,况且清朝统治者在两次战争中已经被西方侵略者吓破了胆,还怎样谈得上什么"自强"。洋务派所创办的民用企业也是官僚式的管理体制,企业中贪污腐化无所不有,等同于清朝的官场,因此,洋务派的民用企业也是经营不善,连连亏损,更谈不上什么"求富"。

②客观上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西方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小结:洋务运动是清对内,对外妥协的产物,其目的是强化封建国家机器,对付的革命运动。至于对外,他们早被洋人的坚船利炮吓破了胆,"自强"不过是欺骗世人的招牌。洋务运派办的工厂,技术上依赖于洋人,得到的多是过时的机器,落后的技术,这样跟在外国人后面爬永远落后,又怎么能够强起来呢?

说到"求富",洋务派的企业实行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管事人独断专行,挥霍、贪污样样干。当时有"机器局管事一年,终身受用不尽"的说法,洋务派的"求富",最终不过是肥了自己,损了国家。

由此可见,洋务运动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洋务派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技术,培养了一批外交、科技人才,在客观上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也曾经对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板书设计

一、 清朝政局的变动

变动的根源:内外反动力量的变化和勾结

①总理衙门的建立(清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②辛酉(内部夺权斗争)

③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二、 洋务运动

原因:清王朝内外交困,为摆脱困境。

――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作用:

①诱导和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

②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第四篇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 教学目标

为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能力,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生情况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所以,课堂纪律一定要狠抓过硬。才能确保学生正常学习。

四、 教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初一时,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7、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xx年10月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第五篇

一、备课组基本情况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成员3人,1人为一级教师,2 人为中学二级教师,皆能胜任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积极进取的集体。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八年级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但有些学生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四、工作目标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研究新课标,紧抓教材,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落实常规,优化课堂,大力开展教学教研,丰富教学理论水平,将新课改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本备课组特色的教学模式。

五、具体措施

1、深入学习、仔细研讨课程标准、考试标准;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把握好教材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2、做好教情学情的调查,及时调整教与学。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习能力与方法,对知识的掌握与实践。

3、贯彻落实教研组工作计划,切实将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研讨、学习方法指导作为备课组活动的核心内容。

4、积极参加学校和本组的教研活动,鼓励跨年级和学科听课,加强组内听课评课,注重组内评课深度与实效性,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做好教学反思和教学后记,不断丰富和完善本组教案,改进教学方法,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6、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组内统一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精心选题,精讲精练,尽量把作业在课内完成好。考前统一复习资料,考后做好分析讲评。

7、抓好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牢固打好基础。

8、课堂教学要重视和实现师生互动,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倡导主动学习,营造自主探索和应用,使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

9、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初中历史的科学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加强课内外辅导,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高整体学业水平。

六、教学进度安排

期中考试前学习第1-12课,期中考试后学习13-25课

关于八年级历史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 第六篇

【内容标准】

(1)认识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需要的基本原则。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简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地点、内容和历史意义。

(1)时间:1978年1 2月; (2)地点:。

(3)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的党集体。

(4)意义:从此我国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标志着 我国进入了建设的新时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试点: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2)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其收成按规定交给国家后,剩余部分归农民所有。

(3)意义: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4)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建立:1979年7月,党和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2)作用: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3)影响:1984年,党和决定再开放l 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党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作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这样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20xx关于八年级历史优秀教案设计汇总 第七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加强法治建设的史实;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及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走进》

教师:大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了,你能说出歌词中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谁吗?那“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这个伟人是谁呢?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走进了现代化建设的,完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领略那振奋人心的时刻。(板书:伟大的历史转折)

(设计意图:新课程的导课——在情景中开始、在共鸣中融入、在碰撞中接纳、在感动中收获。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学生的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实现导入凝神、激趣的功效。)

过渡:拨乱反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以什么为契机的?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本课第一幕。(板书: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篇章:乍暖还寒-两年徘徊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学生:十年的“------”,积累下许多严重的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后,人们要求对“------”中的冤假错案进行,要求纠 正“------”的错误;

归纳:A纠正“------”错误→人心所向

引导:------结束了,大快人心,可是大街的墙上的红色大字依然刺眼。

学生:“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讨论: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有很多新问题出现,我们不能老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归纳:B“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教师:“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由等领导人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归纳: C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找出这场讨论的开始及其成果如何

小结:开始: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了工作会议,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展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第八篇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上学本班学生历史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为89.88,合格率为98.40%,优秀率为57.14%.高于整个初二年级平均水平。

四、教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二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二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到革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隆回县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7、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8、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0xx年春八年级历史《教学进度表》

周次

月日

计划进度

备注

2.25—2.29

第一单元中华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3—3.7

第一单元中华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10—3.14

第一单元中华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3.17—3.21

第二单元道路的探索

3.24—3.28

第二单元道路的探索

3.31—4.4

第二单元道路的探索

4.7—4.11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4.14—4.18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4.21—4.25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4.28—5.2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十一

