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文档

请联系客服

一、找不到需要的文档,请联系客服

各种述职自查等报告、工作学习计划总结、表扬信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申请报告、发言稿、新闻稿

活动策划方案、演讲稿、推荐信、保证书、读后感

合同协议、倡议书、等各种条据书信

二、微信客服

欢迎收藏本站,按 Ctrl+D 即可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祈祷工作报告网qdbeian.com > 计划 > 教学计划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2022-08-26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十八篇

教学计划】导语,你所欣赏的此篇文章有44991文字共十八篇,由罗范泉细心修正上传!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假如你对此篇文章有更多的感触,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原著内容,了解小说故事情节。2、理解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及要点:

第一课时

一、名著导入:

在一部书中有这样一人物,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懦夫,也有人说他是勇士;有人说他是武士,也有人说他是诗人。他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是欧洲长篇小说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本书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永恒的价值,在相隔四个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二、作者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作者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万德拉1564—1616一生艰辛,经历奇特。他21岁时因卷入萨拉曼卡城皇家院内的一次争斗,被判以砍去右手的刑罚。塞万提斯为了躲避判刑,逃离家乡前往意大利。在那里他先参加了罗马军队,后又为西班牙神圣xxxx作战。在与土尔其人的多次战斗中,他冲锋陷阵,多次受伤,左手致残。七年之后,他带着奖章及推荐信准备回国,途中不幸被阿尔及尔人捕获,判作劳役。几次越狱都不成功,直至五年后由家人和朋友交付巨额赎金,才得以返回家乡。此时他已经33岁,左手残废,但他面临的是家庭的债务和失业。他两次结婚都不幸福,为了养家糊口,他找到一份纳税员的工作。但是又因他税收工作不力,帐目混乱被关进监狱。《堂吉诃德》就是在他经历坎坷穷困潦倒的境遇下孕育出的作品,其中自然映照出作者自我的体验和情感。

塞万提斯在谋求生存之余,潜心创作。他用了8年时间完成了《堂吉诃德》的第一部,小说于1605年发表,受到人们的喜爱,书中的两个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几乎家喻户晓。然而这并未能改变塞万提斯经济上的窘境。1605年后,塞万提斯着手写小说的第二部。1614年在他即将完成之时,听到有人出版了《堂吉诃德》的续集,十分气愤,因此他在书中揭露了伪作,并结束了堂吉诃德的故事。1615年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的第二部出版,人们的热情和喜爱不减,然而次年穷困交加的塞万提斯在马德里逝世。

《堂吉河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把邻村的一位农家女儿杜尔希尼亚作为他的意中人。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指出它们既违背现实的真实又缺乏艺术的真实。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蹶不振。

《堂吉诃德》的意义还在于作者以喜剧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一组既互相关联又相互衬托的人物,前者体现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后者体现了人对实际生活的关注。二者相互影响,到后来,堂吉诃德渐渐看到理想的梦幻性质,桑丘则看到他的主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好。二人一路上风趣幽默的对话,以及小说对西班牙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使得读者从他们身上看见自身存在的对立矛盾,从堂吉诃德的喜剧性形象中看到悲剧的色彩。

《堂吉诃德》在表现人性及社会现实的同时,还表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小说第二部还描写了人们对小说第一部的反映和批评,从人物对堂吉诃德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社会各个阶层不同人物的形象。因此,小说揭示了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揭示了作家、作品和人物的相互关系,表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强烈的自我意识。本书可重点阅读第一部。

三、故事梗概和诙谐、滑稽精彩片段: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拉·曼却地方的一个穷绅士。他五十来岁,“身材瘦削,面貌清癯”,爱读骑士小说,满脑子尽是些魔术呀、比武呀、打仗呀、恋爱呀、痛苦呀等荒诞无稽的故事。他又十分迂腐,认为书上所写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于是,他想入非非,要去做个游侠骑士,“消灭一切暴行,承担种种艰险,将来功成业就,就可以名传千古”。他把祖传下来的一套破盔甲找出来,擦拭了又擦,面甲坏了,他便用硬纸补上一个。他家有一匹瘦得皮包骨的马,他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驽骏难得”,意思是“原来是一匹驽马,现在是马中第一”。按照骑士的习惯,除了名马,还要选个意中人。他选中了邻村的一位农家姑娘阿尔东沙·罗任索。他给她起名为杜尔西内妮,意思是“甜蜜温柔”。他又做了把长枪,臂上挎着盾牌,俨然象个骑士了。他先后三次出门去打抱不平。有过种种遭遇,闹了不少笑话。

堂吉诃德第一次出门是单枪匹马,为时两天。头一天,他在大路上看到一家客店,把它当作了堡垒。店门中站着两个,他把她们当成名门闺秀;他又把店主当成了堡垒长官。他想起自己是个未受封的骑士,便要求“堡垒长官”给他封赠。这位店主是个爱开玩笑的人。他看出堂吉诃德有点疯傻,入店后又打了骡夫,怕再出乱子,便赶快满足了堂吉诃德的要求。店主叫一男孩子点了蜡烛,又叫两个跟着。他自己则拿了一本帐簿,要堂吉诃德跪在他的面前。然后,他对着帐簿念念有词,在堂吉诃德颈窝上狠狠打了一掌,又用剑在他肩膀上使劲地拍了一下,便由一个给他挂上剑,另一个给他套上马刺。封赠仪式便算完成了。堂吉诃德爬起来,谢了“长官”,满心喜悦。

第二天,他听从“长官”的劝告,决计回家一趟,因为他必须置办行装,还要找个仆从。在一座林子里,他看到一个十五岁左右的牧童被绑在树上,主人一面骂他丢了羊,一面用皮带狠命地抽打他。堂吉诃德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上前搭救了牧童,并警告和恐吓了那富农一番。然后,他扬长而去。等堂吉诃德走远后,那位富农重又把孩子绑上,更加没命地抽打起他来。

堂吉诃德遇见一伙商人。他把他们当作一队兵马,挺枪跃马冲杀过去。结果,他被一个骡夫打下马来,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一个去磨麦子的同村邻居发现了他,才把他搭救回家。

堂吉诃德的朋友理发师和神甫,认为堂吉诃德的疯狂行为是受了骑士小说的毒害。他们在堂吉诃德的外甥女和女管家的协助下,搜查了堂吉诃德的藏书室,把其中大部分的骑士书都扔到院子里,放把火烧了。

堂吉诃德第二次出外当游侠是在十五天之后。他劝说了一个又矮又胖、满脸胡子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仆从。堂吉诃德允许将来封他做海岛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加上当仆从是赚工钱的,他便答应了。于是桑丘骑了一匹自家的骡子,跟在堂吉诃德的瘦马后面,一同出发了。

他遇见的第一件事是郊野里有三、四十架风车。这是西班牙农民借用风力推转石磨,磨麦子和饲料的。堂吉诃德却把它当作三、四十个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尽管桑丘大喊这是风车,要阻挡他,但堂吉诃德脑子里装满了妖魔鬼怪一类的东西,连理也不理。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用长枪刺进了风车的翅翼。刚好这时起了一阵风,那风车把他的长枪折做了几段,堂吉诃德连人带马都被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好不容易从地上爬了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了倒霉了一夜。

第二天,堂吉诃德遇见了一帮行人,后面还有一辆马车,车上是一位要到塞维利亚去的贵妇人。堂吉诃德把走在前面的两个戴面罩、撑阳伞的修士当成劫持公主的强盗。他提起枪冲了上去。一个修士从骡背上吓得跌了下来,另一个落荒而逃。接着,他和贵妇人的仆从比斯盖人大战一场。结果他的剑击中了仆从的脑袋,车上的贵妇人便连忙恳求堂吉诃德宽宏大量,手下留情,饶了她仆从的生命。堂吉诃德乐意地答应了。这样,他便赢得了出游以来的第一次胜利。桑丘佩服得五体投地,以为跟随这样一位英勇的主人,不久他的总督的封赠就可以到手了。

他们到一家客栈歇息。堂吉诃德又把客栈看成是堡垒。晚上,他还把一个偷汉子的女仆,当作是钟情于他的“堡垒长官”的女儿。为此,他挨了女仆情人(一个骡夫)的一顿结实的痛打。第二天,堂吉诃德离开客栈时,因没付房钱,落在后面的桑丘被人们揪住了。他们把桑丘兜在床毯里,不停地向空中抛掷,象“狂欢节耍狗那样耍他”。堂吉诃德回马要救他,可是店门被关上了。他隔着一堵墙头看着,急得要命。直到人们气力使尽,才把桑丘放了。

