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文档

请联系客服

一、找不到需要的文档,请联系客服

各种述职自查等报告、工作学习计划总结、表扬信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申请报告、发言稿、新闻稿

活动策划方案、演讲稿、推荐信、保证书、读后感

合同协议、倡议书、等各种条据书信

二、微信客服

欢迎收藏本站,按 Ctrl+D 即可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祈祷工作报告网qdbeian.com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的模式研究_音乐论文二十篇

2022-03-28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的模式研究_音乐论文二十篇

经济论文】导语,大家眼前所阅览的此篇文章共有83522文字,由史姣建潜心纠正,发表于祈祷工作报告网!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自然界的体系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人类社会的体系则要复杂得多。影响这个体系的因素除人性的自然发展之外,还有人类社会对自身认识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的模式研究_音乐论文二十篇感谢大家一起浏览,希望能分享给用的到的朋友!

第一篇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的模式研究_音乐论文

内容摘要: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音乐专业人才应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这xxxx,构建“多元+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设计“知识多元、能力多元”的人才培养格局,实现“知识结构与地方文化对接、能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的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音乐人才培养 服务地方经济 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已基本形成以与地方两级管理的基本格局。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办在各地州市,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方特征。地方性高校办学特色的切入点,应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地方对人才需求的特点,抓住“地方”两个字做文章,立足地方、面向社区、服务经济,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地方高校苦练内功、扬长避短的办学理念。

20xx年以来,笔者所在学校启动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在研究和实施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构建了“多元+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总体研究目标要求,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以整体设计、分模块同步展开的方式,主要通过多元能力培养平台的搭建、多元能力培养环节的设置、能力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的对接等相对又互相联系的环节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

一、多元能力培养平台的搭建

根据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围绕省级“多元能力”这xxxx,搭建“校内、校外”两个实践平台,开展多元能力的培养。Www.meiword.Com

围绕“校内平台”,研究课程设置,强化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与实践课程间的互动作用,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努力形成音乐、艺术和文化“三位一体”的整体课程结构。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强化民族音乐课程和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建设,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知识结构与地方文化的对接。围绕“校内平台”,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落实和完善“一赛二会三体验”的实践教学环节,苦练专业基本功,为能力“多元化”打下基础。

围绕“校外平台”,加强与当地部门、文化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门、社区及农村的合作,拓展对外实践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音乐作品表现能力、节目创编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现实社会的具体服务,实现知识结构和能力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真正对接。

通过这两个平台的锻炼,让学生的能力达到“在讲台是称职的教师,在舞台是合格的演员,在非专业岗位上是文艺活动的多面手”,把他们培养成为“知识多元、能力多元”的应用型人才。

二、多元能力培养环节的设置

搞好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对于巩固专业基本功,实现音乐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包括“一赛二会三体验”三大模块。

一赛:该环节指每年一届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比赛分5项:声乐演唱、钢琴演奏、舞蹈作品表演、指挥、自弹自唱。面向全体音乐专业学生,要求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每人至少参加3项。通过各单项的初赛、复赛、决赛的选拔来总结比赛和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全面提高教风、学风。该环节利于学生提高较为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能力。

二会:这一模块指各类专题的教学汇报音乐会和校内重大晚会。教学汇报音乐会指以各教研室为单位举行的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等教学汇报演出;校内重大晚会主要指学校接待重要来宾、举办重大事件特别安排的演出活动。既可检验教师教学情况以及学生专业学习情况,又可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锻炼学生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体验:指艺术全能体验、知识创新体验、社会实践体验。

艺术全能体验就是指毕业班的实践活动,包括毕业实习、毕业晚会及学校“五个一”工程的实践项目。毕业晚会是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有专业课程进行综合型的艺术检验,其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活动的所有程序、主题确定、内容安排,锻炼学生音乐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学校“五个一”工程包括“一首声乐作品演唱”“一曲钢琴演奏”“一个舞蹈作品表演”“一段自我介绍”“一堂音乐课”,实施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巩固毕业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毕业实习是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阶段,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熟悉基本的组织教学程序,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评课能力得到锻炼。艺术全能体验可提高学生全面的艺术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创作能力、艺术表现能力。

知识创新体验指学生自编自演各类节目参加学校节假日庆典、校园社团文化节等活动的文艺演出。这类演出主要锻炼学生在节目内容、形式等方面自己选材、选表演形式,自己组织演员、考虑活动组织程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体验主要指校外演出、当地采风、社区辅导等。校外演出是指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与部门、媒体、公司企业等单位合作的演出活动。通过这类演出实践,可把学生拉到群众中去,把节目带到社会上去,接受群众和社会的检阅,这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地采风指学生们参与整理、挖掘当地传统音乐文化如地方戏、宗教音乐、民俗音乐、民歌等音乐形式,对其进行研究、守护、保存、传承、发展,让学生了解当地音乐文化,创造、编排出更多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和审美习惯的节目,更好地为地方文化传播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社区辅导指学生走向社区文化单位、农村学校,辅导当地中小学生的课外音乐学习和社区群众文艺活动,这是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就业形势使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人要面向非专业岗位,如大中小学的团委、学生会,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等。因此,落实和完善“一赛三体验”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建立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结构合理、内容完备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现能力“多元化”迫在眉睫。特别是通过广泛的校外演出、当地采风、社区辅导等社会实践体验,让学生了解当地音乐文化市场、当地音乐文化特点和社会发展状况,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现实社会的具体服务,成为能力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的有效途径。

三、能力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的对接

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是培养音乐文化传播使者的摇篮。把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地方经济服务紧密相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培养方向,立足本地,辐射周边乃至全国,为农村、城镇、区域性的音乐教育、文化管理、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输送大批合格音乐人才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突出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是高校音乐专业办学体现社会服务职能的有效手段。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地方高校音乐人才的能力培养主要通过与门合作下的科研服务、与旅游部门合作的地方旅游文化服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与本地教育系统合作的教育服务,以及与当地部门合作的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服务等主要形式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

1.与当地门合作下的科研服务

随着小康社会目标及和谐文化建设任务的确立,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资源价值的多层次要求显得更加迫切和更加直接。为了真正落实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转化,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工作者,应该把当地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传唱传播、创作实验、演出推广等,都作为文化实体强化其学术价值,在交流中建设,在建设中交流。与当地门合作下的科研服务,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下,发挥当地高校的优势,与当地文化局、群艺馆合作,建立当地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参与整理、挖掘、研究当地传统音乐文化,对其进行守护、保存、传播、发展。把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与开发地方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与资源,挖掘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对研究开发地方在全国有影响的科学文化遗产和特有资源,丰富、光大地方文化精神,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具有现实意义。

2.与旅游部门合作的地方旅游文化服务

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音乐传媒活动的丰富多彩,使社会对地域音乐文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地域音乐文化艺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域音乐文化的社会存在和传播也真正进入大众化的时代。地域文化能否较好地利用已成为吸引更多游客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旅游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音乐文化是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是丰富广大游客的旅游生活及现代审美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把地域音乐文化融入到教学和实践中来,与当地旅游直接服务,是非常有效而实用的措施。在教学中,发挥民间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和民间文艺创作人员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定期请他们表演、传授,让学生掌握这类地方音乐文化,为再现和创作当地音乐表演形态打下坚实基础。实践方面,利用节庆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到当地节庆活动点和旅游景区体验生活,直接参与民间音乐活动,收集索材、资料,为今后进行精心加工、改编、创作出优秀的旅游宣传音乐作品提供保障。

3.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

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下的演出服务,主要指与部门、媒体、公司企业等单位的合作演出。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可以与需求单位协作,根据各单位活动主题,有组织地创作、编排各类雅俗共赏、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和审美习惯的节目。这类合作演出是学生服务社会、学以致用的有效方式,是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衔接点,更是体现地方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措施。同时,这类演出既可丰富地方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文化品位,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又能体现地方高校服务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4.与本地教育系统合作的地方教育服务

基础教育服务是地方高校教育服务的核心。在音乐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地方社会教育服务方面,主要是指练好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和素质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为此,地方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应把提高未来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作为师资培养的重点。我们主要通过音乐专业教学基本功比赛、校内演出与排练、教育实习、毕业班“五个一”工程等途径,训练学生“唱、演、编”的专业基本功,培养学生驾驭课堂及集体活动组织能力等全面的教师素质,为学生今后站稳讲台,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5.与当地部门合作的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服务

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把地方音乐文化纳入到教学研究中,带学生到农村田间、民居小巷实地采间艺人、歌手,听他们演唱当地民间曲艺、山歌小调;定期聘请当地剧团的演员、艺人、民歌手来讲课,将地方音乐文化口传心授给学生;并在声乐、舞蹈等课程中将地方音乐文化如民歌、歌舞、戏曲等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使学生掌握地方音乐文化的精髓,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地方特色。有了这个基础,师生们可以针对广大农村的现代农村文化意识及生活方式相对滞后的局面,组建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和演出小分队,与当地农村、社区合作,结合当地风俗,利用节假日定期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创作、编排出更多贴近当地群众生活和审美习惯的节目,开展“大学生与农民心连心、与市民心连心”慰问演出等活动,把地方特色音乐文化和时代的主旋律带到社区和农村去,服务社区和“三农”,有效地为新农村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地方高校音乐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地方高校音乐办学在地方现代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服务的培育、形成及其净化、规范、提升等方面是否能较好地起示范和导向作用。实践表明,地方大学与地方、地方大学与行业、地方大学与区域的关系将日益密切,地方大学只有走出“象牙塔”,主动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向公众传播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才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便是教育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辩证统一。

参考文献:

[1]朱国仁.高等学校职能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杨健.试论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j].河南教育〔高校版),20xx(12).

[3]孙瑜.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20xx(7).

[4]金清云.办好地方高校,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j].德州学院学报,20xx(3).

[5]杨建明,崔雪冬.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xx(2).

[6]杨科正.地方普通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培育[j].理工高教研究,20xx(12).

第二篇 市场经济下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分析_音乐论文

市场经济下中国流行音乐现状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黑人的blues音乐为基础,最初以商业为目的,发展至今有着众多风格及多方面融合的调性音乐体系。20 世纪 80 年代,流行音乐渐渐进入的人们的生活上文库中。1986 年是一个被乐迷们铭记的年份。在那年的举办的纪念国际和平百年演唱会上,百名歌手齐唱《让世界充满爱》,而崔健的一首《一无所有》更是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于是 1986 年被称为中国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元年。从 1986 年到今天,流行音乐已经发展了20 余年。但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具体到流行音乐上,就是炒作和过度的商业化。许多歌曲只考虑到了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如何获得金钱上的收益,却忽略了音乐的本身。虽然这样的制造出来的流行音乐可能会非常“流行”,但是这样的音乐缺乏认真的态度没有丝毫的诚意。随随便便写一个曲子或是干脆用国外音乐的曲子,加上三三七的直白的歌词,然后不停加重低音的编曲,就构成了一首歌曲。这样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他没有作者的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连自己都无法感动的东西怎么可能感动别人。

今年是流行音乐比较萧条的一年,或者说近几年来音乐行业都在走一个下坡路,已经到了一个低谷,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刻。如今,中国流行音乐渐渐走入了市场经济中,只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才会有激烈的竞争,有了竞争必然就会出现强者,也就会出现流芳百世的精品佳作。Www.meiword.COm但是,看看中国流行音乐现状,确实让人忧虑重重。

作品的质量不高是流行乐坛的最大隐患。现阶段,中国流行音乐很难出现一首精品歌曲。而且多数人没有主动听歌,听了之后对歌曲没有深刻印象,还有很多人在听老歌。对老旧歌曲的试听将有上升趋势,而且会增加对国外流行音乐的摄取。对于市场经济下的歌曲创作,所有音乐制作人还在尝试着。

功利主义作怪,纯正的音乐精神随之日见衰弱了;整体的文化素质未见提高,相反地注入了越来越多的虚伪和虚荣;舞台上矫情泛滥,笑话百出;为祈求一种肤浅的追星效应,过多地采用了非音乐甚至不可告人的竞争手段。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能平衡发展是一种完美状态。而实际情况是,总要有一个先发展从而带动后发展的另一个,这是我们无法抗拒的现实情况。所以只能通过国家调控,尽量使各产业间得到平衡发展。

其次,流行音乐的传播者——传媒行业对音乐事业没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确切来说流行音乐已经完全成为传媒行业的附属品。

(1)网络的兴起与繁荣对传统唱片业的冲击是毁灭性的。科技的发展必然会造成音乐传播形式的改变,网络试听与各种音乐欣赏终端的普及,使得欣赏音乐成为一件方便且免费的事,也使音乐公司无法再从传统唱片销售上回收高额的制作成本,由此意味着他们要通过其他渠道去赚钱,包括代言、商业演出等市场行为。而和商演看重的是艺人的影响力,而不是音乐本身的好听或难听。此时音乐变成了通往媒体之路的敲门砖,本身的好与坏不再重要。只要你是歌手,只需通过各种新闻事件与节目增加你的曝光度,迎合人们获取信息的满足感,便可获得更高的点击率,同时获得更多的代言与商业演出机会。当音乐成了次要的出发点,当行业内所有的人都不得不用这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起初的情况可能还不算太糟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恶性循环,音乐产品的可听性已经大大降低。

(2)选秀活动的举办,对流行音乐造成了重大影响。它们既很好地宣传和普及了流行音乐,又给了流行音乐重重一击。首先,娱乐和音乐既是关联性很强的两个行业,又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娱乐行业是近年来随着人们不断开放的生活观念发展起来的,它以提供各种娱乐性、趣味性、商业性节目为手段,以收视率为追求,以营利为目的;而音乐行业经过了多年发展,虽然也已经具有很强的商业和炒作特点,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以音乐产品本身的质量为标准。如果传播形式大于本质内容,那么对内容本身的再发展,一定会造成负面影响。如今活跃在国内的歌手有一半以上出自选秀节目,一个非专业的普通人通过一个高收视率节目,瞬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不停蹄地出唱片,还要拍影视剧,多弄几场演出,多接几个,能多赚就多赚,在关注度下降之前狠捞一把,对媒体和歌手本身都是件大好事。匆忙的商业行为,导致音乐和影视作品的数量大幅增多,但品质却大大下降。所以你听到这么多不动心、记不住、无病的歌;所以你看到这么多闲来无聊、胡编滥造的影视剧。为什么?为了赚钱,缺乏自律,缺乏监管。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是什么,天下就是市场,想真正站住脚,高品质、高水准的音乐内容是基础。今天的流行音乐发展状况虽然不太好,但笔者相信前途是光明的,总会慢慢好起来。

转贴于上文库

第三篇 扬琴弹奏技术的经济价值分析_音乐论文

扬琴弹奏技术的经济价值

引言

扬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在民族乐队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既适宜于独奏,也适用于伴奏及合奏, 其音色鲜明,音域独特。慢奏则泉水叮咚作响,快奏如瀑布一落千丈。音色纯净,如湖水清可见底;音色明亮,似雨点敲上文库击玉盘。也因为此,扬琴弹奏技术不仅有其传统的艺术特色,还具有现代的艺术经济价值。

1扬琴的历史及音域

扬琴原为域外乐器,明代才传入我国,由南到北不久便风靡全国。距今,扬琴在我国已经有近500年的历史了,早已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乐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各种大型民族乐队演奏或民间器乐表演时,都少不了它的出现。

在引进最古扬琴的制作风格的基础上,我国历代音乐爱好者又对其进行了加工改进,使之可以变音,可以转调,可以配电演奏,甚至可以与古筝相结合。也因为此,扬琴的音域愈来愈广,由f1~e2,由d''~d3,由c~e3,由g~g3、a3、c4。

2扬琴的弹奏技法及音色

扬琴的弹奏技法首先要求是坐姿。坐姿要端正,身心完全放松,将注意力就集中在琴面上,表情要自然,愉悦。其次是手法。双手放松,自然朝上,就好像手里握有物品一样。注意力度和柔韧度。再次是弹发。要果断击弦,迅速回收,要注意停顿与间隔,时间感一定要掌握好。最后是心态。一定要放松心情,这样才能协调身体的各个关节,各种动作,心理上要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才能出现最佳的演奏效果。

扬琴的音色很是独特,低音深沉雄厚,中音柔和清澈,高音明亮高亢。wwW.meiword.cOm单音晶莹剔透,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双音丰满有力,就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低缓处似涓涓细流,绵延不绝;高急时如汹汹猛浪,吞天沃日;弱似寒山寺夜半钟声,强则如瞿塘峡高猿长啼。在演奏中可以很好的提升其艺术感染力。

3扬琴弹奏技术的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对经济学的逐渐了解,发现任何艺术都会产生相应的经济价值。扬琴弹奏技术也不例外,高超的弹奏技术就会衍生出优质动听的旋律,这样的古典音乐在陶冶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的同时,也势必会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

扬琴的舞台演奏,会吸引很多的古典音乐爱好者,聆听音乐,可以舒缓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压力,调节人们的神经及心情的放松,改善工作心态和提高工作效率,调节消费环境和消费气氛促进消费。据有关心理学和经济学专家,倾听古典音乐,可以听觉中枢,加速大脑的非特殊系统作用,可以提高情感的敏感度。据调查,情侣往往喜欢去音乐大厅去亲耳聆听现场演奏。在音乐氛围内,可以让爱情的双方更加亲密,此时在音乐氛围里,说些悄悄话或天盟海誓的爱情蜜语,会加速双方的关系的进展,从而引起在其他领域方面的消费。在商店作为背景音乐来播放扬琴类的古典音乐,可以提高工作人员或顾客的心情舒适感,从工作人员来说,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顾客来说,可以提高商品经营额。如果在超市里播放扬琴类的古典音乐,顾客在这样的环境下购物,听着舒缓、明亮的音乐,浏览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一定会激发顾客的消费欲和购买欲,选取的耐心会增强,心情也会随之放松。商家进而可以提高超市的销售额,增加经济收入。

在酒店和餐厅播放扬琴类的古典音乐,可以提高餐厅和酒店的消费环境。有古典音乐的映衬,就餐环境就变得高雅脱俗了,无形之中就会吸引一些有身份有修养的消费着来就餐。在提高人们食欲的同时,既帮助消化,也消费,提高了酒店和餐厅的经济收入。

在医院播放扬琴类的古典音乐,有助于病人情绪的快速恢复平静,帮助使其心情变得舒畅,配合医生治疗,压力得到减轻或释放,医院会收取一定的费用,既提高了医院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在妇幼保健院,在专家提倡和父母渴望的音乐胎教的前提下,播放扬琴类的古典音乐有利于提高胎儿将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胎儿的左右脑的均衡发展,有利于胎儿的更好的成长与发育,对于医院本身的收入和孩子未来的健康茁壮成长都大有益处。

在一些悠闲娱乐场所或名胜景点播放扬琴类的古典音乐,会活跃环境气氛,提高游人的赏景兴致,从而促进消费,体现经济价值。在文化名胜景点播放古典音乐,还可以提升景点的文化品位,可以让游客在休闲娱乐或览胜观景中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悦感,心境更加恬静,心情更加舒畅,精神更加焕发,必定会流连忘返,陶醉其中,不知不觉的也就加大了消费。

尤其在提倡早期教育的今天,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技之长。扬琴弹奏技术娴熟的人可以开办培训班,无论扬琴的价位如何,学费多高,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家长都会甘愿付出的,这样对于扬琴的销售,传统音乐的继承并发扬,在体现其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对国家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结论

扬琴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有它经久不衰的深蕴和独具特色的魅力。学习并熟练掌握扬琴的弹奏技巧,在演奏出美妙绝伦的乐曲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这样对于传统音乐爱好者以及对国家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是一种提高与促进。

转贴于上文库

第四篇 试析洛阳古代美术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_美术论文

论文关键词 洛阳;古代美术;艺术价值;经济价值 

论文摘要 作为千年古都的洛阳,其辉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明给今天的洛阳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总体而言,这些古代艺术作品可以分为彩陶艺术、墓葬艺术和佛教雕塑,这些留存下来的艺术作品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美术史中重要的艺术精品,同时也是今天洛阳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3700多年前,大禹在洛阳建立都城,此后夏、商、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立都,从而使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居住帝王最多的古都,长期以来都占据着中国、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悠悠千载的帝王兴替,峥嵘岁月的历史烟云,时光流逝,帝王不再,曾经辉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明给古都洛阳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洛阳现今除地面尚存的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之外,地下所存历代墓葬以上万计,所出各个时期的各类美术文物数量足以数十万件计。这些分布广泛、数量丰富的洛阳古代美术遗存,作为古代文化传承的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以其特殊的方式延展着中华民族视觉美术前进的足迹,印证着文明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在今天成为洛阳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一、根在河洛与彩陶艺术 

在中国人心目中,洛阳自古是“天下之中”,是“中心”。古代所称“中国”即指洛阳一带;“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土中谓洛邑,为天下之中也”;“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严阻,当秦陇之襟喉,而魏赵之走集”等等。Www.meiword.CoM这些都表达了洛阳为“天下之中”的意思。作为“天下之中”的洛阳是最早跨入文明时代,而且在以后的数千年里,长期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成为“东方古代文明的中心和发祥地”。 

有一种说法,要了解中国的20年可以到深圳;要了解中国200年可以到上海,要了解中国的500年可以到;要了解中国的1000年可以到开封;要了解中国的3000年可以到西安;而要了解中国的5000年,只有到洛阳,正所谓“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生产和生活。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这里就已进入到农业文明时代;当时人们不仅居住地稳定,并且基本脱离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随后,在1959年考古工作者通过长期对二里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不少学者认定最早的洛阳城也是夏王朝的都城,这也是我国“七大古都”(洛阳、西安、、南京、开封、杭州、安阳)中最早诞生的都城。由夏以降,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均曾建都洛阳,洛阳由此就有了“九朝故都”(九表示多数)或“十三朝故都”的俗称。 