5.5—5.9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

十二

5.12—5.16

第五单元国防的建设与外交成就

十三

5.19—5.23

段考

十四

5.26—5.30

第五单元国防的建设与外交成就

十五

6.2—6.6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十六

6.9—6.13

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十七

6.16—6.20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十八

6.23—6.27

期末复习

十九

6.30—7.5

期考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第九篇

 一、指导思想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和教育局的“抓常规、重落实”的精神,我依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二、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8、9、10三个班的历史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三、教材内容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等七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制度的确立、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七个单元共21课内容,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导入、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新课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五、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不是中考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六、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1 2.26-3.2 第一、二课

2 3.3-3.9 第三课及单元复习测验

3 3.10-3.16 第四、五课

4 3.17-3.23 第六、七课

5 3.24-3.30 第八、九课

6 3.31-4.6 第十、十一课

7 4.7—4.13 第十二、十三课

8 4.14—4.20 期中考试

9 4.21—4.27 期中试卷

10 4.28一5.4 第十四、十五课

11 5.5—5.11 第十六、十七课

12 5.12—5.18 单元总结测验

13 5.19—5.25 第十八、十九课

14 5.26一6.1 第二十、二十一课

15 6.2一6.8 单元复习测验

16 6.9一6.15 单元复习测验

17 6.16—6.22 单元复习测验

18 6.23—6.29 期末复习

19 6.30—7.6 期末考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复习教案 第十篇

课程目标: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的挑衅;中国志愿军出兵朝鲜;志愿军发起五次大规模战役。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反侵略的胜利。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阅读与叙述的能力,总结、概括历史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战役示意图和图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切实历史史实;通过阅读魏巍的文学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观看反映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翻阅英雄传记、访问抗美援朝老战士等活动,加深对这一课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深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认识中国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其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氛围:播放《中国志愿军战歌》。

?电影《上甘岭》、歌曲《我的祖国》片段。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播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资料。各抒己见: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中国志愿军当时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a世代友好、唇齿相依

B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

C 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遍环境

?口才展示:简介抗美援朝的战况。

?(或播放纪录片;多媒体动画演示战役的步步推进)。

?展示图示:《部队三年战绩表》。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故事大王:讲述中国志愿军英雄的故事。

?图中学史: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介绍志愿军战士的生活。

?读旧文、谈今感:《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日报》的头版头条。报纸送到,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这篇文章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你读过吗?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论从史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阅读材料,议一议,朝鲜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有什么意义?

?思维拓展:抗美援朝战争有什么意义呢?

课外学史?学唱抗美援朝时的有关电影歌曲《中国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

?观看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

?制作与展览:收集资料,制作一期“中国志愿军英雄谱”小报,在班级展出。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程目标:

知道《中华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指导学生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使其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等。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专政的,为即将进行的建设准备了条件。认识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前课,指出在抗美援朝的同时,党在新解放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

?调查访问成果汇报。 《中华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师简要补充此前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的情况。

?小组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不改革行吗?

?学生课前搜索、适当展示《中华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部分条款。

?放映一段有关土地改革的纪录片。

?简单阅读了解小字内容。 土地改革的意义

?探究: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

?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自由空间:朗读反映土改的《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作品中的片段,分享交流感受,加深对土改的认识。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x战争 第十一篇

教学目标

英、法、美三国提出“修约”要求。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这次战争实质上是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通过对战争影响,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通过中清及其部分官员、将领无能表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清的腐朽本质及清朝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在近代中国个人的悲剧往往是时代的悲剧。火烧圆明园不仅是侵略者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它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知识分析:期间,清被迫先后签订了十来个不平等条约,不断地出让国家,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地位分析:战争后,英国以《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大门,但中国这个广阔市场却不及洪都拉斯对工业品的消费。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伙同法国发动了。最终自然经济再难抵御新一轮的经济侵略,中国终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重点分析:⑴英法发动的根本原因是重点。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导致6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根源于英法美发动战争的动机。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是重点。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3)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

难点分析:⑴分析是战争的继续是难点。学生还缺乏足够的世界近代史知识的储备和一定的哲学、理论。⑵理解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是难点。我们不能只看到英法两国是直接组成联军出兵侵华的国家,而忽视了美俄两国对中国的侵略。因为在中美俄两国在事实上与英法组成了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美俄两国是不折不扣的侵华的帮凶。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⑴通过对英法发动的目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其根本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2)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的能力。(3)要求学生比较两次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2.教法分析:

关于“英法发动的根本原因”,建议教师应通过讲授、研读史料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亦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相关历史知识。