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堂吉诃德把公羊、母羊的叫唤,当成是“萧萧马嘶、悠悠角声、咚咚鼓响”,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左右两支军队。他便紧握长枪,象一道电光似地冲了上去,举枪乱刺。这样一来,被他杀伤的羊可真不少。最后,他也被牧羊人乱石,还磕掉了三、四个牙齿。这事发生时,桑丘在一旁直揪自己的胡子,咒骂自己的倒霉,跟随了这样一个疯主人。等到牧羊人走后,他才上去,把堂吉诃德扶了起来,并抱怨主人不该自招烦恼。堂吉诃德对他解释说,他被魔法师作弄了。魔法师由于妒忌他胜利,便把敌对的两军变成两群羊。晚上,堂吉诃德又冲散了一队送葬行列,因为他把车上的死人看作是被害的骑士在一个山间,堂吉诃德听到一阵怪声,他把它当作重要敌情的,吩咐桑丘在原地等他,他要单独去进行冒险。这时,天已黑下来了,胆小的桑丘吓得要命,他不能让主人离开,便暗暗地把主人的马腿用绳子拴住,一头结在自己的骡子身上。堂吉诃德鞭马前往,马只在原地打转。他以为自己又着魔了。便坐在马上一直等到天明。天亮后,桑丘悄悄地把绳子解了。他不愿意单独留下,便跟堂吉诃德沿着响声传来的方向寻去。他们来到一条溪边,发现响声原来是安装在那里的一台砑布机发出的。

这时,天下起雨来。一位路过的理发师把铜面盆顶在头上遮雨。堂吉诃德一见,硬说那是骑士的光灿灿的头盔,举枪冲了上去。理发师以为是剪径强盗,赶快跳下骡背逃走了。堂吉诃德夺得了铜盆,把它戴在自己的头上。桑丘把理发师的骡子牵过来,并把他的行囊收归己有。

堂吉诃德遇见一队被押送到海船上服苦役的犯人。他一一询问了他们被关押的原因,同情他们的遭遇,杀散了押送人,把犯人全放了。可是,他和其中一个最凶的犯人希内斯冲突起来:堂吉诃德要犯人把他行的善事,去报告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妮,但希内斯不干。结果堂吉诃德挨了犯人一顿揍。他懊丧地对桑丘说:“对坏人行好事,就是往海里倒水。”为了躲避巡逻队的追究,堂吉诃德不敢走大路,他和桑丘走进了一座深山。在这里,他们遇见了一个叫卡迪纽的青年。卡迪纽因爱人陆莘达被堂费南铎夺走,悲观失望,躲进深山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堂吉诃德受了启发,决定自己也要为意中人受苦,在深山过过修炼的生活。他打发桑丘回家去。这突如其来的决定,使桑丘大为诧异,但他要改变主人的意见是根本不可能的。

桑丘往回走。他在客店里遇见了同村的神甫和理发师。他把堂吉诃德入山修炼的事告诉他们。他们便在一起商议如何把堂吉诃德弄回家。最后,他们定下一条计策:由理发师化装成落难的贵妇人,神甫化装成家丁,引堂吉诃德出山为贵妇人复仇,以达到骗他回家的目的。于是,桑丘便带路回去寻觅堂吉诃德。在山里,他们首先遇见了那位失恋青年卡迪纽。接着,又遇见了一个女扮男装的姑娘多若泰。这是个从家里逃出来的年轻漂亮的女子。原来她受了堂费南铎的诱骗,先是答应要娶她,后来,堂费南铎看上了陆莘达,便把她抛弃了。神甫一行很同情她的遭遇,尤其是卡迪纽听到她提起堂费南铎和陆莘达的名字,更是怒火中烧。这时,神甫也把自己到山里来的目的及搭救堂吉诃德的事讲了出来,要他们一同寻找他的朋友。多若泰说扮演落难女子她更合适些。神甫和理发师听了都很高兴,便叫她扮成一位公主,伪称她的王国被贼篡夺了,请求堂吉诃德前去帮她复国。他们都扮作公主的随从。事情进行得很顺利,他们在山里找到了堂吉诃德。他也满口应许了“公主”的请求,认为这是他作为一名骑士义不容辞的职责。于是他便离开了这座深山。

堂吉诃德一行借宿在一家旅店里。店主也颇受骑士小说的影响。他把堂吉诃德安顿在一间房里,那儿堆放着许多装满红酒的酒袋。堂吉诃德惦记着替多若泰复仇的事,他连做梦也和公主的巨人交战。他把酒袋当作巨人的头颅砍杀,结果红酒流了一地,他还认为这是巨人的血呢。店主知道后,也无可奈何。

客店里来了一伙客人,押送着一个戴面罩的姑娘。这姑娘便是陆莘达。她被堂费南铎强迫结婚的那天,原想自杀,后因晕倒,堂费南铎在她身上搜到了刀子和绝命书,婚礼便没有进行下去。她被救醒后,逃进了修道院。可是,堂费南铎又把她找到了。现在,他正在从修道院中把她押解回家。多若泰认出了堂费南铎,便向前求情,要他成全陆莘达和卡迪纽的婚事。最初,堂费南铎不肯。后来,他拗不过众人一致的劝说,终于同意了。这样一来,堂费南铎和多若泰也言归于好了。

次日,客人们要各自分开了。他们想了一个处置堂吉诃德的办法:半夜里,人们冲进他的住房,把他捆绑起来,装进一个木笼子里,然后把他放在牛车上,使他相信他已着魔了。然后,由神甫和理发师把他押送回家。从而堂吉诃德结束了他的第二次游侠活动。

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是在相隔一个月之后。女管家用了六百个鸡蛋把他的身体调养好了。他从邻居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那里,打听到萨拉果萨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会的消息。他想到那里去赢得荣誉,便和桑丘暗暗商量了一阵子,又瞒着家人出游了。加尔拉斯果得知后,便化妆成“镜子骑士”,在半路去拦截他。加尔拉斯果原想把堂吉诃德斗败后,使他回家。可是,加尔拉斯果的马绊了一跤,反而被堂吉诃德冲倒马下。这一胜利使堂吉诃德得意非凡。他下决心“要使衰亡的骑士道重新振兴”,把“扶弱锄强,救危济因”当作自己应尽的职责。

堂吉诃德在路上遇见一辆运载狮子的车辆。那狮子是献给皇上的。他想在狮子面前不甘示弱,决定和这兽中较量一番。他用长枪威逼管狮子的人把笼门打开。那狮子雄健威武,它伸了伸腰,又张了张嘴巴。但它似乎对胡闹无理的冒犯满不在乎。它没有冲出笼门,漫不经意地向四周看了一下,掉转身子,懒洋洋,慢吞吞地重又在笼子里躺下了。堂吉诃德便吩咐管狮子的人打它几棍,让狮子发脾气跑出来。但管狮子的人不干,他说要是这样的话,他自己得先被狮子撕碎。他假意地夸奖了堂吉诃德一番,随即把笼门关上了。这之后,堂吉诃德便给自己加了一个光荣称号“狮子骑士”。

紧接着这次胜利,他又帮忙一个穷小伙子巴西琉从有钱人那里夺回了心爱的美人季德丽亚。他和桑丘都受到了绝好的招待。

有一天,堂吉诃德在林子里遇到一对正在游猎的公爵夫妇。他们对堂吉诃德荒唐的事迹早有所闻。当他们知道眼前出现的就是堂吉诃德和他的仆从时,便想作弄他们一番。他们以隆重的迎接骑士的典礼,把堂吉诃德迎回自己的城堡。公爵夫人尤其喜欢桑丘的有趣的谈吐,便专门寻他开心。他们在夜间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游猎会。公爵夫妇暗中令仆从妆扮成魔法师和堂吉诃德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妮。由魔法师把杜尔西内妮带到堂吉诃德面前,对堂吉诃德说,杜尔西内妮已着魔了,解救办法是桑丘要承受三千三百鞭的鞭打,以惩罚桑丘曾欺骗主人,把一个过路的乡下女人说成是杜尔西内妮的过错。桑丘害怕鞭打,但他在主人恳求下,只好答应了。不过,他提出一个条件:鞭打不能一下子兑现,这样他受不了,要在今后陆续偿清。公爵的总管又化妆成“三尾裙伯爵夫人”,恳求堂吉诃德上天去和魔法师战斗,因为魔法师把她这样一个有身份的夫人和她的女仆都变成满脸胡子的男人。堂吉诃德毅然答应了,但他担心上不了天。“伯爵夫人”说,他可以和他的仆从骑一匹神奇的木马去。