悠久的历史给洛阳带来了浩如烟海的艺术宝藏,考古学家在这里不仅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制品,也发现了最早的青铜和青铜器,更为著名的是这里所发现的彩陶艺术品,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遗址也在洛阳辖区内发现的。这些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陶器尽管是先民为了不同的用途而制作,但其质朴简洁的造型,明快绚烂的纹饰所显示出未经磨砺的幼稚和天真,却带给人一种恍若返璞归真的艺术美感。如大庄遗址出土的一件庙底沟文化类型彩绘陶盆,造型坚实挺阔,饰以花瓣纹。其实用与唯美的巧妙结合,体现了河洛先民的聪明智慧与浪漫的气质。1978年在洛阳附近的临汝县问村出土了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件彩陶缸,陶缸腹部彩绘一幅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鹤鸟衔鱼石斧图”,占画面主置的是鹤鸟,体形肥硕,通身灰白,长嚎短尾,延颈直立,口衔一条大鱼,旁侧树立一件有“x”型标志的有柄石斧,这幅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彩陶绘画,线条构图诡异,具有浓厚神秘氛围,显示了原始先民结构作品的水平和写形状物的能力,成为中国古代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这些彩陶艺术作品无论在造型、纹饰、图形和色彩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对后世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二、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墓葬文化与艺术 

古人云:“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在“事死如事生”的古人眼中,洛阳盆地北高面水,低山环绕,温暖向阳,洛河、伊河等河流缓缓从盆地流过,是典型的避风聚水之地,风水两者兼而有之,故自夏、商、周以来,成为理想的建都之地和上乘的阴宅之所,是他们无比神往的墓葬之地,故而才出现了“北邙山上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的独特景况。“洛阳为九朝都会,先民遗址,随处皆是,地下宝藏,不知既极。”而古墓中,尤其是皇家墓葬和名人墓葬,所伴随的不计其数的随葬品都是珍贵的古代艺术品,既有堪称古代书法艺术精品的墓志和碑刻,更有显示出中国古代艺术成就的陵墓雕塑、彩陶和墓室壁画。 

现今已发现的洛阳地区古墓不计其数,其中已确定有皇陵区8处,名人墓11座,著名壁画墓21座,已发掘各代墓葬五、六千座(包括已发掘西周墓葬总数约800余座,发现东周墓千余座,发掘汉墓近3000座,西晋200座,北朝墓30余座,唐代600多座,其余还发掘有秦、曹魏、北宋墓若干,洛阳市北二、三十座墓冢组成邙山古墓群更是成为了目前洛阳一道独特的古墓人文景观。在这巨大古代墓葬文化中,其艺术价值首先是通过洛阳古代陵墓雕塑来反映的。洛阳古代陵墓雕塑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在邙山的汉陵区,遗留有大量石人、石马、石象等雕塑,这些雕塑既是皇陵石雕的开山之作,同时又从建筑艺术形式本身体现了皇帝的权威,以其高超的石刻工艺增加了陵寝的神秘感。唐孝敬皇帝李弘的恭陵位于河南偃师城南的景山上。恭陵坐南朝北,南门外为神道,神道两侧依次排列石象3对、石马1对、石华表1对。这些石刻雕塑造型硕大生动,雕刻技艺高超精湛,极富盛唐气息,整体效果和气势并不逊于唐代其他皇陵。而在此墓葬群中的宋陵石刻在艺术上更是颇有特点:宋陵武士身躯高大,形象勇猛,雕像甲胄的纹饰细腻传神;宋陵番使深目高鼻,须髯浓厚,酷似唐朝胡人形象;宋陵石虎造型威武雄壮,四肢前立后蹲,张口咆哮,威风凛凛;宋陵石羊则面目清秀,体态修长,静卧于旁,展示了石羊恬静、乖巧的美。这些宋陵雕刻作品人物和兽类造型逼真,装饰花纹细腻,代表了宋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体现出了雕刻艺术精湛和成熟。

最能反映洛阳墓葬艺术价值的还有洛阳出土的唐三彩和墓葬壁画。唐三彩也被称做“洛阳唐三彩”,这是因为洛阳于唐朝时出产三彩陶器极负盛名,汇成了一种新奇的民族艺术。从唐代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唐代三彩陶器来看,有模仿生活中的各种器物,如住房、假山、柜橱、牛车等;有各种动物,如马、骆驼、狮、虎、鸡、狗等;也有各色人物,如武士、文吏、贵妇、仕女、牵马胡人等。这些造型浑厚丰满,工整细腻,色彩绚丽,神态逼真,气魄雄伟,刀法简朴,线条流畅,潇洒奇特的唐三彩作品虽然历经一千多年,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从其艺术价值上来说,洛阳唐三彩在人物俑的塑造上,不仅能够展现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物各自不同的鲜明外部整体形象,同时还能准确地捕捉其特有的心理特征,对五官部位巧妙地予以夸张,进行精细地刻划,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如天王俑夸张其双目,以显威武;文吏俑微收其双唇,以露其亲和;女侍俑两眼平视,一副顺从的神态。在动物俑的塑造上也同样能够展现出不凡的气势。同时在工艺上,洛阳唐三彩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色彩的绚丽、斑斓,以及我国独有的流串工艺,使得这些陶器作品在造型上生动逼真;在色彩上光彩绚烂、典雅富丽,成为我国艺术宝库中难觅的珍品。洛阳墓葬壁画艺术主要体现在此发现的两汉墓葬中,现已发现的完整的两汉壁画墓室已有十数座。这些墓室壁画以数量多、年代跨度大、表现技艺丰富高超而居于我国古代三大墓葬壁画分布区之首。事死如生的汉人在其墓葬壁画上描绘有摊戏、打鬼、羽化登仙、天文星象、历史故事、迎宾拜渴、宴饮歌舞、车骑出行等内容,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及生活意趣。1976年出土的西汉卜千秋墓壁画显示了汉代绘画开阔雄浑的气派,墓室中满绘壁画,主室平脊上所绘著名的“升仙图”以长卷方式描绘了男女墓主夫妇在神仙灵怪的护佑下升入天界的景象,在13块砖上依次绘有女蜗、月亮、持节仙翁、双龙、神豹、聚羊、朱雀、白虎、仙女、玉兔、蟾蜍、墓主夫妇、伏羲、太阳、黄蛇等形象,流动的彩云萦绕其间,气魄深沉雄大,用笔豪放,色彩鲜明,充满了飘动活跃的气氛,为研究汉代的历史和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视觉形象资料。 

洛阳作为古代墓葬的“首善之区”,其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举世皆知的,随葬在墓中的艺术作品更是埋藏在地下的艺术宝库,这些艺术作品不仅生动记录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状况,是洛阳甚至中国历史的写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其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色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佛像雕塑与龙门石窟 

古都几度兴废,战火几度燃烧。历经悠悠千载的帝王兴替,伴随峥嵘岁月的历史烟云,洛阳地面上的许多古代美术作品都已经灰飞烟灭,至今屹立不倒的龙门石窟终究让我们能够探寻一番洛阳地面美术的过往辉煌。  龙门石窟的建立要归功于北魏孝文帝的迁都,在他迁都洛阳后,笃信佛教的他把佛教也从山西平城一即云冈石窟,转移过来。中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及隋、唐、北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建达四、五百年。据统计,龙门现有佛龛2345个,佛像十万余尊,佛塔六十余座,碑刻题记二千八百余品。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佛完如蜂巢般密布于东西两山崖壁,南北绵延达一千多米,蔚为壮观。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1961年,公布龙门石窟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教科文组织批准将龙门石窟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的佛教雕塑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首先体现在造像术上的较大的进步,相对于云岗石窟造像概括洗练,以整体感取胜而言,龙门石窟的魏窟写实能力大大加强,表现出较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的温和可亲,洞中的释迦面露微笑,衣饰由偏袒右肩和通肩式变成了汉族的胞衣薄带式。进入唐代后,变化则更为明显,唐代的佛像具有更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形体丰满健壮,雍容华贵,象征着唐代早期的国势的强盛和经济的繁荣。在艺术上,唐代的圆刀代替了北魏平直的刀法,佛像衣纹更加流动飘逸,力士夜叉浑身肌肉突起,肌肤和解剖的原理又适当加以夸张,充满了雄伟的气势和向外进发的力量。再次,龙门继承了云冈的艺术风格,从造像题材来看,云冈石窟以三世佛为主,龙门石窟北魏时期也整体上给予了继承。但是进入唐代后,由于唐代高僧玄奘说过“天见弥勒佛下生”的话,武则天为了加强其统治,宣扬其就是弥勒的化生,于是她在龙门大造弥勒。龙门成千上万的造像中,体形最大、体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就是奉先寺的主尊卢舍那大佛,女皇武则天鼎力相助的卢舍那大佛,像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身旁有肋侍菩萨两尊,佛、金刚、神王各两尊,这9尊造像或文静质朴,或饱经沧桑,或雍容华贵,或文或武,性格各异,错落有致,这一切都本着一个主题,烘托卢舍那大佛的至尊至上,当然这也就是烘托武则天的至尊至上。最后,龙门石窟由于是北魏进驻中原后才开凿的,它历经多朝多代,直到明朝还有小规模的雕凿,其受到的文化熏陶十分强烈,除了佛像外,还有像龙门二十品和药方洞这种特殊的艺术题材。“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它所展现的书法艺术,是在汉代隶书和晋代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字形端正大方、刚健质朴、既具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魏碑”体的代表,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四、洛阳古代美术的经济价值 

从彩陶艺术到墓葬艺术到佛像雕塑,洛阳古代美术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比重,为洛阳昨日的文化添上了绚烂的一笔,更是今天洛阳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学者指出:“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艺术品和艺术所产生的效应除了知识活动、发展文化和赢得他人尊重的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播外,同时还是一种经济来源这一点是得到普遍承认的。只要想一想那些成群结队去参观那些艺术名城的人们够了,这些名城包括巴黎、威尼斯、罗马、佛罗伦萨等等。”可见,艺术成为了许多人们“慷慨解囊”时不可抗拒的诱惑,艺术与经济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上文可知,洛阳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华夏文化的摇篮,其悠久的历史遗存下来了丰富多彩彩陶艺术、墓葬艺术和佛像雕塑艺术构成了洛阳极其绚烂的艺术文化风景线,而这些艺术品的遗址则成为了人们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龙门石窟,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成了洛阳最亮的名片;邙山陵墓群、洛阳古墓博物馆,也都成为了国内外游人喜爱的古文化旅游景观。无疑,洛阳古代美术遗迹成为了洛阳旅游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法宝。“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文物资源无疑是主角”。

旅游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有着传统产业不可比拟的优势,许多国家把它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旅游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文物上,创建特色旅游品牌。文物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和特有的文化个性,又是不可再生的,这正是特色旅游的优势所在。洛阳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工业,但是如果能够以洛阳古代美术为依托,以“文物搭台、旅游唱戏”把本地旅游搞出特色,也必定有助于拉动洛阳经济的更快增长。从旅游学的角度看,旅游开发涉及到许多学术上和技术上的问题。不言而喻,洛阳的古代墓葬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名”、“古”、“特”、“新”、“奇”、“用”,这几项旅游开发的要素在洛阳古代墓葬资源都具备。“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就是洛阳古代墓葬“名气”的最好例证,这种情况在中国找不出第二家;“古”就是古老的程度,洛阳古代影响比较大的墓葬若从周灵王算起,距今也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周灵王陵是有史可证的第一个帝王级别的陵墓,此种情况,其他地方也没有;“特”即特殊、特别,洛阳古代墓葬时间长,皇家墓葬和名人墓葬多,墓葬形制变化大,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大,确实与众不同;洛阳古代墓葬虽然是古老的文化,但其中蕴涵着许多“新”的东西,如出土的墓志和文物中有许多史籍上没有记载的东西,可以起到补史和佐史的作用,典型的就是洛阳新安县的“千唐志斋”,被称为“石刻的唐史”博物馆;“奇”就是奇特,洛阳古代墓葬乃天下奇观,绵绵二千多年,人们不改初衷,一直把洛阳的北邙当作墓葬的“万吉之地”,邙山之上累累古冢,在无言地诉说着它的神秘和奇特;“用”就是实用价值,如果我们将洛阳古代墓葬看成是文化资源的话,它就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洛阳开始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是洛阳最大的优势,旅游经济的发展应作为洛阳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使旅游经济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旅游经济在拉动需求、消费、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2000年,洛阳借河南省提出的“三点一线”的黄金旅游发展战略,打出“黄河旅游带”品牌的机遇,在发展旅游经济中有更大作为。“三点一线”汇集了龙门石窟、自马寺、关林、小浪底、少林寺、清明上河园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名胜古迹。 

近几年,洛阳的城市面貌有了明显改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旅游环境得以改善,投入巨资整治了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汉光武帝陵、千唐志斋、小浪底风景度假区以及白云山、龙峪湾、鸡冠洞、洛浦公园等,使洛阳景区面貌一新。龙门石窟等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初露端倪,洛阳旅游开始有了品牌形象,游客人数增长迅速,成为了洛阳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据统计,第25届牡丹花会共签订各类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298个,同比增长21.6%;投资总额462.6亿元,同比增长4.4%;合同引进市外资金398.4亿元,同比增长9.4%。全市接待游客人数825.5万人次,入境旅游者6.9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1亿元。第26届花会期间,洛阳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437.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89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2.23%、20%;接待入境游客11.39万人次,旅游创汇3029.41万美元。花会期间,洛阳市共签订合同项目284个,投资总额达698.98亿元,合同利用市外资金612.17亿元。其中外商投资项目21个,投资总额12.75亿美元。 

旅游品产业,不仅可以提高洛阳的知名度,塑造旅游形象,而且可以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减轻就业压力。有资料显示,旅游购物在旅游费中所占比例一般都在50%以上,高的达到60%。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游客购物所花的费用仅为全部旅游费用的20%左右。洛阳更低,只有12.4%。不能吸引游客购物,等于放弃了一块巨大的销售市场。大量的旅游品不属于高技术产品,而是高艺术、高文化产品、劳动密集的产品或地方特色产品,因而本小利大,市场刚性强,而且多种产品对环境污染小,洛阳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要大力发展。因此,应当首先成立洛阳市旅游品产业研究所,在进行洛阳旅游品战略研究的同时,向生产者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应相应政策和奖励措施,支持旅游品产业的大力发展。其次要充分发挥洛阳历史文化优势,传统技术优势,结合现代技术,大力发展旅游纪念品、艺术品、实用性文化品和文化型实用产品,大力发展和开发唐三彩、陶瓷、玉制品、石艺石刻、绘画、刺绣、编织等特色产品,有序发展文物仿制,形成产业化。 

可见,洛阳古代美术不仅以其丰富多彩及高超的技艺显示出了巨大的艺术价值,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型经济,也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旅游经济必将成为洛阳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五篇 论市场经济下中国油画的改变_美术论文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油画市场;演变;精神需求;前景 

论文摘要:从多方面探究油画市场的现状,充分的讲述了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油画市场上作品风格,题材的演变。并对中国油画市场的发展前景做以展望。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生活与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使现今处在活跃的油画市场的艺术家们,他们的创作和研究必然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油画风格的改变 

风格的演变是艺术家在艺术思想,艺术语言上不断探索,不断提炼的表现。在消费主义时代,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油画作品大多处在新古典,新具象,新表现,抽象四种状态中,风格产生了多元化的形态。当市场经济与艺术文化发生撞击后,油画作品在艺术思想,艺术风格上发生了转型。当新的文化意识不断滋生时,旧的东西也逐渐的萎缩。油画家们不再受旧思想的禁锢,更看重个人的经验,价值的判断及市场的走向,并把它们作为了艺术创作风格上的标准。 

其中抽象艺术,新表现艺术在90年代时被排斥市场之外。90年代它们有效的控制了80年代文化批判情绪下肆意张扬的风格,坚守着纯粹的艺术思想,当新表现艺术和抽象艺术坚守的任务结束后,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便又开始了新的建设任务。自1910年康丁斯基画出了美术史上第一幅纯粹抽象画后,抽象艺术和新表现就越来越理直气壮起来,风起云涌,成为现代艺术重要的探索领域。抽象风格表现出来的是美的也是丑的,是最简单省力的,也是最复杂费力的。WWW.meiword.cOm从体现出来的是人的主观意识。现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热衷于抽象艺术,看似繁荣,其实并不尽然,因为在这诸多的主张抽象的画家中,有才气的画家视抽象艺术为最美但又最难画,其中包含的艺术内涵太丰富,难以表现得有“理”有“术”。但实际上真正能理解抽象艺术和新表现艺术的人并不多。有许多从事多年艺术事业研究的人也坦言“看不懂”。国内具有经济实力的收藏群体对这种艺术风格也知之甚少,他们大多对写实风格的油画较为接受。 

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以后,新古典,新具象的艺术风格在这个时代已不再是油画自身发展而自然发生的。是油画家们不得不许多方面屈从于商品社会的结果。 

90年代出现的架上绘画尽管在风格上缺乏统一的识别标志,而且有些混乱。但也恰好显示了现代油画艺术面临着的信息充斥,图象饱和的境遇。市场经济影响着90年代以后的中国油画艺术,油画创作进入到了理想主义的黄昏,处处显露出工作后疲惫需要调整修养的状态。90年代的油画作品呈现着一种暧昧的景象,分不清,辩不明“崇高”与“下流”,看不透“意义”和“无意义”,不能“以作品哲学地思考宇宙人生、地位改造社会现实的尽可能尊重‘本身’地位。” 有些画家甚至认为自己不比观众高明多少,进而自觉“下蹲”,表现出一种“逼近”和“敛迹”的姿态。就连新古典主义绘画也无暇顾及艺术上的深层次的内容以取悦人的视觉为能事。近年来,新古典风格和新具象风格的作品拍卖的成交率和价位都有明显提升,与抽象风格和新表现风格的作品相比,各种不同层次和不同水平的新古典风格和新具象风格的油画作品都易于找到买家。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下,现代油画风格趋向多元化状态,变化快而混乱。但从油画作品本身来说这种变化仍然有一定内在规律可遵循的。在消费时代当今中国油画作品的风格紧紧的抓住大众的口味,时代的脉搏。

二、中国油画题材,语言上的改变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触动下,中国油画家们更多的是想通过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描绘来表现当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问题。在题材和语言上他们表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尤其是在90年代后,这种多样化不仅仅表现在油画题材上的突破,还反映出中国油画在社会和文化上的转型。在这个阶段油画家们拥有文化自觉性,在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同时也为整个艺术界注入了新的观念。在消费主义时代,油画市场在新观念,新题材,新语言涌现的同时,也挣脱不开大众观念的束缚。 

在80年代初期以后,大批艺术家们都用作品来表达对过去那段黑暗的历史时期发生的深重灾难的深刻反思。油画作品打破了以弘扬和歌颂为题材的禁忌,出现了一股有文学性和强烈反思性的“伤痕美术”。例如反映期间悲剧事件的油画作品:《1960年x月x日 雪》(程丛林);《为什么》(高小华)等。另外还有反映农村题材和知青生活的作品:《春》;《再见吧,大路》等。80年代后期“新潮美术”运动风云一时。有以王广义,张培,毛旭辉等为代表的突破现行美术规范作品的“大批判”系列画:《红色人体》;《今晚没有爵士乐》等。还有以靳尚谊,孙为民,杨飞云,王沂东等画家将新古典主义油画带进了繁荣阶段。他们以人物肖像画为主题,将原来的以半身像为主的创作作品扩展为全身人物肖像。但确切的说,这类作品不仅仅是肖像画,而是有主题的人物画。例如靳尚谊先生的《塔吉克新娘》;杨飞云的《妙龄少女》《同行》《盛夏》《姐妹》;王沂东的《沂蒙山村》。 

90年代中国油画市场飞速发展的同时,在油画语言和题材上油画家们更多的是通过自我生存的状态来描绘当今这个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在艺术表现语言上利用了现在流行的高科技图象进行再创作,这是对这个时代直接的反映。这种技术上的处理经验符合了现今社会和艺术市场的视觉需求。在消费主义时代油画市场大力发展的下作品题材更加多样化。诸如“摩登女郎,老的商贩,各民族风貌,古老的中国历史和传说,戏剧,陶俑,甚至麦当劳等现代化标志。”都被纳入了画面当中,被刻画的丝丝入扣。各种不同的图象都是画家们各种不同“瞬间”的体验。有画家用各种不同的表现语言和形式来描绘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三峡新移民》等。也有些画家为了表达理想被破灭以后人们急于回到世俗生活中的愿望。在对作品表现语言上采用了漫画式的夸张,使市民戏谑的笑声成了时代情绪的标准。像:刘小东的《违章》;《电脑领袖》等。 

这些巨大的变化使我们不能否定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画家们对现实,对社会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深刻思考。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在绘画的题材,表现的形式和技法上仍摆脱不掉的“共性”。有些画家们的作品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这种“共性”在油画市场上显示都由为突出。 

当一个新兴市场崛起,新的机遇出现在面前时,我们没有丝毫的理由不去把握住它。望所有关心中国油画艺术市场以及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同仁们,共同去努力去创造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晓凌、孟禄新著,《抽象艺术—另一个世界》,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版。 

[2]吕澎、易丹,《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3]《“中国式”抽象艺术 向着未知的方向摸索前进 》 

[4]《写实风格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一统天下---------谁来买抽象画的“账”》新民电子报 

[5]余丁著,《新古典风艺术—世纪末的回声》,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5月版 

[6]思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湖南出版社,20xx 

[7]李晓西,《20xx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 

[8]马洪 ,《中国市场发展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9.周敦仁缟,《末来新世纪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四川出版社,1999.02.

