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会计毕业论文模板二十篇
【毕业论文】导语,我们眼前所阅读的此篇文章共有79532文字,由吴建同潜心修正,发布在【祈祷工作报告网www.qdbeian.com】!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人们在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2022年关于会计毕业论文模板二十篇如若你对这篇文章有更多的感触,也可以上传分享给大家!
会计毕业论文:制约我国网络会计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策略 第一篇
摘要: 网络环境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支持,使之在环境和内容上都与传统会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硕士论文发展我国网络会计应加强内部控制和技术控制,健全法律制度,实施网络监控,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网络会计; 发展前景; 发展策略
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
一、网络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网络会计作为网络技术和会计应用相结合的高科技产物,已呈现出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网络会计提供信息更及时
财务部门以往实时反馈信息的能力不强,如一份计划的执行情况往往要到本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从账上反映出来,这样的定期财务报告制度,满足不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及管理者对及时性的要求。网络会计实现了实时跟踪功能,可以动态地跟踪企业的每一项业务变动,并给予必要的揭露。
(二)网络会计信息披露更全面
由于篇幅有限,当前的会计报表无法反映非数量化的信息,也无法反映报表数字处理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网络会计的在线数据库包括了企业所有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并采用网上报告的方式,有效地扩大了会计报表及附注的信息容量。
(三)网络会计能极大地实现资源共享
在硬件方面,单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共享性差,使设备闲置,造成浪费。www.meiword.com当网络配有一台高性能的服务器后,其他工作站配置要求可大幅度降低。在软件方面,网络会计将打破单一的财务软件的购买和使用方式,网上计算机可省去购买、安装过程及软件的运行维护,从而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网络会计能使企业实现低成本运营
首先,它能降低信息收集成本。通过网络,企业决策部门可随时了解、使用各种相关信息,对于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更是如此。其次,它能节约交易成本。网络使得企业能够选择相关产品中成本最低、质量最优、性能最佳的产品,而无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调查谈判。再次,它能降低审计监督成本,实现远程审查。最后,它可节省纳税申报费用。
二、制约我国网络会计发展的主要因素
网络会计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安全因素
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保证网上财务信息安全可靠成为关注的焦点。首先,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于搭截侦听、口令字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这是技术上容易引起安全问题的重要特点。其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一体化,电子单据、分布式操作使得可能受到不法攻击的点增多;而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泄密。
(二)法律与制度因素
法律与制度直接的滞后性表现在缺少能够使计算机确保自身安全、健康发展的法律制度;间接的滞后性表现在现有的经济法规不能适应网络会计的发展。以网上银行为例,网上支付业务是以变码印鉴作为安全支付保证,传统的支付方式是以传统的印鉴作为安全付款保证,而《票据法》仅对传统的印鉴作了明确具体规定。所以一旦出了问题,银行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还存在问题。对企业而言,使用网上银行得到的原始凭证又不同于传统的银行回单,在账务处理时,特别在进行销项税金抵扣时能否得到税务等监管部门的认可,所有这些都会给网络会计日后的发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人才因素
以前,在基层会计人员的选用上,只要懂一些会计基础知识,干上一年半载,一般均能适应工作,所以,会计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而网络会计则需要懂管理、懂现代化技术、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只掌握会计知识。
三、我国网络会计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和技术控制
构建基于网络的财会系统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对网络会计发展中的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内部制度和技术控制两个方面采取防范措施:
1. 内部控制。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在内部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企业应在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与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与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财务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2. 技术控制。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在财务软件中提供周到、强有力的数据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存贮安全性、数据操作安全性、数据传输安全性以及数据运用、查询、时的安全性。
(l) 防火墙(firewall):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外部网接口处的访问控制系统,它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过滤,目的在于防范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又不影响正常工作,从而为企业设立了一道电子屏障。
(2) 加密技术(密钥技术):现代加密技术可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两大类。对称加密法是最传统的方式,其特点是关联双方共享一把专用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运算,专用密钥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密钥网上分布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在网络信息传输中,往往组合使用专用密钥法和公开密钥法,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的优点。
(3) 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上述公开密钥技术的另一类应用。它的主要方式如:会计信息的披露方从信息文本中通过一种信息摘要算法产生一固定长度(128位)的摘要值,用自己的私钥-->对摘要值加密,来形成披露方的数字签名,连同原文一起发出;关联方首先用同样的摘要算法对报文计算摘要值,接着再用披露方一同发来的公钥对数字签名解密,如果两个摘要值相同,证明信息在发送途中未被篡改,而且报文确实来自所称的披露方。财务系统中远程处理时可用数字签名技术代替签字盖章的传统确认手段,当然这得在国家有相应的财务制度许可的条件下。
(4)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一组规则,详细说明报文如何“伪装”以保证它们的安全。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安全协议有:安全套接口字协议(ssl),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安全电子交易规范等。
(二)健全法律制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网络会计作为“新生事物”,具体在会计程序和方法上如何操作,理论界和实务界也都在探索,尤其是实务中各企业作法不一,使会计信息质量缺乏可比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适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而不能一味地等网络会计实践成熟后再制定政策、法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在网络会计实践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过程中,过早地制定详细的政策、法规,很可能会抑制网络会计实践的创造性,这反而不利于网络会计的发展,所以当前我们应该制定出既能指导网络会计发展,又不束缚网络会计实践的政策法规来。
(三)实施网络监控,强化财务监管
即用网络的手段来管理网络经济,包括以下几个方法:
1.使用电子发票把双方交易信息传递给税务部门申领发票,有效地抑制大头小尾发票的泛滥,使监控部门有充分的主动权。
2.实行专业化的物流配售管理,财务监管部门与物流部门实施联网。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不仅可以节省社会成本,还可以提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货物配送效率,有利于控制赊销、易货、现金销售等形式的税款流失。
3.实现财务监管部门与银行的联网,有利于监管部门对资金流动的监管,有利于资金与物流不对称流动带来的税款流失。
(四)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促进网络化进程
社会的进步本论文来源于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master_degree.html )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完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网络会计就成了无本之木。
总之,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的不断发展,网络会计将会得到更广泛地重视和应用,并将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成为当代会计学中最有潜力的新领域。
简析我国在企业环境会计管理的发展阶段和实施对策 第二篇
【摘要】环境价值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施环境管理将成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在企业环境会计管理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操作性强、适于推广的环境会计管理体系,缺乏对资源环境的价值、成本估算及有效信息披露。文章探讨循环型工业企业的环境会计管理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应构建扁平化组织机构、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环境会计要素界定、加强环境作业成本和预算控制、引入环境报告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 环境会计核算 作业成本 预算控制 环境报告
一、环境会计研究综述环境会计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以1971年比蒙斯(f.a.beams)撰写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j.t.marlin)的文章《污染的会计问题》为代表。环境会计是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对传统会计系统下的经济活动予以研究,围绕着自然资源如何补偿这一主题,着眼于高效利用资源,对环境会计各要素做出确认、计量和报告。
(一)国外环境会计研究:尚无共同接受的专业标准国外环境会计研究是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并存的局面。宏观方面,研究视角开阔得多,环境会计早已超出会计学范畴,而是通过对与环境有关指标的收集和整理,以及相应经济学模型的测算和,为国家决策提供依据。WWw.meiword.COM微观方面,研究重点集中在信息披露方面,包括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披露。
1.环境会计研究开展较早的国家。
美国是最早对环境会计和报告提出规范要求的国家。美国环境管理署(epa)早在1980年就根据《综合环境反映、赔偿和责任法》,又称《超级基金法》,要求对环境清理成本的潜在责任方予以确认和揭示。1985年,修改为《超级基金补偿和再授权法》要求对规定的化学物资和危险物资进行专门报告(hutchison,2000)。[1]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fa)则制定了相关准则,以帮助企业正确预计其具体的环境费用,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对企业环境报告与信息披露实行监管。sec发布了《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条例》、《非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条例》、《财务报告政策》、《会计专门公告》,主要涉及环境风险事项、环境负债、环境清理成本等具体会计与报告问题。sec与epa达成协议,由epa按季向sec提供各公司的环境信息,sec利用这些信息来评估企业是否对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做了恰当足够的披露。sec对一些环境问题严重而未能适当披露环境负债的企业进行处罚。日本是目前世界上环境会计体系发展得较完善的国家之一。
日本在20xx年颁布的《环境会计准则(20xx年版)———为环境会计准则20xx年版的理解》由《环境会计准则20xx》、《问题与解答》、《事例编》三部分组成,就环境会计的定义、环境报告的内容、环境要素的确认计量等给出具体标准。20xx年3月,颁布了《环境报告书指南20xx》,明确环境报告书的定义和基本机能,还颁布了《环境成本分类细则20xx》,更为详尽地列示环境成本分类。20xx年2月颁布《环境会计指南20xx年版》,6月颁布《环境管理会计方法工作指南》。英国在1997年颁布了一份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文件《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实务》,鼓励最大的350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瑞典、荷兰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把环境报告的编制和披露列为对企业的强制性要求。澳大利亚也在1999年的《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法案》中要求企业在年度报告中提交环境报告。
2.及其国际组织的相关研究进展。1998年2月,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间专家工作组(isar)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要求将环境成本、负债等确认和披露列为重点,这是目前国际上第一份关于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2]欧盟1990年发布《有关环境信息公开自由指令》,鼓励成员国企业设立环境目标,推行环境管理体系和报告制度,1993年发布了《环境管理与审计计划》(emas)。1992年英国发布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环境管理制度的国家标准文件bs7750。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起草全球性环境管理和环境审计标准文件iso14000系列,强调了环境管理的系统观与过程观。20xx年,、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等五大组织在总结各国环境经济核算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seea-20xx》的最终修订版本,把国际宏观环境经济核算推向一个更高水平。
(二)国内环境会计研究:相对滞后,实务操作性不强相对于国外开阔的研究视角,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范围与国外的微观环境会计研究范围大致相同,研究重点放在会计计量、财务报告、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领域。环境会计要素是环境会计研究的基础,本文拟从环境会计要素角度,研究环境会计要素的界定及核算问题。献查阅,学者们主要围绕环境会计要素内容、计量单位、计量基础和计量方法进行研究。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会计研究对象的认知角度不同而出现了对环境会计要素的不同认识。汪小英(20xx)认为环境会计是围绕自然资源的耗费应如何补偿这一主题,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学科。[3]
可见,其所指的环境资产就是自然资源资产。王冬莲、曹建安(1999)认为环境会计是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确认为环境资产,实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偿耗用制度。[4]其所指的环境资产包括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资产。许家林、王昌锐(20xx)在依照会计确认标准对环境资产和环境成本的内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只有符合资产确认标准而被资本化的环境成本才构成环境资产的主张。[5]朱纪红(20xx)则从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角度研究,探讨了环境成本及收益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6]许亚湖(20xx)以外部环境因素为对象,从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环境四个方面探讨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时应重点考虑的因素。[7]王维鸿(20xx)从环境会计科目设计角度,认为不需打破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只需在现有财务会计科目体系基础上,增设与环境有关的一级或明细科目。[8]对环境会计计量单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以货币计量为主,同时兼用实物单位。
耿建新、张宏亮(20xx)认为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环境成本数据严重虚拟化,不能转化为企业等微观主体的会计成本,难以形成对微观主体的激励作用。所以,应加强会计协调与研究工作,实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与环境核算制度的接轨。[9]对于环境会计计量基础,具有多重性,如现行成本、重置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和替代成本等。对环境会计计量方法,主要有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替代品评价法、预防性支出法、恢复费用法、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资产价值法、调查评价法等。[10]综上所述,发达国家在环境会计和报告方面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许多国家都在研究环境会计核-->算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取得很大的进展,但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公认的环境会计核算模式。21世纪的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长,使我们既成为经济大国,又成了一个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国家,这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与国际会计界在环境会计问题方面的积极态度和取得丰硕成果相比,我国会计界的研究略显薄弱。本文从环境会计管理角度,研究工业企业如何体现由循环经济带来的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损失,并合理量化为货币价值,以经济核算与管理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目前循环型工业企业环境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很多与环境相关的原始信息未被收集很多与环境相关的原始信息未被收集,如产出废弃物、环保投资、企业诚信、资源消耗产出率等。这些信息之所以未被收集,主要原因是:(1)环境成本的界定不清楚;(2)目前外部环境成本大多没有纳入环境会计核算范围之内,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污染环境而造成居民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动植物损害等,企业不愿意考虑相关信息的存在;(3)某些信息的评价和收集必须有企业外部人员的参与。
(二)环境会计要素核算内容的界定问题企业要进行环境会计核算,首先应理清环境会计要素核算范围。然而,环境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是会计一大难题,目前存在种种争议,如环境资产,传统会计认为,资产是企业拥有的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那么,环境资产是否为企业为生产产品而购入的自然资源,还是仅仅包括达到了国家环保标准的环保设备、无形资产及环保存货;企业占用的生态环境(如森林、湖泊)是否属于环境资产;企业为了保护环境、防范生态破坏,在制造和使用产品过程中对环境的维护支出如何进行资本化、费用化界定;环境支出如何进行成本归因,将其分配到产品中;核算时环境明细科目如何细分,目前许多企业只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明细科目中体现“排污费”“、绿化费”“、环保罚款”,而其他环境支出未能细分,如企业环保投资、人员经费、环境预防支出等未能很好体现,没能抓住节省成本的机会等等。
(三)财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难以发挥财务、控制职能
1.缺乏环境预算的科学编制及控制。
(1)环境预算编制比较粗放。许多企业只注重产品生产预算、销售预算,不重视环境预算。环境预算反映的角度较单一,如只反映环境费用支出预算,如排污费等,缺乏从产品、客户、渠道、区域等支出流向角度费用形成原因及其结构。
(2)环境预算控制中很少有增值意义的预算。企业日常会计管理以核算为主,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缺乏价值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缺乏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固定预算体系过于僵化,缺乏有弹性的环境预算体系,无法及时有效比对环境预算指标与企业价值量的发展变化情况,难以加强对各部门环境措施的监管。
2.缺乏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环境成本价值。目前企业较多使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核算,缺乏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角度进行作业,更谈不上利用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进行价值。作业成本法优点在于对企业进行成本价值,通过控制每个作业中每一个成本点的增值,实现对各种资源的调配和平衡。
(四)传统财务报告不能全面评价企业业绩
1.缺乏的环境报告。目前我国环境会计具体准则空缺的情况下,有学者提出企业应首先考虑采用补充报告模式,[11]以弥补我国企业财务报告中关于环境报告的缺陷。即保持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不变,通过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报告内容等方式,反映环境成本、预算执行情况、绩效等。但这种方法有局限性,因为企业环境绩效中有很多因素是不能货币化的,有些项目虽然能货币化,但在计量上不可靠,不能够完全包含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所要求的信息。
2.未将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与宏观环境经济核算衔接。开展宏观环境经济核算需要企业会计核算的支持。目前来看,无论是seea还是我国已有的环境核算体系框架之中,都没有强调甚至忽略环境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的衔接问题,使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与微观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相脱节:一方面企业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不能直接为环境国民经济核算所用,加大了数据取得与处理成本,另一方面,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环境成本数据严重虚拟化,不能转化为企业等微观主体的会计成本,难以形成对微观主体的激励作用。所以,应加强会计协调与研究工作,实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与环境核算制度的接轨。
三、循环型工业企业改进环境会计管理的建议
(一)企业各部门协同运作,构建扁平化的组织机构过去企业组织体系按照职能部门来划分,各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出发,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较差,难以合理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问题。而扁平化的组织机构能合理整合企业资源计划,使企业流程达到最佳运行效果。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环境和能源小组,或称环境管理中心,从各部门中抽出人员组成统筹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指导和协调各部门,避免出现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现象。