在公爵花园里,堂吉诃德和桑丘被蒙上眼睛,坐在一只大木马上。公爵叫人抬来几只大风箱,朝着他们拼命鼓风,弄出各种声响,堂吉诃德凭自己的想象,以为正在空中飞行去和魔法师作战呢。然后,人们用亚麻点燃木马的尾巴。马肚子里装满了花炮之类,立即一阵噼噼啪啪的,把堂吉诃德和桑丘都抛跌在地上。堂吉诃德睁开眼,看到人们都伏在地下,他的长枪插在一张白羊皮纸上。上面写着上天对他功绩的褒扬,说他已解脱了伯爵夫人的苦难。公爵夫妇装得十分惊讶的样子,把一场闹剧扮演得象真的一样。

公爵夫妇为满足桑丘的宿愿,假意把他封作海岛总督,让他到自己的一块领地去上任。临行时,堂吉诃德慎重其事地对桑丘进行了一番训诫。要他“上应天意,下顺人情”,在任职内尽量实行“宽恕”,因为“仁爱比公正更光荣伟大”。交代他生活上要勤俭、朴素、清洁、不要贪睡。桑丘一一接受了,认为这些都是“金玉良言”。

桑丘带着他陪同总管去上任。这位总管是受命来作弄他的。在桑丘到达那天,总管便布置了一批居民去告状。以各种难断的诉讼作难这位“总督大人”,但桑丘却把事情剖析得清清楚楚,决断得公正不阿。这使人们大出所料。办完案,桑丘被送到一个富丽的官邸。饭厅里摆好了一桌供王公享用的盛馔。桑丘一进门,喇叭便“滴滴哒哒”地吹奏起来,四个小厮上来给他倒水洗手。桑丘又饥又累,入席便要用饭。他身旁站着一个手拿鲸鱼骨棍子的人,每当桑丘要动手去吃一盘菜时,他便把棍子迅速一指,上菜的小厮连忙上来把菜撤了下去。这样反复了十来遍,菜被撤光了,桑丘一口也没吃上。他气得直问,这是搞什么名堂?那拿鲸鱼骨棍子的人说,他是他的医生,他应当为他的健康负责。“总督大人”想吃的菜,正是他不能吃的。桑丘发火了,他说他做总督连饭菜都吃不上,这个官也不要了。人们见他发了这么大的脾气,才让他取食面包和葡萄。

在任职期间,桑丘廉洁奉公,亲自制订法令,规定价格,不准贩卖粮食,严禁荡歌曲,把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无可挑剔。

最后,总管导演了一场“外敌”入侵的把戏。要桑丘穿着铠甲去打仗。那铠甲又窄又长,把他折磨得半死。“外敌”平息后,桑丘感到做总督真是不容易。他说:“我生来不是总督的料……一个人干自己的老本行”。于是,他弃官逃走了。他回到公爵住地,对公爵说:“我光着身子进去,如今还是个光身;我没有吃亏,也没有沾便宜。我这个官当得好不好,那里有见证,可以让他们说。我解决了疑难,宣判了案件,经常饿得要死……”

萨拉果萨城比武会逼近了。堂吉诃德主仆辞别公爵动身。路上,他想去拦截一队斗牛群。结果真是不堪设想,堂吉诃德主仆都被牛群冲倒,还遭到践踏,差点没送命。末了,来了个“白月骑士”,他指名要和堂吉诃德决斗,而且他们双方商定:谁输了,便让对方发落。结果“白月骑士”把堂吉诃德撞下马来,把他斗败了。“白月骑士”罚他回家去,一年之内不准外出。原来这个“白月骑士”不是别人,正是同乡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化妆的。堂吉诃德不知就里,只好遵从约定,灰心丧气地往家走。在回家路上,桑丘在堂吉诃德的请求下偿清了三千三百鞭的鞭打,以便让杜尔西内妮脱离魔法。但他自个儿打自个儿,打得既轻,而且又作弊。他一面把鞭子抽在树干上,一面大叫,当作是打在自己的上。

堂吉诃德回到家,发了高烧,一连躺了六天,起不了床。最后他已奄奄一息了。终于,他理智清醒过来,对围拢在他身旁的家人和朋友说;“我以前成天整夜读那些骑士小说,读得神魂颠倒;现在觉得心里豁然开朗,明白清楚了。现在知道那些书都是胡说八道,只恨悔悟太迟”。他表示“对骑士小说已经深恶痛绝”了,叮嘱他的外甥女要“嫁个从未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更要取消给她的财产继承权,然后他死了。

四、人物形象堂吉诃德: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世界文学的沉于幻想、脱离实际的艺术典型。

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由于受到中世纪骑士小说的影响,沉醉于荒诞的幻想之中,试图复活已经成为历史的游侠制度,并以此来维护真理、反对现实和改造社会。于是,他仿照骑上的做法,身穿古老的盔甲,手持生锈的长矛,骑上一匹瘦马,带着农民出身的侍从出门游侠。一路上,他误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把赶路的贵妇人当落难的公主,把苦役当受害的骑士……像疯子一样地乱砍乱杀,搞得头破血流,闹出了种种荒唐而又可笑的事,直到临死前才如梦初醒。

这一艺术形象有很强的生命力。自他问世以来,人们一直把那些沉于幻想、脱离实际、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的人称为“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塑造的这个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非常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在西方,人们把他和哈姆雷特、浮士德并称为三个最杰出的典型。《堂吉诃德》之所以被世人评为世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巨大成功。

堂吉诃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典型的特征?

首先,我们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这样一个人。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企图以自己的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单抢匹马打抱不平当做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和判断:他把穷旅店当作城堡,把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在他眼里,处处有妖魔为害,事事有魔法师捣乱,因此他到处不分青红皂白,对着臆想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乱劈乱刺。结果呢?虽然他是出于善良的动机,怀着满腔的真诚,但却只能是四处碰壁,受尽嘲弄和伤害,使自己成为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

最令我们为堂吉诃德感到辛酸的是他的爱情梦幻。《堂吉诃德》中写了许多的爱情故事,但这样的爱情故事没有一件是发生在堂吉诃德的身上。他梦幻中的心上人杜尔西内亚,可以说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但我们又看到她无时不在堂吉诃德的左右――他成功时梦到她,失意时想到她,寂寞时想到她,热闹时也想到她。他可以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污辱,但他不能忍受别人对杜尔西内亚美貌的怀疑; 他在冒险途中遇到过无数个美女,但他认为没有人能和他的杜尔西内亚相比。直到最终他被击败,他还在为杜尔西内亚的美丽辩护――为此,他不惜放弃自己的荣誉和生命。堂吉诃德在最后一次返乡途中,念念不忘的不是自己已经被毁掉的名声,而是爱情给他造成的伤害――这种伤害当然只有他想象中的杜尔西内亚给得了他。堂吉诃德没有爱情,有的只是一个爱情梦幻,至多算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但他为此却受尽了磨难,尝尽了屈辱,这又是多么的可笑、可悲、可叹!

其次,我们又可以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此是如此的迷恋和执着,如此的不可思议,已完全变成偏执;而且这种偏执不是一般性的,在他心目中它已经是全部了。因偏执而行为变得疯狂,于是大家都把他当疯子,觉得他可笑。但他从不怕人们议论与讥笑,更不怕侮辱和打击,虽然四处碰壁,但却百折不悔,一片赤诚,无论什么都不能使他改变初衷。对于他来说,人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他说,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生命,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活着是为别人,为自己的弟兄,为了铲除邪恶,为了反抗魔术家和巨人等人类的势力。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愿意一片挚情地为这个理想而尽忠。

再有,我们可以这样说,堂吉诃德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折服,他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义、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缩。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他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不顾一切的提矛杀去;他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纵马大加杀戳。他跟比斯盖人进行恶战,跟杨维斯人进行搏斗; 他为一个被曾经诱骗她的人无情抛弃的女人,而和抛弃她的人进行决斗;他甚至敢单枪匹马面对一头凶猛的狮子而毫无畏惧之心。

总之,堂吉诃德敢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实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

其实堂吉诃德并不一直是糊涂的,他也是有严肃认真的一面的,只要不碰触他的理想,他可以是个头头是道,学识渊博的智者,只有在此刻才会正视他的现实。他与卡迪纽等一行人聊天时所阐发的关于文武两行的精辟驳论,甚至之前的由一把橡树子所引发的关于“黄金世纪”的论述都可略见其见地深渊,学识渊博,乃至后来的那一大段在桑丘赴海岛总督之前的谆谆劝戒都不由得令人惊叹。

看来他的确也是一个严肃的道德家,他有着极强的理性和想法,是一个深可敬佩的人,有谁能想象的到曾经让人百般讽嘲笑竟有此般见地学识的一面,应该说他对骑士道之外的一切是毫不含糊,对于那个时代,他有着深刻的认识:“多灾多难的时世”“可恶的时代”“现在这年头,懒惰压倒了勤快,困难压倒了美德,傲慢压倒了勇敢。”所以说他也是一直严肃认真地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并且有着随时为这个理想实现而竭尽全力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正是有着对时代,自己有这么清醒深刻的认识,他始终坚持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像指导桑丘一样:“你不能只听富人的声音,该眼看穷人的涕泪,可是也不能心存偏袒”“富人许愿送礼也罢,穷人的哀苦哭求也罢,你得尽力查明真相”他劝导桑丘做一个正直光明磊落的总督,将自己无以实现的希望或多或少地灌输在桑丘身上。想想,如果不是本身的清醒认识,堂吉诃德能阐述得出此番大论?