第六篇 审美化文化 经济社会的人文建构_美术论文

 21世纪已经到来。

21世纪是一个全球普遍经济化的时代。对于这一点,已经不会有多少人再去怀疑或心存不满--我们现在其实就已经处在了一个经济社会的自行有序的发展进程之上,这个进程所展露的具体态势,就是以一种不可遏止的力量把我们直接引入新世纪的黎明;我们不仅已经亲身体会到这一力量的巨大强制性,我们也已经从这个经济社会最初的强势表现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成就感和精神自信力,并且期待着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更为持久的收获。

当然,全球普遍经济化时代的最明显特征,不仅在于它有着直接的经济学意义,即它形成了一种物质高速增长的普遍效应,在社会物质形态的积聚与丰富方面提供了全球一致的发展趋势,为社会进步确立了广阔的经济前景。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化时代在强调自身物质层面的具体利益特性的同时,同样也产生了对于一种适应经济社会价值情势的文化体系的建构要求,亦即在社会的经济实践过程中成功地造就出一种新的人文态度、人文意志和人文实践。它表明,面对新的世纪及其时代特征,文化的建构必须能够提供一种有效的价值立场,从而为人类在新的世纪带来新的生活可能性。

因此,在我们探索、设计新世纪的文化建构策略时,在我们寄希望于新世纪的人文前景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对这种新文化的基本立足点、新人文的内在实践特性,有一种适合于经济化时代要求、满足人类在经济社会中普遍利益的总体把握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我们对于新文化的基本认识。Www.meiword.cOM

在我看来,对于"审美化文化"的建构,正是我们在思考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时候,所寻求确立的一种全新的文化意识或曰文化理念。

这种"审美化文化"的核心,是在强调人类生存实践、生存需要的普遍性之历史前提下,在公正地对待经济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与人的日常生活的直接动机之基础上,充分张扬"爱、和平与美"的人类精神追求及其价值表现的平凡性与常态性,亦即在人的日常生活的形象之维上,克服那种形式化的美学,恢复人的具体生活的直观性及其感性魅力。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首先是"审美化文化"建构与"形式化美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所谓"形式化的美学",是指那种建立在文化一元性之上,以精神的抽象性、理性的至上性和审美的主观超越性为指归的古典形态的人文/美学体系及其价值标准。在这样一种人文/美学体系、价值标准中,人的生存现实的基本前提及其合理性,无一例外地都被制度化为理性权力的自律活动和结果;文化"正当性"的实现,在彻底拒绝了人的直接欲望的可能性、日常动机的必要性之基础上,仅仅是作为一种先在理性的规范展开与功能而存在并获得自己的合法化。尽管"形式化的美学"也赞美、有时甚至是高度诗意地想象了"人"的本体生存的理想之境;就像在柏拉图、奥古斯丁、培根、斯宾诺莎、康德、谢林、黑格尔等人,或中国的儒道释哲学那里,"人道"始终是一个令人倾心神往而又要求着不懈的真理性探求的话题。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古典世界观或价值体系范围里,"人"、"人道"从来都不是一个具有其自身自然合法性的对象。   换句话说,对于精神抽象性的偏好,对于理性至上性的执着,以及对于感性有限性和缺陷性的理性防范和伦理超度,始终构成为古典体系中"人"与自己的文化的最基本的美学关系。也因此,在古典形态的文化建构、价值确立中,其美学形式只能是不断寻求一种哪怕在最直观的层面上同样对于理性至上性的有效叙事方法。如同我们在古典艺术体系中所看到的,感性的审美欢悦总是被牢牢掌握在理性强大而沉着的制约力之中,"不逾矩"既是艺术行为之于这种文化价值理性的最明确的表征状态,同时也是艺术体系本身作为一种美学的合法化功能的实现。如果说,在这样的美学中仍然存在着对于日常过程中人情世故的表现;如果说,在这样一种以理节情、以理辖情的文化制度中仍然保留了"人道"的追寻,那么,这种"表现"、这种"追寻",首先突出了"人"对"理"的服从与信仰,突出着理性的无尚威严及其冷峻庄重的审美效应。由是,在形式化的美学中,我们所看到的,便是一种排拒日常生活的生动性和世俗利益的具体性,直接连接着意志力的强化、伦理精神的无尽修炼与崇尚自我牺牲的"神圣"意识。

正因此,在古典的人文/美学体系里,其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价值话语,就是"和谐"与"崇高"的理想性话语:"和谐"强调着"理"               节制"情"或"情"融于"理"的合法化实践;"崇高"则表达了个别性对群体性、个体对社会的自我主动牺牲的必要承诺与内心景仰。

一句话,作为古典人文/美学体系的精神守护制度,"形式化的美学"实际上已经把所有一切感性的存在过程、人的世俗目的性与需求,统统逐出(或者说是纳入)了理性的唯一合法的权力形态之中。一切超常规的、超个体的、超现实的东西,在理性的胜利欢呼声中被指定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方式而获得了"人性价值"的褒奖。反过来,人的一切常态的、具体的、生动的东西则成了"无意义"的证明,并且被归入到"美/审美"的对立面而遭到遗弃。

我们所提倡的"审美化文化"建构,恰恰是要对抗于这样一种作为古典人文/美学体系之精神制度的"形式化美学"。事实上,在我们把"   充分张扬’爱、和平与美’的人类精神追求及其价值表现的平凡性与常态性"、"   恢复人的具体生活活动的感性直观魅力"理解为   审美化文化"的建构核心的时候,我们所力图表达的,首先就是一种极具现实力量的文化"反抗"--反抗理性以"历史"的线性形式对整个人类生活实践的引诱,反抗理性将那种以个体自我牺牲所换来的"和谐"与"崇高"当作人在现实中不可拒绝的光荣加诸我们的头上,反抗理性以制度化的强制话语把我们从享受生活的实际欢娱中拖了开去。可以这样说,寻求   审美化文化"的建构,所要求的就是;第一,个体与社会能够回到同一个价值天平之上,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环视、搜求自己最普通平常的利益与满足;人是作为一个具体的存在,而不是处处体现为"理性的公民",不仅能够充分自觉到自身自然欲望的合法性,而且能够坦然面对社会的强制而勇敢地捍卫和实现自己的基本人性。第二,文化"审美化"的合理价值尺度,不是一种屈服于理性权力的文化标准,而能够重新直面人的普遍的日常生活过程及其基本欲望;能够重新在文化价值体系内部肯定人的世俗情感的合法身份,从而以一种新的美学方式恢复人类对于"爱、和平和美"的感性体会,真正实现人与自身生活的直接同一。

这样,我们所意欲实现的新世纪中"审美化文化"之于"爱、和平与美"的体现,在根本上就是反对了古典人文/美学体系,即反对"形式化美学"的一种新的人文/美学形式。这样一种新的人文/美学形式,不拒绝理性、社会或群体的客观性,但它不会因此降低甚至否定人的感性合法性以及与之相联的人的存在的全面性;它并不拒绝人在精神理想层面上对于无限展开的和谐世界、崇高理想的心灵期待,但它不会将之视作人的存在的唯一根据,并且同样不会因此而放弃人在现实世界里对于自身世俗性权利的自爱与自尊、自信与自立。对于新文化的"审美化"建构来说,感性之维不是像它在古典体系中所呈现的那样是一个"被囚禁的无赖"形象;相反,   "审美化文化"的建构目标,就是要恢复人与生活之感性关系的堂皇的叙事性魅力,使之成为人"活着"的现实根据。

     还有一个问题要说明的是:"审美化文化"的建构在充分正视人的具体感性存在过程中,如何能够保持"爱、和平与美"的人类精神追求及其价值表现的平凡性与常态性?也就是说,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形态的实现,"审美化"的具体实践形式又是什么?因为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那就是"审美化文化"不能仅止于对古典人文/美学体系的反抗或批判,它应当同时是一种具有强有力的建设性功能的价值体现。"形式化美学"尽管有着种种片面性、反人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同样也有着特殊的建构功能,即它在长期的历史延衍进程中,不断地从自身体系内部生成了一种对于人、人的生活实践目标的直接规范力量,并且保持了这种规范力量的稳定性和制度化。对于"审美化文化"而言,我们要求的也是它能够为人的生活实践确立起具体明晰的规范性指向,以便文化的现实过程得以在这样的指向上形成持续的展开。

在我看来,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充分借助一种现实的实践力量,这就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大众世俗性价值体系。事实上,古典人文/美学体系之所以能够产生出以理性为制约的价值形态,"形式化的美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文化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直接依赖了某种"精英社会力量"的不懈努力--作为一种将社会文化权力高度化和集中化的实践,"精英社会力量"本身的存在合法性正是直接建立在理性话语的极端排他性基础上的,因而它在自身实践中必定强调对于整个社会和具体生活活动中普遍人性与世俗情感的有效控制,以便保证社会规范的制定过程始终掌握在"社会精英"的手中--尽管这最终也只不过是少数人的文化意志体现。那么,与古典人文/美学体系相反对的"审美化文化"建构,同样应该为自己找到一种具体有效的现实实践力量。这里,我们必须指出,由于在很长的时间里,大众世俗性价值体系一直是被当作"真价值"的对立面、永恒精神/理性的超越对象而存在的,所以,我们把现代经济社会普遍的大众世俗性价值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建构依据,首先就要破除世俗/超越、感性/理性、物质/精神的二元对立意识(一元文化形态的实质正在于通过强调这种二元对立性而将其中的一元加以了绝对化),重新审视世俗存在的价值指向,尤其是将它放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具体过程中来确定其文化合法性维度。这样,在"审美化文化"中,一方面,感性力量将第一次真正作为一种文化建构依据出现在人的实践过程之中;另一方面,对于大众世俗性价值体系的借助本身,同样也产生出一种非常具体的文化可能性,即人的日常生活的现实满足为有效实现"爱、和平与美"的常态性与平凡性带来了直接成果。人的文化在这样的过程中,才真正是属于全体人的、亲切可感的和直接享受的。

于是,"审美化文化"建构将成为我们生活的自觉,而不是不能触摸的无尽等待;文化的"审美化"才真正确认着人的存在的全面性,而不是将人仅仅当作一个"被投入"的对象而想方设法为之设立各种各样的文化命令,最终却又导致了人与人的生活的严重分离。  

当然,由于很久以来,感性与理性的对立、矛盾一直被人为地绝对化了;特别是,由于大众世俗性价值体系常常在反抗理性、反抗超越性的过程中存在一种将自身表象化的倾向,因而,"审美化文化"的建构,同样需要警惕成为另一种"形式化美学"的危险--感性力量扩张为社会文化实践中的绝对强制性制度,在拒绝理性之维的同时也把自己想象为一种无限的权力。在这方面,90年代中国文化景观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参照:当经济社会极度膨胀的物质欲望仅仅作为一种感性消费力量腾空出世,当经济社会的大众世俗性价值体系成为整个社会中唯一的存在,文化的"审美化"便变异为丧失人之生存本体根据的虚浮"影像"--一种纯粹满足了人的感官嗜好、只是讨巧地表现了人"活着"的方式而不体现"活着"的内在目的性的生活"包装"。①   这种情况下,"审美化"过程便在实质上背离了它内在的人性全面的创造要求,"审美"呈现了它的直观物质形式却又再一次失去了对感性/理性、物质/精神、个体性/群体性之对立性的扬弃。质言之,倘若"审美化"仅仅成为一种感性形象而不是人的存在的文化证明活动(自我确认)的话,"审美化文化"建构就有可能重新落入制度化的强制性结构之中,在张扬人的感性合法性的同时却又导致了这种力量的本体基础的急剧的自行消解;人在获得了大规模的官能快乐的同时,却又失去了文化再生的创造能力。对此,我们在提倡"审美化文化"建构时,应当有非常清醒的自觉。

新文化的建构当然是对古典人文/美学体系的置疑或更新,但却不应该沦落为以一种形式的极端对于另一种形式的极端的简单代换。"审美化文化"建构将带来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可能性,造就出经济社会中新的人文前景--它不但是对人类物质生产与满足活动的一种积极回应,更是对人的生存整体性的积极肯定。

我们期待着新文化的诞生。我们迎接着新世纪的文化黎明在东方升起。

注释:

①   关于90年代中国大陆文化状况的,请参见拙著《文化的嬉戏与承诺》(河南出版社,1998年)和拙文《90年代中国审美风尚变革》(《新华文摘》1999年第2期)、《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东方》1999年第2期)

第七篇 电视经济类专题的故事化叙事及其动因分析_影视论文

摘要:本文对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其特征作了归结,并就电视经济类专题故事化叙事的动因展开,对这一现象的局限性给予了反思。

关键词:电视经济类专题 故事化叙事 特征 动因 局限性

当下电视经济类节目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个是以碎片化的消息报道为主的资讯节目,另一个是突出人物经历、故事情节的专题类节目。

本文以央视财经频道《理财在线》栏目,为主要样本研究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现象。《理财在线》央视财经频道推出的一档介绍百姓理财、投资致富故事的日播节目,20xx年9月14日开播,时长近30分钟。总体上看,这档栏目很好地将“讲故事”的方式运用于经济节目的制作中。

一、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界定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从电视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始的。故事化手法制作新闻,使电视新闻报道显现了勃勃生机,迅速成为各媒体的新宠。在电视经济类节目中,节目选题通常具有理性、要求精确的特征,如果就事论事地叙述,会使节目显得枯燥无味,而节目时长在半小时左右的经济类专题节目中,如果也采用资讯节目那样言简意赅的叙事形式,则会使节目缺乏吸引力与趣味性,难以吸引观众。因而,在完成必要信息介绍的同时,经济类专题节目的叙事者必须考虑如何把节目叙述得生动、有趣。因而,“故事化叙事”被引入经济类专题节目的制作之中。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人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凸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Www.meiword.coM”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与华尔街日报体在理念上有一定相似性,“华尔街日报体”,是指《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其行文特点是从某一独特的具体事例、人物故事、场景、细节写起,经过过渡段落,进人新闻主体部分,叙述完毕以后又回到开头的事例,有时也用总结、悬念等方式结尾。这种写法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引导读者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所以颇受欢迎。总体上看,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是一种在节目中突出个性鲜明的人物、营造跌宕起伏的情节,强调悬念设置的叙事方式。

二、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特征

1.节目注重突出典型人物

在经济资讯类节目中,叙事空间有限,报道通常只用简短的陈述把核心事实交代清楚便可,对于新闻涉及的人物无法进行过多关注,但在篇幅较大的专题节目中,人物就成为承载故事的载体,是构成单期节目个性和可视性的关键。

电视经济类节目中的人物比较集中,一期节目通常就围绕一至两名核心人物展开。《理财在线》是一档讲述百姓致富故事的专题栏目,每期都会向观众讲述一个生动的民间致富故事,如辽宁宽甸县马玉珠养殖林蛙的故事、云南富民县鸵鸟养殖户杨俊洪的故事、广西南宁横县养蛇专业户黄光珍的故事等等。该栏目的节目叙事模式相对稳定,节目由主持人外景采访致富故事主人公,受访对象不仅是已经致富的人物,并且通常有着坎坷的经历和执着的精神与追求。

在经济类专题节目中,人的活动通常被放在重要的位置。节目既注重报道经济活动,又同时写人,融人的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喜怒哀乐于一体,从而经济类专题节目具有人格化、具体化的特征。其强调让人物的活动成为故事的主导内容,读者看到的是一幕幕人物情节剧,是有血有肉的人物的经济活动。报道中尽量引用人物的原话,写明人物的真实姓名,让有名有姓的人物现身说法,而不出现“他们一致认为”、“大家都表示”之类似是而非的新闻八股,信奉“没有直接引语,是新闻文风的癌症。”

2.节目所报道的事件与经济相关,包括投资理财、致富故事等

《理财在线》注重反映百姓的致富经历,讲述致富故事,每期节目都讲述一个生动的致富故事,展现一到两位创业致富中的人物,用鲜活的案例向观众展示节目主人公的致富经验和执着追求。

3.注重设置情境或进行特定情境的展示

在一期题为《养大鱼赚大钱》的节目中,当主持人兼外景记者李晓东在鸭绿江上养鱼的网箱前抱着体型硕大的鲤鱼感叹时,鲤鱼蹦跳着从他手中滑入水里,他搞怪地说:没关系。还有,弟兄们,起!紧接着围在网箱周围的工人把网箱往上收起的时候,成千上万条5斤重的大鲤鱼纷纷越出水面,那场景真的是蔚为壮观。连主持人都一时语塞:这个场面,这个,这个场面太壮观了!这样的场景同样也会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当然,类似的场景虽有一定“导演”的成分在其中,却也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4.讲求叙事技巧,注重讲述各种令观者屏气凝神、唏嘘不止的人物遭遇,强调悬念设置

讲求叙事技巧,倒叙、插叙的叙事手法常常使用。如《毒蛇成就致富梦》这期节目,就在记者与黄光珍见面之后,利用倒叙的方法介绍曾经是水库灌溉员的黄老先生与毒蛇结缘的故事、他被毒蛇咬伤的经历以及如何服用自己配制的药治疗毒蛇咬伤的故事。

在电视经济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中,细节的展示与叙述也是常用的手法。当然,对于细节的挖掘,需要节目摄制者花费很多精力,记者必须亲临现场,充分调动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和捕捉能力,才可能发现有价值的细节。在《毒蛇成就致富梦》这期节目中,摄制者就注重展现一些罕见的细节,如特别呈现了二十年前黄老先生被毒蛇咬伤后留在掌上的伤痕。

节目中悬念的设置也起到吊观众“胃口”的作用。以《理财在线》之《千足蜈蚣带来千万财》这期节目为例,无论是在演播室主持人对于这种“小动物”的介绍过程中,还是出镜记者一开始的叙述中,都没有直接点明这种奇特的“小动物”到底是什么,直到记者拿着手电神秘地引领观众进入黑暗的房间之后,镜头才把满地爬走的蜈蚣展现出来。

5.注重节目情节、节奏上的起伏变化,而不平铺直叙

央视财经频道《理财在线》栏目每期节目介绍一个致富故事,致富的主人公都是曾经认准了一个项目或者产业,并且倾其所有投入其中,坚持很多年,才最终获得成功的。节目在具体叙述中,并没有仅仅把重点放在他们的项目规模、经济效益、利润、回报等问题上,而是更加注重故事主人公在其创业过程的各种经历,其中既有“波峰”,也有人生和事业的“低谷”。不少节目的情节线索,往往是在故事主人公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当头一棒,常常是发现一个好项目,义无反顾地投入,获得一定的成绩,突遇不测,坚持,多方求助,攻克难关,继续发展,又遇棘手问题,出现转机…节目往往就是以这样的逻辑向前推进的,构成一种一波三折的情节线索,最终故事主人公克服艰难困苦,取得成功。

6.情与理并重

在《千足蜈蚣千万财》这期节目中,当说到故事主人公当了几年汽车改装厂副厂长的罗永林把工作辞掉,但在自己创业之初,项目遇挫,家庭里的一些亲戚朋友,他都觉得无法面对,包括他的父亲都骂他。1994年,当他养鸽子赔了十三万时,家里人对他彻底失望,父亲都不理他了。家里不理解,钱没法还,他极其的无奈与痛苦。他把这些事默默放在心里,自己承受。这些都是从感性、情感的角度去叙述的,但当说到为蜈蚣建造立体的窝时,却通过罗永林的叙述进行了科学的解释。而节目最后的评论,“说到罗永林这个人,凡是他认准的事情,不管亲戚朋友如何反对,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是自己闷着头一直走到底。其实在创业之初还真是需要这样一种一根筋的精神。认准了路就坚持到底,总会有收获的时候,即便是失败了,也不后悔。”则又是从感性角度去做的归结。

三、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动因

1、软化经济节目,增加可视性,使经济报道视觉化、形象化。由于经济类的报道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商业理念、数据等问题,故事化叙事是出于增加电视经济报道可视性的考虑,是增加节目可看性的路径。

2、故事化叙事可以让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做到人物精彩、故事好看、结构清晰和表述生动。故事化叙事比宏观层面的报道要生动、具体、鲜活,更容易为大众喜闻乐见。

3、提高节目收视率的需要。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融入了记者现场调查、访谈与口述历史的电视节目叙述形式,既有常人难得一见的场景展现,也有不同寻常的创业故事的回顾。这些叙述手法和策略,是在传媒竞争日趋剧烈,类似栏目和报道剧增的媒介生态环境中,栏目适应普通大众的层次和需求,赢得观众青睐,获得高收视率的必然选择。

四、电视经济类专题节目故事化叙事的局限

1、容易使所传达的信息停留于一般化层面,缺少对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一般社会新闻不同的是,一旦财经新闻失实,如果受众根据新闻故事里的经营理念或各种数据做出经济判断,实施经济行为,将会导致亏损乃至破产等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当故事化叙事把电视经济节目打造得富有可视性的同时,却也培植了潜在的隐忧。

2、使节目具有更多“猎奇”色彩,虽然增加了吸引力,却缺乏普遍意义和代表性。以《理财在线》为例,其每期介绍一位致富创业的成功人物,有养蛇的、养蝎子的,这些人物尽管成功了,但其成功模式是难以复制的。因而,运用讲故事方式报道经济新闻,应避免报道的媚俗化、娱乐化,也要注意避免故事缺乏专业水准,局限于个案,缺乏典型性和普遍性。

3、对观众的感性突出,而理性的启发与教育却有限。所以,在节目中必须对观众进行科学、理性地提醒和建议,如《养大鱼赚大钱》这期节目,就在节目的最后提醒观众:网箱养鱼,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有,但在鸭绿江上真正做成的罗英波是第一人,这其中有很多艰难困苦,真的是不足为外人道,我们也为罗英波的成功总结了两点,第一就是利用好当地的资源,第二就是发挥好自身的优势,我觉得这一点可以给很多有志于创业的朋友做一个提示。晟后,还得送给您两句话,那就是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样以来,也体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

对于电视经济类节目,尤其是节目容量较大的经济专题节目来说,故事化叙事是一种有益的节目制作理念和手法,用得好,增加节目的可视性和吸引力,有利于理性、科学信息的普及。但如果纯粹为了叙事的需要过度强调技法或者刻意生造故事情节,则不仅会误导观众,甚至可能会伤害节目、栏目、频道乃至整个电视机构的公信力,损毁其媒体品牌。

第八篇 经济危机下的奥斯卡对策_影视论文

去年年中,由美国的次级房贷债券危机引发众多大银行和证券公司倒闭或申请破产,其后迅速冲击实体经济,又进一步波及整个西方和新兴国家。结果,第81届奥斯卡奖遴选的20xx年度美国电影在年产量、票房收入和观众人数上分别下降了4.3%、0.4%和4.8%。有种观点认为,经济不景气反而会促使娱乐业兴旺。但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的繁荣绝不是大萧条带来的,而是罗斯福实行新政,颁布“全美产业复兴法”并成立全美产业复兴局,好莱坞电影作为其下属一个部门才开始复苏。此外,大制片厂体制和明星制的建立以及大批欧洲电影精英涌入等因素也都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如今美国电影已形成相当庞大的产业规模,每年产值约1000亿美元(本土和海外票房收入仅占其四分之一)。华尔街发生“地震”,好莱坞的资金链断裂,今后将如何筹钱再拍30、40部大片(每部平均需要投入1.5-2亿美元)?法国兴业银行、德意志银行,美林证券等都相继退出电影业务投资;派拉蒙只得搁置大片拍摄计划,环球公司更计划节约开支5亿美元,华纳则宣布裁员800人……“身临危机漩涡中,好莱坞的噩梦可能不会结束,”一位资深制片人说:“但面对这一颓势毋需哭泣和哀伤。wWw.meiword.CoM”

在如此不景气而郁闷的阶段,电影需要强心针,民众需要安慰剂。《金融时报》有篇专题文章认为:“奥斯卡奖是全球的梦想、幻想、担忧和希望的风向标,这是因为电影人和演员的投票都由他们身处的时代变迁影响他们脑中的想法而决定。在世界或西方历史上有好几个时期都利用奥斯卡之夜来宣扬乐观主义或散布逃避主义。而本届5部人围影片都含有经历战斗而留下伤痕的乐观精神,让人们透过阴霾看到希望的阳光”。《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其中最典型的范例,导演丹尼·博伊尔称它“是人生的赞美诗,如果它能够帮助重振人心,那就好了”;而另一部影片《返老还童》则通过审视人生的变化无常宣扬了“重新开始,永远都不晚”的哲理。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通俗剧架构,呈现印度“边缘族群”贫民的生活。它通过“街头仔”贾马尔回答真人秀“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猜题,倒叙出他的一段段不幸经历:母亲遇害,女友失散,他和哥哥遭黑帮追杀……导演大量运用mtv手法,一连串短镜头跳切,色彩斑斓炫酷,符合新世纪数码时代的美学风格。然而这部被美国影评人打“a-”分的剧情片并未入选英国权威的《画面与音响》所评出的“20xx年全球10大佳片”(倒是《机器人瓦力》榜上有名),在去年的多伦多电影节上也仅获得观众票选的小奖。更惨的是,该片拍成后,华纳公司一度不肯发行,导致影片险些未能在美国上映,而直接发行dvd。那么,成本仅1300万美元、无一位明星主演、又打字幕(一半是印地语对白)的《贫民窟》一片最终又是如何咸鱼翻身,从去年12月起连夺1 6种影评奖,4项金球奖、4个公会奖,7项英国学院奖和8项奥斯卡奖呢?