关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推理的方法,分析条约的内容,弄清列强又获取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于“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和的语言等信息的,让学生认识这一历史事实。教师结合数据、地图等材料,进行讲解。

关于“分析是战争的继续”应帮助学生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对比说明两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得到是战争的继续的认识。突破此难点,其它知识层面上的“继续”亦不难解决。

关于“理解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主要是用事实说话,并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英法发动的根本原因、《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分析是战争的继续、理解的入侵者是事实上的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讨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板书设计 :

一、英法发动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2.“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英法的两个借口

3.爆发(1856.10)

二、法联军进攻天津

1.大沽、天津沦陷

2.《天津条约》(1858)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2.北京沦陷和火烧圆明园

3.《北京条约》(1860.10)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50多万平方公里

五、的危害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建议教师可以先放一段编辑好的有关第一次战争和太平天国的影像,直观地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然后教师指出:在战争中,英、法、美等国虽然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是它们并不满足,决定利用中国爆发起义、清忙于之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战争的继续,史称。

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

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

1854年、1856年,英、法、美等国利用清正在倾全力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机,根据1844年中国未加思索就轻易答应的《望厦条约》第34款的规定,先后两次提出“修约”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要求中国全境开放,至少是长江自由航行和沿海各城市开放;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教师要指出这实际上是要订立一个内容极为广泛的新的不平等条约。为使清答应他们的要求,许以帮助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交换条件。“修约”要求的实质是扩大第一次战争中攫取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就是英法发动的根本原因。

2.“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英法的两个借口

教师强调这是英法两国侵略者为发动侵略战争,蓄意制造的的借口,同时此时英法美俄四国形成侵略中国的联合阵线。

3.爆发(1856.10)

1856年10月下旬,以英国派兵舰突然闯进珠江口,炮轰广州,挑起了。

教师在这里可以突出两广总督叶名琛这一历史人物,他不作战守准备,在衙门里梦想请神仙下界的主意,临战又不肯抵抗,甚至下令“敌船入内”也“不可发炮还击”,以至广州很快失陷。叶名琛也作了俘虏,被解往印度。时人讥讽他为“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如此疆臣,如此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到此再深入思考,叶名琛是旧制度下培养出来的杰出的人才,他误身误国的悲剧,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是中国的悲剧。

二、法联军进攻天津

1.大沽、天津沦陷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随即攻占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在这个事件中,可以充分体现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的特点。4月,英法联军到达大沽口外,美俄公使也随英法联军同往。英、法、美、俄四国公使分别照会清。英法两国通过照会,向清提出侵略要求。美俄两国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掩护英法联军做好战争准备。俄美两国不但和出兵的英法两国一样与中国签定了《天津条约》,而且签约在英法两国之前。

2.《天津条约》(1858)

教师一一讲解条约内容及影响。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问题需要强调公使是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的外交代表,驻节于该国首都,应是正常情况。但在当时条件下,西方列强要求公使进京,其目的在于更便于影响和控制清,使这项原本平等的外交惯例,具有了不平等的实际作用。关于增开通商口岸问题要强调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除数量上增加了一倍多以外,其明显的危害还有:①中国的东部沿海从南到北都被迫开辟了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向北方地区扩展;②长江中下游地区被迫开放4个口岸,侵略势力得以深入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地区;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中国的国门被进一步打开,在新开埠的城市中建立的租界,成为以后扩大侵略的基地。同时,侵略者取得了军舰、商船在长江各口岸的自由航行权和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的权利。这样,中国的通商、航运等进一步地丧失了。

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1.大沽之战

英法第二次大沽之战首战受挫,英法侵略者叫嚣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公使更是在表面保持“中立”,暗中却向英法提供了“北塘毫无戒备,尽可进攻”的情报,协助英法的军事行动。

2.北京沦陷和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进逼北京。咸丰逃避承德,奕訢任议和大臣,议和不成,洗掠圆明园,占我北京城。此处可以思考:为什么英法在《天津条约》后并没有结束本次战争?——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冲击,英法是为转移危机,因此卷土重来。

结合法国文豪雨果的论述痛斥英法两国的侵略暴行。

历史再次证明,英法美俄的四国侵华联合阵线的特点。在战前就是英、法、美三国共同提出“修约”要求。在战争中美俄公使随联军同往,借“调停”之名,伪装“中立”,实际上俄、美是利用其扮演的“调停人”角色从中渔利。在战争中,人一方面其公使透露北京城防的部署,更是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加紧对中国北方领土的侵占,成为中事实上受益的侵略国。

3.《北京条约》(1860.10)