总结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 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 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的形象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一会是荒诞不经的梦想家,一会又成了真理与正义的捍卫者,有时候他既可笑又可怜,有时候却既伟大又崇高。堂吉诃德的性格是崇高性格与滑稽性格的二重组合。在非骑士的时代,堂吉诃德却以一个骑士的身份出现,注定了他性格中的滑稽因素。堂吉诃德虽然想维护正义,保护被者,但他做出来的却是非正义的行为,反而使他所拯救的人受害。

但是,堂吉诃德还有丰富的崇高性格因素。他身上存在着一种伟大的信仰一种超越常人的意愿而献身于他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崇高道德原则、正义感和无畏的精神,是一个热情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者。

第二课时

一、导读训练

《堂吉诃德》简答题:

1.简述一个关于堂吉诃德的故事。

他们来到郊野,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对邻居说:“那边出现了30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邻居反复说明那是风车,而不是巨人。他不但不听,反而责备邻居胆小,他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2.简述堂吉诃德的游侠准备。

堂吉诃德为他的游侠作了下列准备:拼凑了一套破烂不堪的盔甲,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并给它取名为驽骍难得,挎上破盾牌,拿着旧长矛,还自名为堂吉诃德(意思是“为家乡争光”),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像为意中人,给她取名为杜尔西内娅。从第二次出游起,他还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着驴儿跟在后面。

(上卷第一章)

3.简述堂吉诃德第一次离乡出游的经历。

堂吉诃德第一次单枪匹马出游,来到一家客店,硬要店主封他骑士的名号。他看见一个财主鞭打一个孩子,他厉声喝斥,救下了那孩子。可他一走,那孩子却受到更凶狠的毒打。他遇上一对商人,就逼他们承认杜尔西内娅是天下最美的美女,结果却被打得爬不起来,幸好被一位老乡发现,用驴子拉回家。 (上卷第二至五章)

4.简述堂吉诃德自封骑士的趣事。

堂吉诃德来到一家客店。他把客店主当堡垒,把店主当长官,硬要店主封他骑士的名号。店主乐得捉弄他,就当起他的“教父”。在受封“典礼”上,店主拿记骡夫草料的账簿当《圣经》,念念有词,然后举手给堂吉诃德狠狠一掌,并用剑在他肩膀上使劲拍一下,命令鞋匠女儿替他挂剑,磨坊主女儿替他套上马刺,整个仪式就此结束。

(上卷第二至三章)

5.简述堂吉诃德游说桑丘做侍从及第二次出游的故事。

堂吉诃德游说街坊上一个叫桑丘•潘沙的农夫,跟他出门行侠,做他的侍从,并许愿一眨眼征服了个把海岛,就让他做岛上的总督。于是桑丘骑着一头驴,带着他的褡裢袋和皮酒袋,抛下老婆孩子,去充当堂吉诃德的侍从。在一个夜晚,两人悄悄离开村子,开始堂吉诃德的第二次出游。 (上卷第七章)

6.简述堂吉诃德与风车“交战”的故事。

堂吉诃德和桑丘来到郊野,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说:“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他不顾桑丘的劝阻,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上卷第八章)

7.简述堂吉诃德与羊群“交战”的故事。

在游侠途中,堂吉诃德和桑丘发现有两阵尘土滚滚而来,堂吉诃德便拿定是两支结仇的大军要在这片旷野交锋打仗。于是他要维护正义,攻打邪恶的一方。他不顾桑丘的阻拦,冲进羊群,举枪乱刺,被牧羊人用石子打落了牙齿,两根肋骨也陷进肉里。即便如此,他还认为这是魔法师的把戏,把敌对的两军变做两群羊。(上卷第十八章)

8.简述堂吉诃德赢得曼布利诺头盔的故事。 一天,一位理发师骑着灰驴到小村子服务,因为天下小雨,便把铜盆顶在头上。堂吉诃德见到,以为来了一个骑花点子灰马、戴金头盔的骑士,便给予迎头痛击。那理发师丢下铜盆逃走。堂吉诃德认为这铜盆原是有名的曼布利诺神盔,被那不识货的人溶化了,拿一半做成这东西,他要找金匠修理一下作为自己的头盔。 (上卷第二十一章)

9.简述堂吉诃德释放囚徒反遭群殴的故事。

在游侠途中,堂吉诃德看见两个差拨押着一对囚徒去当苦役,他打败了差拨,囚徒们也趁机脱身。堂吉诃德要这些囚徒去托波索城拜见自己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告诉她今天这桩了不起的事,不料却遭到这些囚徒的反抗,用乱石打伤了堂吉诃德,还把他和桑丘的衣服都扒了。 (上卷第二十二章)

10.堂吉诃德曾经那样热烈地投入到行侠仗义的行动中,梦醒后发觉一切都是空,对骑士文学伸恶痛绝。那么,他以前的种种行为还有没有价值?

有价值。虽然堂吉诃德做了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但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动机——为了解救人类的苦难。他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无畏勇士,是理想主义的化身。只不过他选错了方式,他以为骑士道最能替人消灾解难,不知道这个年代骑士道太过时了,借它根本不能实现理想。

11.简述一个关于侍从桑丘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受到了堂吉诃德的美好品德的影响。

他在当总督时,发财欲望已经改变为改革现状的要求。他观察敏锐,一旦察觉公爵夫妇设下的陷阱,就毫不贪恋权位,立即辞职。他决绝地说:“请告诉公爵大人:我光着身子出师,如今还是个光身,我没吃亏也没占便宜,换句话说,我上任没带来一文钱,卸任也没带走一文钱,这就和别处岛上的卸任总督远不相同了。”

12.简述《堂吉诃德》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答①:堂吉诃德第一次远出游的第一天将一家客店当作城堡。要求“城堡主人”给他举行骑士受封仪式。店主是个爱开玩笑的人,他看堂吉诃德有点疯傻,入店后又打了骡夫,怕再出乱子,便赶快满足了堂吉诃德的要求。店主叫一男孩子点了蜡烛,又叫两个跟着。他自己则拿了一本帐簿要堂吉诃德跪在他的面前。然后,他对着帐簿念念有词,在堂吉诃德的颈窝上狠狠打了一掌,又用剑在他的肩膀上使劲地拍了一下,便由一个给他挂上剑,另一个给他套上马刺,封赐仪式便算完成了。堂吉诃德终于盼到了骑士封号,满心喜悦。

答②:堂吉诃德的第一次冒险是解救被地主绑在树上痛打的放羊孩子。他命令地主给孩子松绑,并如数付给孩子工钱,地主被吓得一一照办。堂吉诃德离开之后,地主把小孩重新绑在树上,这回打得更狠,把小孩打得死去活来。

答③:一天夜里,堂吉诃德带着待从悄悄地离开村子,来到郊野,远远看见几架高高耸立的风车,堂吉诃德认定他们是凶恶的巨人,便挺着长予冲上前去,桑丘哪里拦得住他。转动的风车把堂吉诃德连人带马掀翻在地,堂吉诃德鼻青脸肿地在地上滚翻,长枪也迸作了几段。事后,堂吉诃德始终不信他刺的风车,硬说是魔法师与他作对,把巨人变成了风车。