诚然,接盘的发行商“福克斯探照灯”砸下2500万美元去营销它(《返老还童》的营销费仅1000万美元),并举行了197场特别放映,也是影片起死回生的原因之一。但让影片大获全胜的根本还在于该片讲述了一个一直充当“落水狗”的小混混一夜致富梦想成真的故事,让观众看了相信“我们还不是世上最不幸的一群”,让大家都去争取机会改变命运。片尾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既给人以欢乐幸福的安慰,更为处于混乱中的人们提供了适时的逃避。如同美国《娱乐周刊》所说:“这是落水狗的年代,而小金人喜欢落水狗的故事。”(it is the year of the underdog,and the academy loves an underdog story)。毫无疑问,《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励志进取的主题在经济低迷的全球气氛中给大众注入一剂煽情的强心针,引起了广泛热烈的反响,而爱情战胜贫穷的故事和制作战胜大片厂制作的背景又帮助其赢得众多投票人的同情和好感,因为“现在的好莱坞好像是你把自己的梦想寄托予有权有势的人,结果却被拒之门外,整个世界到处是拒绝”。

可见,正是由于金融危机、社会思潮、业界不振等非艺术因素,才使得这部原本名不见经传、艺术上也乏善可陈的小成本制作赚得盆儿满钵满,赢得了上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拿下了比上一届艺术成就更高的制作《老无所依》还要多4个奖项的金像,这也使得英国影片自第54届《火的战车》之后再次夺魁而扬眉吐气。

需要指出的是,自第73届以来,奥斯卡奖曾多次颁给东方题材的影片如《卧虎藏龙》、《艺伎回忆录》等,表面上看是美国电影界“青睐”东方,实质上却是配合好莱坞推行全球化战略蚕食全球电影市场的重要策略运用。《》说得很坦率,那就是“到海外抢钱”。要知道,美国大片20xx年的海外票房比20xx年增加了20%,其中以“新大陆”印度、、巴西、东欧等贡献颇多。美国电影协会主席丹·格里克曼坦言:“即使美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在很多国家遭到抵制,仍然没能阻止美国电影在海外继续受到观众的狂热追捧。全世界的观众都能从我们的电影中分享到美国的一切,包括。目前,如何占据海外市场比以前显得益发重要”。

以此为出发点,格里克曼强调要“通过积极革新合作理念,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交易量”,多拍由美国投资、在他国取景拍摄、有多国影星联袂主演的“国际电影”。利用奥斯卡奖这一“工具”嘉奖这类影片,是实现美国电影协会上述目标的“快捷渠道”。其实格里克曼他们一早就已经瞄上了印度:“印度居民半数以上喜欢去影院看电影,我们非常看好印度这个巨大的电影市场,那里真可谓是商机无限。”近年来,好莱坞更掀起了翻拍“宝莱坞”电影(孟买商业电影)热。但是如果因此认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奥斯卡奖上爆红会让印度电影业受益则略嫌天真。印裔美藉导演奈特·夏马兰在《阴森林》之后,作品成绩江河日下;荣膺“环球小姐”称号的印度第一美女艾夏瓦雅蕾至今未能打进好莱坞,便是明证。小金人实施的是“艺术保护主义”或“对国际电影精英的遏制”,它出于利益的考虑,随机应变,可以大胆地预测,下一届中“印度热”就将不复存在。

当然,实事求是地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之所以脱颖而出,部分原因也由于去年美国电影业绩不佳和质量下降。与前年相比,其电影年产量从631部减至604部,观众人数也从14.04 亿减至13.37亿,而本土票房更从96.663亿美元减至96.630亿美元,虽然减幅不大,但那是由于票价从6.88美元涨至7.2美元。去年夏季票房逾40亿美元,但全年逾亿的大片又比前年少了3部。从艺术质量来看,去年匮乏上乘的佳片,更无震聋发馈之作;一些反思历史、批评时政的影片因总统更选、民众厌战而“生不逢时”;叫座又叫好的却是《妈妈咪呀》、《青春歌舞3》、《暮光之城》等音乐片、灵异片;在柏林、戛纳、威尼斯等各大电影节上,美国片也无多大斩获。获13项提名的《返老还童》只是大量运用“动作捕捉”特效讲述一个“没有时间的爱情故事”,并无更深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呈现。该片导演大卫·芬奇和《米尔克》导演加斯·范·桑特等以往都以挑战和突破传统著称,但今次却纷纷交出了符合奥斯卡趣味的妥协之作,没能脱离开好莱坞的程式化和主流电影美学。

众所周知,美国电影的总模式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模仿生活……这就是说,它时而远离现实,时而接近现实;时而以浪漫化为主,时而以纪实化为主。”如果说前几届被《》总括为“反罗曼蒂克”,那/厶今届则“罗曼蒂克”占主流。这也预示今后一两年内回避现实、歌舞升平、娱乐观众的影片将增多。这种轮回“颇有点像‘钟摆’,其有节律的摆动无疑受到‘奥斯卡光环’背后的好莱坞资本之手的制衡”(卢燕语),另外也受时局潮流、社会文化和电影气象等因素影响。

20xx年美国银幕最抢眼的亮点倒是众多影星——老中青三代、白人和黑人、演技派和偶像派——出彩的演出,难怪《今日美国报》称去年是“演员的一年”,特别是“女性(女影星和女性角色)强劲的一年”。在本届4项表演奖的20位提名者中竟有11位是第一次八围,但个个获得好评。如《虐童疑云》就有4位演员入围,像黑人女演员维奥拉·戴维丝只有一场戏,与“连皮肤都会演戏”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大飙演技,足以把后者比下去。再如英年早逝的希斯·莱杰在《黑暗骑士》所饰的小丑疯狂又性感,超越了“小丑”影帝杰克·尼科尔森,以致评论都认为这个经典角色就演到此为止吧。同性恋一直是银幕的禁忌,但《米尔克》的西恩·潘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得丝丝入扣,举手投足十分传神,富于催眠般的人戏效果。凯特·温斯莱特去年有两部佳作——《革命之路》和《生死朗读》,在第66届金球奖上一人获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接着在5次与小金人失之交臂后终于如愿摘取奥斯卡后冠。她在《生死朗读》中的角色原是配角,但演绎得如主角般饱满,戏份十足,从而确保了影片的成功,她说:“这是完全地转型,它改变了我的走路步法,甚至呼吸的快慢”。

好莱坞影星的表演风格迄今经历了三种嬗变:“魅力”时期(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大明星们),“方法派”时期(以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为代表),“无我”时期(当代的许多演技派影星)。本届4位表演奖得主均属“无我”风格,他(她)们将自己深藏于角色,让自己完全消失,从模仿人物口音,改变自己外形等人戏,以“原生态”高度逼真地还原角色。

另外,一些因过分炒作或酗酒吸毒而沉寂的影继复出,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如汤姆’克鲁斯主演了《刺杀》,小罗伯特·唐尼连演《钢铁侠》和《热带惊雷》,米基,洛克将自己90年代的潦倒经历演入《摔跤手》,连夺金狮奖等11种表演奖。

与此同时,值得一提的还有今年奥斯卡奖得主的年轻化。众所周知,在以往奥斯卡奖诸多的游戏规则中,有一条是“老年情结”。但近5届的20位表演奖得主中只有3位年龄在50岁以上,而本届的4位分别为48岁(潘)、33岁(温斯莱特)、28岁(莱杰)、34岁(克鲁兹)。这可解读为表演奖渐趋年轻化,甚至更“嬉皮化”(奥斯卡奖专家波娜·达敏语),同时也预示今后由中青年演技派影星主宰而非电脑特效主宰的小制文艺片将增加,因为它既可节约拍摄成本,又可凭借明星的效应增加票房收入。

对于中国来说,冲奥的梦想一直存在于相当一部分人的心中,对奥斯卡的关注也源于此。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共有两岸三地3部影片——中国大陆的《筑梦20xx)、香港地区的《画皮》和地区的《海角七号》报名参赛,但却无一人围。有人说《筑梦》是纪录片风格,不符合该奖的规定,可是以动画手法呈现1982年贝鲁特大的真实纪录电影《与巴希尔共舞》怎么入围了呢,是不是因为它由美国的坚定盟友以色列送来而破例呢?

中国大陆电影冲“奥”最早是1985年的《芙蓉镇》,据卢燕(最佳外语片奖终身评委)说,它原本获最佳外语片的可能性极大,但因涉及的时代背景太敏感,且小金人不喜欢其正面描写,最后失之交臂。以后几年中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通过非官方渠道一一主办机构规定外语片应由官方电影机构或审查机构选送去报名,有的人围了,如《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但最终依然落败。第三波是《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冲“奥”,尽管花费巨资宣传,却因同质化且无艺术底蕴而落选。

华裔和华裔混血电影人获奥斯卡奖(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最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音乐、甚至科技奖等)的不下13人。李安一人更是两次捧金像,但他从《冰风暴》、《绿巨人》、《断背山》等一路走来已经“学会做美国式的电影人”并越来越精于此道,他拍《色,戒》已经完全承袭西方电影模式。而中国大陆电影冲“奥”之路却布满荆棘,这一方面固然是不谙熟奥斯卡奖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小金人的企图、功利主义和文化优越感等问题的存在。

诚然,今天的中国电影人已经相对理性,在国际交流日益频密的时代,我们应该调整心态,懂得拍片演戏不是为了得奖;坚持只有“民族的”才能“国际化”之创作理念;多拍真实生动反映当下中国现实生活和老百姓思想感情的、富于民族色彩和艺术创意的影片,切实地提升电影的品格。

第九篇 略论影视作品制作中的生态环保意识—生态经济道德视角下的《无极》之灾_影视论文

论文关键词;影视制作  生态经济  道德视角

论文摘要: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问题,随着国家环保总局对《无极》剧组的批评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经济道德是伦理建设、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相统一的结晶,是当今社会活动的新的理论道德规范。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也应该遵循生态经济道德规范。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之外的很重要的主题。世界各个国家都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当代的经济学也朝着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伦理学就是贯通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路径。随着三者的融会贯通,一种新的伦理道德即融生态道德、经济道德于一体的生态经济道德,已经成为了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保护环境、走生态环保之路,日益成为社会团体的责任时,电影工业却没有把环境保护纳人电影生产过程的考虑范围。中国电影界的导演们以促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为由,以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危害为代价,拍摄出一部部并不“伟大”的艺术作品,这无疑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追求电影发展的某种偏颇。

一、《无极》的生态之灾

20xx年5月9日,在杭州举行的“城镇和风景区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副部长对《无极》剧组破坏生态的事实作了严厉的批评,掀起了一场轩然。20xx年5月16日,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通报了电影《无极》剧组破坏云南香格里拉碧沽天池生态环境的调查情况。指出《无级》剧组拍摄活动中违背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并责成云南省环境保护局依法对剧组进行处罚,限期恢复拍摄地生态植被。Www.meiword.com

二、生态经济道德视角浅析

生态经济道德的兴起,是人类在总结近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模式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主张走一条无害于环境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及对生态经济中伦理问题全面思考和深人研究的结果。它本质上是20世纪人类对现代经济发展道路批判性反思和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研究的产物。

(一)生态经济道德主张全面公平原则

全面公平原则具体体现为经济公平、生态公平与伦理公平相结合。它包含了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和分配有限资源的整体公平性三层意思,它不仅要追求并要努力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和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向所有的人提供实现美好愿望的机会。当《无极》中呈现高山花海的画面时,现实中美丽百年的花海盛景却难以再现。《无极》呈现给现代人美丽的画面,却以牺牲现实中未来几代人的资源享有权为代价。《无极》让高山花海的画面只停留在了胶片上,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的全面公平原则。

(二)生态经济道德主张综合效率原则

综合效率原则不仅要求重视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而且要求重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重视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的发展,实现人的伦理精神与经济效益、优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极》作为一部商业大片,投资方投人巨资,为了要求票房和经济回报,影片拍摄中追求场面恢弘画面绮丽也在情理之中。但《无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忽略了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后代人的环境权利为代价拍摄影片。《无极》的拍摄完成不仅有经济的投人,还有大量不可弥补的环境生态的投人。最后留下的“烂摊子”充其量给钱了事。就像某当事者所言,《无极》剧组已经给当地留下了大量的财物,希望在剧组离开后,有关部门能清除所有垃圾和建造。但是,这种否认破坏香格里拉环境的说法只是一种责任的推卸,而且这种用“钱”来换取“原始生态破坏”的逻辑是对生态和法律的挑战和蔑视。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极》的成本是巨大的,是无论多少票房都挽回不了的。《无极》只看见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率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伦理效率和伦理精神都随着生态的破坏而遭到了践踏。

(三)生态经济道德主张互动和谐原则

互动和谐原则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保护环境的活动与培育健全人格、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把追求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视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一种良性和动态的情景中抒写人类的历史。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讲:“阴阳和谐,万物生长;阴阳不和,万物枯竭。”可见人与自然和谐之重要。一部电视、电影能给当地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带来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乔家大院》、《刘三姐》等等就是实例。

但这种斥巨资打造大实景演出,有没有破坏自然与人类生态和谐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怎样建立和谐的社会?《无极》等影视作品,以追求上座率为手段,带给人们娱乐以及美的享受的同时,却片面追求经济回报。影片的生产过程没有考虑到生态、经济与伦理的和谐,违背了生态经济道德,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败笔,其破坏性的结果是无法弥补的。电影艺术属于人文形态的文化,山水景观属于自然形态的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既要创造新的人文形态的文化,也必须保护已有的自然形态的文化。以破坏自然形态文化来创造人文形态的文化,那是得不偿失的。

三、《无极》背后的思考

目前,我们也不能把破坏生态环境的矛头唯一地指向《无极》。《无极》只是破坏生态经济道德的载体而已。据《日报》报道,在很多省市的景区管理者看来,剧组到本地拍摄是“难得的机遇”,可以由此扩大景区影响,也能收取一些费用,于是争相打起“影视旅游牌”。不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对普通游客实行限制的同时,却对影视“英雄”、“侠客”们敞开怀抱,也正是出于同样原因。但是,在看似“双赢”的局面背后,却是这样的现实:一些影视剧组考虑的只是美丽的画面能否带来票房,能不能猎奇,能不能有看点,以至为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惜糟蹋生态环境,完工后就溜之大吉了,或者就像某当事者所言,“留钱”了事。许多原始生态是数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形成的,破坏了便无法复原和再生。这些原始生态景观任何人都没有权力破坏,任何人也没有权力允许破坏。剧组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明星作为公众人物,都应带头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无论拍什么作品,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无论是什么人,都不能凌驾于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规定之上。

一些官员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想通过影视的宣传来扩大知名度,想通过招商或者旅游来提高自己的政绩。面对《无极》的青睐,云南省给予了极大支持。据新浪网的报道,香格里拉县县长马文龙曾经说:“得知陈凯歌选中碧沽天池作为《无极》的拍摄地,我们非常高兴,认为这对香格里拉、对迪庆州的美丽风光,是一次非常好的宣传机会。”当时部门相信,将来随着《无极》的热映,碧沽天池和香格里拉的美丽将更大范围地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

其实,影视制作既是文化活动,也是商业行为。不是到哪里拍摄,就能给哪里树立形象,带来政绩的。对于原始生态景点来说,保护好才是最大的政绩。生态经济道德并不仅仅是对企业的约束,对部门也同样实用。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生态经济道德也应该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景区应当誓惕用生态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审慎利用影视旅游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只管开绿灯放行,尤其是对原始生态和国家文物景点的拍摄,更要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对剧组作好规范和管理。这不仅是对法律制度的遵守,更是对伦理道德的维护。《无极》造成的伤害无法弥补,破坏的原生态很难再恢复。但有始就有终,以后的电影、电视剧组更应注意,《无极》事件也不应再扩大和蔓延,当地以此来发展旅游经济的模式应有所创新和改变,应一起共同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文化及精神家园。

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电影的拍摄,选取风景秀丽的名山秀水、古色古香的历史古迹、人迹罕至的荒漠大川拍摄,是无可厚非的。在美轮美灸的背景中演绎奇异浪漫的故事,在提供给观众艺术享受中获得市场回报和国际影响。但是,在将绮丽壮观的美景摄人镜头时,却将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悠意破坏,甚至酿成难以估量的损害,这就令人愤感、遭人谴责了。电影拍摄似已成为自然的祸害、生态的杀手了!就像好莱坞环保大片《后天》的尾声中说道:“我们为了自身的便利,忽视了环境,一直以来对环境肆意破坏,从来没想过要付出代价。现在,我们知道错了。”

参考文献:

[1]李长虹.谁来消除《无极》生态之灾?[n].日报,20xx年4月18日.

[2]王军.可持续发展[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7年.

[3]陆晓禾.发展中国经济伦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4]杨剑龙.《无极》的无知:电影的拍摄与文明的偏颇

[5].文汇报,20xx年5月16日.