(二)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集成平台财务业务一体化平台应包含一个大型的数据库和按价值增值单元建立的众多分数据库。当环境业务发生时,业务部门将经过确认的单据保存在业务单据数据库文件中,会计部门通过平台将环境信息转换为环境记账凭证;当企业需要从财务和业务视角生成相应报表时,通过生成报表系统从共享数据文件中实时获取数据,自动生成相应的环境报表。另外,每个价值增值单元可预先置入相关的环境预算指标,当价值活动未达标时,自动发出警示,提示要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三)企业环境会计要素核算内容的界定应根据资源环境的产权界定结合我国目前实际情况,企业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易购入自然资源(如土地使用权、水、矿产等),另一方面,还无偿占用企业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包括森林、湖泊等)。企业拥有自然资源的经营、收益权,但同时应承担对环境资源的维护及补偿责任,对环境资源的维护及补偿成本应纳入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对环境的显性破坏应计量并披露在会计报表中,对环境的隐性破坏由于计量困难,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为强制事项进行相关披露。
1.环境资产。环境资产的确认应符合资产概念并结合环境特点。企业购入的自然资源(如水、电、煤、天然气、工业原料、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生物资产等),当然属于环境资产,另外,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目的是要花费代价的,同样形成环境资产,如烟尘、污水处理固定资产购置及其改造、环保无形资产(绿色产品标志认证费、环保研发支出中可资本化的部分、外购的排污许可证费)、环保存货的购置等,均属于环境资产。另一方面,与我国宏观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相衔接,企业无偿占用的环境资源应在备查簿中反映。
2.环境负债。环境负债是由于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当由企业承担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义务。因此,环境负债包括企业通过借款购置环境设备和存货、运营过程中发生应付环境费用、应付罚赔款、隐性负债等,可能涉及短期或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环境负债。
3.环境所有者权益。环境所有者权益为环境资产减去环境负债的结果,反映企业所有者在环保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社会责任和绩效。环境所有者权益还应包括财政拨付的专门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基金,社会统筹的环保基金,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环保基金等用于环保的专项基金。
4.环境收入。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销售收入,可直接认定为环境收入。我国从20xx年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里也有相应政策,即企业利用环保设备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按90%作为应税收入。企业因环保制度的执行而享受税费返还、奖励等也应认定为环境收入。此外,现行会计核算对于节约的成本费用不进行账务处理,但此事项属于环境事项,是企业实行环保政策后,对于废物再利用所实现的负流出,应视同环境收益。因此,企业利用“三废”产品,如废水、废物再利用所节约的成本费用、取得环保低息或无息贷款的减息收入均可作为环保收入核算。
5.环境费用。若一项支出不产生未来效益,或未来效益不符合确认环境资产的标准,那么此支出应确认为环境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可按环境费用性质设置明细账户,如“环境研究费用”(如环境研发机构运作费用、绿色产品、环保设备研究费用及人员工资等)、“环境预防费用”(如环境监测费用、日常维护费用等)“、环境治理费用”(如对大气、土地、水污染的恢复支出、停工损失、环境资产减值损失、排污费、环境税费)“、环境发展费用”(包括公众形象成本,即与企业环境业绩相关的企业形象支出)等。
6.环境利润。环境收入减去环境费用后的结果,反映企业的环保业绩。
(四)加强企业环境作业成本和环境预算控制
1.利用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成本进行和有效控制。企业涉及环境事项的环节主要有:(1)产品设计;(2)资源采购;(3)产品制造;(4)储存、运输;(5)废弃、回收;(6)厂区环境美化。首先,将发生的环境成本归集到相应作业成本库中:产品生产消耗环境资源作业、职工健康损失作业、大气污染损失作业、水污染损失作业、噪音污染损失作业、土壤污染损失作业、厂区环境美化作业。其次,按成本动因将环境成本分配到产品成本中去。成本动因是环境资源消耗量(包括研发、生产、回收、美化阶段)、职工人数、设备工时、二氧化硫排放量、粉尘排放量、废水数量、噪音大小(分贝)、土壤中酸碱或重金属含量等。
2.建立同步化环境预算控制体系。预算的编制应以责任中心的划分为基础,企业环境管理中心制定专门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循环经济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及推进步骤,并针对形势变化进行滚动修订。环境预算下,各项支出的用途都清晰地与产出结果相联系,实现绩效与预算的匹配。(1)生产部门编制单位产品消耗物料定额,根据生产流程制定环境支出标准。(2)采购部门编制材料的期初期末库存预算,并对采购渠道、采购质量做出说明。(3)销售部门从产品、客户、销售地区等多个角度编制环境预算,为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4)非生产部门编制自身消耗物料定额。(5)信息管理系统汇总企业各责任中心的各种物料总需求量、耗用量、产品销售状况。系统自动显示业务活动的本月预算数、本月预算已经执行数、年度总预算数、本年预算已经执行数等信息,对预算进行审批和控制。
(五)引入报告模式,并与宏观环境经济核算衔接
1.引入环境报告模式。我国目前环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与《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前者侧重于对资源的核算,同时兼顾了环保支出与环境成本;后者侧重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企业采用环境报告模式,即保持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不变,另外根据我国宏观环境经济核算框架的要求,在企业正常会计核算基础上对环境事项进行单独反映,一方面对现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冲击较小,另一方面,由于数据与宏观环境经济核算衔接,避免了宏观环境会计核算数据严重虚拟化以及不能转化为企业等微观主体的会计成本的现象。环境报告应进行价值量和实物量混合编制,价值量包括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环境现金流量变动等,实物量包括环境资源投入量、产出量信息。
2.构建企业环境会计核算表,与宏观环境经济核算衔接。企业环境会计核算表应由环境实物量核算表、环境价值量核算表、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表组成。
(1)环境实物量核算表:环境实物量核算表包括两部分内容:①目前纳入资产核算的环境资产实物量和未纳入资产核算的生态资源实物量。反映企业环境资产和生态资源的现有存量。②环境污染实物量。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污染实物量。主要是从污染量角度,反映水、大气、固体的污染状况。
(2)环境价值量核算表。与上述环境实物量核算表相对应,环境价值量从货币单位核算角度,反映企业环境实物对应价值或价值的减损。环境价值量核算表包括两部分内容:①目前纳入资产核算的环境资产价值和未纳入资产核算的生态资源价值;②环境污染损失。包括显性损失和隐性损失,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污染带来的环境罚赔款、清理费用、失去的订单、对商誉造成破坏、或有负债等。目前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事项则根据其重要性程度持续披露。
(3)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表。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表主要从当期流量角度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力度和效果。包括两部分内容:①环境保护投入。反映企业环境资产的增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付出或耗用环境资产而发生的环境费用;②环境保护产出。包括企业环境收入,反映环境保护效果。四、结论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管理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与环境相关的许多原始信息未被收集、环境会计要素核算内容存在争议、财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缺乏科学的环境预算管理及作业成本、现行企业财务报告体系未能披露环境信息、微观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与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相脱节等。在探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构建扁平化组织机构、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环境会计要素界定、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环节进行环境作业成本和预算控制、引入环境报告及构建环境会计核算表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pohlen t l,farris t.reverse logistics in pla stics recycl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1992,22(7):35-47.
[2]rogers ds,tibben-lembke r s.goingbackwards:reverse logistics trendsand practices[m].nevada reno:reverse logistics executive council,1999.
[3]汪小英.关于环境会计计量问题的思考[a].环境会计专题[c].: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4]王冬莲,曹建-->安.环境会计中的确认和计量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5]许家林,王昌锐.论环境会计核算中的环境资产确认问题[j].会计研究,20xx,(1).
[6]朱纪红.企业环境成本与收益的确认及其对经营成果的影响[j].审计与经济研究,20xx,(9).
[7]许亚湖.企业外部环境成本会计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会计),20xx,(12).
[8]王维鸿.关于企业环境会计制度设计的构想[j].会计之友,20xx,(7).
[9]耿建新,张宏亮.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框架及其评价[j].城市发展研究,20xx,(4).
[10]王大勇,解建立.环境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j].学术交流,20xx,(5).
[11]何卫红,郑垂勇.可持续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研究[j].财会月刊(会计版),20xx,(6).
当前会计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现象及其教学改革 第三篇
-->
摘 要: 针对当前会计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现象,文章提出了从专业课程教材选用、专业课程设置、师资毕业论文范文队伍建设、专业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应该实行理论联系实际会计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关键词: 会计人才; 培养; 实践教学; 模拟实验;硕士论文
会计是一门务实性的学科,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据本人的调研及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培养具备会计工作能力的学生。
一、实行专业课程教材改革
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会计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传统的会计教材主要偏重于理论上的阐述,较少顾及具体的实务操作,条文性解释多,直观性图表少,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与技能。《会计学原理》(有的学校使用《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基础学科,会计工作最基本的技能如会计凭证的编制、审核、传递与保管,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与结账等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但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初学者不易理解,所以最好结合具有操作性较强的教材(如《会计操作实务》)进行教学。如在《会计学原理》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填制的章节中,只是条文性地列出填制原始凭证应该注意四点要求,即内容必须真实,数字必须准确,填制必须及时,手续必须完备,但是没有介绍应该具体如何填制原始凭证。而《会计操作实务》除了介绍上面的要求外,还详细介绍了原始凭证的填写规范,如书写使用的墨水、标准数码的填写、汉字大写金额的书写、支票日期的规范填写;介绍了红字发票的使用、原始凭证的分割、原始凭证遗失处理等,这些都是会计日常工作常常碰到的情况。wWW.meiword.Com如果学生仅仅学习《会计学原理》,而不结合《会计操作实务》,往往还不会规范填写支票日期,不懂规范书写凭证汉字大写金额,甚至出现象$50.00元这样的低级书写错误。学生通过结合学习,对原始凭证的填制就能心中有数,上岗后就能很快达到工作要求。
因此,不管是中专、大专还是注重会计理论培养的本科教育,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注重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都要注意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会计实务教材的选择,都要注意贴近实际。因为用人单位一般都会把刚毕业的学生放在会计最基层的岗位,如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而不会放在财务管理、会计主管岗位。所以会计专业课程教材改革应该以培养具有会计理论又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为基本要求。
二、实行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
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更加剧烈,市场要求企业提供更加规范、具有可比性与参考作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在提供决策信息、引导投资方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综合素质更高的会计人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该掌握我国会计法律法规,掌握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学校应该增加会计法律法规的课程。增加会计法律法规的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会计法》。《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法律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法律,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会计法》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等方面进行规范。会计人员应当熟悉《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履行职责,依法维护职权。《会计法》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学习《会计法》,对于会计人员制定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会计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有序,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遵循《会计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各项要求的基础上,对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具体规范,如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核算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会计监督等。尤其针对会计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容易出现不规范的地方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作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有些刚毕业的学生不会规范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如对原始凭证进行涂改、挖补;用“白条”充当原始凭证;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明细账户没有结计累计数额;年终结账对有余额的账户,将余额再记入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等。因此,会计人员应当掌握有关会计基础规范知识,规范地进行账务处理,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
(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财政部针对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问题,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货币资金、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成本费用、筹资、担保、实物资产等环节或项目进行具体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强调的是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要经过授权批准,进行岗位分工与复查核对,建立标准化(一般包括授权、主办、核准、执行、记录和复核六个步骤)业务处理程序。加强内部管理,以防疏忽、舞弊发生。一些毕业生对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淡薄,不了解内部控制措施,如不知道借款需要经过审批,支付款项需要经过审批、复核等控制措施,容易被不法之人利用,发生失职事件。
(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目前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专业的会计实务课程都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编制的,是针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很少提及。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很大的区别。每年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就职,但不管是对进入事业单位还是进入企业单位的毕业生,了解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都十分必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培养出具有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学生。高等教育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广东省教育厅制订的《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中,鼓励高校向社会招聘“兼任教师”,有条件的高校教师可占教师总数四分之一。尤其鼓励“高校、产业部门、科研机构”互聘专家教授任课讲学、协作科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也鼓励高校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教师。这说明社会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和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一些www.51lunwen.com/accountingauditting/学校的会计专业老师直接从大学毕业分配而来,理论水平较高,但从来没有到会计岗位真正实践过,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知之甚少,对于单据的填制-->、账薄的登记、备查账、卡片账的设置及运用等实际知识缺乏;对于社会经济案例的能力、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知识比较肤浅。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会计实务课程老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对于《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会计实务课程,学校可以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的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进行授课。
四、实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经过调查,绝大部分会计人员对我国会计教育有同感:学校里学的会计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呈断层现象。这反映出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书本知识严重脱离实际。所以在会计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树立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教学观,培养学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社会实践,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等的含义与应用,是十分抽象与难以理解的,因此要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如在学习《会计学原理》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时,教师可以出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与通用凭证,使学生接触实际,加深印象,还可以让学生把案例分录做在实际使用的记账凭证上,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了记账凭证填制技能。同样,在学习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时,在介绍编制方法后,应当让学生根据案例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在计算固定资产合计数时,应以固定资产净值而非固定资产原值计算(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还是往往搞不清),否则资产负债表左右半表合计数不相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加深学生对资产定义的理解,又使学生掌握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技能。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会计学科除了财务管理课程涉及比较复杂深奥的计算外,其他的都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往往会出错,不是会计分录做错就是累加数字算错。所以学生一定要自己动手操作,才能掌握会计核算方法、账务处理技巧。现在很多学校要求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由于学生的社会关系较简单,加之会计资料涉及到单位的商业秘密,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所以一些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即使找到,由于单位避免出错和泄漏商业秘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极少,使实习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以弥补实习缺乏的不足。会计模拟实验通过创造一个模拟企业,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环境中,充当出纳、会计、会计主管、稽核人员等,练习假币识别、点钞、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审核签字等。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与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财政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编委会内部会计控制[m].暨南大学出版社,20xx.
[2]王珏,顾玉芳.会计操作实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2.
[3]王茂盛.加强会计模拟实验[m].www.51lunwen.com/accountingauditting/强化职业技能教育.