答④:一天,主仆二人路见两队羊群在远处扬起尘土。堂吉诃德认为那是两支交战的大军,便冲上去攻打邪恶的一方,桑丘阻拦不住,主人已杀入羊群。牧羊人拿起石块,雨点般地向他打来,砸破了他的头皮,打掉了他几颗牙齿,牧羊人见自己闯了祸,便集合羊群,把七八只死羊扛在肩上,急忙跑了。

二、《堂吉诃德》课本剧,让学生演示。

人物:堂吉诃德 桑丘 围观者数名

时间:深秋的傍晚

地点:远离城镇的黄沙飞扬的漫漫路途上

(经历了一番刻骨铭心的痛苦,堂·吉诃德的小身子终于垮了下来。他再也提不起那根长矛、跨不上那匹瘦马了。气息奄奄的堂·吉诃德和满脸泪痕的桑丘坐在路边歇息。)

桑丘:主人,看到了吧!你还要为了当一名光荣的骑士而奋斗吗?我看你好像不行了啊!放弃吧,今后的日子我和你在一起,咱们一块儿怡然自得地生活。

堂·吉诃德:住口!桑丘,你……你这,不许你侮辱我崇高的理想。骑士啊,多么伟大,上帝造人的杰作!当一名骑士,那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

桑丘:可是主人,你现在却伤得那么重……

堂·吉诃德:放心吧,为了骑士的荣誉,我会好的。

(看到他俩的狼狈相,旁边有几人在笑)

桑丘:可……可是主人,那些人都在笑话你哩!说你当骑士是自寻死路,白日做梦呢!

堂·吉诃德:什么?咳,咳!(喘了一会儿)唉,让那些家伙说去吧,那些只会说别人疯傻的人本身就是疯子,他们不懂冒险,不懂,不懂得人生的乐趣,更谈不上理想。做一个骑士,这就是我的理想。

桑丘:可是主人……

堂·吉诃德:好啦,桑丘!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啦。你是不是要问我……问我那次风车的事情,绵羊的事情,还有公主……

桑丘:(犹豫了一会儿)是的,主人。

堂·吉诃德:桑丘,可爱的桑丘!你听好了,也许那的确是我办的糊涂事,可是在我心中,他们已被我赋予了新的生命。我痛恨邪恶,所以我才向风车进攻;我热爱和平,所以我才会冲向羊群;还有我对感情的投入,所以会向公主……

围观者:哈哈,哈哈,哈哈哈……

(听到他们谈话的人们都在放声大笑,都在指点着、议论着堂·吉诃德这个疯子,而桑丘则难为情地看着主人。)

堂·吉诃德(气愤地吼):住嘴,你们这些没有理想的家伙!不要像那些吃不着葡萄的狐狸就硬说葡萄是酸的。你们的理想呢?我渴望当一名骑士,振国兴邦,除暴安良,做一番大事业。

围观者:(笑得更欢了)哈哈哈哈……一个纯粹的疯子,地道的疯子啊!

堂·吉诃德:你们才疯了,没有理想……围观者:算了吧!桑丘,赶快带他回家治病吧!

(桑丘带着堂·吉诃德又上路了。堂·吉诃德似乎没有了一点力气,把头扭到一边,闭上了眼睛。他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个画面:古道西风,黄尘瘦马,一个枯瘦的人,手握长矛,向邪恶冲去,而这一次,他胜利了。他的耳边,冥冥中回响着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评语 改写世界名著塑造鲜明形象

本文可谓是高考中难得的佳作!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是小说,竟然被这个考生改编成了话剧,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剧中堂·吉诃德虽气息奄奄,却仍没忘记自己的远大理想,仍然念念不忘做个骑士,多么执著的人啊!这个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与原著一脉相承。他仍然是那样的可笑,又有些令人肃然起敬,他是但丁名言的忠实的履行者。剧中的次要人物桑丘和围观者,对主要人物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塑造得也很血肉丰满。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二篇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

一.教材和处理: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的不同风格,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本单元的设置意图是在必修2古代诗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依据以上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制如下:

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意,能够知人论“诗”;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我们知道诵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手段,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所以鉴赏一首诗歌首先要做的就是诵读。而要想透过语言表面读懂文字背后深层的意思,那就少不了问题探究,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鉴赏诗歌,就要给他们自主鉴赏的机会,给他们搭建展示自己文思的平台,因此,我将本课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

1.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采用诵读法、问题探究法、自主赏析法。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探究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

(3)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诵读诗歌,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基于此,我将本课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定为:

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之所以诗情勃发雄放,极具感染力,和它的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而且只有把握了艺术手法,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所以我把教学重点确立为:

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学习本诗的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距离我们年代久远,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把教学难点确立为:

体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得到审美享受,感受诗歌的艺术性。

怎样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我以情感自我体验,唤起学生诵读兴趣,使他们爱学。开放自主协作,激发学生探讨钻研,使他们会学。联想探索实践,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善于学习。依据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我采取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诵读法,讨论法,启发、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诵读法。,诗歌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第二、讨论法。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思,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个性见解。

第三、启发、点拨法。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该发挥了,教师的适时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

第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教学设想:一课时完成.

一、教学过程:

我本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依据认知规律安排了如下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幻灯片主页面展示蜀地山势巍峨峭拨的图片,加上清幽的音乐,学生马上有了追求壮美的感觉,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出来。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豪放飘逸的风格。

(二)解题(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蜀道难》是乐府旧题,了解这种题目的一般内容,为把握本诗的内容和思想作铺垫)

(三)教师范读课文(设计目的在于:1、正音;2、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和意境美)

(四)学生初读课文

我要求大家拿起笔来,在结合书释思考之后,还觉得有困惑的地方的,就把他勾划出来,争取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自读,圈点勾划,教师巡视辅导。(这种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问学生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五)探讨初读疑惑

学生互相交流初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设计目的在于:解决初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进一步鉴赏诗歌)

(六)吟诵诗文

诵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手段,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

找学生吟诵诗文,并对学生提出三点诵读要求:第一,在诵读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当中;第二,读出诗歌的抑扬起伏,注意古典诗歌的节奏;第三,读出与现代文的区别来,也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来。(设计目的在于:整体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七)精读课文,自主鉴赏诗歌

1、要求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作鉴赏,然后与同学们交流。

2、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借助李白的诗句做一下自己的想象,在你的想象中,这样的场景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互相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给几分钟,学生思考,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主赏析,然后拿出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作补充。(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八)教师小结

同学们看看在这篇诗文当中有那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学生回答,并一一举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帮助)

1、总结本诗的艺术技巧。

(1)善用反复: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主旨句三现,形成行文线索,贯穿始终,使内容层层深入。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3)夸张到极致的技巧:

(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4)多样的诗歌意境:

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5)神秘的传说:

“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2、明确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因此,对军事叛乱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其表达的要义。(设计目的在于:1、全面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以便学生写作借鉴,掌握作文的技巧。2、把握诗歌主旨,更深刻理解诗人的情感)

(九)学生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和意境美。体悟浪漫主义诗歌的放达。(设计目的是:再次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诗文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十)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艺术手法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设计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检验学生理解的程度,测试教学效果。当发现学生对某个艺术手法掌握不好时,则及时地强化)

(十一)布置作业

背诵《蜀道难》(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深刻感受诗仙李白飞扬的人生。备战高考)

本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努力体现“诵读,品析,积累,运用”等语文课堂的教学要素,在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课堂方面也作了一些尝试,尽量让他们动口动手,用心去感悟,并把感悟的内容用说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分享,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他们的用武之地。我的说课结束,因水平有限,会有考虑不周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三篇

说课内容:.1.教材2.教法选择3.教学流程4.板书教学设计>设计

一、教材

1.大纲和单元中的定位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学习李白和杜甫的诗,目的是进一步领会这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以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力。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第一课《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对诗的寓意不加深究;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2.教学目标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知人论“诗”;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章法、气象、基调及艺术风格。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自然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以及作者思想的把握。

4.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教法选择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

3.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针对我们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教学设计>设计:

提起李白,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也许只感到它的优美,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再后来,读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果然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

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二时我们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有通篇记述梦境的?人间哪有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间的言语!他的句子没有任何格律的束缚,有的是《诗经》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兴递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解说:此导语教学设计>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营造一种诗情氛围,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突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面教学步骤的展开作铺垫。)

(二)回顾李白生平和作品特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听名家范读,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诗。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四)齐读第一段:(采用师生共同研读法,先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相互争议,最后教师明确。)

1.词义点拨:

①危:高。②于:比。③何:多么。④当:挡。⑤钩连:沟通相连。⑥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⑦度:越过。