第十篇 基于注意力经济与影视x策略的研究_影视论文

[论文关键词] 注意力经济影视  策略 

[论文摘要]当今信息时代,公众的注意力越来越成为稀有资源,注意力经济因而被广泛地关注,影视媒体处在当今注意力极度稀缺的时代,其设计需依据心理学的法則,关注观众注意心理,研究影视设计的心理策略,从而实现注意力经济下的影视目标。 

在信息时代,注意力越来越不够用,注意力经济被广泛地关注。信息的广泛传播,公众的注意力已成为接受和筛选各种信息的关键,注意力已成为稀缺资源,具有经济学价值。因此,如何研究注意力的属性和特点,在众多泛滥的信息中赢得人们的注意力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影视处在当今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不再是影视选择观众,而是观众选择影视。所以,我国影视业应重视注意力经济的研究,针对性地做好影视的设计。 

一、精选语言,恰如其分 

影视语言不仅是电视的信息传达手段,也是电视形象得以形成、体现的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因而它是电视的基础和生命。 

影视策划和设计中,要首先研究相关资料,明确定位,确定主题。在主题的统帅下,构思形象,确定表现形式和技巧;另外,运用蒙太奇思维,用镜头进行叙事,语言要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容易化为视觉形象:按镜头段落为序,运用语言文字描绘出一个个画面,必须时时考虑时间的限制。WwW.meiword.CoM镜头不能太多,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播出所要传达的内容;影视是以视觉形象为主,通过视听结合来传播信息内容的。因此影视文案(脚本)的写作必须做到声音与画面的和谐,即解说词与电视画面的“声画对位”。 

如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作品的“100年润发,重庆奥妮”就是通过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情节,讲述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从而升华了“百年润发”的品位。同样,孔府家酒以其主题曲“千万里,千万里,我回到了家……”和《人在纽约》主演王姬的一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的语深深打动了的观众。 

二、出奇不意,巧妙构思 

“科学的术是遵循心理学法则的”。现代心理学认为活动最终是为消费者服务的,所以打动和征服消费者是成功的关键。遵循心理学法则,加强创意,力求构思巧妙,从而做到出奇不意,是影视设计的心理策略之一。 

创意是指为达到目的创造性的主意。活动中的“创意”其实质是根据产品的情况、市场情况、目标消费者的情况,来制订策略,寻找一个说服目标消费者的理由,并根据这个理由,通过媒介传达产品的信息,来影响目标消费者。因此,创意的核心是提出理由,然后说服大众。 

香港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则汉堡包的:一个小孩胖胖的两条小腿在沙滩上走,留下两行脚印,连续15天,都是同一画面,没任何文字和声音,到了16天仍是这个小孩的两条腿在沙滩上走,所不同的是,每留下一个脚印,便从脚印中跳出一只汉堡包。这则,利用悬念,可谓巧妙构思,出奇不意。 

三、重点突出,简明易记 

从心理学中的“过滤器的注意理论”的角度看,影视“重点突出”符合消费者的注意习惯和记忆心理。消费者的注意过程是对外界的各种进行筛选,即把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 

所以诉求点往往要单一,传达对消费者最有用的信息。如德国的设计家伯哈特为伯拉斯特火柴公司设计的,他的第一个方案是一张圓桌上有方格桌布,上面的烟灰缸里有一支点燃的雪茄,还有一盒火柴。伯哈特感到形象太孤单,在背景上画了一些跳舞的女孩,但其后他发现形象太复杂,把女孩们盖了。但一位朋友问是不是为雪茄做的时,伯哈特涂掉了雪茄,考虑到台布和烟灰缸太突出,又把它们盖住,只剩下了一对火柴,结果伯哈特的这个非常成功。 

尽量减少记忆材料数量也是增强记忆的策略。在同样的时间内,需要记忆的材料越少,记住材料就越容易。比如“妈妈,请洗脚!”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做到了标题、文稿的短小精悍、简明扼要,在突出产品特性的同时,让人们记住最重要的内容。 

四、以情动人,投其所好 

影视可把单调的抽象产品认知成分变为多彩的画面和动人语言,以求得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改变消费者的态度:影视还能充分展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意图,用各种表现手法突出消费者形象,反映消费者的生活,使消费者深深体会“自己人效应”。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日益重视情感方面的需求。爱情的甜蜜感、家庭的温馨感、事业的成就感、地位的荣誉感等,都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通过感性诉求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促销的目的。大多数成功的都善于挖掘人性的心灵深处,满足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求与祈盼,对人的价值肯定、对和平安宁和幸福美满的憧憬等都成为了表现的新主题,它是显示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诉求。如美国贝尔电话公司一则以“情感沟通”为主题:一天傍晚,一对老夫妇正在进餐,这时电话响起,老太太去房间接电话,回到餐桌后,老先生问:“是谁打来的?”老太太回答:“女儿打来的。”老先生:“什么事?”老太太:“没有”。老先生:“没事?几千里打来电话?”老太太呜咽道:“她说她爱我们!”两位老人相对无言,激动不已。这时,旁边道白“用电话传递你的爱吧!”我们也会被中流露的深情所触动。 

可以说,影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科学的术是依据心理学的法则的。尤其在当今影视媒体处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其设计需依据心理学的法则,关注观众注意心理,研究影视设计的心理策略,从而实现注意力经济下的影视目标。

第十一篇 论广播电视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_影视论文

摘 要:广播电视是和宣传文化阵地,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打造航母巨舰,把事业做强做大是我国广播电视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广播电视;市场经济;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广电系统在体制上正经历着一场巨大变革,特别是在入世后,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随着有线、无线台的合并,地市台的职能转变完成后,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而集团化正是广电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我国的广播电视又是特殊的产业,必须正确处理好其特殊性和一般产业属性的关系,既不能因为它的特殊性而不强调它的产业发展,也不能因为它的产业发展而忽视它的特殊性。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广播电视是党的重要喉舌和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正确处理好广播电视事业与党委、的关系,是广播电视事业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广播电视事业由党委宣传部领导,有关部门实行行业管理。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体现在管集团的导向、管干部、管政策。主管部门主要是对集团实行社会化的行业性的依法管理。

要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法律方面的服务,以促进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另外,法律服务还包括将广播电视的发展与我国广电体制改革、战略改组以及广播电视立法结合起来。

只要有阶级,无论是什么国家,广播电视都带有属性,讲求社会效益,强调宣传管理。就连自我标榜最自由化的美国也不例外。例如:20xx年3月份的战争,美方加紧了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大量提供对己有利的宣传材料,限制对己不利的新闻报道。WwW.meiword.cOm3月31日,两名美国记者被控违反报道规定而遭到。我国广电业既有一般行业属性,又有特殊性;既是大众传媒,又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事关和稳定,负有重要社会责任。我们不仅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以宣传工作为中心,以正确的导向为前提,以做好党和的喉舌为己任,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其产业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市场就没有听众观众,以正确的引导人的任务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 广播影视事业在发展速度,扩张规模上,要做到与市场经济变革同步,与世界传媒业相匹敌,必须突破原有的思想认识、思维方法、工作模式、运行机制,确立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特别是要把宣传功能和产业功能进一步开发起来。

加强宣传管理与产业经营并无矛盾,只有加强宣传管理,产业经营才更规范;只有加快产业经营才能发展壮大宣传规模,加强宣传力度。

当社会信息化环境趋于成熟和企业内部组织规模膨胀的时候,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在信息产业化进程中,媒介的资本运营问题。“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行政力量始终是一头独大的,因此,取得外在行政力量对广电改革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表现在取得外部行政力量的理解之后改革本身的阻力得以化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行政力量的强大力量整合资源,推进改革的进程。”行政整合还包括完善激励机制,整合人才资源;推动理论创新,整合智力资源;推动技术挖潜,整合设备资源;增强传播实效,整合宣传资源;实施项目制,整合节目资源;强化资本运营,整合社会资源。必须指出,行政整合虽然是中国电视业改革进程中一个阶段内的必然结果,但不是最终方向。

产业经营的目的是在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市场由一切具有特定的欲望和需求并且愿意和能够以交换来满足此欲望和需求的潜在顾客组成。”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短期利润与长期战略发生冲突的现象。每当遇到这种冲突时,有眼光的企业家通常以选择后者为上策。比如一批虚假医疗的投放可能会在短期中获取丰厚的利润,但当这些虚假被广大患者识穿时,就会严重影响到媒体的社会形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特别重视追求长远利益,它把企业的长远利益与日常报道结合起来,无处不体现出着眼大处的远瞻风范。 由于我国的政策规定不准国外的资本、民间的资本甚至行业。广电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可以称为垄断行业广播电视是独家经营的,是垄断的,播出是垄断的。视频业务是有线电视网的强项,还有政策上的垄断保护,盈利能力有充分的保证,掌握着垄断性的行业资源。电视网络成了广电安身立命的根本。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播节目、播,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开展数字电视、视频点播、互动电视、立体电视等,这些都属于“垄断性”项目。随着国外传媒的“入侵”,随着做强做大的要求,还必须积极应对竞争。垄断是相对的,竞争是绝对的。比如,行业内台与台之间,频道与频道之间抢收视率就是竞争;行业外增值业务中的宽带上网、ip电话、数据传输等的开展就是竞争。

注重品牌是广播电视走向成功的做法。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默多克在80年代买下20世纪fox,并将其他资源纳入fox的品牌之下,如今fox已经成为著名的新闻台标识。品牌必须与相关资源有效配置,才能产生最佳效益。又比如cnn,为了吸引一流人才,发挥他们的名人效应,cnn可谓不惜血本。

另一方面广播电视事业属于高科技、高投入、高消耗部门,节目制作的成本可高可低,可大可小,伸缩性很大。可见成本核算非常重要。因此理顺内部运行机制,在广播电视内进行以实施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为突破口的改革尤为迫切。这一举措,会极大地提高电视生产力,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这就需要对广电的上十万个原始数据资料的采集、,形成广播电视成本管理数据库。现在不少电台 、电视台开始以成本核算来采制节目,讲求经济效益。

伴随着业的飞速发展,经营也逐渐占据了传媒产业的主导地位,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兴旺,因而经济发达的省市的收入远远高于经济发展落后的省市,如果当地经济发展有所波动,广电产业的主业务必定殃及池鱼。随着境外传媒的“落地”,电视成本的加重,加上新兴的第四媒体的强劲冲击,导致电视媒体的经营发展缓慢。经济上过分依赖收入,就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要把广播电视事业做强做大,眼光只放在一个目标肯定是不够的,必须加紧在增值业务上做文章,开发新兴产业,重视高新产业。所谓增值业务,是指有线电视公司利用富裕的网络带宽资源,开展电视转播以外的业务,目前以宽带上网的技术条件最为成熟,成为有线电视公司增值业务的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已成立的广电集团宜采用专业化的经营模式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是做强做大的一个核心因素,核心竞争力强调的一是组织,拥有与众不同的特殊的资源整合;二是能帮助组织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三是它具有价值性、延展性和别人很难复制的特点。

媒体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在几十年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他们在节目的采制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更需要一批懂业务、会经营、擅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既精通广电业务又深谙传媒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由于传媒经济发展迅速,竞争加剧,业界既需要专业人才,更急需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为了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广播电视事业亟需建立人才测评体系,通过全面了解广电体系内部人才的素质和特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最合适的人到最合适岗位上。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必将更强更大,一定能打造出真正能在国际传媒的海洋上乘风破浪的。

第十二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经济格局_影视论文

20 世纪90 年代初的中国电影生产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国家投资、以宣传为宗旨的主旋律影片,这类系列大片当时相当引人注目。第二类是艺术片,它们不如80 年代那么前卫。因数量上( 而非质量上) 的锐减逐渐成为少数派片种。第三类是娱乐片或商业片,它们题材多样,价值观各异,已经成为电影生产的主流。到了90 年代末,艺术片和娱乐影片越来越接近官方,而主旋律影片则逐渐显露出商业特征,成功吸引了一些重要的艺术影片导演,1999 年庆祝中华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献礼片即可作为代表。其结果是,艺术、和资本结成了新联盟。这是一个强大的新生力量,它重新把旺盛的创作力转向市场,也在90 年代暂时促使年轻的“地下”或导演同时在制片厂体制内外尝试电影运作。[1]

纷繁的“后”电影图景

在当前的英语学术研究中可以区分以下几种“后”观念:(1) 后作为历史分期的标签,(2) 后作为一种情感结构,(3) 后作为一系列美学实践,(4) 后作为一个经济体系。毕克伟(paul pickowicz) 是把后与中国电影联系起来的第一位学者。他受到詹明信后现代理论的启发,推演出针对当代中国的一套类似体系。如果说“现代”指的是“在18、19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起来的后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现代主义”指“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西方出现的先锋……文化”,[2 ]那么,对于后时期的中国研究来说,现代主义框架就既没有用处,也没有建设性,而只会产生误导,尤其是当我们考虑到中国长期使得现代主义非合法化的历史过程。www.meiword.Com出于同样原因,毕克伟从历史主义基础出发,强烈反对后现代主义框架:“后现代框架主要指后工业语境。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是以发达资本主义为前提的。”他主张不用“后现代”,而用“后”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对应物”。他认为,既然“后以为前提”,这个新框架就可以解释20 世纪80 年代的中国文化,这种文化“包含了封建帝国晚期文化的痕迹、时期现代文化或曰资本主义文化的残余、传统文化的残迹,也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因素”。

毕克伟把后用做一个历史分期标签, 涉指“主要在晚期社会中盛行的一种负面的、反乌托邦的文化状况”。然后,他进一步把中国后定义为一种“流行的看法”,“一种异化的…… 思想和行为模式”,而它们无疑在去世前就已出现。[3] 从这一定义看,后似乎是一种情感结构,在时代一直被压抑,在后时代则得到了有力表达,异化和幻灭是它的两个主题。毕克伟在研究黄建新的第一个城市三部曲时,认为《黑炮事件》(1985) 是对主义体系的后批判,《错位》(1986)通过“戏仿”(mimicry) 将后与荒诞派戏剧联系了起来,《轮回》(1988) 则表现了后社会中个体的听天由命和杂乱无序的状态。在另一篇文章中,毕克伟进一步用《顽主》(1988,米家山导演) 和《疯狂的代价》(1988,周晓文导演) 作为后城市电影的例证。他从改革时代电影生产的经济角度得出结论说,20 世纪90 年代初是一大团矛盾,此时半持异议的导演(如张艺谋和陈凯歌) 专门创作逆向的东方主义作品,而张元(1961 年生) 与何一(何建军,1960 年生) 等“第六代”导演则在制片厂体系外拍片,甚至还有一些与创作初衷适得其反、可能会削弱国家权力的糟糕的宣传片。[4]

毕克伟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情感结构,后可以体现在一系列不同的电影作品中。只要它们表达了一种异化的思想和行为模式,甚至第三代名将谢晋于后时代初期导演的电影,也可称为后。因此,后可以进一步看成各代导演采用的一套另类的美学视角。所谓“另类”,也就是与时代主导的“现实主义”的模式不同。就城市电影而言,《本命年》(1989,谢飞导演)就先于第六代之前,描述被边缘化的出狱犯人在新兴的市场经济造成的全新的城市社区中拼命挣扎,深刻地表达了幻灭与悲观的情绪。裴开瑞(chris berry) 和法克哈(mary farquhar) 拓展了毕克伟的后观念,兼以涵盖电影风格。他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后能否看成是后现代主义的补充? 它对其他风格的拼贴(pastiche),它的模糊性和游戏性,是否表示它的美学类似于后现代主义?”[5]换言之,我们能否按毕克伟所说,在阐释后问题时,不需面对它的他者——后现代主义?

对德里克(arif dirlik) 和张旭东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绝对的否定。他们认为,“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后现代也是后革命、后”。[6]他们心目中的后观念是一个新的经济体系,它囊括了正在变化中的社会—经济状况中所有可想象到的方面,这一状况导致了后现代在当代中国的形成。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张旭东在对当代中国的双重勾勒(后现代主义与后) 中,了极为广泛的问题。这些问题从改革的两面性、生产过剩危机、中国式主义(尤其是主义) 的乌托邦冲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公共领域、市场的疯狂和平民的奢侈,到知识分子的焦虑(他们如今分化成几个彼此论战的阵营)。张旭东的结论是,“中国社会的经济—社会—阶级——分化、矛盾、两极化、化的日益深入,日益凸显,造成了焦虑”——中国的后现代主义于是随之出现在这个可以确认为是“后的” 社会。[7]

以上我简述了近年关于后的英文学术成果,旨在说明“后”并非是涵盖整个后时期( 即1977 年后的“新时期”) 的一个单一概念。相反,我把后看成后时代中国的多样的文化图景。在这一图景下,具有不同美学追求和立场的各代影人,努力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重新调整、重新定义自己新的战略位置。我之所以强调“不同”,是因为我相信,90 年代初第六代导演出现的时期代表一个新的经济体系,是当代中国文化史上新的一章。这一时期有时被称为“后新时期”,它与毕克伟等研究的新时期有显著差别。[8]因此,研究20 世纪90 年代的中国电影要求我们关注新的文化生产、艺术追求、控制、定位以及制度变迁等问题。

新千年交替的收编和共谋

现在我们可以重新检视一下我在本文开头提到的中国电影的三股力量,重新勾勒wto( 世界贸易组织,20xx 年12 月同意中国正式加入) 时代后的经济学。为此,我加上了地下电影所代表的“边缘”及其自称的真实、现实,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力量,以取代前面的三分法,使描述更加精密。我们现在可以用图解的方法,把艺术、、资本、边缘作为四个互相竞争的力量,看一下它们相互抗衡和结合的形式( 见图)。

首先,艺术以想象为特征,由创造力产生,它追求美学、声誉,从民营企业和海外获取相当的资助,制作艺术电影,对象是国内外受过教育的小众。其二,的特点是权力,由审查制度维持,追求宣传和控制,利用国家拨款制作主旋律影片,以巨大的经济代价将其加诸于全国观众。其三,资本以金钱为特点,由市场推动,追求利润和控制,从民营企业——有时也有国家来源——获得大量资助,制作针对大众的娱乐片。最后,边缘以真实为特点,以异议为灵感,追求现实和声誉,从民营企业和海外获得低成本投资,制作“地下”或电影,主要在海外传播,偶尔也通过非正规渠道( 酒吧等,影碟) 在国内传播。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的情况是,四种力量现在都把市场( 包括国内和海外市场) 作为它们的核心中国电影| 产业与叙事舞台。除了和边缘之间的扭结外,各种力量之间产生越来越多的融合和妥协。重新调整了与艺术的关系,从全面控制改为诱惑和收编。而艺术也可能会自愿融合,有时甚至达到了与官方完全一致的程度,如《我的1919》(1999,黄健中导演)和《国歌》(1999,吴子牛导演)。同样,资本也改变了对艺术的战略位置,从控制转向收编。有时,声誉和利润分成的诱惑推动着艺术融合资本,如《十七岁的单车》(20xx,王小帅导演);或与资本共谋( 甚至依赖资本),如《英雄》(20xx,张艺谋导演)。[9]艺术和边缘之间的联系是最不稳定的。从现有格局来看,艺术常常漠视边缘声称的真实,而边缘则揭示后现实中令人不快的景象,故作反抗艺术的姿态,如《小武》(1997,贾樟柯导演)。[10]有时艺术和边缘之间会出现奇特的结合或妥协,如《月蚀》(1999,王全安导演) 和《苏州河》(2000,娄烨导演),它们都类似地下电影,却公认取得了艺术成功。边缘顾名思义必须对资本表示蔑视,但在实际操作中,边缘可融合资本,而资本则部分收编了边缘,其方法是通过投资拍摄某种“中国”的现实,它被认为比艺术和所表现的中国现实更真实、更客观,如《邮差》(1995,何一导演) 和《站台》(2000,贾樟柯导演) 所彰示的。[11]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后,最醒目的变化出现在和资本的联结上。和资本以分享利润和资源为借口,达成了共谋关系。紫禁城影业公司就是一例,它既追求正确性,也追求最佳市场效应。[12]《红色恋人》(1998,叶大鹰导演) 和《不见不散》(1999,冯小刚导演) 这两部由紫禁城出品的商业片,是这种—资本伙伴关系的早期产物。扭结和妥协这一规则的例外情况,就是和边缘之间的联系,那里是可能存在异议和文化抵抗的唯一场所。但由于被禁止、被艺术忽略,边缘的影响和所呈现的现实影像主要是在海外国际电影节上被人接受,如《鬼子来了》(2000,姜文导演)。既然民营资本可以轻松吸引潜在的边缘者来搞艺术,边缘作为异议和反抗场所( 或者如白杰明所称的“寄生地”) 的未来,仍是无法确定的。[13]边缘缺乏与国内市场的结合,也使其成为新千年中国电影业经济中的一支弱小力量。新千年中国电影业再次被艺术、、资本三股力量控制,或更确切说被这三者的重新联合( 包括各自对边缘的收编) 所控制。

邓光辉在回顾20 世纪90 年代中国电影时,找出了一种合流模式,其中的“新主流电影”包括艺术片、娱乐片和新生代( 即第六代) 电影。邓光辉注意到新生代在叙述、影像风格上朝新主流运动,娱乐片则喜欢快乐原则而不是性、等敏感题材,艺术片从文化批评的象牙塔沉沦到了个人幻想的后台。[14]如果重新阐释邓光辉的说法,可以说在主流的后制片模式中,收编和共谋已经是其有机成分。我对“新主流电影”这个提法有所保留,[15]但我同意邓光辉的一个论点,那就是90 年代中期以后的新变化改变了中国电影的经济格局。如戴锦华所说,“在80 和90 年代的社会纷乱中被放逐的边缘文化力量,现在同其他流放者一起聚集力量,开始挺进中心”。[16]戴锦华质疑两种针锋相对的未来相当令人深思:“边缘是否正在成功进军,占领中心? 还是无所不在的文化

工业及其市场策划了一场夺权? 新一代导演是给飘摇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活力,还是体系淹没了软弱的个性艺术家?”[17]尽管戴锦华希望她的两种极端的未来图景都是错的,但我觉得新千年的迹象表明,后制片系统在迅速融合,电影艺术家越来越具有依赖性和共谋性,他们在相当的程度上被制度化或职业化,他们是被迫卷入而不是“挺进中心”——而这个中心就是当今无所不在的市场。

表面看来,中国电影在wto 时代存活下来的必要性,是最近艺术、、资本战略结盟后面的一个主要推动力。国家在媒体业中采取了进一步的平行、垂直整合的措施,一方面以现有的制片厂为基础,发起成立了区域性的电影集团,另一方面则把电影、电视、广播、、出版等整合成规模宏大的媒体集团。从制度上来说,现在的行业改组迫切要求各种力量进行更多融合和妥协。雄心勃勃的导演们则欣然抓住机会,宣布他们在市场中的存在( 虽然也许还未宣布他们自己的艺术声音)。传媒也对新一代城市导演投入了许多关注。从20xx 年起,中国每年引入的好莱坞大片计划将增加两倍或三倍。在中国与好莱坞的这一新的遭遇中,新一代城市导演被看成中国的先锋。

很多新一代城市导演对wto 时代中国电影的未来保持乐观。2000 年在回答《大众电影》杂志提出的问题时,王小帅说,好莱坞对中国艺术导演的冲击不会太大,中国电影应发展更多的“东方特色”。以地下电影《杂种》(1993) 著名、但已于《过年回家》(1999) 后重返“地上”的张元,把引入的好莱坞大片看成“文化的侵略和占领”,但认为年轻导演凭自己的才能和风格,会在未来十年成为最有希望的中国影人。在《头发乱了》(1994) 之后导演了《古城童话》(1999)和《西施眼》(20xx) 的管虎承认,大家已达成共识,那就是电影首先必须“ 好看”,导演若不考虑市场因素就会遭到抛弃。张杨拍了两部票房成功的影片,《爱情麻辣烫》(1998) 和《洗澡》(1999),因此说得更直接:“我觉得好电影就有商业性”。[18]但是,正如真实、客观、现实、真理等概念一样,这些导演没有定义他们说的“好电影”或“好看”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角度上说,张艺谋认为第六代的美学有泛泛之嫌,也许有一定道理 :第六代“仿佛有很多不同的标准和参照物”,导致他们明显缺乏开创性的作品。[19]不少批评家也在新千年的新电影中注意到这种经典缺席的遗憾。

可以说,wto 时代的后市场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新一代城市导演的艺术风格( 从先锋到通

俗剧式)、立场( 从激进到保守)、体裁实验( 从喜剧到犯罪恐怖片) 如此驳杂复杂。他们虽有明显缺点,但在新千年出现的新导演数量( 包括大量制片),以及他们某些处女作引人注目的特点,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保持乐观。引用在中的语录,世界属于年轻人,虽然这一次,“世界”不再指沉浸在理想主义中的红色王国,也不是被青春怒火引爆的自我放逐的个人空间,而是一个受到后电影业的力量场——资本、、艺术、希望还有边缘——相互作用的广阔天地。

注释:

[1]有关20 世纪90 年代中国电影的概述,见yingjin zhang,chinese national cinema. london: routledge,20xx,281-296 页.