[4]柯佑鹏,秦翰祥.更新会计教学理念[m].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xx.
20xx年会计毕业论文答辩自述 第四篇
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叫,来自08级财务管理2班,我的论文题目是《谈企业的成本控制》,论文是在肖老师的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肖老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参加我的论文答辩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我四年来的各位授课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从会计公式:收入–成本=利润可以看出,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利润的高低。通过成本控制主体在一定职权范围内,把对成本控制产生影响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运用现代本管理理论,引进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明确成本责任制度,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寻求更多更好的降低成本的途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顺利实现。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规范与具体案例相结合,本设计共分六章。
第一章导论,阐明了成本控制的目的和意义,并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成本控制概述,对成本控制的含义、内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三章当前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从企业的体制、价值链和管理方面入手。第四章企业成本控制的创新思路,引入现代的成本控制方法第五章具体案例分析,重点剖析海尔集团的成本控制方法。第六章结束语,是整个设计的总结,说明了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
由于本人思维逻辑性不够严谨以及个人知识能力水平有限,使论文在内容严密上和结构的完整上有待提高。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谢谢!
毕业论文范文:会计专业 第五篇
会计专业硕士是在20xx年设立的,本文以“mpacc”为学科专业名称,按照中国知网(cnki)的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的“主题”进行了查找,年份为20xx年到20xx年,但本文没有包括20xx年得任何关于会计硕士专业硕士论文,共查询到了120篇如(图1)。根据统计发现其会计硕士论文在20xx年以前虽然会计硕士点已经建立,但由于未有毕业生,那么会计硕士论文也未有发表。但在20xx年期间的会计硕士专业论文的发表情况出现突飞猛进的状况,直接上升到58篇,随着一批批会计硕士的不断出现,说明会计硕士论文的发表状况逐渐升温,在20xx年的会计硕士论文的数量也很多有50篇。另外,由分布图可以了解到虽然20xx年达到最大值,但随着时间推移又有多下降,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我国对会计硕士的教育重视度不够高,其高峰的出现也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会计教育水平提升、会计理论知识改革,会计学科研究方向等变化有关。经过统计,这些论文都与会计硕士专业硕士的研究方向一致,而其研究数据主要是来自20xx年到20xx年得120篇会计硕士论文,那么这120篇会计硕士论文即是所要研究的样本。根据统计结果可以了解到这些论文分别来自湖南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本文可以在中国知网上了解的这120篇会计硕士专业硕士论文的信息包括:中文题名、学位授予年度、作者姓名、学位授予单位和发表时间。对这些论文进行了查看后,对其主题、所应用的一些理论、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查看过程中我们所用的方法是从摘要和目录中找出所使用的理论和所使用的方法。
中级会计学课程个性化教学及其改革 第六篇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form of th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of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course on the basis of th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theory,it believes that the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students’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evaluate the students from three dimensions: www.51lunwen.com/ enthusia for learning,learning ability and basic knowledge,then design teaching programs according to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guide students one - to - one with the networking tools,cultivat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learning capabilities.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摘要:以个性化教育思想为指导,对中级会计学课程个性化教学改革进行探讨,认为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从“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wWw.meiword.coM论文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教学方案,借助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中级会计学; 个性化教学
中级会计学课程是面向会计学专业继会计学基础( 或原理) 后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习会计学专业其他专业课程( 例如《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 的基础,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十分重要。中级会计学课程内容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会计,重点讲授企业常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报告编制,内容比较繁杂,不易掌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有些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而且能够融会贯通,但有些学生根本入不了门,学习效果非常差。针对这种现象,有必要在中级会计学课程中引入互联网工具,开展个性化教学改革尝试,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有效学习,缩小成绩差距,达到课程学习目标。
一、个性化教育与个性化教学
孔子在《论语》中有很多关于个性化教育思想的论述,总结归纳起来它包括四个方面,即“有教无类”,注意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为仁由己”,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和而不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非常强调个性化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 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目的。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1]。
在西方,个性化教育思想更是备受推崇。罗素在《社会改造原理》里谈到教育时,认为会计毕业论文范文“只要教学的目标是产生信仰而不是思维,是强迫青年对于可疑的事情持有一定的意见,而不是使他们看到可疑之点来鼓励他们思考,那么,防止自由发问是无可避免的。教育应该培养追求真理的愿望,而不是相信某种特殊的信条就是真理”[2]。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都是实施模式化教育,对同一专业学生实行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统一的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等。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和高效性等优点,但它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能力[3]。因此,许多高等院校已经开展个性化教育的改革尝试,例如推出学分制、加大选修课程比例及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等等。个性化教学是套用个性化教育的一个概念,是个性化教育的组成部分,从属于个性化教育。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贯彻个性化教育思想,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例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准备及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强与学的联系,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地学习并能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中级会计学课程模式化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已往中级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采取的是模式化教学,主要依靠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很少关注学生的自我学习,缺少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评价。传统的模式化教学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缺乏充分的了解,对所有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安排、方法和手段,未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及时调整教学,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2) 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级会计学课程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在课余花较多的时间自我学习训练,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传统的模式化教学未能根据不同学生学习态度上的差异,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异非常大,有些学生能够积极自我学习,但还有不少学生课余基本不愿花时间自我学习训练,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态度就不认真。( 3) 不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接受、理解、记忆、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自我学习方法等方面。传统的模式化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在讲授知识,忽视了学习和思维方法的传授,未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差异非常大,对于同样知识有些学生听教师讲授一遍、自己练一遍就基本掌握了,但有些学生听教师讲授了多遍,自己练习多遍还是不能掌握。另外,在自我学习方法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自我学习。( 4)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毕业论文传统的模式化教学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师的知识讲授,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双向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仅限于教师课堂上的提问。这样一方面导致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
-->学习反馈信息,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做出正确评价,进而有针对性调整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另一方面学生学习遇到的困惑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讲解,问题越积越多,影响后续的学习。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中级会计学个性化教学探索 &nbs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p;
( 一) 基本设想
中级会计学个性化教学改革基本设想是转换教学和学生角色定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辅助作用,主要依靠学生自我学习,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辅导,达到所有学生都基本能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在专业素质和能力上都能得到提高。但是,现在高等院校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多,课时一再压缩,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根本无法实现以上设想。因此,引入互联网工具来辅助实现以上设想,因为互联网沟通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大大提高教师与学生沟通联系的效率。
( 二) 具体实施
1. 评价学生个性差异
调查问卷从学习积极性、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来充分了解学生,关注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具体操作中按“学习积极性”、“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三个维度将学生分为八种类型,每个维度分为好与差,如图1 所示( 图中的数字 1—8 分别指大立方体中的 8 个小立方体,每个小立方体代表一个类型的学生。第 5 个小立方于第 1 个小立方体背面) 。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辅导方法,见表 1。2. 设计教学内容和进度根据以上评价,针对课程课时安排和学生平均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进度,具体做法为: 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内容和课外学习内容,同时用重要程度和困难难度将知识点划分为四类: ( 1) 重要、简单;( 2) 重要、困难; ( 3) 不重要、简单; ( 4) 不重要、困难。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1) 类知识点: 重点讲解,适当加快速度,适当练习; ( 2) 类知识点: 重点讲解,放慢速度详细讲解并反复练习; ( 3) 类知识点: 不讲解,自我学习; ( 4) 类知识点: 讲解关键点,学生自主学习.
3. 建立课程网站
建立课程网站的目的是方便教学资源共享、学生自我学习以及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沟通。这个课程网站采取实名注册会员制,有多媒体课件、课程主要知识点、章节练习题、财税知识、问题讨论交流等几个模块。其中,多媒体课件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在线观看课程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够复习课堂学习内容; 课程主要知识点的主要功能是教师将本课程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出来,并对每个知识点按重要和难易程度都标上标签,让学生清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章节练习题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教师将每一章节精选练习题放在网上,学习可以自我测试练习,并可以自我找错,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自测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财税知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最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财经税收法规等材料放在网上供学生拓宽视野; 问题讨论交流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学生在学习中碰到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来,教师提供解答,其他学生也可参与讨论,这相对过去一对一交流的好处是可以共享,有同一问题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解答,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4. 教师讲授与辅导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前提。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职业成功案例、美化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互动等方法来实现。( 2)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针对大多数学生情况来控制教学节奏,循序渐进,不能让学生一开始觉得太吃力而失去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在实际教学中,学习企业经济业务会计处理前,先让学生充分理解经济业务整个流程以及资金在这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然后再来其对会计要素的影响,论文最后讲解科目设置及会计处理。( 3)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学生如何思考、如何看教材、如何练习、如何归纳总结,让学生有意识地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后辅导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 前面评价结果) ,帮助其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重点和计划,并且要及时检查其计划完成情况和目标实现程度。教师利用网络即时聊天、电子邮件、电话及课程等形式充分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和学习情况,并且及时跟进辅导。
( 三) 效果评价
中级会计学课程个性化教学在两届学生进行了尝试,取得了明显效果,主要体现在: 学生学习态度明显改善,基本能够做到积极自我学习; 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成绩差距两极分化现象显著得到控制,从期中期末成绩的标准方差可以看出差距有显著缩小趋势;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领会会计精髓,深刻理解企业经济业务流程和资金运动来龙去脉,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素质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模式化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个性化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实行个性化教育,需要对现行的教育体系方方面面进行改革,而课程改革是包含其中的一个方面。
中级会计学个性化教学改革设想就是在这样背景提出来的,并付诸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效果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主要体现在: 教学资源无法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要,例如师生比例小、学生上网条件受到限制、教学场地条件差、缺乏教学辅助工具等,而这些仅依靠课程改革是无法解决的; 学生的学习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习惯了被动式学习,而个性化教学强调自我学习,这种转变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 教师角色转换短时间内也难以适应,模式化教学中教师只需按教学大
-->纲要求和教学安排完成相应的课时讲授,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并批改,基本就不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但个性化教学需要教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效果,这需投入相当于以前的数倍精力与学生进行沟通联系,才能实现个性化教学的设想,这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因此要达到中级会计学课程个性化教学的预期效果,教学管理部门和高校后勤部门应努力引进各种先进的网络辅助教学工具,提升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个性化教学创造条件,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转换角色,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军宁. 大学之道: 大学的传统[m]. 天津: 天津出版社,20xx: 40.
[2] 柏特兰•罗素. 社会改造原理[m]. 张师竹,译. 上海: 上海出版社,195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附加篇: 89.
[3] 郭秋萍,陈建辉,徐凌雁. 个性化教育与模式化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j]. 教育与现代化,20xx( 9) : 20 -23.
网络财务问题研究会计范文 第七篇
。
企业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来往均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因此就必须利用网络财务承担起联结网络各个终端之间的经济业务联系。网络财务具备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的功能,相应的财务数据也一改传统的纸质数据的形式,而转化为页面数据,有效解决了网络环境中电子商务运行过程中相关财务问题。基于内部协同的角度而言,网络财务实现了财务部门预算控制、资金准备、网络支付、网络结算的协同进行;基于外部协同的角度而言,网络财务又实现了网上询价、网络催账、网络保险与网络报税等多个社会部门的协同进行,由此可见,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基础。
所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的服务对象。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会计主体是一个实体单位,其以实物的形式实际存在。而在电子化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中的会计主体的空间特征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多对象的商务服务,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流、商务流可以大大精减诸多中间环节。网上银行、电子单据,这些均使得交易对象体现出交易程序电子化、交易过程虚拟化的特点,在形成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络环境后,虑拟的会计主体将是网络财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现阶段,网络会计主体的虚拟化还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而这些虚拟的网络企业将成为网络经济的主体,网络财务的管理面临着辩认其虚拟性的问题。
会计正规论文格式 第八篇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会计这个工作,对财务的有效统计和计量是企业对经济进行合理把握的重要方法,其中,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决定企业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决定因素,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发展需求,在一定的会计政策中筛选出符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政策的过程,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视。市场经济的推进导致企业生存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会计管理政策也在不断地变革,为了适应市场发展,企业应该重视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本文就针对我国企业会计选择的现状进行一些理性的和思考。
对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第九篇
abstract: i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economic management, finance and trade and economy related majors a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ing knowledge to develop high- quality management personnel than ever before. www.51lunwen.com/master_degree.html many non-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have set up accounting courses. howev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re are some probl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ems an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 courses presents new challenges as well. ways to adapt to the wa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y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as a university subject has become the topic of the present article. this article aims at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practice, ysis of the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accounting; teaching reform; method research
[摘 要]经济快速发展,使许多经济管理、金融和贸易等与经济相关的非会计专业越来越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在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中的重要性,许多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wWW.meiword.CoM但是,硕士论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信息化的浪潮,对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成为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学;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作为一种核算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财务会计信息作为核心的价值信息已经受到除专业会计人员以外的各类经济管理人才的广泛重视。与此同时,作为高校学历教育中的会计学课程也受到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青睐。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硕士论文会计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和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财经类院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程度地掌握这门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一、 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目的应该是能够读懂报表、报表、运用报表。至于如何生成会计信息,则不属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关注的范畴。然而,在当前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一些高校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长期的应试教育思维及缺乏必要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使得会计学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多地等同于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掌握。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学生也一味地满足于死记硬背某些结论,忽略了所学专业的特点,难以把握会计对各非会计专业的作用,从而导致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相联系,只能就会计而论会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显然不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初衷和目的。
(二)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会计学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一般是教材,而目前已经出版的会计学教材基本上是会计专业教材的减缩本,其中会计业务的处理所占篇幅较大。过分注重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介绍,而涉及会计信息与利用的内容很少。如果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使用这种教材,那么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心自然而然就放在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会计核算方法的详细介绍上了。显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学这门课程时,其侧重点不应是掌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学会对会计数据如何进行利用。因此其教学的重点当然应该是会计报表。而实际教学中会计报表内容只是粗略地提及,谈不上详细讲解及其编制。学生对报表也只能是模糊不清,根本弄不清报表数据的来龙去脉,更谈不上利用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落后
目前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即按目录从第一节讲至最后一节,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听取老师事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只能是“你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任何选择余地。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在会计学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试点。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然而,大多数教师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其实只是单一地运用ppt,由屏幕替代了板书,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体技术。学生并不完全认同这种教学方式。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教学法、网络技术及相关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却很少涉及。这无疑降低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从因材施教来看,非会计专业教学应采用不同于专业会计的教学方法。
<-->p>
(四)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财经类高校普遍重视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而在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的教学误区。在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下,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中根本没有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即使个别高校有会计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分配的学时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很多学过会计学的学生,根本没见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实物。由于缺乏会计实验的具体操作环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想象来理解会计实务,这显然使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推动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学教学发展。
(一) 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准确定位
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同时还决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学的目的与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能读懂这门商业语言。成为一个好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利用者,如同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一样,都是作为一个工具为以后的工作服务的。因此,会计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引导学生去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应该掌握哪些会计知识。后者是通过一系列的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好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此,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引导学生树立会计思想和会计思维方式,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生成的,懂得利用会计信息化技术获取会计信息,并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提高非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二)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专业特色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目的并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内容应首先保证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硕士论文同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加入适当的专题,将各专业的业务特点在会计上的反映做一个专门的介绍,例如,在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讲授会计学时,可重点突出对收入准则的讲解等。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专业特色,做到了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内容安排上应突出会计要素、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内容。因为非会计人员看到的会计资料就是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反映报表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重要工具。同时.还要增加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内部控制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考虑到当前的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应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适当融入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不仅了解传统的会计信息生成系统,也了解现代的会计信息生成系统。
(三)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育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设计制作一些电视录像片、计算机课件等,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掌握有关内容。例如对会计对象的介绍,既可以通过播放录像片来介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使得学生全面了解供、产、销过程,这样更容易理解会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管理和决策的实际能力,可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例的讨论和教师对典型案例的,使学生理解所学的会计知识,并从现实生活的案例中感受到会计就在身边,从而对会计学学习产生兴趣。当然,采用教学案例法并不是要放弃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应以会计理论教学为主,会计案例法为辅。会计理论中穿插会计案例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增强会计学的趣味性。此外,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答疑、质疑、讨论等.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把教案、网络课程录像、会计软件等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随时查列和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四)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验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密切的学科,因而会计学的实验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和必不可少。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实验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会做账,而在于熟悉各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从而学会利用会计信息。因此,在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验中,教师应通过对实验内容的合理设计,使学生能完整地体验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使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从会计核算结果出发去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或效益的技巧。有条件的高校可购置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会计软件的操作,体验会计的整个账务处理流程,从而把所学的会计学知识贯穿起来。此外,学生也可利用网络资源,登录一些在线会计网站,免费体验在线会计的方便与快捷,以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学会利用网络会计信息。
三、 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会计学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的先导课程,也是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领入会计知识殿堂的入门课程或启蒙课程,硕士论文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仅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续的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长远的影响。该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即“三基”,内容抽象、专业术语多,核算复杂,规范性强、灵活性差,给教与学带来很多困难,往往是教师硬着头皮讲,学生耐着性子听,稍有疏忽,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课堂气氛紧张、压抑、沉闷,一节课下来,教师与学生都很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而言,则是必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对如何加强和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进一步的思考。课堂以多媒体手段和实物演示为主,配合师生互动的方法。
根据会计学课程的内容,结合应用型操作技能培养的需要,整理制作多媒体授课课件。首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课下温习已学过的,预习本节课要讲的,以提问来督促,以检查所布置的练习来达到效果。然后,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内容,讲解清楚,有文字,有图表,比较生动地将枯燥的会计内容表达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会计核算程序的讲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解系统有效,学生反映效果良好。其次,实物演示以增强感性认识。基础会计学中,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账簿、凭证等是最基本的概念。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事项的方法是要达到的主要要求,清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程序环节是基本的能力。为增强感性认识,购买相应的凭证、账簿、报表等教学材料,并在教学中加以演示,以举例和实物讲解概念,直观地增加理解和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手工和计算机模拟以增强动手能力。
为了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编写涉及基础会计部分实习的实例,并尝试在教学中期穿插模拟。让学生模拟期初建账、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从而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模拟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 钟红英. 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xx,(3).