2.诗歌的语言受押韵及平仄限制,词序有所颠倒,让学生指出哪些地方是颠倒的,应如何顺句。

3.段落解读:

(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引导学生研究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

?明确: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

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3)“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5)研读“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

?明确: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奇特。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五)体读第二段:

1.词语点拨:

①但:只。②从:跟随。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④去:离。⑤盈:满。⑥倚:靠,。⑦湍:急流。⑧砯:拟声词。

2.段落解读:

(1)“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干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2)“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3)“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再次朗读课文第二段。

(六)体读第三段:

1.词语点拨:

①夫:人。②当:挡。③匪:同非。④朝……,夕……:互文见义。⑤虽:虽然。⑥长:深深。

2.段落解读:

(1)“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2)“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二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4)最后一段写蜀中要塞剑阁的意图是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诗的寓意。

?明确: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解说:从现实的大背景出发,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他作为诗人的敏锐的感悟力。同时也把锛市学习放在一个大语文的背景下,让学生感悟人生,感悟历史。)

4.再次朗读全文。

(七)诗歌艺术特色: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解说: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设计是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寻找美点。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得到的,并不是教师说给学生的。所以在此,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说,他们可能说的不好,但正是在这一次次的不好中,他体会悟到说好的技巧。同时要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鉴赏的甜头,坚定地走下去。当然在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时,教师可抛砖引玉,做示例。)

1.善用反复:

资料:清人沈德潜的评论:“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讨论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①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②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③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3.夸张到极致的技巧:

(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4.多样的诗歌意境:

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5.神秘的传说:

“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八)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资料: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

讨论后明确: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因此,对军事叛乱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其表达的要义。

(九)美读,整合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

四、板书教学设计>设计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高蜀道来历

难行蜀道高峻

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

照应

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

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四篇

知识目标

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

能力目标 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教学难点 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五、链接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1、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

教学反思: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五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能力目标 诵读品味本诗的意境。

情感目标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二、 解题

这是一首年終時感懷的詩,写景、写情,充滿孤寂悲涼的感覺。从诗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季。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府的西阁,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雪后的不眠之夜里的所闻所感,所以诗题叫做《阁夜》。

蜀中有崔盱、郭英义等互相残杀,百姓遭殃,诗中的“野哭千家”就是这次战祸的写照。杜甫经常情思诸葛亮,这是他从内心崇敬的一位贤臣,也留下他自己的影子。

三、诵读诗歌

师范读、生齐读

四、鉴赏: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注释:

阁:指四川夔州西阁。

岁暮:年终。

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霁:雨停初放晴或雾散了、雪不下了,都可用“霁”來形容。

寒宵:寒冷的夜晚。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注释:

五更:指清晨三點到五點這一段时间。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星河:星辰与银河。

星河影动搖:星宿动搖,是境內有戰爭發生的徵兆。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

注释:

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渔樵:指渔夫和樵夫。

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

闻战伐千家野哭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 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注释: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漢時,他自立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座钟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诗人在知交零落(好朋友李白、高适、严武等相继去世)、存者音讯不通(亲朋无一子)的情况下,唯有以公孙述、诸葛亮终归“黄土”自我安慰,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表达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五、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六、评析: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七、小结:

1、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

2、三个用典(①野哭千家闻战伐,②卧龙③跃马) 深沉地传达了诗人在夜凉如水的夜晚,面对破碎的山河 、零落的知交而难以抑制的内心的伤痛。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

教学反思: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六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

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

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德育目标:

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

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

教学重点:

1、文中关键字、词、句。

2、文章议论思路。

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

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

4、关于序。

5、背景介绍。

二、学习新课。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

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④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

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

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

3、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4、作者从论证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5、作者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

7、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8、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

9、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四、课堂延伸:

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

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

3、课后作业:①掌握课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②掌握关键字、词。③背诵此文。

教学反思: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七篇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礼记本命》

师:焦母在这些规矩中随便选一条都可以对兰芝进行压制、。因此就是真的把“东家贤女”秦罗敷娶进家门,难保她不是第二个刘兰芝。关于焦母为什么不喜欢兰芝,诗中没有明言。不管焦母以什么理由嫌恶兰芝,乃至将她赶走,都暴露了封建家长制力量的强大和冷酷无情。《孔雀东南飞》里差不多连一个刘焦二人的欢愉细节也都没有描写,没有恩爱的生活背景,哪来忠贞不渝的爱情呢?

生:诗人作为一个“局外人”,如果大肆去描写刘焦二人的生活细节,反而显得不真实。焦仲卿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就从侧面深刻表明了他不愿失掉这贤慧美丽的妻子,也生动说明了二人早已结成了生死之谊。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八篇

(这一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眼睛有所停留,图片材料又能对学生写作起素材积累的作用)

老师问:请同学们说出这首乐曲的名称和作曲者?

生答: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师补充:《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象贝多芬这样勇于抗争命运的人很多。青年作家史铁生在风华正茂时双腿瘫痪了,十五年后,当他回顾这段苦难的日子时,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我于地坛》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九篇

史铁生(1951~),1951年生于。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18岁)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21岁)因双腿瘫痪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后回到,在街道工厂工作。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

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会想,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面遭遇双腿瘫痪这一人生不幸的时候,他的一生会怎样度过呢?我们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来寻找答案吧。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十篇

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1万3千余字,共分七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

那么课文中节选的两部分的主要内容是生命?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能告诉我吗?

生答

师用幻灯片展示答案: 第一部分:写古园风景,我对生死的感悟。第二部分:写母爱的深沉和伟大,母亲给我的生存的启示。

请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一部分,作者在哪以自然段提出了对生死的感悟?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这断话―――――(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学生齐读。

师;请看“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死亡,大家想想,如果没有死亡,一个人人从出身就永远的活在世上,那么这样活着还有没有意义呢?正因为死是必然的,那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作者虽然残疾了,但不能一味的想到死,应该坦然的面对死亡。接下来,老师想问一下,地坛中的什么给了史铁生这样的启示呢?

生:景物

师:作者在哪几段中描写了景物呢?

生:三、五、七段

师:作者笔下的景物什么特点,景物的变化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状态变化?

打出第一段景物描写。

老师补充: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地坛失去的只是他的虚荣和浮华,地坛中的苍柏和野草看到了生命的力量,所以作者说“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个园子,

就再没长久的离开过它。”因此作者带着颓废的心情去亲近地坛。

教师打出第三段的景物描写:

生:我喜欢写蚂蚁的句子,想好了才去做,想好了马上去做。它一定是去找吃的了!(同学们大笑)

生:我喜欢作者把小蜜蜂比做一朵小雾停在半空。云和雾的构成是一样的,

但是云给人飘忽感,而雾把人笼罩其间,感觉很稳。

生:作者写到了蝉蜕,我想到蝉蜕皮的时刻一定是十分痛苦的,但它仍然坚持住,于是它完成了再生,于是它得以飞翔,飞向新的高度。这会对作者摆脱旧我走向新生有启示。

师:蜂儿、蚂蚁、瓢虫、蝉等小昆虫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动着,向人们展现出缤纷的生命世界,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而正是由于小昆虫、草木等生生不息,地坛不再衰败。史铁生想到了,当然也明白了自己应如园中的小昆虫和一草一木那样,虽然身处逆境,但不能颓废、消极,而而应该像它们那样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为世界增添一份活力与亮色。所以作者开始喜爱地坛,作者从此变得豁达起来。

师;下面请大家一起朗读第七段中的景物描写,体味一下它与上一处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这一段写得更大气,这一段写的是古柏、落日、暴雨,而上一段

写的是蚂蚁、瓢虫、蝉和蜜蜂。

生:我认为前一段的生物是自得其乐,而这段的事物大多有某种不好的境遇,

如雨燕、落日都有和命运抗争的意味。我认为这一部分更厚重更深沉。(不少学生点头)

生:我还觉得古柏和落叶身上有很好的东西。古柏永远那么镇静,落叶在生命即将结束时那样坦然。

师:作者在此发现生命的根本处境,发现生命的种.种状态,从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造过程的美好和精彩。世上有些东西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万古如斯的。既然如此,就不必太执著于一己的得失、荣辱、哀乐,人生须臾,沧海一粟。地坛在不断的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作者由此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永恒,欣赏到人类的步伐和舞姿,赞美着生命的呼喊与歌唱,从不屈中获得骄傲,从苦难中提取幸福,从虚无中创造意义,完成了他思想的涅槃。此时的作者已经皈依了自然,要顽强的生下去。

这些就是作者 亲近 喜爱 皈依 的过程

颓废 豁达 顽强

老师总结;是啊,作者史铁生去地坛并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思考一些重大的人生问题,在苦难的日子里,在绝望的边缘,人不得不思考人为什么而活着,即使是今天我们这些健康幸福的人们也经常思考着这个问题,史铁生从地坛的感悟中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那就是要活下去,要坚强的活下去。象史铁生这样的面对不幸的人很多,同学门能举出一些吗?