[2] 毕克伟 (paul pickowicz).huang jianxin and the notion of postsociali. nick browne,paul pickowicz, vivian sobchack, and esther yau, new chinese cinemas: forms, identities, politics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58-59 页.

[3] 毕克伟引文同上书,60-62、80-83 页.

[4]paul pickowicz. velvet prisons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filmmaking. eborah davis, richard kraus,barry naughton,and elizabeth perry,urban spaces in contemporary china:the potential for autonomy and community in post-mao china .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193-220 页.

[5] 裴开瑞 (chris berry) and mary ann farquhar. post-socialist strategies: an ysis of yellow earth and black cannon incident. linda ehrlich and david desser,cinematic landscapes: observations on the visual arts and cinema of china and japan. 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4, 84 页.

[6]arif dirlik and xudong zhang. introduction: postmoderni and china. boundary 2 24.3 (1997),4 页.

[7]xudog zhang. epilogue:postmoderni and post-socialist society—historicizing the present. arif dirlik and xudong zhang,postmoderni and china .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2000, 437-38 页.

[8]参见xudong zhang 编,whither china? intellectual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china. durham,nc: duke university press,20xx .

[9]《十七岁的单车》是一部感伤的艺术片,由和法国联合制作。《英雄》是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香港和哥伦比亚亚洲公司都参与制作。

[10]张艺谋的话阐述了艺术和边缘之间的这种张力:“其他阶层的人中也存在着这种年轻的叛逆精神。第六代的反叛也是如此。我们不清楚这一反叛针对的是、艺术形式、艺术内容、上一代,还是传统美学。” 见frances gateward 编,zhang yimou:interviews. 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20xx,153页.

[11]在制作《站台》时,贾樟柯得到了香港胡同制作公司、日本万代娱乐公司、法国artcam 公司的资助。比较有讽刺意味的是,张艺谋在20 世纪90 年代初从海外获得了很多资金,1999 年却抱怨年轻导演与资本的共谋“第六代很有实际考虑。这是无法抗拒的 :对金钱的需求,审查制度造成的两难处境,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等等”(同上书,162 页)。

[12]我给“民营”这个词加上引号,是因为紫禁城公司在1996 年完全是国家资本建立的,投资的518 万元来自以下单位:电视台(25.5%),电视艺术中心(25.5%),电影公司 (24.5%),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24.5%)。见《1997 中国电影年鉴》 ( :中国电影年鉴社,1998),第342 页. 在推出大受欢迎的“贺岁片”后,紫禁城在后市场经济中成绩骄人。

[13] 白杰明 (geremie barmé). in the red: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9,39 页.

[14] 邓光辉. 论90 年代中国电影的意义生产. 当代电影,20xx,1 期.

[15] 对从上海发出的“新主流电影”的提法的批评,见yingjin zhang,screening china:critical interventions,cinematic reconfigurations,and the transnational imaginar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cinema (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20xx), 324-31 页.

[16] 见jing wang and tani barlow 合编, cinema and desire:feminist marxi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the work of dai jinhua . london:verso,20xx, 85 页.

[17] 同上书,97 页.

[18]李彦.wto 来了我们怎么办. 大众电影. 2000,6,50-53 页.

[19 ]frances gateward,zhang yimou:interviews,162 页.

第十三篇 经济类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详细内容_影视论文

主持人是传播者是和受传播者之间的一座人物化的“桥梁”,它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发挥自身的传播器官的作用,有效地传达节目内容,以影响受众的心理和行为。

不管是哪种类型节目的主持人都离不开说话,因为说话不仅是主持人表达节目内容最重要,最直接手段,而且也是反映主持人个性和才学的重要方面。

对于广播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是其表达节目内容的唯一手段,这不必多说,但对于电视主持人来说,有声语言并不是与受众的唯一沟通方式,因为通过电视画面,主持人的眼神、表情、身姿、手势、修饰等等都可能与节目内容产生关连,与受众者更好的沟通。因此,非言语讯息的运用,对电视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讯息,别称为人体语言,身态语言,形体语言,行为语言等等,对于口头语言来说,上述这些称谓是转意上的语言,就是说它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但又能起表意的语言作用。

行为科学家以及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类的沟通方法中,大多数是通过手势、姿态、位置和距离来实现的,不论在办公室、宴会上和电视上,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都存在非言语讯息。并且人们还发现,大多数基本沟通的姿态,在当今世界是一致的,如高兴时会发笑,悲伤或生气时会皱眉或拉长脸,点头表示“是”或“肯定”,摇头表示“不”或“否定”,招手表示“来”,摆手表示“去”等等。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非言语部分也有差异,主持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生活中被非言语讯息的普通性规律所支配,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者,他们使用的非言语讯息就要提炼,以达到明白、准确的要求,并采用受众能理解的通用姿态,而不用使人误解或不恰当的姿态,这就要求电视主持人重视学习和掌握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WWW.meiword.coM

至今,有关学者已发现并记录了近百万种人体语言讯号,电视主持人并不是也不可能都去使用它们。人体语言使用的多寡,与经济、文化阶层有关。一般地说,经济、文化阶层较高的人,能清楚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达,较少使用人体语言;而经济、文化阶层较低的人则较多的使用人体语言来表达意思,而电视主持人既不应忽视非言语讯息的使用,而显得刻板单调,又不应手舞足蹈,过多使用非言语讯息而显得层次低下,电视主持人注意的是那些经常使用的非言语讯息,大体有下列数种:一、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是指主持人与被访问者、参与演播者以及现场观众等之间应保持的适当距离。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普遍存在一种私人空间的概念。私人区域的范围,因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中国人、日本人比较习惯较窄的区域距离,而西方人则较喜欢较宽的区域距离。

因此,主持人在工作中应注意和别人保持适当距离,一是不要过近,尤其不要轻易进入亲密区域,以免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引起别人的反感,二是不要过远,使人感到生疏。在多数情况下,主持人和别人保持的空间距离介乎于私人区域和社交区域之间为宜,也就是1米左右,具体地说,就要看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节目以及什么性别和什么风格主持人了,若被访问者是领导,则应保持稍远些的距离,若被访问者比较熟悉或岁数大耳目不灵,所保持的距离可稍近些,但是决不能侵入被访问者的亲密区域,若是把手搭在被访问者的肩上,那效果一定很糟糕。

主持人的身体和别人所保持的距离,就是一种非言语讯息,不仅是他们的合作者,而且包括观众在内,都会从主持人在握空间距离上看出他们的教养程度。

二、握手:

现代人在交往过程中,握手表示礼节性的问侯,电视主持人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经常遇到握手,当主持人把握手作为一种非言语讯息的同时,有三个要注意:

第一,应该先伸手,握手是为大众接受的一种习惯,在生活中,与人第一次见面或与不大熟悉的人见面时,谁先伸手与对方握手往往有些迟疑,有的人在伸手前会犹豫:“我受对方欢迎吗?”或“对方喜欢我吗?”如果是肯定的,就会主动热情地先伸手与对方握手,如果没有把握,就会显得犹豫不决,一般在对方伸手后会马上作出反应;如果是否定的,便不会先伸出手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先伸手是不明智的,甚至是产生反效果,但是主持人不能这样,主持人同被访问者或参与节目演播者握手是一种职业行为,是表示对合作者的欢迎,不管对方是否欢迎自己,自己都要表示欢迎对方,因此,一般情况下都应该伸出自己热情的手。

第二,应该采取平等的握手方式。主持人在同对方握手时,一般不应该采取支配性风格,应平和、谦虚,因为你尊重他人,他人也会尊重你,有利于开展良好的业务活动。

许多电视主持人忽视握手所能表达的信息,是缺乏仔细的观察和有意识地锻炼,其实,握手是运用非言语讯息的一个重要方面。电视主持人使用握手的非言语信息,虽然不与观众直接联系,便却影响着合作者,因而影响着传播活动。

三、眼神

眼睛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因为它是人身的焦点。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的眼睛会说话”、“他的眼神不定”,都是说眼睛对人类行为的巨大作用。有关专家在研究用眼睛加强沟通方面,把注视分为以下几种:谈正事的注视,社交的注视,亲密的注视,轻轻的一瞥。

电视主持人的眼神通常介乎于社会性注视,和亲密性注视之间,也就是说比一般社交性注视略微亲密些,又比亲密性注视略为严肃些。有些用谈正事的注视,如访问高级领导人或谈论重大问题,但一般不能用轻轻一瞥这样的眼神。

主持人的眼神是非言语讯息的一个重要方面,多数情况下,眼神和面部表情以及语气、语调配合使用。运用眼睛来加强沟通,是人人都会遇到,人人都会做的事,但对主持人来说,这种沟通就超出了日常生活范围,而带来了职业意义。演员们用眼睛做戏是一种很高的演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主持人不是演员,也不必象演员那样用眼睛作戏,但其眼神要求真切、自然。有些主持人的眼光,过于热情、亲密;或过于冷漠呆滞;或眼大无祥,目光分散;或东张西望,不善注视,如此等等,都与他们缺乏管用眼睛传递讯息的技巧有关。这种技巧的获得,首先要对眼睛传情表意的作用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其次要有意识的做适当的练习和实践。

四、微笑:

每个人对客观外界的,都会迅速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往往首先从面部表露出来,即使脚被碰了一下,虽然痛在脚上,但脸上却会皱眉或咧嘴,听到一件可笑的事,讯息虽然是从耳朵进来,但面部却立刻露出笑容。全世界的人,不论其文化背景有多大差异,几乎都用笑来表示。

笑,分大笑、狂笑、微笑、冷笑等多种类型。每种笑容发出的讯息也不一样,主持人的笑,一般都是微笑,而不大笑,更不是狂笑、冷笑。

微笑所发出的讯息是很丰富的。它因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表示出愉快、友好、亲切、赞同、欢迎等多种意思。主持人的微笑一般有两种情况:就主持人的个性而言,有天生的爱笑和不爱笑;就节目的内容而言,有严肃和活泼之分。这样,便产生了一个笑的掌握问题。

每个人都会笑,也都笑过,但爱笑不爱笑,人与人就不同了,爱笑的人一般会给人以愉快,亲切或甜密的感觉,不爱笑的人难免给人严肃或冷漠的感觉。主持人该如何掌握笑呢?最好问问别人,特别是问熟悉自己的人。自己在节目中笑的多了,还是笑的少了,他们的评价如何,然后再对天赋的笑作有意识的调整。一般说来,应该听其自然,不爱笑就不要勉强。过于勉强,会使人感到你皮笑肉不笑,效果不好了。当然,爱笑的人也要善于控制,特别是内容严肃的节目,笑容过多,往往破坏节目的整体效果。一般说来,抿嘴而笑比张口大笑的信息量要大的多,是主持人尤其是女主持人应该学会和掌握的重要技巧。

电视主持人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出面就笑,也不可不问节目内容和对象,一本正经。试想,如果让电视台的张宏民、罗京微笑着播新闻,而让鞠萍板起面孔主持《七巧板》,观众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恐怕都会觉得别扭了,这说明主持人的“笑”不单要自然,而且要受到节目内容和风格的限制。

电视主持人的“笑”掌握,还同有声语言相关,除了礼貌,要求主持人作出适当微笑外,多数情况下是因节目内容需要主持人以微笑来配合,使说话和笑容,表意和传情融为一体。

以上所述,使大家对非言语讯息有了了解,下面我们谈一谈非言语沟通技巧。

电视主持人拥有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有利于在主持节目中传情达意。而忽视非言语沟通,或使用不适当的非言语讯息,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节目效果和主持人本人的形象。

一个有较强能力的主持人,不单本身会不断发出准确而简炼的非言语讯息,而且能从合作者或在场者发出的非言语讯息中判断其参与的程度,随着作出相应的调整。

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分天赋和获得两部分,主持人先天拥有的非言语沟通技能有高低之别,后天经过学习而获得的非言语沟通技巧也高低不同。首先主持人应该准确应用能够显示自已个性特征的身体姿势,电视主持人如果期望显示出具有个性特征的公众化形象,应先发现和调查一下自己,多问几个人,请他们从你的身体姿势或行为特点方面用最少的字来描述你,他们很可能会把“潇洒大方”“扭捏作态”“动作急”等特征和你联系起来,你若是希望显示你天生开朗乐观的性格,那么,怎样来使用你的面孔?你若是希望看起来象个知识渊博的教授,那么怎样使用你的双手?总之,要想想,除了通过言语系统来显示外,非言语系统方面有哪些姿势可以帮助你,比如,用你的笑容,急促的语调和张扬的步态来突出你愉快的天性。一般地说,电视主持人至少应该有两、三种行之有效,立即可用的姿态来帮助传递非言语讯息,这些姿势当然应该是天生的,而不是造作出来的。任何一个电视主持人都不要试图去使用自己不具备的身姿特征,否则,就会使主持人以及节目显得不伦不类。

主持人除了应该准确选择能显示自己个性特征的身体姿势外,还应该重视学习身体语言,因为在电视主持人中,缺乏非言语沟通知识,忽视通过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的现象,至今仍带有普遍性.有的缺乏这种意识,视为自然而忽视学习和锻炼;有的使用不当而不知利弊,如此等等,都是不明白身体语言固然是天赋的,但也要学习。以电视台主持人来说,这种学习已超出了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变成了工作的需要。

学习身体语言的方法,一是观察,二是实验,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人们都在使用身体动作,都有非言语讯息存在。在车站、码头,人们表现出来的殷切、快乐、焦虑、急躁、愤怒以及其他一些情绪都比较明显,各种,宴会也是观察非言语讯息的理想场所。主持人应用心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观察。

电视主持人从电视本身中也能学习身体语言,可以向别人学习非言语沟通的技巧,就是把语言声音关掉,试着仅由图象显示的人体姿势来猜想,理解内容,每隔一定时间,再把声音开开,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也可以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并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看看自己非言语沟通方面是否正确,哪些精彩,哪些不当,在使用量上是多了,还是少了,这样久而久之,非言语沟通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主动加以掌握,使之成为自己实现传播服务的手段之一。

所谓“日新月异,渐益堆积”,是说每天学习都有些成绩,每月学习有些进步,天长日久,实得大益。学习和锻炼,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知识在于积累,意志在于锻炼,对于一个用心的主持人来说,应在固有的气质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刻苦地锻炼,用几年、几十年的辛勤努力,去换得屏幕上话筒前的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第十四篇 浅谈经济发展对云南少数民族艺术中龙纹运用的影响_艺术理论论文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 龙纹 新华白族银器 楚雄彝族服饰

论文摘要:本文试从新华白族银器、楚雄彝族服饰中龙纹样的来源及意义、装饰表现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来探讨经济发展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影响。  

1 鹤庆新华白族银器与楚雄彝族服饰中的龙纹 

1.1 鹤庆新华白族银器中的龙纹 

云南大理鹤庆县新华村是“茶马古道”上一个古老的白族村寨,从南诏时期就已是云南银铜器手工艺中心,至今已有上千年的金、银、铜器加工历史。新华银器在明清时期已具一定规模。据《清代经济》记载:“凡银,中国所生,不敌云南之半,故开矿煎银唯滇中可永,凡云南银矿,楚雄、永昌、大理为最胜。”新华银器的装饰纹样中,最常见的是龙纹。1999年白族银匠寸发标因设计制作九龙壶(银器雕有九条形态各异的龙而得名)被云南省文化厅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称号。此后,寸发标相继设计制作出九龙工艺捅、九龙火锅、九龙水烟桶等“九龙系列产品”,成为新华银器的代表。龙纹在新华白族银匠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1.2 楚雄彝族服饰中的龙纹 

云南楚雄相对多山的环境较完整地保存了楚雄彝族服饰的原汁原味。楚雄彝族支系繁多,服饰各具特色,每个支系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形成不同风格。wWW.meiword.CoM楚雄彝族各支系服装色彩斑斓,图案形式千变万化,但具有民族图腾崇拜的龙纹却始终贯穿其中,上到贵族、祭司,下到平民百姓的服饰中均有体现,是彝族喜爱、敬仰的吉祥图案。 

2 经济发展对龙纹运用的影响 

2.1 龙纹的来源及意义 

2.1.1 新华银器中龙纹的来源及意义 

龙,是云南大理白族最受崇拜的神灵之一,白族先民自称为“九龙族”之后,与汉族自喻为龙的子孙有殊途同归之义。此外,大理在历史上曾有“泽国”之称,海、河、湖、溪甚多,“深山大泽必有龙蛇”是古代笃信的观念,白族相信海、河、湖、泽必居住龙王,通过对龙王的祭祀、敬拜可以保证“五谷丰登、庆祥保安、六畜旺长、百姓安乐”,使白族过上好日子。大理鹤庆地区天然湖泊星罗棋布,是滇西北高原上的鱼米之乡。这里的民众对风调雨顺的丰收年景所带来的富裕稳定生活无比向往,处于三个自然湖泊之间的新华白族自然村,在湖泊出水处建有龙王庙,每年有庄重的祭拜仪式。 

新华银铜器加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自古以来,新华银器装饰中多有对龙纹的表达,在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新华老银器中,不乏龙纹雕饰的精品。随着社会逐步稳定和经济不断发展,银铜器加工制作的种类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大,产品甚至沿着茶马古道大量销往中国藏区、、印度、尼泊尔等地。银铜器加工制作推动经济发展繁荣、生活富裕;同时,经济发展又促进了银铜器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到了近现代,涌现出大批设计制作银器艺术品的艺人。银匠艺人代表寸发标谈到“九龙系列”银制品的创意选定龙纹的原因,其一便是为了纪念鹤庆龙潭湖泊星罗棋布、祭祀龙王带来风调雨顺好年景的意愿深入人心,而物质生活富足、经济发展也必然会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 

2.1.2 楚雄彝族服饰中龙纹的来源及意义 

彝族崇拜龙的历史源远流长,远则始自氐羌龙氏族部落炎、黄氏族,近则始自汉晋时期的西南夷哀牢龙氏族。彝族人崇拜虎龙,以龙虎为图腾,自称“罗倮”。罗,彝语为虎;倮,即为龙,意为虎龙图腾之人。白族与彝族同为古彝系民族,在古彝系民族的心目中,龙乃是主水的神,有水必有龙。彝族把水里的石头看做是龙的象征物,妇女在洗澡时要坐在石头上,或把衣服放在石头上,这样才能平安和育子。 

服饰是一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标志,服饰的发展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征。龙图腾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一度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楚雄彝族也不例外。南诏国为彝族先民所建,其王室成员主要由彝族贵族组成。南诏王自称乃哀牢王九龙之后,是龙的传人,以龙为图腾。可见在彝族的意识中龙图腾的形象是尊贵和权力的象征。龙纹普遍地出现在彝族上层贵族与祭师服饰中,而彝族平民服饰中与权力等级标志有关的龙纹则被淡化,更具有生活气息,与平时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楚雄彝族闭塞多山的居住环境导致很多地方解放前还保留刀耕火种的原始形态,并且等级制度森严,服饰中对龙的崇拜在上流社会中更多是对权力特征的尊崇,在平民百姓中则多有为平安、育子祈福的意义。 

地理环境的不同带来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龙纹运用的来源及意义折射出云南白族、彝族在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形成不同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文化艺术特色。      2.2 龙纹装饰表现的比较研究 

2.2.1 新华银器中的龙纹 

新华白族银器上龙纹的形态与汉族龙纹相似,近现代银器装饰中的龙纹更直接取材于汉族龙纹。这与历史上白、汉族先民交往甚多、不断融合有关。大理鹤庆新华处在茶马古道的交通要道上,与汉、藏等民族贸易往来密切,多受汉、藏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华银器龙纹中龙的造型有须有角、鳞片饱满、四爪张扬,神态威猛跋扈,常与山纹、水纹、云纹并用,表现为盘龙、行龙、云龙、飞龙、团龙、望龙、降龙等,栩栩如生,题材多为二龙戏珠、龙出东海、龙凤呈祥、九龙系列等。雕工极为细致精巧,力求逼真,纤毫毕现。新华银匠善于雕饰龙纹并且是为至上,无论是银器的造型、装饰,还是包装,无一不对龙纹推崇至极。从清朝、等时期流传下来的精品新华老银器中,不难发现所饰龙纹与汉族、满族龙纹极其相似;寸发标谈到“九龙纹”创意来源之二为: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龙生九子之说,采用九种不同的龙纹也象征九九归一。此时的龙纹已不仅仅是期盼风调雨顺的象征,更具有渴望九州统一、民族团结的意愿。由此可见,新华银匠在银器加工制作中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新华银器装饰文化与中原主流文化紧密相连。 

2.2.2 楚雄彝族服饰中的龙纹 

从楚雄彝族服装造型、装饰中,仍然可以看见大量原始中华龙的特征,呈现着一定的传承态势。这与楚雄地处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楚雄因为多山而少水的地理环境,较为闭塞,形成了特殊的地理保护,外来文化渗透性极弱,彝族龙和汉族龙虽同源为远古中华龙,但彝族龙纹遵循自己的轨迹发展,最真实、最大限度地继承和保留了远古时期中华龙的造型特征,又具有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彝族不断地创造、丰富着本民族的民间龙纹。 

楚雄彝族服饰中龙纹造型质朴、简洁,较多的在色彩和与其他图案搭配中寻求变化,龙与日、月、虎、彩虹、白云甚至鱼、鼠、鸡、石榴、马缨花等图案以具象或抽象的样式出现。贵族服饰中的龙纹形态端正、造型威严,平民服饰中的龙纹则简洁、亲切、富于变化。彝族青年服饰的龙纹艳丽、讲究;老年服饰中的龙纹庄重、素雅。男子所穿的马甲“擦尔瓦”的背面绣有龙虎斗图案,喻示着彝族是龙和虎的后代,如同龙虎一样充满勃勃生机。楚雄彝族妇女的服饰中的龙形象不仅以图案来表现,衣服裁剪还模仿龙尾的形式。彝族妇女衣服制裁“多有尾形”,或在衣服后面拖带酷似尾形的腰带、布幅,以模仿龙的形象,这种尾饰习俗实际上是彝族远古龙图腾崇拜的反映,以服装的形式拖拽“尾巴”,形象且意义深刻。 

新华白族龙纹与楚雄彝族龙纹虽然同源于原始中华龙,但受地势交通、经济文化等众多因素的限制与影响,新华白族龙纹多受外来民族文化影响而民族特色淡薄,甚至完全借鉴主流文化中的龙纹;楚雄彝族则遵循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发展,龙纹、龙饰多为传承,少有变化,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不同的内涵。 

3 结 论 

文化艺术的发展受着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是影响文化艺术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从云南鹤庆新华银器、楚雄彝族服饰中龙纹的运用、变迁中,可以看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发展深受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新华白族银器与楚雄彝族服饰中龙纹的运用虽然同样展现出祖先血液与宗教精神的遗传,但新华白族银器龙纹带有明显汉文化的痕迹,是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产物,是民族团结与发展的象征;楚雄彝族服饰中龙纹的传承则记录下了彝族在较为闭塞的生存环境中特有的和民族情感,为我们研究彝族丰富的服饰艺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提供了极具史料价值的佐证。 

参考文献: 

[1]潘妙.云南白族银器及银饰[j].装饰,20xx(10). 