教师一一讲解条约内容及影响。指出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最终通过战争——条约模式实现了。强调强迫天津开埠,列强打开了通向北京的门户。至此,二鸦战结束,第一次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第二次则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尽管英法两国对华战争中取胜并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但是在中的收益者是,因为借之机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北方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19世纪后半期共侵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讲述时应注意: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英法的欧洲国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扩张性极强的军事帝国,其对中国的领土野心远大于占领市场的欲望;利用其与中国相邻的便利条件,一般采用趁火打劫的手段,迫使清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是近代时期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还要进一步强占领土和控制中国,由此引起了中国社会与国际关系格局的一些重大变化。

五、的危害

回顾、归纳一下条约内容造成的影响。再着重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两个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征服了腐朽的清,获取了一系列的权益,认识到清的可利用价值;而清也在内忧外患的经验教训中发现,可以依靠列强维持自己的统治。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这就在上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一大批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从更广、更深的范围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便于他们的经济侵略,使中国传统经济受到冲击,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从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关于20xx八年级历史教案优质参考范例多篇 第十二篇

教学难点:第二次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

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遭到清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火烧圆明园

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

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

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

(1)——[4];(2)——[1];(3)——[2];(4)——[3]

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答案应选C)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怎样对待国内的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国内的,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梳理本课线索。

2、布置作业

3、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收复xxxx》。

关于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十三篇

一、学期三维教学目标: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内容主要是中国现代史,1949年中华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党领导全国各族进行现代化的历史。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力求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性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了解历专制与、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强化与法治意识。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教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二、教材内容及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走向之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主专政的国家,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逐步由新主义向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制度,进入初级阶段。我国在全面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建国初期在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明白“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的道理,通过这段历史的学生,使学懂得要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珍惜建设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历史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二单元:建设道路的探索。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习生明白在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和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_”那样全局性的、长期的严重错误,给我国国民经济和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在这二十年的探索过程中,我国事业仍然取得巨大的成就,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成就辉煌。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知道建设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失误,但总的来说成就是主要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来看待历史问题,学会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培养历史思辨能力。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历程中,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从沿海经济特区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与法制建设逐步推进中国党在实践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上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我国综合

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生活不断改善。“”由构想成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明白改革开放政策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重大意义,树立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

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留给人类的方明成果,知道西腊城邦和雅典,了解罗马帝国的扩张。知道西欧封建制的确立,以及的创立与传播。对世界古代历史有初步的了解,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

第五单元: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世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三、学生评价:

本学期八年级共有两个班,每班54人,班额较大,大部分学生来自丰登镇各村,一少部分来自西湖农场,学生居多。

根据上课及与班主任交流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因为家庭条件比较差,平时几乎没有课外书可读,因此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历史素养及知识集累少之又少。另外,受中考导向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课中考不考,可学可不学,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历史,存在偏科现象,对历史课不够重视。八年级也是中学生身体和心理变化最为活跃的时期,比较难管理。近几年,中考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历史课将占一定分值班,但因为分值较小,这种局面也不会有很大改变。另外,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知识面狭窄,信息来源渠道闭塞,孤陋寡闻。再加上过去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以上因素都将在一定和度上影响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认识这门课的价值和作用,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渗透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班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搞好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四、教学措施:

1、完整准确地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依据“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缤纷教育”校本课程,全面完成历史课程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2、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在在教学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组织教学,调控教学,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3、认真学习领悟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能够自主落实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潜能,诱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快乐发展,幸福生长,成为的自己。

4、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参观、考察、进行社会调察,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在开放的情境中去自觉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教育成为生活化的教育。

5、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去获取知识,改变过去由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6、改变评价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评功价方法上,改变过去一张试卷评价一个学生的作法,把过和性评价的形成性评价以及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如何写 第十四篇

一、指导思想

执行《历史课程标准》,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漳河镇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

四、教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广泛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将课堂内的。四十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到八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学期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5、积极参加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7、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8、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十四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看了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十四篇的人,还看了:

科学观察活动教案大班怎么写及范文

【科学观察活动教案大班怎么写及范文 第一篇】科学观察是幼儿园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能够培养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大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活动教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观察,以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下面是一个以科学观察活动教案为中心的范文,供

秋季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的教案

【秋季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的教案 第一篇】秋季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一、活动背景随着夏季的结束,新学年即将开始,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明确目标,并激发学习热情,我校将在秋季开学第一天举行一次主题班会,主题为“新学年新开始”。二、目标1. 帮助同学们适应新环境,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2. 让同学们明

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怎么写及范文

【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怎么写及范文 第一篇】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转动是指物体绕固定轴旋转的运动。2. 掌握物体转动的原理和影响物体转动的因素。3.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物体转动的原理2. 物体转动的因素3. 物体转动的实验探

科学活动教案大班

【科学活动教案大班 第一篇】科学活动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是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活动。通过科学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在科学活动中,教案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进行科学活动的指导和规划的重要工具。大班幼儿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

秋季幼儿园中班教育教学计划

【秋季幼儿园中班教育教学计划 第一篇】秋季幼儿园中班教育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团

最新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