学生举例,老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让我想起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话,请大家看大屏幕,有感情的一起把它朗诵出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十一篇

“作诗贵剪裁。”──沈德潜《古诗源》

“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凡大体文章,类多支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含义,务总纲领,驱万途于同归,贞有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纷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刘勰《文心雕龙附会》

师:(对材料稍加解说)刘兰芝、焦仲卿的故事,头绪纷繁,若不加剪裁,使之集中,就会散漫无所归统。因此一些表面看来必不可少的材料,如刘焦的生活细节,二人的所谓生活基础、海誓山盟、卿卿我我等并不是最重要的材料。而直接关系到刘焦爱情悲剧的关键内容,如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话别,兰芝辞婆和太守迎亲等就必须进行浓墨重彩的描述。便于塑造兰芝的人物形象,使题意更加明显。虽然刘焦“相见常日稀”,然而两情若是久长时……

生:又岂在朝朝暮暮。

师:是啊,如果诗人不加选择,将所有的材料平铺直叙或平均使力的描写,就无异于“记流水账”,反而显得纷繁无头绪,杂乱无章了。我们写文章可要多多向作者请教呀。(师生笑)

生:老师,刘焦两家合葬恐怕不可能吧?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十二篇

“诗家使事,不可太泥。”──《三余篇》

“白傅《长恨歌》:‘峨嵋山下少行人。’明皇幸蜀,不过峨嵋。谢宣城诗:‘澄江净如练。’宣城去江百余里,县治左右无江。相如《上林赋》:‘八川分流。’长安无八川。”──袁枚《随园诗话》

师:《孔雀东南飞》表现了爱情和婚姻生活的真挚情感和不幸遭遇,我们不由得联想到杜丽娘和柳梦梅、牛郎和织女……

生:还有七仙女与董永、白蛇和许仙、三圣母和刘彦昌。

师:现实中又怎能有这种浪漫主义结局呢!诗的结尾用这种古典的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群众对美满自由的婚姻生活的追求、祝愿和寄托。如果我们的文学作品处处都要要求真实,而不许半点艺术加工的话,那样的作品又将会有多大的价值呢?翻遍整个《春秋》,总爱把一些自然现象同社会国家大事联系起来,《史记》中也不乏浪漫主义笔法,李白的诗歌里浪漫夸张和神话色彩更是比比皆是,同志的《送瘟神二首》就是在“浮想联翩”的情况下“欣然命笔”的……况且,焦母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的,刘兄也是喜欢其妹妹的,他们既是封建卫道士、扼杀刘焦的凶手,同时又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焦母、刘兄以为坚守那些千百年沿袭下来的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他们的本意并不想将自己的亲人送上黄泉路,他们只想在封建礼教和自身利益与亲人婚姻之间找一块平衡的绿草地。当悲剧发生后,抑或良心发现而后悔,让刘焦二人合葬也是可能的。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十三篇

“假如一个作家能从二十个到五十个,以至几百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中每个人身上,将他们最有代表性的阶级观点、习惯、嗜好、姿势、信仰和谈吐等等抽取出来,再把它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那这个作家就能用这种手法创造出‘典型’来。”──高尔基《论文学》

师:材料说明了什么?

生:创作时可以进行艺术加工。

师:诗歌是讲究形象和意境的,诗中的一切都染着抒情主体的感彩从而生出动人的意境。如果牵强附会,把一字一句都落到具体事物上,无视这首抒情诗歌的感彩和形象意境,那就无异于无病或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

生:我明白了,本诗中描述的故事并不一定都发生在刘兰芝和焦仲卿二人身上,作者运用想像,抽取发生在不同人物、家庭的现象进行综合、概括、创造出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

师:回答得太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怎样评价这首诗?

(学生讨论略)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十四篇

“我们想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经历和著作。”──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我们在评论任何作品之前,应该永不例外地把它一读再读,仔细地全神贯注地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观察。”──英国哲学家休谟《论趣味的标准》

师:我们在欣赏这朵文苑里的奇葩时,不要吹毛求疵,不责备求全,不死拘枝节,更不要断章取义,死抠字眼,以偏概全。要把作者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从时世、社会、人情等的大背景上去了解、认识和把握作者的主旨,设身处地的去体念主人公的遭遇,全身心地深入作品,与作品中人物“同生活,共患难”,努力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不要只停留在诗歌只言片语中,离开时代、环境,孤立地、静止地就文论文、就人论人,或太片面化、绝对化,或以的标准去苛求它。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十五篇

《聊斋志异》是中国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作品491篇,大部分是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的短篇小说。内容大致可以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内容是对科举制度的血泪控诉。这些篇章大都凝聚着作者浓厚的感情,与作者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熔铸着作者的自我形象。著名篇章有《叶生》、《司文郎》等。

第二种类型的内容是对真挚爱情的热烈颂歌,这是全书中数量最多,写得也最精彩的部分。名篇有《连城》、《阿宝》、《香玉》、《小谢》等,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聊斋志异》另一个重要类型,是揭露现实的和对污吏的严厉批判。代表作有《促织》、《席方平》等。

第四种类型是一些对世俗民风的劝戒讽刺的篇章。这是《聊斋志异》中题材最广泛,思想倾向最复杂的部分。《张诚》、《镜听》等有一定的代表性。

《聊斋志异》所写虽然多是幽冥幻域之境,鬼狐花妖之事,却曲折地反映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在艺术上,《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优秀传统,谈狐说鬼,构思奇特,语言简洁,对清代文言小说产生过深刻影响。

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记;异,奇异的故事。文言短篇小说集。

《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晓岚)

《子不语》 袁枚

落拓名场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头。

腐儒也得宾朋贺,归对妻孥梦亦羞。 蒲松龄自己的一首小诗,对他一生的经历与心境作了概括。

郭沫若:写鬼写妖 高人一等;刺贪刺虐 入木三分。

结 构

第一部分(1),故事的起因:祸起宫廷

第二部分(2),故事的开端:

会征促织,无所赔偿

自行搜觅,不中款式

追比杖责,陷入绝境

第三部分(3-4),故事的发展:

求神问卜,神示图画

按图苦搜,终得佳品

第四部分(5-7),故事的:

虫子死亡,更陷绝境

忽又得虫,将献公堂

与人使斗,虫显异能

第五部分(8),故事的结局:

层层进献,迭显其能

皇上喜悦,抚宰蒙恩

成名家富,裘马扬扬

第六部分(9),作者的评语: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寄讽谏之旨

天将酬长厚者 宿命论思想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抒不平之感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十六篇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当堂背会课文。

(二)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二、难点、重点

(-)《哀江南》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瀑发,动人心魄。

(二)《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有什么特色?

:《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巨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骄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三、教学过程设计

(-)作者及《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 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夏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钦仰仗权好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季君嫁给新任浩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征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

(二)情节结构。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走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寓寄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三)曲词鉴赏。

通过对曲词的鉴赏,主要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北新水令]一曲,"山松野草带花桃",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头株陵重到","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袜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本应是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的古城,如今却是只剩"萧条",夕阳古道上,连个人影也见不着。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沽美酒]一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长板桥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阳残照本来就显得冷冷清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与"一树柳弯腰"互相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

【离亭宴带歇拍煞】一曲三个"眼看他"的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加重了语意,给人以今昔变化之大之快的生动。"金陵玉阶营啼晓,秦淮水谢花开早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果乌"等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产生了情声并茂的强烈表达效果。

(四)借景抒情。

《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这是我国古典戏曲常用的艺术手法,它与诗歌的借景抒情有着明显的不同。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十七篇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启发我们对人活着的意义进行追问和探寻,但是历来生死并提,佛教讲有生有死、不生不死、方生方死,虽然古人讲“生死由命”做出漠不关心、消极应承的姿态,但毕竟人事可为。人有为何而生的困惑,当然就有为何而死的争论,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君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是钟情之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报国之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捍卫自由之死;“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献身信仰之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孟子认为“死有贵于生者”,我们该怎么选择,该有怎样的生死观呢?我们来看看张溥的见解。