[2]田星民,等.云南银器——经典云南系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xx. 

[3]白兴发.云南彝族服饰的区域特征及其文化内涵[m]//中国彝学(第二辑).:民族出版社,20xx. 

[4]浅析彝族服饰中的龙图腾纹样[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3).

第十五篇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作用_会计审计论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为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含有其资产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补充,是各级农经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1-2]。实践证明,在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改善经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审计起到显著的作用。

1促进村集体资产管理

对集体资产进行审计,尤其是对集体的货币资金和固定资产的审计,可以完善村集体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资产管理,避免集体资产的流失。如通过审查现金会计手中的已收讫、付讫而没有记入现金账的凭证,可以查出不合理、不合法、涂改、伪造的和侵占挪用公款的凭证,及时纠正违法违纪行为。通过审查固定资产,可以纠正违反财务制度的规定,不提折旧或少提折旧、滥用职权压价出售集体资产卖给亲属、朋友,损害集体利益、报废固定资产的残值不入账,转入小金库、购建固定资产时从中捞取回扣、贪污、严重失职导致集体资产遭受重大损失。

2监督村集体合理进行财务收支

财务收支确认和审批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村集体的经济效益和领导班子的廉政建设,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审计可以不断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开支审批手续,规范财务分开,增强村务管理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从根本上化解干群矛盾[3]。Www.meiword.coM如通过审查各项收入有无违反国家方针、政策,是否全部入账,防止采取虚增收入等手段来完成刚性指标,骗取荣誉和为个人谋私利,防止漏收,隐匿收入、多收少记,建立账外资金;通过审查是否建立健全各项开支审批制度,各项支出是否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列支,防止漏记、重记或多记支出或以不符合规定的凭证入账,混淆各项开支,占用、挪用和贪污集体资金。通过核对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总账与明细账、报表与账簿是否相符,原始凭证有无涂改、账务处理是否正确,防止弄虚作假、损害集体利益。通过财务收支审计还可以督促村集体按月或按季公布支出账目,接受群众监督,认真、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财务问题。

3进一步规范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目前,海城地区已全面实行了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是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村集体将日常的会计核算和集体资金委托给镇的农经站设立的村会计委托代理办公室代为管理,代理办在农经站的监督管理下开展工作。实行收支两条线,各村必须将收取的款项在规定期限内上交代理办或存入代理办账户,各项日常支出定期报账,禁止坐支现金;各村收取各种款项时必须使用由代理办统一发放的三联专用收款收据,禁止使用自备收据或其他凭证,支出凭证基本上都是符合规定的正式票据;严格审批手续,必须由村主管财经领导、经手人、经管员、村理财小组会签。

为确保委托代理制度的全面实行和不断完善规范,必须运用农经审计的监督手段。通过审计,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统一委托代理程序,从而实现严格的管理,促进农村“三资”的规范化管理[4],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会制度,搞好会计核算,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合法、完整准确,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保证村集体资金的合理使用,监督村财务收支预算的执行,纠正不符合规定的会计凭证和经济行为,保证村集体资金的安全,避免和挽回村集体经济损失。

4进一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农民负担自税费改革以来已得到了大幅度的减轻,尤其是20xx年农业税取消后,除“一事一议”外,农民基本上已没有直接负担,而且还得到了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购家电和车补贴等政策优惠。农民负担监督和管理的工作重心已从全面减轻转移到专项治理上。

通过审计,可以规范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如农村兴办村民直接受益的集体生产生活等公益事业是否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筹资筹劳,筹资筹劳是否遵循了“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筹资筹劳是否履行申报审批程序,是否存在超标准、超范围筹资筹劳,筹资筹劳取得的资金是否按照既定用途使用,有效防止了“无事乱议”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发生。可以落实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度,每村不得突破1 500元的限额;坚决制止部门行业报刊利用职权摊派的行为。可以促进实行中小学收费实行“一费制”,取缔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未经批准的收费项目和违反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

5明确村干部的经济责任

村干部拥有代表村民行使对集体资产的经营权,同时也承担着让村集体经济在一定时期发展壮大的责任。这种责任表现为包括各项经济指标在内的系列指标。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村干部任期内的经营成果和经济责任,为对村干部进行奖惩提供依据,防止因草率决定进行经济活动而给集体造成经济损失。也有利于制定合理的任期目标和经营决策,加强对村集体经济活动的监督制约机制。

6增强村干部的财经法纪意识

农经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农村经济活动中违反财经法行为进行审计,通过财经法纪审计,制止和纠正违纪行为,惩处打击违法乱纪分子,能够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财会制度,提高村干部遵守财经法纪的自觉性,促进村委会党支部的兼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建立正常的集体经济秩序。

7参考文献

[1] 徐振华.严格把关做好农经审计[j].农村财务会计,20xx(80:29.

[2] 王贺平,徐忠臣.加强部门协作强化农经审计[j].农业经济,20xx(12):44.

[3] 刘婷,刘振新.浅谈强化农经审计监督职能[j].农业与技术,20xx(1):30,35.

[4] 孔庆义.乡镇农经站审计经验谈[j].当代审计,1999(3):37.

第十六篇 如何提高审计人员对知识经济的认识_会计审计论文

[提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使审计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进而对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审计的影响阐述几点看法。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间的经济。简言之,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对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强劲,知识在经济和信息网络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我国已经加入了wto,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已使我们有了紧迫感。然而知识经济的兴起虽然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但更为严峻的是挑战。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也使审计的环境发生变化。审计作为综合的财政经济监督部门、经济卫士,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审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着眼未来,当好市场经济的卫士。

一、要提高审计人员对知识经济的认识,树立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的全新观念知识经济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谁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科技,谁就能在历史的发展中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我国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和过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加入了wto,形势更加紧迫,与国际接轨后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的多重挑战。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同样对审计战线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审计人员必须提高对知识经济的认识,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才能迎接挑战,变挑战为机遇。同时要树立面向知识经济的全新观念,培养创新意识,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审计模式和方法。wWW.meiword.coM

二、更新审计监督观念,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向知识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审计监督对于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管理肩负着监督和服务的重任。我国面临着既要实现工业化又要跟上知识化进程的双重挑战。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技术革命为我们提供的难得的机遇,都为我们赶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奠定了基础。因此,审计监督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中起着推动作用。

其一,审计监督重点要实现重有形资产的审计到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并重的方向转变。知识经济中,知识和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要素。传统的工业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对生产经营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知识经济则对知识、智力、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投入起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企业无形资产在总资产的比重大大增长,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越来越重要,形成了以无形资产为主导型的企业资产结构。因此,审计监督应通过监督重点的转变,为国家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及时反馈信息,促进企业重视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为企业发展知识经济创造环境条件,以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其二,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引导并要发挥好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作用,通过高层次的监督和服务,推动企业不断进步,提高技术含量,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以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其三,加强对高新科技企业的审计监督,促进其快速增长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问题,通过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审计监督力度,及时遏制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消极因素。三、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创新审计机制,转变审计监督方式和手段知识经济作为信息经济使经济建立在知识基础上成为可能;知识经济作为数字经济使人类穿越时间和空间进行通信的能力显著提高;知识经济作为虚拟经济使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突破了传统的活动空间,进入到媒体世界,出现了种种虚拟经济实体,尤其是远距离的多主体的虚拟合作等。这将改变经济的新陈代谢、机构的类型以及经济行为本身;知识经济作为网络经济使国际互联网早已经将供应商、顾客、相关竞争者连在了一起,也使企业经济活动整合化、管理结构合理化等等。可见,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审计的方式和手段乃至审计理论等产生重大变化,转向网络化。如:一是审计目标已由揭露会计资料的错弊,转向指出其根源与后果的多元化目标发展;二是就地审计等方式将逐步消失,审计人员不再局限于到被审计单位实地审计。通过网络,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事后审计方式已逐渐被适时审计所代替。三是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传统审计中最为重视的会计系统提供审计线索的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面对无书面记录的经济活动,审计的重点也由原来的审计线索的审核与查找,转向了系统过程。因而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显然大有用武之地,而且可能是惟一的选择。审计系统的信息化网络,将是未来知识经济社会中国审计网络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我们在审计实践上,新的审计程序、审计方式、审计方法已逐步形成,从而可以完善审计管理体制,构成新的审计运行机制体系,重塑审计理论框架,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另外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也推动着审计学把一系列新问题列为自己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何确立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方式,界定审计范围,进行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如何制定审计的评价标准;如何搜集审计证据;如何优化审计资源的配置,发挥审计组织机构的作用;如何完善审计网络体系;如何防范审计风险等等。

四、完善审计体制,发展和造就面向知识经济发展的审计知识经济时代,给我们创造了良机,选准方向,制定战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具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和高效运转的审计监督体系及运行机制,是我们的任务。首先要精心制定审计创新战略,加强宏观管理,引导和规范审计创新活动。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精心规划审计创新战略,研究制定审计创新工作的规划、政策、措施和法规;其次,要深化审计体系改革,努力提高审计组织机构及人员的创新能力,加强审计科研机构的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建立审计创新保障体系;再次,创造有利于审计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审计创新的效率;第四、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审计人才;第五、加速审计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形成一定的技术扩散面;第六、加快借鉴、消化、吸收国外审计经验和技术。

五、促进审计人员的知识化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审计将顺应当今时代潮流走向国际市场。人才是科技和知识的载体,没有人才,就没有知识。未来知识论文经济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要培养面向21世纪,面向全球知识经济的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就必须提高和改变我们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人为本,人尽其才,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一流水平的复合型和国际化的审计人才。

第十七篇 如何完善经济效益审计_会计审计论文

[摘 要]本文从经济效益审计概念入手,介绍了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必然性,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评价依据及其如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笔者就如何进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客观必然性 内容 依据 如何开展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做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经济效益审计与由统计、财会或其他管理部门所进行的与检查,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种具有性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而后者则是有关部门结合各自业务工作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二、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必然性

1.财务审计发展到了一定水平。真实性是审计目标的基础,如果真实性问题还未解决,就很难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一方面是由于真实问题不解决,审计机关很难有力量去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真实性作为基础,评价经济效益也难以做到准确、有效。

2.和社会公众更加关注经济活动的效益。当关心经济效益时会要求审计工作经济效益的提高,就能支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成效后,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从查处转移到有效使用财政资金时,会要求审计机关更多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WWw.meiword.Com

3.审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必须是具备一支具有全新知识结构,掌握经济效益审计基本技能的能够胜任的审计队伍。

4.相关法律的健全。经济效益审计是要考察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而在审计时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随着国家经济和财政宏观要求的提高,确定相关经济责任的法律规范将会不断完善。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1)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3)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

3.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审查资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四、经济效益审计评价依据

经济效益审计依据是指用来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效益高低、优劣的尺度。选用好经济效益审计依据对于写好经济效益审计报告很重要。一般选用的方法为:

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审计项目后,应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初步调查,了解其行业特点、主要特征、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管理模式等,确定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

2.收集评价指标的数据资料。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数据资料,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颁标准、同行业先进水平、本地区先进水平、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企业的历史资料和计划资料等。

3.确立审计依据。为了使审计依据更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便于将来审计建议的落实,审计组在确定审计依据时应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认真研究评价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适用程度,在指标的使用上要考虑所使用的指标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紧密相关,要选取那些确实能反映其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在数量水平的选择上,一要具有先进性,同时也要具有可行性。

五、如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1.应选择好开展效益审计的最佳切入点。选择切入点时,应充分考虑到审计机关和人员的胜任能力,被审计单位的可接受程度和社会的需要。目前效益审计的范围主要是财政性资金,目的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及一些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今后应作为效益审计的重点。目前的效益审计还应以揭露问题为主,重点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而不可能象国外那样搞全面的效益评估。

2.审计机关应加强对审计人员效益审计的学习与培训。效益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很大的全新工作,与传统的财务合规性审计相比,具有目标多样化、标准模糊化、方法灵活化和评价主观化、结论非强制化等一系列特点,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效益审计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之中,范围之广,情况之复杂,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和认真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审计机关可选派一些审计骨干到效益审计搞得好审计单位去参观学习,体验效益审计的操作程序,收集效益审计的实践经验。

3.要做好效益审计的“三化”建设,力争高起点开展效益审计。我们应避免走“先自由发展,然后再去慢慢规范”的老路,从一开始就必须重视效益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4.要改变审计观念,在效益审计中应重揭露问题,轻处理处罚。在传统审计中,对审计发现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必须依法进行审计处理和处罚。

第十八篇 审计准则制定与变迁经济学分析的典型观点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审计准则制定与变迁的经济学观点包括采用交易费用理论解释准则的制定、采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准则的变迁。这些观点既有优点,同时又存在一定的问题。采用非均衡理论解释,可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

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要达到理想模式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审计准则是经权威机构制定或认可的、用以明确审计主体资格、指导审计人员工作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专业规范。用经济学理论研究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变迁是审计准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在总结有关审计准则制定和变迁的经济学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审计准则制定与变迁经济学的典型观点

(一)审计准则的制定: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于制度的需求是因为在当前状态下,行为主体无法获得潜在利益。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审计准则能够有效地降低审计业务中的交易费用,从而使利益相关者获得由交易带来的潜在收益。这主要表现在:

1•降低审计交易中的信息费用在审计交易中,有关审计委托人不仅要了解关于审计主体的声誉评价、业务能力的评价,还要了解他们遵守协议的意愿。获取这些信息是要付出成本的,这些成本可称为信息费用。[1]审计准则可以提供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标准,把不同方面的这些标准联系起来有助于评价各个审计主体的声誉,进而帮助委托人简化决策程序,根据其潜在伙伴以往的行为方式去推断自己未来最有可能的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对未来立场的合理预期。

2•降低审计交易中的权利界定费用由于有限理性和契约的不完全性,在达成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后仍然面临着权利的再度界定或进一步界定的问题。WwW.meiword.Com[2]审计准则能够有效降低审计交易中的权利界定费用,虽然它并不能够消除这一费用。首先,审计准则确立权利界定的基本原则。其次,审计准则直接确定审计主体权利的行使范围。再次,审计准则为审计交易中的权利争议提供了解决程序。在充斥着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具备有限理性特征的审计行为主体之间不可能签订一个能够预测契约期内所有可能事件的完全契约。审计准则确定了解决争议的程序,从而使各方在不终止合同的情况下寻求争议的合理解决。

3•降低审计中的监督制裁费用对于根据理性原则进行损益计算的审计主体而言,违反制度规则的净收益必须超过由于这一行动而产生的净成本。如果他们由于违反制度而受到制裁,那么他们就要把这种制裁带来的损失纳入到成本—收益中。由于对声誉的珍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审计主体即使是在“短视的自利”要求与审计准则的要求不相一致时,也会遵守审计准则,履行与之相关的审计协议,从而可大大降低用于监督制裁机会主义行为的费用。(二)审计准则的变迁:制度变迁理论的解释国内许多学者赞同采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审计准则的变迁。[3]从制度创新的动力源泉与条件来说,新制度经济学所提出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是经济主体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制度变迁总的潜在收益大于变迁成本并不一定会导致制度创新,只有当制度变迁为权力集团带来的潜在制度收益大于新制度的组织操作成本时,才是制度变迁产生的唯一途径。[4]制度变迁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诱致性变迁,二是强制性变迁。诱致性变迁是指审计准则的各需求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现存审计准则不满意或者对新审计准则产生需求而发生的变迁;或者是指供给主体从其所代表的集团利益出发,当出现新的获利机会时而发生的变迁。它具有渐进性、自发性、自主性的特征,完全可用成本收益比较模型和供求模型去解释,创新者作为制度的供给者或生产者只不过是对制度需求的一种自然反应和回应。强制性变迁则是指现行审计准则的变更或替代不在于个人获利机会的发生,而是通过命令或法律强制实行。它可以避免诱致性变迁过程中存在的外部性和搭便车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变迁成本。

(三)对上述观点的评价

1•优势上述观点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有助于从全新视角深化对审计准则的认识,提升审计准则研究的质量和深度上述各种观点从不同的经济学视角阐述了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变迁原因,使我们对审计准则的研究跳出了传统的“就审计准则论审计准则”的局限性,突破了单一学科范围的束缚,实现了跨学科、多角度观察和的目的,找到新的切入点,为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变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使对审计准则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2)揭示了交易费用与制度选择的内在联系交易费用理论指出,准则本身的设计、制定、实施与改革都是有成本的,进而指明对不同的制度、一种制度的不同设计,要不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要不要变革以及如何变革制度,都需要与交易费用的高低结合考虑。[5]此外,在准则的制定权力安排方面,交易费用理论也深刻指明某一种安排方式在任何领域费用都最低的情况是不存在的。理论的安排方式是寻找与市场结合与协调的支点,并且这种支点在不同经济环境和经济体制下应有所不同。

(3)揭示了交易费用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内在联系交易费用理论深刻认识到现实世界是一个正交易费用世界,明确指出审计准则存在的必要性,即规范现实实务,确保信息质量,维护产权利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借用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使审计主体遵守审计准则的更加令人信服交易费用理论在解释审计主体会在违背原初始愿望———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下依然遵守审计准则中包含了对个体心理的,实现了审计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融会贯通,使更加具有人性化和说服力。

(5)指明了审计准则变迁的真正根源制度变迁理论深刻揭示了审计准则的变迁是由其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引发的,明确了只有当通过准则创新可能获取的潜在利润大于为获取这种利润而支付的成本时,准则创新才会发生,才导致准则的变迁。这一理论挖掘出审计准则变迁的真正根源所在。

(6)合理解释现实中“次优”制度被采纳的原因制度变迁理论了制度变迁和创新的难点或制约因素:(1)路径依赖即现存制度安排的惯性特征;(2)创新的“时滞”,也就是说一方面现存制度安排限制了制度安排的演化范围而且现存制度往往还有“残值”;另一方面是说制度创新会导致复杂的利益调整,而且发明一个以前没有的新制度需要时间和不断摸索,同时人的有限理性、信息成本和等因素也会延缓制度创新;(3)创新者的认知局限;(4)创新制度的成本。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次优”方案被采纳或者仍然维持原先的制度,而放弃了最优的制度变迁。

2•上述观点存在的不足

(1)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缺乏现实基础第一,交易费用观中准则的制定能够降低监督制裁费用的解释,与我国实际不相符。我国目前审计信息质量偏低,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无法根据其作出正确的决策判断,导致投资、决策存在盲目性;同时,国家的处罚力度不足,没有实现有效的监督和抑制作用,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资本市场有效性,出现上市公司“圈钱”行为和“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和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降低权力界定费用的解释同样存在与实际不符的问题。我国目前的民间审计存在严重的权责不清现象,审计人员为能够承接业务而顺从被审计单位指令的不良现状比比皆是,这显然是与权力界定清晰的是矛盾的。国家审计机关人手少,任务重,导致审计组组长负责制难以真正实施,不能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严重影响了审计报告的质量。

(2)制度变迁理论无法明确解释我国审计准则的变迁途径从制度变迁的途径我国的准则修订,我国的变动模式不能简单的归为任何一类。目前,我国的审计准则是由统一制定、颁布,形式上看来是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但从其变迁的深层次考虑,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人们的和道德观念发生了相应的改革,必然要求制定新的制度准则,以实现经济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从而促进制度变迁的发生。此外,我国审计准则在制定过程中会听取和征求有关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其制定准则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之上的。因此,我国的审计准则的制定变迁现状无法通过制度变迁理论得到完美解释。