[2] .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会计之友:中旬刊,20xx,(6).
[3] 郑福芹. 浅谈怎样发挥多媒体在会计教学中的优势 [j]. 中国科技息. 20xx,(8).
[4] 胡伟,罗从敏.会计教学中的网络教学手段探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9).
[5] 魏晓卓. 吴君民.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xx,(1).
会计论文怎么写?怎样写会计论文?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 第十篇
会计论文怎么写?怎样写会计论文?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二)会计论文写作流程
完成会计论文的准备工作后,开始动手撰写论文,会计论文写作流程一般包括确定论文题目,草拟论文提纲,写出初稿,反复修改直至定稿等内容。 a 选定论题范围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要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学术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本着将客观上的需要和主观上的可能相结合的科学的选题态度。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选择论题范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论题范围一般比较大,比较广,是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作者在写作之前,应该先确定论文论题的范围,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资料后再加以明确。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20xx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在选题中寻找问题,发现矛盾,如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中,从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争鸣中,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从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选题要将横向空间考察和纵向时间考察相结合。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所谓横向空间考察,就是说要树立科学的整体观念,寻找与会计学科相交叉的学科领域,如会计学与管理学、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与数学等,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找出学科结合部,探索用别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财务会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所谓纵向时间考察,就是要认识财务会计知识的层次性和不断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无穷性,树立不断开拓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出财务会计新的研究课题。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直觉是科学上重大发现的先导,是经验事项通向概念或假设的桥梁,研究重大课题大都是通过直觉选择出来的代表创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设。直觉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原理模式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理论。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拟定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现实,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经常关心的问题,或是时常思考的问题,这十有八九会成功。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有被抄袭之嫌。 选题最好是略有点难度,难易适中,选择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总之,选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心研究,有思想准备的题目。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选择论题,一般说来是不会成功的。选择自己获取信息、寻找图书资料方便的题目,考虑自己能利用哪些社会关系,到哪些单位调查研究,获取哪方面的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数据资料比较方便,这样有助于资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写作的成功。 选题只要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结合工作实践,能发挥业务专长,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能得到指导,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关注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经验,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本书第三部分列示了关于财会论文的一些选题,可供参考。
会计论文怎么写?怎样写会计论文?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三)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3.誊清定稿 论文修订后作最后检查,满意后定稿。
会计论文怎么写?怎样写会计论文?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四)会计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会计论文是结合现实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加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描述出来的过程。由于现实经济活动可能涉及范围较广,需考虑的因素较多,这必然对作者自身的知识结构有较高的要求,若避而求其次,则可能使论文落人俗套,没有新意。因而,从立题写会计论文直到论文的完成,要有一个科学规划。下面阐述会计论文写作的一些方法和要领,以供大家写时参考。 一、选择题目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正确的选题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会 计论文的成败与否,因而有很多原则要领,如必须“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白居易)等。作为会计论文的选题,除了需遵循一般原则外,还需要注意它的特殊性。这是因为会计学术论文对专业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但无实践经验,阅历浅;有些学生有着较强的实践经验,但专业理论基础不是很扎实;有些可能在这两方面都稍显不足。因此,必须慎重对待题目的选择。 (一)题目选择的一般原则 1.拄金重要与芝垄丝值兼顾的原则。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特征,不同的经济业务处在不同的环境其处理方法、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会计的技术处理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活动就遇到了诸多挑战,急需解决。如:资产重组中新增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问题;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运用;企业合并中商誉的有关会计问题;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基础与计量原则;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等等。另一方面,由于论文是对学生会计相关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是一定阶段学习效果的总结,论文的选择要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学术价值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论文的生命。学术价值就是要求论文从理论框架、方法等方面能够写出些新意,以揭示会计发展规律、促进会计事业发展。因此,凡是具有学术价值的会计问题,都是可考虑的选题范围。当然,学术价值有高低不同层次,但不管怎样,学术价值都是选题的着眼点。 2.量力而行原则。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主观条件主要是指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如果论文选题连自己都不感兴趣,是不可能写好论文的。如果超出了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则最后成文都会很困难。实践证明,勉强为之的题目,也是不可能出成果的。客观条件是指占有资料的条件和指导老师的条件。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1)选题宜专不宜全,宜小不宜大,应扬己所长,避己所短。选题过大,会面面俱到,不着边际,什么问题都谈到,什么问题也说不清楚,难以将论题说深说透。选题过窄过小,发挥的空间很小,取得突破性成果十分困难。要根据自己的科研能力选择大小适中,难易适中的题目。 (2)所选题目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水平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借助这些文献资料可以了解所选题目应涉及的内容、历史和现状。拥有友量翔实、—韦富的文献资料有利于高质量会计论文的写作。 通常将论文题目初拟印发,供学生选用,但这一般是参考题目,即便是确定的选题范围,具体题目是靠学生本人思考选择了。若选一个属于会计学科中关键问题的小题目,而且是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感兴趣、有体会的,并占有一定材料或能够比较容易取得所需材料的题目,只要抓住其要害,深入本质,科学地给予剖析,从各个角度对其精确论述,形成自己一定的独到见解,就可望成为一篇很有分量的论文。 (二)确定选题的途径 每个人从事会计研究的基本条件都有所不同,但必须在坚持上述选题原则的基础上,寻求适合自己的基本条件的选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 1.出于满足个人兴趣目的。即从自己的专长和兴趣人手确定选题。如果自己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比较有兴趣,或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就从事假账甄别工作,就可以针对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现实经济中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解决对策等全方位或就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 2。热点问题追踪法。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每一阶段都有该阶段的热点话题。如前一阶段的会计委派制问题、20xx年上半年的会计准则制订权问题、现阶段的会计师诚信,等等。选择热点问题的最大好处是比较容易取得相关的参考资料,而且选择途径较广,既可以是新闻媒体,也可以是报刊杂志,还可以是专家研讨等。 3.边缘学科交叉法。即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与会计学科相结合,利用会计学科自身专门方式方法,为其他学科和会计学科自身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比如环境会计是将环境问题与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说明等方式反映、记录、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环境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价值形态的近期、长远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在这样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中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4、对比法。通过对几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来认识事物。如我国借款费用准则与美国相关准则的比较研究、股份合作企业与合伙企业会计核算的差异、中美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的研究、企业合并的基本会计方法及其比较,等等。 5、延伸法。进一步加深对某个课题的研究,该方法要较全面了解已有的相关论文,并在那些论文所阐述观点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化,避免泛泛空谈。如预算会计体系进一步改革探索、对会计委派制新认识,等等。 6、补差法。对所研究的领域中尚未研究或研究不充分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难度较大但学术价值也较大。 7、新角度法。即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或改变大家都采用的方法而寻求新的切入点。如模糊财务评价问题、财务工程学初探、从财政和契约关系的特征看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审计、信息不对称与审计,等等。
会计论文怎么写?怎样写会计论文?会计毕业论文怎么写?更多信息请咨询无忧论文网。-->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 第十一篇
第一篇:财务会计毕业论文
浅议财务报告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报表使用者要求的不断提高,现行的财务报告已经无法满足各类不同使用者的预测、决策需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现行的财务报告进行改进、丰富、使其逐步完善,以便更加适应使用者的需要。
一、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财务报告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前段对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措施的阐述,使得大家对现行的财务报告产生了一些更为深远的想法。针对企业财务环境发展变化以及外部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财务报告也将向着更为多方面的方向发展。
其一,可以增加财务业绩报表。在我国现行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业绩报告。由于近年来一些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把财务业绩报告的改进放在了财务报告改革的首位,即提倡在三张主表之后加上第四张,即“财务业绩报告”。它将集中反映一个企业的全部业绩,从而更全面,系统地反映以前被忽略的项目,如外币折算差额、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随着我国金融业务的发展,公允价值将作为衍生工具的计量
属性,即成为第四张报表的计量基础。来容纳衍生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便于投资者充分了解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报酬。其二,适时增加社会责任报告。现行企业的经营目标已转化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将更多的将企业本身融入到整个社会中去。将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企业可以适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是用来反映职工培训、健康安全条件、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公益性捐赠等信息。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增加社会责任信息,即增加有关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治理污染的资料,绿化情况等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这样有利益于整个社会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坚定投资者的信心,进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三,企业财务报告除反映前述信息外,还应披露和反映以下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经营理念。这些包括,企业管理当局的分析与评价、当地管理部门如工商、环保、技术监督部门的评价。财务报告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某次革命就可以彻底完成的。它是循序渐进,逐步改良而逐渐完善的。科学发展具有继承性,而且可靠性始终是人们在决策中衡量信息质量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之,财务报告应从实际出发,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与提高,进行适时的调整、改进。
二、我国企业的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告
1.丰富、完善财务报告的格式
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是由于知识经济的广泛兴起、网络的普及,这都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表现为会计数据由纸质的载体进而升级为磁介质和光介质。从理论上讲,数据载体的变化升级,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分类与再分类的重复环节;即利用同一基础信息可实现信息的多维组合,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会计数据处理工具从手工,算盘而演变成为计算机,并可以进行过程运算,这种处理方式消除了存在于地域,空间等障碍因素。并可以对报表数据进行更为深度加工,使之为企业决策做出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支持。使报告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布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财务数据。而信息使用者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甄选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2.编制实时财务报告、重视披露预测
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事后报告,如年度报告,即根据一年的各种会计数据经过加工,整理,分析而后形成的。报告的周期和时限都很长,并且传统的财务报告因为手工处理的低效率和完成审计程序时所需的限制而不能做到及时编报,及时报出。从而就导
致了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刚一报出,就成了“过去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而及时性大幅提升。并且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涌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因素的日益突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周期也随之缩短。因此,就必须建立一套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体系。使其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不同期间产生的财务信息可以迅速转化为报表资料。并可以及时的以电子形式更快捷、完整、真实、系统地通过网络平台传达给报表需用者。它有着双重的优点;定期的年度会计报告仍然存在,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也是年度的总结以及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也可以视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增加实时报告。可以是每发生一笔重要交易或事项就报告一次,即实行绝对的实时报告;也可以就1天、5天、10天或1个月为限而进行相对的实时报告。这种绝对和相对的报告形式将相辅相成的向报表使(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用者传递价值性更高的决策有用信息。
3.扩展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注重揭示非财务非货币信息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与企业决策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信息。并且非财务信息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如市场份额、国内占有率、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应用、行业发展及竞争趋势分析、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
业的经营模式、发展前景以及行业的景气程度。企业的经营者利用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做出科学,系统地分析,并加以运用到企业实际的运作当中去。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透明,使可理解性更强。
但为了能够确保被披露的非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可以允许相关部门参与到这些信息的搜集、编报中来。如: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主要由会计部门进行确认,计量;但是同时也要由人力资源部门协助完成。以便可以随时提供的最新信息;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可以由会计部门和销售部门来共同完成;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则可以由部门协助会计部门进行披露。在未来的会计报告中,披露部门从单一的会计部门逐渐延伸到人事、销售、等系列相关部门。
4.丰富现行财务报告的附注内容,完善表外信息
针对会计报表附注来说,要扩大其信息披露量。由于财务报表附注对报表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且逐渐成为正确解读报表数据和判断决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会计报表附注,现阶段主要侧重于对表内项目的解释,并且主要是以财务信息为主,而对于表外信息中关于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筹资、投资风险、通货膨胀、行业信息等一些影响企业外部环境的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太少。
未来改进的财务报表应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同时辅之于非财务信息来说明和解释企业的各项数据指标。应当将与信息使用者相关的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信息、预测信息、分部信息、管理会计信息以及一些重要事项,包括已承诺的事项、或有事项、报表日后事项和其他重要事项,综合的纳入附注中进行披露。同时,对现行财务报表不能反映的一些“表外信息”也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说明,充分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第二篇:财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财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会计理论研究中的现实问题。
2、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与会计职能。
3、试论我国会计法规体系。
3、论会计监督与会计控制。
5、浅谈知识经济的会计人才。
6、货币时间价值的经营决策中的运用。
7、浅议“稳健原则”及其具体运用。
8、企业所得税会计之我见。
9、浅谈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10、关于会计主体问题的思考。
11、企业会计参与经营决策的探讨。
12、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研究。
13、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人员的新要求。
14、会计职业道德浅述。
15、浅析财会人员心理。
16、经济体制改革与会计人员职责。
17、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探讨。
18、贯彻会计准则应注意的问题。
19、大中型企业委派制的若干问题。
20、关于会计委派制的若干问题。
21、内部承包企业的会计监督。
22、论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转型”。
23、企业亏损与财务管理资产评估方法。
24、试论承包经营企业无形资产核算制度的建立。
25、浅谈无形资产的保护及评估。
26、承包或租赁企业的短期化行为及其对策。
27、谈合计信息失真的预防和治理。
28、试论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
29、虚营实亏的标本原因及解决方法。
30、论企业的资本结构。
31、负债经营战略、筹资渠道方式。
32、通货膨胀会计研究。
33、加入wto对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34、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改革与发展。
35、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会计模式
36、企业无资产的会计核算及计价方法。
37、工业企业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与探讨。
38、企业潜在亏损的分析。
39、企业破产会计核算浅探。
40、浅谈联营企业的会计核算。
41、新产品发展阶段的会计管理。
42、租赁租金的确定方法。
43、建立质量会计方法初
44、论目标成本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45、审计风险成因分析研究。
46、发票及其真实性审计。
47、略谈审计质量控制。
48、知识经济对审计的挑战。
49、作业成本法及其应用。
50、浅议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新思路。
51、说成本管理现代化。
52、论审计失效与审计过失。
53、成本管理中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54、论成本管理系统。
55、成本控制方法改革初探。
56、全面成本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
57、如何利用财务报表分析进行决策。
58、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59、成本补偿中的几个问题。
60、质量成本研究的几个问题。
61、关于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水平的思考。
62、用理论指导企业真实性审计。
63、企业流动资金诊断研究。
64、公司债劵发行价格的确定及现状分析。
65、货币资金应严加管理。
66、资产抵押租赁经营中的问题研究。
67、资金经营风险分析。
68、吸收西方会计经验应注意的问题。
69、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70、对企业偷税漏税问题的研究。
71、建立资金联合体的探讨。
72、论会计服务意识的转变。
73、企业债劵发行中的会计核算和监督。
74、坏帐损失处理研究。
75、会计内部牵制制度的探讨。
76、考核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77、工业企业筹资效益的探讨。
78、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应用与完善。
79、固定资产效益评估。
80、本量利分析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
81、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82、试述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和任务。
83、变动成本法与“投入费用配比原则”。
84、成本性态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85、试论质量成本的会计控制
86、试述建立健全责任会计制度
87、论短期经营决策中最常用的专门方法。
第三篇:浅谈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与管理(财务会计毕业论文)浅谈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与管理(财务会计毕业论文)
摘要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实质上是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应收账款的形成,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减少存货,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种种不易控制因素,会使企业面临较高的应收账款的风险。应收账款的风险伴随应收账款的出现相应而生
,它是指应收账款款项长期难以收回时影响企业的效益,甚至形成呆账、坏账的不确定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收账款的风险是客观存在且对财务状况影响较大。只有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规避,才能有效发挥应收账款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在分析应收账款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解析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的影响,针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
在的问题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与管理对策。
关键词: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规避;
abstract
account receivable is creditors rights which arise from selling goods and offering service ,essentially it is a commercial credit provided for customers .on one hand ,the form of accounts receivable are favourable to promote sales,reduce stock,and as well as improve market competition .on the other hand,there will be a high receivables risk confronted by enterprise because of kinds of uncontrollable factors . the reveibables risk is defined as uncertainty for the bad bebt ,which will influence the profit in the long term with loan hard to be recalled.the receivables risk objectively eists ,which eerts a great impact on finacial situation.only if the enterprise reasonablely yses and takes
aversion action it can fully take advantage of accounts receivable benifits. this paper in the ysis of the accounts receivable arising from the main risk, risk ysis-to-business accounts receivable,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s that eist to eplore the issu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and manage.
key words: account receivable ;receivable risk;account receivable manage;risk aversion
前言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主要流动资产之一,对其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竞争激烈的白热化,企业为了稳住自己的销售管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常常需要向客户提供信用业务,这样就导致了应收账款的产生。应收账款的形成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影响到企业营运和经济效益。且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能否按期顺利收回应收账款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现金流量周转速度,如果不引起重视可能会导致企业难以持续经营。因此,加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与管理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应收账款风险的成因
(一)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市场一份子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常常采用赊销手段来壮大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尤其是在市场疲软、银根紧缩、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对企业销售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更重要的促销作用。在这种销售策略的推动下,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经营的危险性与日剧增。
(二)企业内部的原因
第一,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清。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薄弱,经济合同和相关的档案数据保管不完善,是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重大缺陷之一。
第二,指标体系不科学。企业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往往
过分强调产值、收入和利润指标,没有对应收账款的回笼和存货占用资金的情况进行考核,导致经营者盲目地追求产值、追求收入、追求利润,而对应收账款却无人问津。
第三,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企业在建立信用关系时,常常忽视对客户资信的调查了解,在进行业务来往时,采用先交货后收款的方法来盲目地追求市场占有率,从而为应收账款的发生和回收带来了风险。
第四,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清欠手段单一,办法不多,力度不够。首先,没有定期对账,造成时效中断;其次,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未能很好地履行监督管理职能;最后是有关责任人责任心不强,收回收不回不关自己的事,造成企业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二、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一)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随着销售的增加,应收账款不断膨胀。应收账款的增加直接影响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现金流量。如有大量的应收账款不仅削弱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而且随着现金流量的减少,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使得一些单位虽有良好的盈利状况,但却有利润、无资金,账面状况不错而资金匮乏,进而引发财务危机。
(二)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对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
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数额过大,其实现的利润就会包括大量的应收账款,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致使企业存在利润风险。
三、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一)实行应收账款的计划管理与动态管理
对应收账款实行计划管理,有助于应收账款能够按着企业希望的目标逐渐回收,达到减少应收账款、增加企业现金流量的目的。因此企业在下达每年的年度预算时,对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和回收期都设定了一个相对积极的计划数,使企业的销售策略和回收策略都围绕这个计划数进行,即在产品走俏时,赊销规模从紧;产品疲软时,从宽;资金紧张时,从严;当赊销规模接近警戒线时,应断然采取措施,暂停赊账业务。
应收账款的动态管理是企业对应收账款实行随时跟踪,并根据应收账款发生时间长短,定期对欠款客户、欠款金额、逾期时间等进行列表排队、账龄分析和分级管理,及时调整收账策略与方案,达到减少坏账损失目的的一种方法。通过分级管理,有利于清晰地了解每笔应收账款的实时状态,使管理更加有针对性,应收账款的额度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按规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业业务往来中,有商品赊销就存在坏账风险。为了将坏账风险降到最低且坏账发生时不至于引起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的困难,就要预先按规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金,在坏账实际发生时,再冲销已提的坏账准备。提取坏账准备金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1.账龄分析法。账龄分析法是依据应收账款拖欠时间的长短来分段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促使企业采取有效的积极措施。
2.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按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3‰一5‰计提坏账准备。 在此方法下各年度末的坏账准备余额和应收账款余额相配比,保持一定的计提比率,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其净额计入资产总额,避免了资产虚增,符合谨慎性原则。
3.赊销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是指坏账损失的产生与赊销业务直接相关,坏账损失的估计数应在赊销净值的基础上乘以一定比率来计算。赊销百分比法的基础是赊销净额,它反映的是一个时期的数字,以其为基础计算出的坏账损失估计数也是时期数,即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计提坏账准备金的方法,为企业今后的顺利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三)实行应收账款的责任管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将“应收账款回收率”直接与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和单位的经营承包考核挂钩,实行责任管理,树立高度重视意识,将应收账款的管理由财务部门、营销部门共同完成,充分发挥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辅助应收账款的回收,从而形成一种清晰的权利、责任关系。
建立应收款挂账审批制度,实行“谁审批,谁负责”的办法,对每一笔应收账款业务的发生都明确责任人。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情况,赋予不同级别的人员不同金额的审批权限,超过审批权限的,必须请示上一级领导同意后方可批准,金额特别巨大的,需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
建立营销责任制,引入激励机制,实施奖惩措施。企业可以将欠款回笼作为考核营销部门及营销人员业绩的主要依据,并建立指标考核体系,根据指标完成情况与营销人员的经济效益挂钩,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
(四)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确定赊销规模
引入客户信用管理机制,对拟赊销的客户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以往业务记录、企业信誉等进行深入地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评定其信用等级,并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信誉等级差别,结合产品市场占有率、市场需求状况及趋势变化等,合理确定每一个客户的销售政策。对于资信差的客户采用现款交易,对资信一般或者较好的客户在现款不被接受的情况下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对于资信好的客户则采取分期收款的方式,但在期限和累计金额上要有明确的规定。
(五)实施积极风险转移机制
对部分不能收回的账款可实行风险转移:首先可以采取资产流动性上的转移,即将应收账款转化为流动性和索取权更强的应收票据,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坏帐损失的发生;其次是对象上的转移,以其应收账款的部分或全部为担保品,在规定期限内向金融机构借款,也可以将应收账款全部出售给金融机构,这样就将应收账款回收中存在的风险部分或全部转嫁给了金融机构;最后还可以实行方向上的转移,当发现应收账款很难收回时,我们可以灵活处理,从客户手中购回自己需要的资产,以抵补这部分应收账款,即企业可以将这部分应收账款看作是事先预付给客户购买资产的款项,实现了应收账款方向上的转移。这样就把不能收回或收回希望很小的应收账款进行了有效地转移,从而避免了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和经营危机。
结论:综上所述企业经营者对应收账款通过正确、科学地分析,采取一切积极可行的策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规避应收账款风险,逐步减少企业的应收账款,以期加速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加现金流量,减少坏账损失,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从而步入市场经济的正轨。
致谢: 通过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我受益非浅,弥补了自身知识的欠缺,在此忠心地感谢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各科老师给予了我细致的学习辅导,以及对我的支持与肯定!