二、 作者见教材注释。另补:

①张溥,所读书必手抄写,抄完朗诵一遍即焚之,又抄,如是六七才止,因而把读书之斋取名“七录斋”。以示人一己百之精神。

②魏忠贤,自幼狡黠无赖,目不识丁,因在一次赌博中输掉,为赌徒侮辱,一气之下自宫,21岁被选入宫,善于巴结,后因与明熹宗乳母相好,逐渐夺取宫廷内务大权。当时的明熹宗生性好玩,他便投其所好,大搞内操,紫禁城锣鼓喧天,大臣进谏都被拒绝。明熹宗喜欢木工油漆之事,从早到晚制作器具,他此时有意奏事,弄得明熹宗很烦,趁机操权。慢慢形成阉党,尽杀异己。权势登峰造极,为讨好他,全国各地建了不少生祠。嚣张五六年后,明熹宗死,崇祯即位,削去官职,贬往凤阳,又改逮捕治罪,他上吊自杀。

三、落实基础

⑴一读(自由朗读),用圆圈画出文中除了“是以”“得以”还含有“以”字的句子。

明确:①连词:表目的,来;②副词;表修饰,而;③介词:把;④连词,表原因,因为。⑤介词:凭借,用。

⑵二读(自由朗读),用三角画出文中除了“至于”“于是”还含有“于” 字的句子。

明确:①表被动;②介词,在某地,在某时;③介词,向;④介词,对,对于。

⑶三读(默读),用方形画出文中除了“既而” 还含有“而”字的句子。

明确:①副词:表修饰,因为;②副词:表修饰,状态;③副词:表修饰,方式;④连词:表顺承,然后;⑤连词:表并列,并且。

⑷分别在作业本上抄写含有“以”“于”“而”字的句子,并解释各句中“以”“于”“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教材注释翻译句子。

明确:不得借助其他资料,学会根据前后上下文推断词义。

⑸检查学习情况

诵读:①抽点学生朗读第一段

②男生齐读第二段

③女生齐读第三段

④抽点学生朗读第四段

⑤全班齐读五、六、七段

⑹指导学生弄清几处断句

明确: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

③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⑺解决学生难翻译的地方

⑻重点实词词义抽答

第一段:旌 盛

第二段:皎皎

第三段:望 行为 敛 堪 抚 按

第四段:当 少 发 卒

第五段:素 蹈死 株治 逡巡 猝

第六段:抵 佯 视 尽 隶 屈

四、研习

⑼请找出第一、二段的中心句。

明确:最后一句。

⑽记叙五人生平事迹是哪些段落?各记什么?

明确:第三、四段;何事被杀,死之情状。

⑾请找出五、六段的中心句。

明确:最后一句。

⑿总结全文思路。

明确:立碑盛(记,叙)—为何立(问,议 )—生前事(忆,叙)--死得值(答,议)

⒀作者以为五人为何而死?

明确:义。

⒁能否用原文为意义做个解释?

明确:明死生之大,有重于社稷也。

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还知道哪些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慷慨赴义?

列举: 文天祥、夏完淳、谭嗣同、林觉民等。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 第十八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2)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

(3)掌握、积累“使”“病”“解”“本”“穷”等文言实词,学习“以”“之”等文言虚词,复习使动用法。

教学重点:诵读、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使动用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想:拟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突破教学难点,把教学内容压缩在1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脚本):

一、课前营造气氛

(CAI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梅花》,画面中一组梅花在背景中移动。)

二、导入

(CAI一幅梅花的画面,配以文字说明:梅,落叶乔木或落叶灌木,性耐寒,因而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又与兰、竹、菊合称“花中君子”。1987年5月,在中国传统十大名花评选中荣膺榜首,被誉为“花魁”。)

(CAI显示盆栽梅花与土栽梅花的比较图)请同学们从审美的角度说说对画面上不同梅花的感受。(学生应该说出盆栽梅花更具美感)

在今天,园艺师们创造的包括梅花在内的盆栽艺术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但是,在晚清,却有一人视这种“艺术”为扼杀天性的举动,并专门写下一篇文章来表明他的观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病梅馆记》(板书课题)(CAI梅馆,作者简介)

三、明确学习目标(CAI显示,教师读出来)

为达到这几个学习目标,本堂课我们将采用“诵读—积累—领悟—表达”的四步法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诵读—积累—领悟—表达)

四、诵读

1.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诵读时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要读出语气。下面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听的时候注意以上三个要领,并划出理解有困难的文言词语。(CAI配乐朗诵)

2.我来检查一下听读的效果。

(1)生字的读音(CAI显示读音,解释)

(2)分清句读,把握朗读节奏(CAI显示练习)

3.下面同学们根据诵读的三个要领,自由朗诵,所谓“自由”就是你觉得怎样读感觉好就怎样读,把声音放出来。朗诵时进一步发现问题,呆会儿提出来讨论。我给大家配一段音乐。

(学生朗诵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读完后,稍加评点。)

五、积累

1.现在请同学们把在书上划出来的理解有困难的词语提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解决。请1、2小组的同学提第一自然段中的问题,第3组的同学提第二自然段中的问题,第4组的同学提第三自然中的问题。(CAI即时显示文句详解)

2.我们发现文中有两个虚词“之”“以”出现得比较多,我们做两道练习来巩固一下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1)CAI显示“之”的练习题及答案。

(2)CAI显示“以”的用示练习题及答案。

3.另外,本文实词的使动用法也较多,请同学们找出含有使动用法的句子。

(让学生找1分钟,然后CAI显示使动用法的练习题)

六、领悟

前面我们提到在本文中龚自珍所要表达的观点,与我们一般的审美取向不同,我们认为是“艺术创造”的东西,作者却认为是在扼杀天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对文章具体内容的来解答这个问题吧。(CAI显示文章内容)

其实,如果我们运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篇文章,就能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了。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清后期,封建统治日趋腐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之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对统治者扼杀人才、禁勉锢思想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强烈地呼吁社会改革与个性解放,殷切地希望统治者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病梅馆记》就写作于这样一个时代。

文章中的“梅”的意义显然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了,它象征着什么呢?(学生回答:人才)那么相应地,文人画士及他们的品梅观等分别象征什么呢?(CAI显示)

我们看到,文章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呢?(CAI托物言志)。

(CAI显示文章思想内容的小结及《己亥杂诗》)

七、表达

托物言志这种写法可以使要表达的意思既含蓄又深刻,避免空发议论,为众多的写家所采用。本文借“梅”这一意象,寄托深意,假如现在要求同学们借“荷”来写意,那么你将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怀呢?(CAI显示荷花的画面)

托物言志,咏物抒情,要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例如花草之类,或抓住外部形态,或瞄准其生活习性。《爱莲说》及我们上学期所学《荷塘月色》,都抓住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点,表达洁身自好的情操。

课后如有兴趣,可就松树或菊花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练笔文章。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看了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计划范文集合的人,还看了:

主动沟通教案怎么写及范文

【主动沟通教案怎么写及范文 第一篇】主动沟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主动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2.了解主动沟通的原则和技巧;3.掌握在不同情境下进行主动沟通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二、教学内容和方法:内容:1.主动沟通的定义和重要性;2.主动沟通的原则和技巧;3.主动沟通在不同情

主题教案:腊八节

【主题教案:腊八节 第一篇】腊八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于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五日前一天举行。这个节日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几的时间,是一种祭祀活动,也是人们庆祝丰收的一种方式。腊八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在古代,人们相信冬天是神仙们的聚会时间,他们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

主题教案:长大的我

【主题教案:长大的我 第一篇】长大的我人生就像一部奇妙的电影,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主角。对于我来说,长大的过程就像是片中的一幕,充满了成长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的困惑、挫折、但也收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成就。当我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每天都在努力学习爬行、走路、说话,探

主动沟通教案

【主动沟通教案 第一篇】主动沟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主动沟通的概念与重要性;2. 学会主动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意见;3. 提高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二、教学内容:1. 主动沟通的定义与特点;2. 主动倾听的技巧与方法;3. 自我表达的技巧与方法;4. 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中长跑说课稿范文

【中长跑说课稿范文 第一篇】标题:中长跑训练课程设计引言:中长跑是一项持久性的有氧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耐力、速度与策略性。在中长跑训练中,科学的课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帮助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提高训练效果。本文将从中长跑训练的目标、内容、方法、阶段规划等方面,论述中长跑训练课程的科学

最新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