二、审计准则的非均衡理论解释

(一)非均衡理论的简单介绍 

笔者认为,应该采用非均衡理论对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变迁展开讨论。美国的罗伯特•克洛尔是现代非均衡理论之父,其基本观点是:在当代货币经济中,存在多种多样的货币中介,它使供给与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极大分离。而市场的多样性和交易的复杂性,使经济中到处充满非均衡交易,充满经济波动的诱发因素。而这一经济体系是无力通过自我调节来实现一般均衡的,故而呈现出非均衡与波动的态势[6]。非均衡理论强调的是不对称性和不稳定性,承认并正视矛盾与冲突,同时强调在矛盾中求和谐,在冲突中求稳定;它注重采用动态的方法来研究非均衡现象的前因后果,研究达到某个均衡的过程以及均衡变动的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正是一个个连续的非均衡状态。将上述理论纳入到制度的制定和变迁的之中,可以看到:在审计市场中,存在多方利益关系人,他们对于审计准则的需求和供给无法实现均衡,使其矛盾不断产生和激化,这是制度变迁的诱发因素;当矛盾冲突达到一定程度,使市场不能确保经济处于有效率的均衡状态时,就可以依靠的干预来消除协调失灵,促使经济向最优均衡状态运动,保证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变迁的非均衡理论运用非均衡理论解释准则的制定和变迁,需要划分五个阶段。

1•首次非均衡的产生和均衡的实现:审计准则的最初制定随着两权分离的企业制度产生和经济受托责任出现,财产所有者提出了审计的要求,进而形成审计的三方关系人:委托人、审计主体和被审计对象。随后,伴随着企业股份制度的产生和上市公司出现,又提出了向社会公众公开审计报告的要求,从而使社会公众———审计信息的使用者成为审计关系的第四方关系人。显然,这四方关系人各自的立场和利益均不相同,使得审计结果无法同时满足审计四方关系人所有的要求,导致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产生和激化。为了平衡这种矛盾,他们产生了制定审计准则的需求。但是审计四方关系人无法达成统一共识,制定出一套审计准则体系以供实施,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严重影响了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国家为了维护正常社会和金融市场秩序,制定出统一的审计准则规范并强制实施,暂时化解了矛盾,实现了首次的审计准则需求和供给的均衡状态。

2•原均衡的打破和新均衡的实现:审计准则的修订经过实践的检验以及不断涌现出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逐渐暴露出原准则的不完善和不足,以及与实际不相符合之处,不再能够满足现实中各方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均衡需求,使其内部矛盾再次激化。但是只要这种激化不足以威胁现存准则,就会仍然维持原准则的稳定。然而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打破原先的均衡状态时,各有关方就会提出重新修订准则的要求,实现准则的变迁。但在该阶段,四方关系人的理论水平虽然有一定的提高,却仍然没有能力制定出较国家制定的审计准则更为完善、合理的审计准则。因此,修订审计准则的任务依然需要由国家承担,协调现实矛盾,并由准则制定者提出更符合现实情况的新准则,达到新的均衡状态。

3•原均衡的打破和首次双均衡的实现:国家制定审计指导准则,审计主体制定统一的具体实施审计准则在该阶段,四方关系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审计主体在从事审计活动过程中较之其他三方能够掌握更全面、及时的信息,同时对他们各自的利益和矛盾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逐渐积累出权衡这些关系和矛盾的能力,并且已经具备制定出满足各方关系人要求的审计准则,且由他们制定的准则明显比由国家制定的审计准则更为完善,更加符合现实状况。另一方面,国家审计准则制定者由于不能够全面、及时接触现实实务,导致准则制定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其修订的审计准则在平衡各方利益关系、满足他们对审计准则的要求方面越发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为减少矛盾,国家必然会选择放权,将审计准则制定的部分权力下放给审计主体,由他们进行协商谈判,取得共识,并凭借其与实务密切联系的优势制定具体的审计准则。但是,出于“自利性”的考虑,也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安定,国家必须保留部分权力,进行宏观上的指导。从而,最终实现了准则制定的双均衡状态:由国家制定出审计准则的指导性准则,把握大方向,规定基本的审计准则,以维护正常的社会和金融市场秩序;由审计主体依据不同的被审计对象制定统一的具体审计准则细则。

4•原双均衡的打破和首次“单项动态”双均衡的实现:动态具体审计准则的产生随着社会经济进程的加快,经济现实和信息瞬息万变,原先的双均衡又再次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主要原因在于审计主体制定的统一审计具体准则不能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跟不上信息的变化速度,严重落后于审计实践。四方关系人的利益矛盾再次激化,故而产生了破除统一标准的强制具体准则,制定动态的具体审计准则需求,即由审计主体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状况,自己选择采用的准则,解决实际问题。

5•“单项动态”双均衡的打破和实现最终的“双向动态”双均衡模式:动态指导准则和具体审计准则该阶段是审计准则的最终归属,是最为理想也是难以实现的模式。单项动态双均衡看似极为合理,实则不然。首先,必须明了动态具体准则是在一定的国家指导准则范围内实施的,也就是说,这种动态是有一定限制的,它既不能逾越国家指导准则的框架,也不能在其中自主选择,而必须满足所有的指导准则。但正如会计原则中的客观性与相关性原则一样,这两者是不可同时兼得的,必须要求选择其中一种。而笔者较为赞同相关性,即最能够满足现实需要的准则就是最优准则,而不必拘泥于形式。根据这个原则,国家可制定出相关范围之内的指导准则,而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具体准则,满足社会各方利益者的需求,最后达到国家指导准则和审计具体准则的双向动态均衡。

三、我国审计准则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我国目前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变迁正处于第二阶段:原均衡的打破和新均衡的实现,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审计准则的制定主要依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对于新出现的情况则考虑较少;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尚有空隙,理论成果与实际工作脱节;审计准则的要求与其自身的完善程度不相符合,如重要性、职业谨慎、审计风险评估等方面缺乏可操作性;审计执法环境与现行审计管理体制不相适应等。但是从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审计职业发展较晚、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和理论水平有限等实际情况看,当前执行由国家制定的普遍性较强、条款较为具体明确的审计准则是比较符合现实需要的。但是,要达到审计准则制定与变迁的理想模式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我们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审计准则的执行与变通相结合。审计人员要积极认真地贯彻执行审计准则中原则性、程序性的规定,把握审计准则的基本精神。在这个前提下,应根据不同类型审计业务的特点和需求,在具体操作中做些变通处理,以增强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二)紧密联系审计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审计准则。针对审计准则中存在的相对于审计实务过于超前和滞后的条款,依据实际执行情况,通过审计实践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

(三)健全审计准则的实施机制,提高违约成本、加大审计处罚力度。执法力度不到位不仅会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也会严重影响审计的威信,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于违规和违法事项的惩处力度。

(四)加强审计行业内部自律,同时积极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社会对审计的普遍了解和信任,另一方面可以使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能够得到真正发挥,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合理化。

(五)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规范审计行为。首先,可以通过逐步建立审计组组长资格制度、项目组长讲评制度、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给审计人员施加压力,促进审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其次,通过审计项目评优等方法,激发审计人员不断上进的积极性,鼓励审计人员努力实现自身价值;[7]再次,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通过理论和实务的双向培训,从而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田野.交易费用理论视野下的国际制度需求[j].理论研讨,20xx,(10).

[2]黎文靖.会计规则制度论文变迁的经济[j].时代财会,20xx,(10).

[3]林钟高,尤雪英,徐正刚.审计理论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xx.

[4]陆明祥.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总括性[j].基础理论研究,20xx,(4).

[5]吕博.审计准则制定的制度—制度经济学视角[j].审计理论与实践,20xx,(4).

[6]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m].:大学出版社,1998.

[7]国宇.贯彻审计准则确保审计质量[j].浙江审计,20xx,(6).

第十九篇 浅谈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_会计审计论文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展开了审计。我县也根据地方组织部门的委托,对几个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试点。面对全新的审计对象,根据村级组织负责人的角色定位,紧紧围绕其在发展地方经济、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承担的经济责任和义务,我们认真了目前村级组织财务现状,参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先进经验,从审计的基本思路、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审计报告等方面总结出村级组织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供大家商榷。 

一、目前村级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务管理混乱。集中表现在相当一部分村级组织财务制度不健全,无专职财务人员,财务收支混乱,开支不透明,不公开,部分村官新官不理旧账,后任不管前事,只接钱不接账,致使职责不清,经济责任难以区分;部分村组干部财经法规意识淡薄,浑水摸鱼,乘机挥霍浪费集体资财,甚至挪用公款、以权谋私;大部分集体资产管理无序,村干部任职一届,债务增加一层,“富了和尚穷了庙”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干群关系不融洽,群众信任度不高。 

二是现行的“村财乡管”制度仍有缺陷。“村财乡管”制度解决了村级组织无专职、专业财务人员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组财务的规范化。但由于管理范围大、涉及面多,再加上各村的财务状况各不相同,很难摸清村级财务的实际情况,管理也就流于形式。另外还由于“乡管”在报账程序、发票审核上的正规要求。致使大部分未能取得正式凭证的支出改头换面堂而皇之的列支,甚至相当一部分村级组织采取虚开发票报账,村级组织重新记账分配支出,一方面导致“乡管”账务成了假账,真实性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也滋生了“小金库”以及由此引发的隐患。wwW.meiword.Com 

三是监督缺失。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迅猛发展,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配合实施“以发展城市经济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大。每年用于农业农村的专项资金日益增多,在主客观上都要求对村级财务收支加强监管,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而原有的监管体系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村干部钻空子,乱支乱用集体资产和资金,甚至贪污等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致使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不满意见增加,干群矛盾激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农村的和谐和稳定。 

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同程度既损坏了党和的形象,也损坏了农民群众的利益。开展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就是杜绝与防治这些违法违纪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村级组织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促进村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 

二、开展村级负责人审计的基本思路 

20xx年5月30日,办公厅、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以及此前的办公厅、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提出的关于贯彻落实《意见》的任务分工要求,分别将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以及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明晰化,这为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使这项工作在制度上有了支持和保障。 

但是毕竟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相对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在审计的组织、实施以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及评价方面都没有规范性的操作规程,所以应该坚持本着经济责任审计“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原则,在计划安排上慎重考虑,既要积极应对,更要加强风险控制,特别是针对村级组织财务混乱的现状,在审前调查阶段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做实,尽量考虑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的特殊性,不可依照常规性审计去推断并据以制定审计重点。在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更是要突出保证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这一根本点,做到严谨细致,力求审计结果客观公正,最大程度的降低审计风险。 

另外村级组织财务形式属集体经济,而《xxx》和《审计法》没有赋予国家审计机关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的职权。而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势必要涉及村级经济,所以审计的法律依据必须主要依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地方人大或制定的法规、规定、办法、制度等,这就要求在审计思路上一方面更加慎重健全,做到师出有名,有理有据。同时也呼唤着相关法律法规的跟进,积极赋予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主体具有执法权,并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以及农村集体经济有关管理规定的单位或个人,依法做出处理、处罚。切实为村级组织审计提供有力的保障,使之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一)审计内容和方法 

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质上是对其在集体领导负责制下所扮演的角色的审计,即所肩负的经济责任审计。对“村官”经济责任审计什么,这个问题很关键,如果把握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工作效果。村级组织负责人在经济方面的职责决定了对其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在借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村级组织的实际,注意把握四条原则:一是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二是真实、合法、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勤政和廉政并重的原则;四是突出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原则。做到既突出重点,又不挂一漏万。按照上述原则,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应涵盖以下主要内容:①村级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②集体资产、负债的真实和完整性情况;③各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效益情况;④村委会较大投入项目的管理、效益情况;⑤土地、林木等资源使用权的出售,出让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情况以及由此而来的财务收支情况;⑥国家发放给农民的粮食、低保、医疗保险等补贴资金实际到位情况;⑦“村官”本人勤政廉政情况等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但在实际操作中,村级组织的经济结构、规模、形式大相径庭不一而足,审计内容应该根据审前调查所了解的详细情况有所偏重,抓住实质内容,比如对经济规模较小的村级组织可以偏重于财务管理和本人廉政情况等方面的经济责任,而对经济发展规模较大的就要兼顾重大活动决策等方面的经济责任,以利于节约审计资源,保证审计效果。

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立足于其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审计,并据以分清村级负责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而鉴于上述的村级组织财务管理相对混乱又长期缺失监督的客观实际,所以在审计方法上应当突出采取账内和账外相结合,内查和外调相结合,审计组织和村民理财小组相结合的具体审计方法。在审前调查中,应分别召开由村“两委”、村民理财小组、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参加的审前座谈会,宣传审计的目的和意义,消除村级组织和村民的顾虑和误解,争取理解与支持。在实施审计中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在摸清村级集体经济家底的同时,突出对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对涉及集体资产出租及处置、债权债务管理、土地发包承包、征地款处置、专项资金管理、村干部收入分配,乡规民约的制订与执行、财务公开、重大投资及投资效益等方面开展重点审计。同时注意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由于农村实行的是“村民自治、管理”的管理制度,部分村规民约与国家有关规定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审计人员必须在坚持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充分的考虑,不能搞一刀切,要灵活处理,审计定性上需要慎重、处理宜灵活。

(二)审计报告和评价 

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除了要在财务收支方面作出是否真实、合法、效益的结论外,还要对村级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对比,作为全面客观公正反映与评价村级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根据村级组织经济活动的特点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目的要求,村级组织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审计依据、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方法;2、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包括制度建设、资产管理情况、理财情况;4、存在问题;5、审计评价;6、意见和建设。在这里重点叙述一下审计依据。我们认为,在过渡阶段,在法律没有明确赋予审计机关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的权限时,审计依据应多依赖于各地党委、,根据文件精神制定的有关规定。各级审计机关是各级的组成部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权利也有义务执行各级授权安排的各项职能工作,也就是充分利用“受托”这一手段。另外在存在问题的反映上,特别是在确定被审计的“村官”任职期间所负有的经济责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坚持客观性原则,划清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的界限;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划清工作失误和渎职的界限;坚持全面性的原则,划清集体决策和个人责任的界限;坚持历史性的原则,划清前任责任和后任责任的界限。从而做到公正确定“村官”任期经济责任,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部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评价更是审计报告的中心,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评价尤为重要,如何进行审计评价,需要慎重对待。在无规范性审计评价参照的前提下,借鉴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先进经验,评价应侧重于对村级领导干部个人的经济责任,即重点是对村级领导干部任期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价。应把握以下原则:1、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妄加猜测。2、评价简明扼要,定义准确精炼,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3、妥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分清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界定明确,责任明晰。另外只对审计涉及范围内的事项进行评价,不可越权以及超范围对应由组织人事部门给予评价的方面予以评价。4、对于无碍大局的一般性问题和不足,并不作原因剖析,也不宜进行审计评价,而宜作为审计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住对事实不清的事项不评;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评;政策法规界限不清的事项不评。从而增强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以及安全性。同时,也要严格执行四个界限即要全面地、辨证地评价是前任责任还是后任责任;是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是个人决策还是集体决策;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准确划分责任,增加审计报告的说服力。在评价内容上要突出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的真实、合法性,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涉农政策的执行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的形成情况以及领导干部本人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切实保证审计效果。

第二十篇 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和作用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审计作为市场经济控制机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也就自然而然的需要一个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相适应的审计文化体系。

关键词:市场经济;审计职能;审计作用;监督;经济宏观调控

审计作为市场经济的自我约束机制,已成为现代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市场经济下的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是审计理论和实务必须认识正确定位的问题,是审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是部门和单位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的审计也正在经历着蓬勃发展的过程,随着各部门、单位对审计的认识和要求的逐渐提高,关于审计的职能也有了多种观点,随之对其在市场经济下的作用也有了多种见解。

一、审计活动的多样性

在不同的范围内,审计所表现出的职能和作用有所不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市场经济活动只有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才能健康发展.审计监督既是宏观调控体制的重要环节,更是法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强审计监督。

二、审计的基本职能

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体现审计本质属性的内在功能。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WWW.meiword.cOm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管理职能。

(一)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是由审计的性质所决定的。

(二)经济鉴证职能

经济鉴证是指审计人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公允性、合法性,并出具证明性审定报告,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以取信于社会公众。

(三)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评价职能是指审计人对被审计人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依据相应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做出和判断,肯定成绩,揭露矛盾,总结经验,从而改善经营管理,寻求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途径。

三、审计的作用

审计的作用是指在审计实践中履行审计职能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审计的效果是由审计职能所决定的,而审计作用的发挥又受着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一)审计的制约作用

审计通过揭露和制止、处罚等手段,来制约经济活动中各种消极因素,有助于各种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1、揭露背离方向的经营行为

2、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

3、揭露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不正之风

4、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二)审计的促进作用

审计通过调查、评价、提出建议等手段,来促进、服务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微观经济管理,以助于国民经济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提高。

1、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

3、促进社会经济制度的健康运行

4、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四、审计监督和经济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宏观调控,审计监督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我国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前提的。必须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以保证供求总量的平衡、经济结构的合理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

宏观经济调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两大部分:调节和监督。执行调节职能的主要是计划、金融、税务和财政。他们在调节的同时,还通过其业务履行监督的职能。目前,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工商、财税、物价、统计以及各专业管理部门,以上多数是属于专业性监督。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审计进行再监督。审计监督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宏观调控体系中居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审计监督是国家和各级宏观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审计监督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加强审计监督维护经济秩序。依法审计是审计部门的神圣职责,审计又是综合性的经济监督,对保证法规的贯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审计,可以检查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保证法规的落实;可以把贯彻的情况和问题反馈给立法机关和管理部门,以改进立法工作和改善宏观调控。

(三)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家审计监督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就是要将审计重点转向审计执法部门,对使用国家资金较多的综合部门和单位,通过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经法纪和经济秩序,促使合理的使用资金,讲求效益,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督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并反映执行中的问题。监督部门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廉政建设。

(四)审计在协调管理关系中的作用

建立并大力发展审计,标志着市场建设走向正规化。审计在市场经济中将起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是促进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健康成长;二是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媒介;三是增强各种经济实体的市场经济意识;四是为经济组织之间相互信任提供保证。

(五)市场经济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是建立市场经济审计监督制度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监督是企事业单位中一种较高层次的监督活动。而审计监督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通过加强审计监督,可以打击违反市场规则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五、审计在市场经济契约性关系中的作用

现代审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分工的加细,“两权”分离的扩大,经济契约性关系的普及,形成各经济组织之间,既相互又相互联系,既拥有不同的权力,又承担不同的义务与责任。这种契约性关系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会计信息用户的社会化,无形中也提高了审计在社会经济监督中的地位。

(一)管理审计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基础管理方面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已普遍需要企业结合各自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是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岗位职责以及根据企业一定时期的总体目标,并分别制定的各个作业单位的具体目标来实现控制的。

(二)审计作用在企业中的发挥

首先,审计通过检查评价后,要善于发现和指出企业在内部控制基础管理中的三方面问题:一是运作中有没有遵循制度规定的数量情况和影响程度;二是应该建立制度规定的控制环节是否建立制度规定;三是现行制度规定是否存在不适当之处。解决这三方面问题,就可以使企业的各层次管理在健全、有效、规范的控制下健康运行,企业组织的各项既定目标才有稳步实现的保障。审计的这种作用是建设性的。

其次,审计在防范企业风险方面的作用。在实践中,企业面临的各种内外风险往往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

审计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增加价值作用。但不应当鼓励审计人员为追求表面量化的增加价值而开展管理审计,要使审计人员为企业增加价值的观念贯穿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在审计实践中履行审计职能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审计作为经济监督体系之一,肩负着xxx和审计法赋予的重要职责。所以是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构建健康向上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审计文化。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和作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审计而言,在增加价值防范风险、加强内控、实现内控等方面实现了内在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管理价值中国网 吴 昊

2、中国审计报李金华

3、审计学—案例与教学 李若山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的模式研究_音乐论文二十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看了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的模式研究_音乐论文二十篇的人,还看了:

社会论文样本精华

[论文关键词]“赀本”;“人力赀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 [论文摘要]“赀本”理仑和“人力赀本”理仑在如何对待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在价值度量和理仑渊源方面也有不同的认识。“赀本”理仑和“人力赀本”理仑在柿场经济条件下有着迥然不同的实践效果。 一、“赀本”理仑的主要观点 在条件下,赀本与劳动的对立在我国制度框架内发生了质的变化。“赀本”已不再反映剧烈冲突的阶级斗争性

关于2023年经济学论文模板精选

摘要:我国是全天下上最大的服裝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中国加入全天下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服裝产业面对着巨大的挑站和机遇,服裝工厂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如此才有利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本文捅过妍究目前我国服裝行业的近况,来如何题高服裝工厂的技术经济发展。 关键词:服裝工厂;技术;发展;竞争   1  中国服裝业的发展近况  我国的服裝业有四大基本特征:规模大、产量大、水泙低、结构差。然而我国

产业经济学论文范文

摘要:文章了产业技术创新连盟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引导不够、持续创新能力不足、妍究开发投入偏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连盟健康发展,应当明确激励政策、选好连盟模式、加强沟通引导。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连盟;三大问题;对策建义 产业技术创新连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合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变成的联合开发、尤势

2023年社会保障论文样本集合

一、主义经济学的社会保障理仑 主义经济学的社会保障理仑奠定了社会保障理仑的基础,为科学认识和建设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基本理仑和妍究方法。 (一)赀本主义社会保障的本制 的社会保障思想贯穿于对赀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解掊中。赀本家的心性诀定了他们能牺牲工人的利益、健康甚至生命,但不允许有任何力量动摇资产阶级统治,因此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地位和社会稳订,维护赀本主义社会生产,掩没赀本主义工资对工人的剥削实至

关于网络营销论文模板

内容提要:在信息量骤增的现代社会,“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稀缺的重要的商业资源,它的出现,对风起云涌的网络营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网络营销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以获取消费者的注意为前题,以提供良好的产品与服务质量为基础。 一、“注意力经济”的興起“注意力经济”这一槪念是由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在1997年他的一篇文章《注意力购买者》(Attention Shoppers)中题出来的。在信息社会中,特别是在

最新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