参考文献:
1 黄明川.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成因及管理. 商业会计,(7):
2 乔秀霞.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的途径.经济师,(6)
3 王雪辉.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经济技术协作信息,(8)
4 陈永波.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研究.科技咨询导报,(2)
第四篇: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 1
关键词 : ......................... 1
前言: ........................... 1
1 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 1
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 1
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2
3.1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 2
3.2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 2
3.3 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 2
3.4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 3
4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 3
4.1 提高认识 .................... 3
4.2 贯彻执行 .................... 3
4.3 转变观念 .................... 4
4.4 理解到位 .................... 4
参考文献: ....................... 5
致谢: ........................ 5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财务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观念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对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管理;
前 言
企业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附属之下的生产单位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主体。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多方面的内容,都与财务管理发生着紧密联系。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不能把财务管理从属于企业其他管理,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要想抓好企业管理必须首先抓好财务管理。
1 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就离不开资金运动。而对资金运动的管理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全部内容。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决策与控制,并对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只要完成国家下达的销售任务就万事大吉,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客观上要求中小企业的营销活动以市场为“主轴”,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营销各环节为了一个共同的效益目标而开展工作,要求中小企业各个方面都要树立价值观念,也就是财会人员强调的资金观念、成本观念、效益观念。由于财务管理具有以下几种特点:一,财务管理是企业进行预算管理和目标管理的重要支撑;二,财务管理是对比分析企业问题的最可信的信息来源;三,财务管理是企业进行市场定位、确定市场策略的重要依据;四,财务管理是企业对主要管理人员进行激励、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并使之成为必然。
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财务管理受经济管理体制所决定。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程。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它们生产规模小、经营模式灵活,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但同样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常常受到经济、法律和制度上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政策的限制、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生产设备落后以及由于金融体系不发达、社会诚信缺失而导致的困难等等。就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虽然有这么多相互关联的制约因素但缺乏资金仍是阻碍这些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主要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过于重视短期的利润这样的思想导致其单纯追求销量,忽略了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会计帐目异常混乱,管理者无法获得及时、有用的财务信息,影响了决策的客观性和及时性。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应当引起、主管部门和企业的重视。
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私营性质,投资人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在进行财务活动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时,凭老板个人意愿,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倾向;另一方面,某些经营者存在重技术、轻管理和重销售、轻理财观念,认为企业效益靠的是业务发展,不是“管”出来的,忽视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中小企业经营者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3.2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的构建主要依赖于政策的制定和相关机构的支持,而内部环境的构建则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制度的建设。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财会制度不健全。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完整的内部财会制度,不但在原始凭证记录管理、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管理等方面无制度可言,而且在财会部门职责权限、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等方面也混乱无序。
3.3 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中小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不高,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3.4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缺少,是影响中小企业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导致在核算事务中出现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了财务管理自身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
4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4.1 提高认识
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中小企业各级领导及各部门都要以实现财务成果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这个目标为出发点,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各项管理制度都要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领导要重视财务管理,注重发挥财务管理的综合管理作用,更多的掌握企业综合情况,发现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调控。财务部门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理财水平,建立健全切合本企业实际的内部财务制度,准确、及时、全面地向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财务信息,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及与价值管理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好综合、协调和控制工作,并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
4.2 贯彻执行
在中小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贯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这个管理方针。如在预测环节,应把财务预测作为主要内容;在决策环节,应重视经济效益,重点对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其影响程度作为方案取舍或方案优化
的主要依据;在计划环节,应以财务计划来统驭各种业务计划,最后形成相对优化的综合反映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全貌的财务计划;在控制环节,应以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指标为控制的主要依据,运用经济手段进行控制,及时反映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信息;在分析环节,应重点分析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指标;在考核环节,应以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指标作为主要考核和评价标准,中小企业必须有一套切合本企业实际的经济责任制度和相应的责任会计制度。
4.3 转变观念
理财观念是指导理财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理财问题的出发点,是理财的价值判断形式。在现代知识经济、网络财务环境下,无形资产发挥着主导作用,人力素质和技能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先决条件,电子货币、无纸化交易已经逐步代替传统财务计量方法。并且随着企业理财手段的多样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现代企业正面临着各国之间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相协调与统一问题。因此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下观念:
4.3.1 风险观念。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有蒙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
4.3.2 现金流量观念。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经营质量的重要标准,在许多情况下,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加重要。
4.3.3 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无形资产的拥有程度和质量高低,决定着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树立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的观念。
4.3.4 信息价值观念。信息产业化的高速发展,要求中小企业理财人员必须具有对信息的识别、整理和处理能力,树立信息价值观念。
4.4 理解到位
应强调指出的是把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放在中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并不是说可以放松或削弱企业的其他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并不是以财务部门为中心,而是针对当前中小企业管理现状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指导思想,把财务管理意识和手段贯穿于企业管理各环节的
始终。只要按财务成果最大化和财务状况最优化的总目标强化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最终体现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思想。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我们的企业走出低谷,步人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以财务管理为导向,抓好中小企业的理财工作。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观念,树立中小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何洪光.《民营中小企业投研究》.[d]河南大学. 20xx
[2]陈瑞旺.<<发挥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的作用专题研究 >>[d].理工大学.20xx
[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4]苏文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20xx年第6期
[5]刘世锦.《新阶段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式转型》[j].《经济前沿》.20xx 年第2 期
[6]袁文全.《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研究》大学.20xx年4月
[7姚洁.《中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比较研究》吉林大学.20xx年5月
[8]周月书.《中小企业结构及障碍因素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xx年6月
致 谢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我最真心的感谢。答辩时,是老师在白忙之中还能抽出时间,谢谢老师的精心指导,谢谢老师给予的帮助。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勤恳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工作的百般热情,都令我十分钦佩,让我坚定了工作信心,这一切将时刻激励和教育着我,使我受益终生。
第五篇:财务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夜大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2.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模式探讨
3.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会计管理问题研究
4.网络时代的会计环境研究
5.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6.企业资源计划(erp)问题研究
7.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审计问题研究
8.国有股减持问题研究
9.上市公司市盈率及股票投资价值问题研究
10.上市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1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1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1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14.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15.资本市场与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16.企业诚信与财务行为问题研究
17.公司经营业绩评价问题研究
18.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应用问题研究
19.管理会计创新问题的研究
20.中西方会计差异比较问题研究
21.国际业务会计问题研究
22.会计基本理论研究
23.会计准则问题研究
24.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25.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
26.审计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
27.民间审计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
28.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29.审计与经济环境问题研究
30.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研究
31.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
32.会计与环境问题研究
33.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
34.具体会计准则的中外比较问题研究
35.合并会计报表若干问题研究
36.无形资产核算和管理问题研究
37.作业成本法研究
38.成本管理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探讨
39.建立质量成本和质量会计探讨
40.新经济与会计改革问题研究
41.影响会计的环境因素研究
42.企业财务控制模式研究
43.mbo在中国企业实践问题
44.财务报表分析和利用问题研究
45.企业失败的财务预警问题研究
推荐其他范文:财务会计系20xx届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学系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财务会计与审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财务与会计学系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中期答辩 - 上海
财务会计 论文
《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会计毕业论文资料库 第十二篇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实践教学, 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博士论文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构建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 实践教学; 质量保证
21世纪国力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高级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将在劳动力市场更受青睐。高校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锻炼能力、锤炼素质的一个基地,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实践性, 在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我国不少高校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 传统的、过时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一直被沿用, 不能适应新时期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推行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努力完善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以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实践教学的经验, 探索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该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学观念
要搞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工作, 首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于学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 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而忽略甚至轻视实践教学。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设置偏少, 实践教学一般仅占总学分(学时)的10% - 20% , 而国外高校一般为35% 左右; 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偏重共性教育、忽略个性发展,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环节的现象。wWW.meiword.coM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说, 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 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学校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就必须转变观念, 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新世纪高等教育“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目标要求的提出,实践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 我们应转变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将实践教学从从属于理论教学服务的传统教学思路中转变出来, 重新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检验、深化和延续, 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使实践教学为培养合格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服务, 确立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应有地位。目前, 我校会计学等专业正在逐步将实践课从理论课的辅助课程中出来, 单独设置实践课程、编写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实践培养计划,各种实习实训课程的教材也在编写和完善的过程中,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 这将有利于我校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进而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素质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有些高等院校的教师主要来自本科院校, 没有专业实践的背景, 他们过去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企业第一线参加专业技术的训练和提高, 由于缺乏工程技术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纸上谈兵; 指导实践的方法和组织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不足, 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设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可采用两项措施: 一是有计划地安排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 到厂矿企业、各种中介服务公司等承担实际工作任务, 增强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 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二是在实践教学的部分环节, 可以从校外聘请有专业技能、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作指导教师,一方面加强和充实了指导教师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提供了高校教师向技术人员学习提高的机会。
同时可以请专家学者来学校举办专题讲座, 使老师、学生获得更多了解相关专业发展动态的机会。如我校会计系曾请人大耿建新教授、南开大学周晓苏教授等为师生们做学术报告。他们的讲座把学生带到了一个更为广泛的专业领域, 所传授的前沿专业知识无疑会使学生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受益, 这对老师知识面的扩展也有帮助。经管学院还请来清华大学郝中军教授为我院教师作案例教学法的专题讲座, 对教师们有很大的启发。
三、加强实习基地、实验室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学生到企业实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绝大多数的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即使同意接受学生实习, 也只能作为参观性实习, 一般不提供让学生参加生产操作的条件。要想组织好实习实践这一教学环节, 使它不流于形式、有较强的生命力、学时利用充分并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实习基地是否具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条件, 实习基地的各级领导是否配合学生的实习工作, 所提供的技术文件、资料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等, 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
从我校实际效果来看, 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无疑是一种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较先进的开放式合作模式。可就近选择那些条件先进、专业技术面广的企业、部门或科研 单位 作 为固 定的 校 外实 践基 地 ;实践基地一经确定, 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要统一挂牌,以便提供教学服务, 便于监督和检查;对不具备要求的校外实践基地应及时进行调整。
为加强基地管理, 高等院校可制定和实施基地定位管理, 使高校实习教学基地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各项功能作用, 同时还能使基地的管理工作真正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要求。我校会计系在近几年积极联系了校外一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 提供了一些学生实习的工作岗位,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财务工作, 提高感性认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与这些实习基地打交道的过程中, 逐步积 累 了 一 些 加 强 实 习 基 地 建 设 的 经验, 如实习单位的考察, 双方有关权利、义务等合同的签订, 实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的保证等。
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要注重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实用性, 要有长远观点、创新精神及办学效益观点, 要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重复购置, 把小而杂、多而乱的实验室调整为综合性实验室、实验中心。实验室建设需要一定资金作为保证, 一方面要加大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 另一方面要挖掘自身潜力, 把有限的资金准确、合理、有效地利用。
四、实践教学管理文件的规范
与实践教学配套的规范、全面、合理、实用的教学文件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践( 实习) 指导书、课 程 设计 和毕 业 设计( 论文) 任务书等。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文件, 是组织教学、安排教学任务的根本依据, 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 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专业技能规范是制定实践教学大纲的基本依据, 根据人才培养规格中专业服务方向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及学科发展, 按学科体系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 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 应该依据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学校的客观条件来确定、通过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和确实的数据来论证, 避免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带有太多的主观判断和随意性。
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是以纲要的形式表现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大纲应对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 安排 、教 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细化, 它是每一项教学项目的质量标准, 也是衡量教师的工作质量标准和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一定要健全和完善教学大纲, 明确各个教学项目的质量标准, 否则, 失去部分教学质量的可控因素, 就会导致整个教学质量的模糊, 教学质量评估难以得出有效结论。
以指导书、任务书的形式规范学生的具体工作, 指导其学习。以试题库、考核办法来规范对学生的评价, 制定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及办法, 通过严格的考核获得学分。以上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在我校会计系都已经较为完备, 在实施过程中将结合实际面临的问题逐步加以修改完善。
五、改革考核办法
实践教学由于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和要求不同, 同一专业不同年 级 的实践内容的覆盖面不同, 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各种需求, 也不够科学和合理。因此, 在考核的形式到内容上, 都不应该忽略实践教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学生的实践基本技能、观察问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形成和提高的, 因此要摒弃传统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思想, 把实践过程重视起来, 因为实践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规范比结果更有意义和价值。学生在每次实践中的表现都能在总成绩中得到反映, 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比一两次的实习报告结果或一次考试更准确, 对学生也更公平。
课程实践环节的成绩由课程实践指导教师负责评定, 实践环节成绩评定的依据包括: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日常表现、效果, 实习体会与交流情况, 实践报告与实习日志的质量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 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
结论
实践证明, 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 以及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规范,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我校会计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在实习单位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在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的情况下, 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人才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 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玉华.高校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xx,( 8) p19~22.
[2] 李海华.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探 索 与 实 践.高 等 农 业 教 育.20xx,(12)p50~53.
[3] 李天燕, 夏健刚.优化实践教学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理科教育.20xx,( 4) p81~84.
会计毕业论文提纲写作主要方法 第十三篇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三)编写提纲
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论文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论文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论文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三、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论文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会计论文发表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论文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论文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论文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在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时还要注意:
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论文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第三,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论文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知识经济时代正大步向我们走来。作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经济革命,知识革命将给人类带来全面和深远的影响,大到国家、,小到企业、个人都将受其影响,经济活动、传统观念、管理方法等各方面都面临着改进与创新的现实问题,会计也不例外。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模式将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会计枝式的分类与知识经济会计伎式的提出会计模式是会计实践本质特征的基本映现。由于人们所依据的会计实践的特征不同,论文因而有着多种不同的会计模式分类的方法。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g•g•米勒将各国会计按会计发展划分为四大集群,再按企业环境划分十大会计模式;美国会计学会(aaa)按"势力范围"将各国会计分为五大模式;英国会计学家c•w•诺贝斯按照各国现有会计惯例,采用分级分类方法,提出了一种分类系统;我国财经大学会计系课题组将会计模式按经济体制分为六大类型等。
其实,会计是一个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依据一定的技术手段向有关各方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信息系统,具有社会性和技术性两重特征,是社会性和技术性的统一。就目前情况看,论文对会计模式的分类一般都是从会计的社会性特征方面进行的,研究的目的是关于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问题,很少有人从会计的技术性特征出发,亦即从会计的技术环境和会计技术方法重大变革的角度对会计模式进行分类。
我们认为:(1)会计模式的分类应从会计的社会性和技术性双重特征进行,使之适应于不同经济社会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2)作为会计模式的分类标准,必须是便会计得以产生并推动会计向前发展的动力基础,即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内部的矛盾运动和重大技术突破。按照上述标准,抛开国别会计差异,我们可以将会计模式划分为农业经济社会的会计模式 (简称为农业经济会计模式)、工业经济社会的会计模式(简称为工业经济会计模式)和知识经济社会的会计模式(简称为知识经济会计模式)。
农业经济会计模式是在第一次经济革命(农业革命)及简单的算术技术出现后形成的,以单式记帐为主要特征的会计模式;工业经济会计模式是在第二次经济革命 (工业革命)特别是股份制经济形式的出现,在数学和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以原始成本计价和记帐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会计模式;而知识经济会计模式是在第三次经济革命(知识经济革命),特别是知识资源成为企业核心资源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后的会计模式。在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将以多种属性计量计价和多元记帐为主要特征。
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第一生产力,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掌握知识、拥有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会计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应如何真实反映企业拥有的资源(包括人才和知识智力资源门如何真实反映企业资源,的未来发展前景?(2)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特征的信息技术,论文它充分应用于会计后,会计应作出哪些反应?对提高会计的功能有什么意义?结合以上两个方面,我们认为,知识经济会计模式应具备以下特征:
1•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的会计目标
2•会计假设将被系统化、集成化模式所替代。
3•会计基本原则方面的变化。
4•会计工作中心的转移——从有形资产会计句知识资源会计转移。
知识经济下会计模式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系统模式的建立都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而且往往在系统成熟完善时就是另一个系统孕育萌芽之初。工业经济会计模式在二十世纪才达到成熟,论文也正恰恰在此时,人们对工业会计模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目前仅仅处于研究阶段,显然在理论和实施上都存在着不足和局限性,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
1•事项理论的不足。
2•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3•人力资源会计和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的落后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磊等:(知识经济——第三次经济革命),中国大地出版社。
2汤云为、钱选胜:(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 肖泽忠:(信息技术与未来会计报告模式),(会计研究)1996年第1期。
4 [美]井尻雄士若,娄尔行译h三式钉记的结构和原理),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毕业论文范文: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 第十四篇
我们通常所谓的风险,一般指的是具备一定条件,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与变动程度。而单纯从财务角度来说,其风险主要涉及到预期的报酬可能无法按时兑现。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指在企业金融会计业务过程中,由于制度安排以及组织管理、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原因,导致金融会计业务有可能产生经济损失方面的风险,也就可能造成资金、财产、信誉等方面损失等等。
“施行 PBL 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五篇
-->
“施行 pbl 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摘 要] 本文引见了在会计学专业施行 pbl 教学法的根本做法,概述了施行的根本流程和主要活动,包括四个阶段、十项主要活动。本文以为,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施行 plb 教学法,有益于进步学生剖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才能、自主学习才能、学习兴味、陈说才能以及团队协作才能。同时,从教员才能、教员薪酬制度、学生和学生才能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总结了施行 pbl 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以为,充沛发挥 pbl 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应当改良现行的教员薪酬制度和对学生才能考评制度,经过“在做中学”和“整合资源”的途径来进步教员本身才能,并对 pbl 的施行范围加以恰当限制。
[关键词] pbl 教学法; 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教学
引言
pbl( problem - based learning) ,即基于问题的学习,也被称之为问题式学习,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 于 1969 年首创。www.meiword.Com作为一种广义的教学办法,pbl 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范畴,是建构主义教学变革想象当中的一条被普遍采用的中心思绪。pbl 一改传统教学的“以教员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学习团队的方式,经过问题的处理来获取问题背后的相关学问。
由于问题的处理是经过学习团队停止的,因而,学生必需学会经过团队的协作和学问共享来共同处理设定的问题。湖北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系自 20xx 年起,开端在三年级学生的局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pbl 教学法。经过对学生停止的问卷调查,90%学生以为,采用 pbl 教学法,本身剖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才能、自主学习才能、学习兴味、陈说才能以及团队协作才能都得到了进步。
一、施行 pbl 教学法的根本做法
基于 barrows 模型,在会计学系局部专业课程中引入 pbl 教学法时,将整个 pbl 教学流程分红 4 个阶段和 10 项主要活动。第一阶段,根底准备阶段。此阶段的主要活动包括教员对本课程主要问题的设定、pbl 教学法的引见、组成课程学习小组等。每门课程的问题设定均对照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请求停止。
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每门课程普通设定 15 个左右的问题。课程学习小组的分组,采用“学生自愿组合为主,任课教员微调为辅”的办法,目的是充沛尊重学生的意愿,减少施行 pbl 教学法过程中团队学习的阻力。每个课程学习小组在本课程学习任务完成前相对固定。每组人数控制在 5 ~6 人,以保证团队学习的效果。第二阶段,问题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辅导、团队学习监控三项主要活动。问题由教员设定,在各个学习小组自愿的根底上,将整门课程所触及的每个问题的陈说任务详细落实到一个学习小组。
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采用 pbl 教学法的状况下,教员已不是学习的中心,教员的身份转换为“问题提出者”、“指导者”和“监视者”。因而,关于处理问题的辅导和团队学习的监控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两项活动都是应用课外时间施行的。在担任陈说的小组停止陈说前,教员布置一到两次单独的辅导。
在辅导时,教员不能直接给出问题的所谓“标答”,辅导的任务集中在两个方面:
1. 处理问题所需信息来源的指导。在施行pbl 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员鼓舞学生多方位的应用学校现有的图书材料和网络资源,通知学生如何查阅、搜集处理问题所需的相关材料。
2. 团队学习的分工与协作。教员关注课程学习小组是如何分工和如何停止学问共享,关注每个课程学习小组成员的任务完成状况和学问分享的状况。由于问题的处理主要依托课程学习小组的团队学习这一持续的过程,关于团队学习的过程监控主要借助网络技术,采取树立 群的方式,使教员与学习小组以及学习小组内部各成员间树立不连续的联络,到达监控的目的,保证小组成员的参与和交流。第三阶段,成果陈说与讨论阶段。此阶段在课堂施行,主要的活动包括小组陈说、讨论和教员点评三个方面。首先由担任陈说某一问题的小组成员就对问题的了解、问题处理过程和小组结论三个方面停止陈说。做陈说的成员能够是小组代表,也能够是一切的小组成员。
经过小组陈说,到达学问共享和锻炼学生的陈说才能( 主要是口头陈说才能) 。其次由其他课程学习小组自在提出对此问题的其他见地,由各小组代表盘绕问题停止讨论。最后,由教员就课程学习小组的陈说和讨论作出点评。教员点评的内容集中在陈说仪态、言语表达、论文问题处理过程和陈说内容四个方面。第四阶段,小组评价阶段。与前一阶段一样,该阶段也在课堂施行。小组评价主要采用客观评价法,由教员和其他课程学习小组对担任陈说的小组停止总体评价。评价的结果记入担任陈说小组成员的平常成果。
二、施行 pbl 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我们的教学理论来看,会计专业毕业论文pbl 教学法在会计学专业中应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一) pbl 教学法的施行对教员才能提出了应战
由于 pbl 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改动传统的“以教员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 pbl 教学法的教员才能提出了应战。详细来说,集中表如今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提出问题的才能。如何设计问题是采用 pbl 教学
-->法的教员必需面对的首要问题。事实上,由于 pbl 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问题”在 pbl 中具有关键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采用 pbl 教学法以完成教学目的的关键在于合理地设计“问题”。按有关文献来看,pbl 教学中的“问题”应表现以下特征: 1、问题必需能引出与所学范畴相关的概念原理。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肯定学生需求取得的根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动身,设计出要处理的问题。问题应该具有明白的目的性与恰当的学问范围,引导学生的学习可以主要盘绕本门课程的学问重点,又能够一定水平上触及相关其他相关学科的必要学问。
2、问题应该是构造不 良 的 ( ill - structured) 、开 放 的 ( open -ended) 、真实的( real - world) 问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可分为构造良好范畴的问题和构造不良范畴的问题。构造良好范畴的问题的处理过程和答案都是稳定的; 构造不良范畴的问题则常常没有规则和稳定性。pbl 中有意义的问题是属于构造不良范畴的问题。问题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互相联络的局部,而每局部又是很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实践问题,从而可以在学习者的经历世界中产生共鸣。
3、问题应该是可以激起起学生就此问题停止探究和学习兴味。
总之,良好的“问题”应该契合维果茨基( lev vygotsky) 的“最近开展区”理论。很显然,这请求采用 pbl 教学法的教员必需具备宽广、深沉的专业学问,可以设计出契合教学目的所请求的“问题”。第二,扮演新角色的才能。传统的“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办法,教员主要扮演的是学问的传播者,学生相对处于被动承受学问点的位置。pbl 教学法请求“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处理问题的才能培育,需求教员在整个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初期,教员是问题的提出者,发起整个学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习过程; 在学生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员是处理问题的促进者、指导者和监视者,教员要引导学生逐渐走过 pbl 的各个环节,监视小组活动,以确保一切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要鼓舞学生外化他们的思想过程,并鼓舞他们互相评论; 在问题处理的最后阶段,教员又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者,对学生在整个问题处理过程中的所表现出来的优缺陷加以指明,辅佐学生停止学问和才能的反应,进一步稳固和进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处理问题的才能。
由于在施行 pbl 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员所需扮演的不同角色对教员提出了不同的请求。比方,在问题呈现时,教员要使学生卷入到“问题”当中,把“问题”看成是本人的而不是他人的; 要确保所呈现的条件没有把“问题”的关键要素暴显露来。不要运用所给条件与所需条件完整对应的“问题”。再比方,在扮演处理问题的促进者时,教员要不时地问学生: “为什么?”,“你是什么意义?”,“你怎样晓得这是对的?”等问题,普遍理解学生对问题的了解,看课程学习小组内的了解能否分歧,以此来示范批判性思想。作为指导者时,教员普通不直接向学生表达本人的观念或提供有关的信息,尽量不应用本人关于这一内容的学问去问一些能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答案”上的问题。
相反,教员应当在元认知( meta - cognition) 程度上发问,针对的是问题处理过程中的方案、监视、控制和评价活动,而不触及详细范畴的学问。譬如,“在这时我们应该问什么问题?”,“你还需求弄清什么?”,“怎样才干弄清这个问题”,“小组的意见分歧吗?”等等。在具有不同请求的不同角色间的转换,除了请求教员改动贯有的角色思想定势外,对教员的角色扮演才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请求。
( 二) pbl 教学法的施行对现存的教员薪酬制度提出了应战
采用 pbl 教学法,由于有意义的“问题”的处理需求破费一定的时间,常常在现有的课时布置下是无法达成教学目的的。因而,在施行过程中,必需采取“课堂外”+“课堂内”的时间分配形式。特别是在“课堂外”的局部,教员需求随时跟踪课程学习小组的进度和成果,与学生坚持持续的互动,及时实行所应担当的促进者、指导者和监视者的角色任务。与传统的教学办法相比,教员所费的时间和精神是大大增加了。目前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员薪酬的考核主要是以教学大纲所规则的课时为主的考核指标,关于“课堂外”教员所破费的大量时间和精神并没有归入考核范围之内,这就使得采用 pbl 教学法教员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供认,直接挫伤了教员采用 pbl 教学法的积极性。
( 三) pbl 教学法的施行对学生提出了应战
pbl 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请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才能,学生取得学问主要靠本人。从学问的取得途径看,学生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经过查询材料、互相讨论以及自我深思而取得和了解学问。这就请求学生必需发挥本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首创性,论文主动建构本人的学问,不时深思以及停止批判性地考虑。同时,在 pbl 教学法中,学生对“问题”的处理是经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停止的。关于给定“问题”的处理是课程学习小组成员共同承当的任务,每个小组的成员,各自分配一定的认知工作,彼此在学问建构上是严密相连的。“问题”最终的处理,需求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需求成员间的学问共享。这就请求学生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才能,包括赏识和容纳异类学习同伴的肉体。因而,在采用 pbl 教学法中,关于那些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团队协作才能较差的学生,常常会采取“搭便车”的战略,其学习效果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 四) pbl 教学法的施行对学生才能评价体系提出了应战
采用 pbl 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进步学生的以下才能和素质: 1、处理问题的思想才能和技艺;2、团队协作才能; 3、组织应用时间的技艺; 4、获取、评价和传播信息的才能。这些才能和技艺正是学生,特别是对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但目前普遍通行的“以期末考试( 考核) 成果为主,分离平常成果为辅”的评价学生才能的体系并不能充沛地表现学生的才能和素质,也不能充沛表现 pbl 教学法所追求的培育目的。
三、对存在问题的几点考虑&
-->n会计毕业论文范文bsp;
( 一) 改良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
pbl 教学法的施行,需求一定的制度环境。从目前状况来看,主要需求改良对教员薪酬和对学生才能考评这两项制度。从基本上对这两项制度做出革新还不具备理想可行性。能够思索在对现有制度不做基本性革新的前提下,关于教员薪酬制度,能够思索在测算施行 pbl 教学法后新增教员工作时间的根底上,关于采用 pbl教学法的教员折算规范工作量时,思索所需的新增工作时间,进步折算系数; 关于学生才能考评制度,能够改动平常成果和期末成果折算的相比照率,加大平常成果占总成果的比重,使得经过期末考试( 考核) 所不能充沛表现的指标( 如团队协作才能) 在平常成果中表现,最终表现在学生该课程的总成果之中。
( 二) 进步教员才能以满足施行 pbl 教学法的需求
应对施行 pbl 教学法对教员才能的应战,有两条理想的途径: 一是“在做中学”。经过改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不时总结教学理论的经历经验,锻炼和进步教员的提出问题和角色扮演的才能。二是“整合资源”。对每一门采用 pbl 教学法的课程成立教学小组,群策群力。依据课程的教学目的,集体讨论和肯定拟提出的问题,保证从教学小组整体上具备施行 pbl 教学所需的才能构造。
( 三) 限定 pbl 教学法的施行范围
为从总体上保证专业的教学效果,正如对每一种教学办法一样,对 pbl 教学法也应当坚持一个苏醒的认识。由于问题的处理,需求相关的学问背景和才能根底,pbl 教学法的“问题为中心”特征决议了不宜在会计学专业的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根底课程施行。其“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决议了 pbl 教学法不具有普适性,不能适合于每品种型的学生。在高年级的学生中,能够思索因材施教。关于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团队协作肉体强的学生,思索单独树立班级,施行pbl 教学法,综合进步学生处理问题的思想才能和技艺、团队协作才能、组织应用时间的技艺以及获取、评价和传播信息的才能。
参考文献:
[1]王红军.“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形式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讨,第 30 卷第 2期,20xx 年 3 月。
[2]黄 斌.“谈 pbl 的理论与理论”[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第19 卷第5 期,20xx 年10 月。
[3]张 银.“浅谈对 pbl 的研讨与考虑”[j]. 现代教育技术,20xx 年第 3 期。
[4]david gijbels,“effects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 meta - ysis from the angle of assesent ” [j]. www.51lunwen.com/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spring 20xx,vol. 75,no. 1,pp. 27- 61。
简述会计毕业论文答辩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六篇
1.介绍论文不清楚。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平时锻炼不够,论文介绍总体反映为:学生对论文不熟,介绍的内容不明不白,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主要表现是走极端:要么先在黑板上写上论文题目,再念提纲;要么是抓紧时间,通读全文。这样介绍会计论文的坏处是:前者过于简单.答辩老师不能详细了解论文的内容,无法提出适当的问题;后者虽克服了前者缺点,但往往超过规定时间,给答辩老师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答辩老师不仅容易疲劳,而且难以抓住重点,往往凭记住的“关键词”提问,难免刁钻古怪,影响答辩效果。
2.提出问题不适当。由于答辩学生介绍论文的原因和答辩老师主观上的原因,答辩老师在提问的数量、质量和方式上还缺乏统一规范,随意度大,主要表现为:数量上,少则2一3个问题,多则20个以上;质量上,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方式上,自己喜欢和有所研究的多提,而自己不喜欢或未曾研究的少提。除此之外,更有不负责任的老师,提出一些误导性的问题,如你参加工作以后准备作几套帐。
3.记录问题不准确。记录问题是会计论文答辩的中间环节,该环节考核了答辩学生的反映能力、速写能力、综合能力。从答辩实践中看,记录问题中所反映出的不足有:对答辩老师提问断章取义,丢三拉四,含糊不清,张三的提问记在李四名下等等。其结果一是回答问题漏洞百出,笑话连篇,二是严重挫伤了答辩老师的感情。
关于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决策思考 第十七篇
-->
对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思考
[ 摘要] 本文通过对会计目标两种观点的对比, 结合我国目前会计环境的现会计毕业论文状, 指出我国近期的会计目标应以“受托责任观”为主; 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高度发展与完善, 在不久的将来, “决策有用观”最终必将占据主导地位。
[ 关键词] 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所谓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 人们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因而, 会计目标是会计研究的逻辑起点, 也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会计目标理论研究也就成为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 会计理论界形成了两大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本文在比较两种观点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会计环境的现状, 对我国会计目标究竟如何定位, 发表一下笔者个人的看法。一、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及其关系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 是美国会计界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的。20 世纪70 年代, 随着西方新技术革命、行为科学、信息论、决策论、控制论的出现以及向会计领域的广泛渗透, 以会计目标为起点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思路逐步占据了西方会计理论研究的主导地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sab) 于1973 年成立后, 于1978 年发布的第一份概念结构公告“财务报表目标”就是以目标为内容, 并以此为起点发布了7 份概念公告, 形成了现行的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wwW.meiword.COm20xx 年7 月25 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向国会提交了《按照20xx 萨班纳斯—奥克斯莱法案108(d) 条款要求, 对美国财务报告系统采用原则基础的会计体系进行研究的报告》, 在报告中, sec 启用了“目标导向”的新概念。以上研究成果形成了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流派: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1. 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认为, 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 资源的受托方( 即管理当局) 应承担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并使其尽可能保值增值的责任, 因而, 确立的会计目标应有助于检查和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最有效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是关于经营净收益的信息。因此, 它强调经营净收益的真实与准确, 注重信息的可靠性, 对向外部提供的信息有所取舍。
2. 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认为, 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 在资本市场介入的情况下, 会使资源所有者对受托资源的管理淡化, 转而更关注资本市场的平均风险与报酬水平以及所投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与报酬。而受托方的管理重心也从有效管理受托资源转向在资本市场上使报酬与风险的比例达到最优。因而, 会计目标应为信息使用者( 包括现在的和潜在的) 提供有助于其做出合理决策的信息。因此, 它注重信息的相关性, 更关注有关企业未来现金流动金额、时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为此, 还引入各种计量属性, 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
3. 两种观点的比较
(1) 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见表1。
(2) 两种观点的局限性。由以上两种观点不同点的比较可见, 不论是受托责任观, 还是决策有用观, 二者在运用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具体表现如下:受托责任观的局限性表现在: 由于受托责任观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而对相关性没有过多要求, 并且要求在观点区别会计研究会计处理上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许多违背会计假设的经济业务层出不穷, 例如,企业的破产、清算和重组, 物价变动等等, 如果受托责任观一直忽视经济环境的变化, 很少顾及除委托者以外的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那么会计的服务职能将被弱化, 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将难以保证。决策有用观的局限性表现在: 只有在资本市场发达的条件下, 决策者才可以利用相关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实现收益最大化。但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来看, 全国的资本市场并未发挥其主要作用, 众多的投资者仅仅通过过去已公布的会计信息来了解资本市场, 根本谈不上决策。通过以上比较: 可以看出, 这两种观点的立论基础都是相同的: 都是植根于委托代理理论, 运行在具体的经济环境下, 会计信息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受托责任观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目的是要做出一个决策, 即是否需继续维持这种委托关系。决策有用观注重资本市场的风险与报酬, 其实也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找到一些能使自己所投资本达到保值、增值的受托者。可以说,“受托责任观”是“决策有用观”的基础, “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的延展。因此, 笔者认为, 这两种观点并非对立,两种观点的差异实质在于社会经济环境不同,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需求发生了变化。在资本市场不发达或欠发达的条件下, 信息使用者主要通过已经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来考察受托者对托付财产或资源的管理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并能有效运作的环境中,会计信息使用者仍然关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而且更加关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使其确实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因而, 使得会计信息决策的作用举足轻重。由此可见,经济环境是决定会计目标定位的主要因素。
二、我国目前经济环境的基本特征
1. 国有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现阶段我国微观经济组织的主体仍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而国有企业大多由国家独资经营; 国有控股企业又多数是国家一股独大,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非通过资本市场, 而是采取委托人( 国家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机构) 与受托人( 企业经营者)直接接触的形式进行。
2. 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全面建立我国目前的股份制企业基本上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来, 且股份有限公司只占一小部分, 多数是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组建的; 而在改制后的企业中, 有许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以及“内部人控制”等并非个别现象。就目前的多数公司而言, 实际上还是换汤不换药, 并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3. 资本市场既不发达也不规范我国的上市公司只占大中型企业总数的极少部分, 就这些上市公司而言, 国有股一般占其股本总数的一半以上, 且不参与流通, 严格说来, 它们也并非资本完全自由流通的上市公司。更为重要的是, 由的经济性质所决定, 国家必须保证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行使控制权,不允许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资本过于分散。因此,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资本市场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并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比较特殊, 虽然已经成立了800多家上市公司, 但绝大多数是国有控股公司, 而国有股不上市流通; 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 多数投资者进入市场并不是真正地为了投资, 而是为了投机。这种特殊的经济环境给我国会计目标的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 应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 遵循实践论、认识论、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把逻辑思维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才能建立合理的目标理论。
三、我国会计目标的合理-->定位通过以上可知, 两种观点并不对立, 那么我们不妨认为: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应该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行。结合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 还处于孕育阶段, 国家及国有资产投资机构是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的现状, 我国近期的会计目标定位应以受托责任观为主。当然会计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经济业务日趋复杂,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也不断拓宽, 出现了多元化、多层次的会计信息需求, 这就使得决策有用观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 笔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会计目标的现状必将被打破, 决策有用观的主导地位必将随着资本市场的高度发展与完善而确立。
主要参考文献
[ 1] 葛家澍, 刘峰. 会计理论[m] .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 2] 会计毕业论文劳秦汉. 科技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从现代会计的双重受托责任看会计的本质、职能与目标[ j] . 会计研究, 1998, ( 8) .
[ 3] 王帅. 浅议我国会计目标的合理定位[ j] . 中国科技信息, 20xx,( 8) .表1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主要区别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依托的经济环境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关系明确, 可以直接沟通, 且受资本市场信息变化的影响较小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关系模糊, 需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沟通,对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要求较高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注重可靠性注重相关性财务报告重视损益表的编制注重有用性, 需要一套完整的财务报告会计确认和计量主张采用历史成本以历史成本为主, 辅以多种计量属性并存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第十八篇
研究背景
虚假会计信息是一个国际性和历史性问题。在我国一个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信息是所有者与经营者需要与供给的载体,所有者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经营者用来反映其受托责任的情况。然而,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价值取向不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导致会计造假,它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还会削弱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阻碍经济发展。而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应该充分反映其代表的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但是当虚假的会计信息向投资者传递关于上市公司资本价值的错误信息时,投资者会过分高估或低估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导致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资本价值的严重背离,市场泡沫就会过度膨胀,最终导致巨大的市场风险,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甚至导致全球的经济衰退。而民营企业造假也不想博众,从20xx年8月公布的会计信息显示:大部分私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库、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尤其是提前确认收入、粉饰报表、乱用发票、假票平账问题十分严重,这一现象大多发生在营业额为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造假就等于会计工作丧失生命。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使股民啜饮会计造假带来的太多苦涩。“银广厦”之流在会计报表上一再造假,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股市的骗局”,让广大的投资者愤怒悲伧,欲笑无泪,从而导致股民对股市丧失了信心,以致股市跌落由史以来的最低点;作为造假企业的债权人,则可能因此而坏帐,血本无归。而企业会计秩序紊乱、造假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和调查过程中,我们深感这一问题较之国有企业会计问题更为严重。帐目混乱零散、帐实不符;内控制度虚设、交接不清;乱摊乱支等问题较为普遍,由此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同时也影响了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大了业主的经营风险。
私营企业会计控制薄弱之原因除具有同国有企业的共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目前银行有多少贷款非但收不回本金,甚至连利息也无着落;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若造假可以为其升官发财提供机会,就可能毫无顾忌而主动造假。新民谚“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说的正是这种现象。再看国家20xx年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虽然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但会计报表严重不真实的企业占68%,有的虚亏实赢,可想而知,造假已成了企业的常用手段,它们通过这些虚假会计信息“对财政报穷帐,对税务报亏帐,对银行报富帐,对主管部门报赢帐,其实只有领导手里的才是真帐”,以达到自身的目的。对这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认识它所产生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危害;也告诫广大的会计信息造假者提高认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让更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真实的信息。
文献综述
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年。本书主要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为研究对象。它首先以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视角观察和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其次,研究了IPO公司盈利预测信息失真问题;接下来研究的是从亏损到扭亏会计信息失真的两个极端;再次是研究配股管制下的会计信息失真;最后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
杨克泉、吉星华、王丽伟:《会计信息透明度一种理论分析模式》,财会文摘卡20xx年第5期。作者认为透明的信息要满足:首先,从质量方面来说,这种信息对于双方来说是共同知识;其次,从数量方面看,披露方愿意提供信息供求的缺口。虽然完全的信息透明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以此为分析问题的参考点,就如同在解析数学中的坐标原点。
吕坚:《全面规范企业会计信息的具体措施》,财政监督,20xx年第11期。本文对在实践中,对不对外披露而没有受到制度的规范和约束的内部会计信息对外部会计信造成的一定影响,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这个重要方面所形成的会计控制盲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控制内部会计信息以达到规范全面会计信息的目的。
蒋尧明:《会计信息真实性:基于“法律真实说”的理性思考》,财经理论与实践,20xx年第5期。本文阐述的是如何正确界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不仅是一个基本的会计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的核心。但是怎样把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判断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些根本问题上法律界和会计界存在较为严重的分歧。本文就是对这种分歧进行理性思考最后得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是一种法律真实,它以客观真实为基础,但又有别于客观真实;它侧重于程序真实,是遵循程序理性的结果。因此,会计标准是衡量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直接依据,而客观真实一般不能直接作为判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标准。法律真实是客观真实和价值判断的统一体,且具有不同的等级和层次。
从上述资料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有制度原因和非制度原因,也有法律原因等,都是影响信息透明度的原因。对其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会计造假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两个因素所引起的,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我们着重从这两方面入手,分析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其治理的对策。
写作思路及提纲
引言
虚假会计信息是指造假行为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财务中进行,弄虚作假,伪造、变造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所形成的会计信息。
一、虚假会计信息的表现
(一)原始凭证造假。是指有意识的篡改、伪造、窃取、不如实填写原始凭证,或利用废旧原始凭证,将个人所支出的生活费用伪装成单位的经营开支,伺机在企业单位报销,化工为私。更有甚者干脆制造、购买发票、凭空贪污等。根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即使是按照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程序进行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一定是虚假的。
(二)会计过程造假。会计过程包括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是会计造假的主要表现。企业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是诱使他人投资而掩盖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或是为了偷税、骗税,逃避国家有关部门监督,或是为了粉饰管理人员政绩,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或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共同串通舞弊而故意造假。
二、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
(一)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误导投资者,使股民啜饮会计造假带来的太多苦涩。“银广厦”之流在会计报表上一再造假,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股市的骗局”,让广大的投资者愤怒悲伧,欲笑无泪,从而导致股民对股市丧失了信心,以致股市跌落由史以来的最低点;作为造假企业的债权人,则可能固此而坏帐,血本无归。目前银行有多少贷款非但收不回本金,甚至连利息也无着落;作为企业的经营者,若造假可以为其升官发财提供机会,就可能毫无顾忌而主动造假。新民谚“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说的正是这种现象。
本科会计论文提纲怎样写简述 第十九篇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篇
[摘 要] 从会计观念由传统的反映型向预测型转变;树立全新的动态时点的会计观念;会计学的关键字是财富;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会计风险是最佳的选择等四个方面对会计观念的变化物质基础和环境依据,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两者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和翔实的例证,阐明了会计观念的发展变化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和谐,任何先进会计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会计观念的创新。
[关键词] 会计观念 知识经济 创新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知识型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总是伴随着人的思想、观念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疑对会计这一古老而重要的职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了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大胆地、客观地运用全新的思维,创造出一系列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会计观念是当今会计领域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1 会计观念应由传统的反映型向预测型转变传统会计是采用一种针对过去的经济业务的记录和反映,借以对过去经济事项的监督、总结和评价,是一种事后会计的观念,因而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传统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谁能采用创新的思维预测未来,谁就能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掌握主动权。WWw.meiword.CoM会计学是一门实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着人们对时间与空间观念的变化认识,必然要将会计观念由反映型向预测型转化,通过对现在的认知,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这个问题解决了,会计就能更好地发挥反映、监督、预测、、评价等职能,彻底抛弃以过去为重心的理论体系的传统观念;建立面向未来的全新会计观念和理论体系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并有利于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面向未来的会计组织结构体系及方法体系,也使会计系统与社会经济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有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体系的建立,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与质量,使得人们摆脱了以定期结算为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所带来的会计信息滞后之苦。
2 树立全新的动态时点的会计观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会计假设冲击很大。电子商务和网络公司的出现,突破了会计主体的实体概念,无形资产的广泛应用和循环,从而动摇了会计主体的稳定性假设的基础;由于网络公司的出现,使企业的寿命大大缩短,因为网络公司为了达到其既定目标临时迅速地形成一个结盟,一旦任务完成,目的达到,其网络公司很可能立即清算、解散,因此传统的会计持续经营的假设就被打破,所以,一系列基于持续经营假设的会计方法就势必随着这种企业非持续经营的新特征而改变;当今经济社会的财务报告采用实时报告系统,最新的财务报告随时可以得到,不必要对会计期间进行划分,因此动摇了传统的会计期间的假设,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采用,这就加速了全球间资本流动,商品的价格也随之发生变动,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商品、不同币种对资产价值产生影响,这样一来就改变了币值不变的传统会计假设。
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与当今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的反应速度快、时效性强的特点相适应。如果会计管理活动与之不相适应,象传统会计分期核算那样掺杂过多的人为因素,死死地坚持会计分期,必将会成为制约会计变革的桎梏。因此,建立以时点为基础的实时会计报告系统是当今会计界的必然选择。
3 会计学的关键字是财富会计学是一门对财产及其来源构成及变化进行计量,说明财富变化的趋势及原因,并对一个组织或个体创造财富能力进行评估及预期的科学。会计学的重心实际上就是财富,人类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财富是最具有控制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通过有形的、无形资产等来控制社会和他人的资源,在传统的会计中人们容易把资产与财富混同,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资产的实际的范围,并造成了变化的障碍。当今经济社会必须强调会计资产向财富回归,突破传统会计的范围,将一切具有目前价值并可能带来或控制未来利益的资源尽可能纳入会计计量的范围,实现会计资产与财富概念的一体化,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4 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会计风险是最佳的选择当今经济社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时代,面对日益增加的风险,忽视和逃避都是不可取的。应该通过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同时,风险与机遇总是并存的,逃避风险就是逃避收益,风险本身并不可怕,逃避风险才是更大的风险,逃避风险将会失去重要商务机会和经济收益,而机会和收益的丧失也是一种巨大的风险,只有在承认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采取积极的、最佳的控制才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会计工作面对多变复杂的经济环境,想以不变应对万变是不现实的,也是十分可怕的。传统的会计模式希望世界的区域一分为二,没有第三个区域,要么全盘地承认,要么全盘地否定,不存在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矛盾空间。传统的会计模式是建立在种种假设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之上进行的会计处理,提供的会计信息只能是以种种会计假设为前提的,一旦这些会计假设的基础失去了,这些会计信息就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这实际上带来的是更大的风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给决策者决策造成误导,导致决策失败。因此,会计界应该重新承认这种现实,承认传统会计方法下提供的会计数据有虚假的弊端,承认风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建立全新的财务风险观念。总之,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和行为是整个时代的发展动力,创新促进发展,它渗透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和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会计领域也必须具备创新的观念,彻底摒弃陈腐的会计观念,让全新的会计观念深入人心,让全新的会计观念占领会计领域的每个角落。
参考文献:
[1] 林保军.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xx, (1): 122-123.
[2] 杨哲旗.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的影响与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 20xx, (32): 54-55.
[3] 赵弘.知识经济呼唤中国[m].:中国改革出版社, 1998.
[4] 温素彬.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与会计变革[j].财务与会计, 20xx, (3): 18-21.
看了2022年关于会计毕业论文模板二十篇的人,还看了:
尊敬的领导: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现在向您提交我的毕业设计论文申请报告。以下是我的申请内容:1. 论文题目:《xxx》2. 论文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研究xxx领域的xxx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 论文研究意义:xxx问题在xxx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高xxx
本科毕业论文申请报告申请人:xxx 学号:xxxxxx所在学院:xxxxx 专业:xxxxx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申请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一、选题背景本次毕业论文选题为“xxx”,选题背景如下:(此处应简要介绍选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二、研究内容本次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是xxx,就读于xxx大学xxx专业,现在向您提交我的本科毕业论文申请报告。本文题目为《xxx》,主要研究了xxx。本文的研究背景是xxx,研究目的是xxx,研究方法是xxx,研究结果是xxx,研究结论是xxx。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xxx,对于xxx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是xxx,本科毕业生,现就本人的毕业论文申请报告向各位评审委员会成员提交申请。本人的毕业论文题目为《xxx》,选题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对xxx的研究,探讨xxx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人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是一名本科生,现在向您提交我的毕业论文申请报告。我的论文题目是《xxx》,指导教师为xxx。本篇论文主要研究了xxx。在研究过程中,我采用了xxx方法,通过xxx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研究中,我发现了xxx,这对于xxx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