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文档

请联系客服

一、找不到需要的文档,请联系客服

各种述职自查等报告、工作学习计划总结、表扬信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申请报告、发言稿、新闻稿

活动策划方案、演讲稿、推荐信、保证书、读后感

合同协议、倡议书、等各种条据书信

二、微信客服

欢迎收藏本站,按 Ctrl+D 即可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祈祷工作报告网qdbeian.com > 文档百科 > 口才技巧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2023-01-09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口才技巧】导语,我们大家眼前所欣赏的本篇文章有23614文字,由尤何娟更正发布,感谢大家一起来学习参考!

<<非沟通>>读书笔记1

好棒的一本书,出乎意料的好!把精华的部分摘抄出来,加强记忆,学会运用.

非沟通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非沟通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观察,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导致对方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比如有时候我会对我老婆说,你最近脾气很大啊,这就是评论性的语言.看完本书以后,我会这么表述:这星期有三天早上你对我说话都很大声,是不是我做什么事情惹你生气了?

第二个要素是感受,我们可以建议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方便我们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使沟通更加顺畅.同时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也是非沟通的第三个因素.听到不中听的语言,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非沟通倾向于选择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个要素是提出请求.通过观察,体会感受和需要以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让人更容易接受呢?首先我们需要提出明确的请求,需要他人做什么,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而不是不要做什么.比如说,一个父亲看到小孩爬上一颗很高的书,这个时候对小孩说"抱紧树"比"不要动"会更好更安全.同时需要注意请求和命令的区别:请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时,请求的人提出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达到目的,也是命令.非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

<<非沟通>>读书笔记2

非沟通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简写NVC)一词的中译,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等

作者通过该作品向我们阐述了语言的,扩大了我们对语言的认知范围,同时作者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1.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2.非沟通的目的是提醒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

非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

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

非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3.非沟通模式的要素:

①观察,留意发生的事情

②感受,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表达感受

③需要,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④请求,明确告诉他人,我们期望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举例:看到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者放进洗衣机?

4.非沟通过程

①什么是我的观察

②我的感受如何

③哪些需要(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④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5.非沟通模式:

①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②关切地倾听别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1.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2.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3.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4.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5.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1.非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

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否则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2.非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1.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2.非沟通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及观点的词语做了区分要区分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1.非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2.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①责备自己

②指责他人

③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④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他人可能积极回应

4.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①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②面目可憎: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③生活的主人: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责任

第六章:请求帮助

1.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2.了解他人的反应:对方此时的感受,对方的想法,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3.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

非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第七章:用全身心倾听

1.妨碍了我们倾听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

2.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过程中保持持续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3.当我们痛苦地无法倾听他人时,需要:

①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②大声地提出请求

③换一个环境

第九章:爱自己

1.非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

2.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十章:充分表达愤怒

1.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2.表达愤怒的步骤:

①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②想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③体会自己的需要

④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有时在第③和④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别人

第十三章:表达感激

1.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赞扬也常常被人用来实现个人目的

2.非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

①对我们有益的行为

②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③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非沟通>>读书笔记3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身体都源于语言,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竟然不自知,这些伤害不露声色,仅用只言片语便使我们遍体鳞伤,进而激怒受害者时,马上将小问题发展成"身体的",使他们情绪失控、难以自已,做出无法挽回的事.

对方的""反击时,让我们才觉悟到自己说话的得失,伤害了对方自尊、面子、情感,同时也造成了自己情感和精神上的伤害,彼此之间变得冷漠、隔阂、敌视.真是说者无心听者难受,不会表达真实感受和愿望,不能倾听对方的需求,困于沟通之中,百思不得其解,令人痛苦不堪.

<<非沟通>>这本书,让我们学会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地说出伤害人的话,学会了好好说话温柔以待,言语上不再批判、指责、诋毁、猜忌、比较、命令、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口不择言等无心或有意的,刺穿我们坚硬的盔甲,直至内心深处.

非学会创始人阿伦.甘地说,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它的无情.

而改变沟通方式则是转变生活方式,改变无情世界的最佳途径.

<<非沟通>>教给了我们一种沟通方式,通过表达与体会观察、感受、需要,以及作出具体请求,明确表达内心,提醒我们觉察和内省,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与需要.

只说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事实,不要妄加评判,不要用有色眼镜看人看事,凭主观意识下定义;

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连同自然而来的情绪,不要试图影响他人判断,而将感受与想法混为一谈;

在表达需要之前,先摈弃自己的情绪因素,不要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刻意扭曲他人行为,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

出于自己的感受与需要,希望对方做些什么,清楚表达出来,请求而不要命令.

用心倾听他人的感受与需要,询问和反馈,有效地帮助对方.

不要吝于表达感谢与赞美,大方表达与接受.

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都是友善的,那些看似不友善的沟通方式,多来自于生活中的不经意的习惯.非沟通源于爱,让我们用非的沟通方式迎刃而解遇到的难题,让爱、关怀与欢乐融入我们的生活.

<<非沟通>>读书笔记4

教育家感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今天让更多一线教师感慨的是"有爱也不见得有教育".君不见,一些老师对学生满腔热情,而有的学生却敬而远之;君不见,有的老师很负责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却遭到"敌视",甚至于恶语相向、爆发激烈冲突……何以至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增强了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却相对滞后了.

在颁布试行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三个"教师专业标准"中,"沟通与合作"被同时列为教师的一项基本专业能力.提升沟通品质,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一项必要的修炼.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沟通>>一书虽然不是专为教师而写,但在提升教师的沟通品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却是一本经典之作.

你是否以为拳脚相加才是""?或许你知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但是否意识到自己对当事者陈述不当行为时却把"观察"与"评价"混为一谈了?你是否经常会给孩子以"道德评判"、说张三却拿李四来比较以及惯于使用"我不得不""你让我"这类口头禅?你与学生或家长交流时,是否只顾自己说话而忽视了"倾听"对方?你是否喜欢用"安慰式""同情式""反驳式""辩解式""建议式"等等方式向倾诉者作出反馈?

当我看到<<非沟通>>对种种"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剖析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就足以让我震惊了.原来,一直为伶牙俐齿而自得的我其实常常像在公园里丢了钥匙、却因为光线比公园里好而趴在街灯下寻找的醉汉,由于表达方式不当而偏离了沟通的初衷和方向.

许多老师认为自己依法执教,不体罚学生,根本与扯不上关系.但实际并非如此.本书把""分为"身体的"和"隐蔽的"两类.教师涉及使用武力的"身体的"比较容易辨别、发生的概率也比较低.但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让对方产生精神恐惧、紧张和痛苦的"隐蔽的",往往连自己都很难察觉,政策法律更管不到,发生的频率也就更高.如果我们用心体会和留意一下自己和同事、哪怕是优秀教师的日常谈话方式就会发现,我们的语言的确经常会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隐蔽的"虽然没有肢体上的冲突,但它同样会激怒受害者、迫使对方作出反抗,它的实际危害性被大大低估了.

当我读到本书的相关章节时,不由自主地想起20xx年10月,一名女教师在家访途中被陪同男生掐死的惨痛事件.在对学生丁某逃课去网吧的违纪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后,这位敬业负责、新学期刚调来的优秀班主任还努力争取家庭的配合.因电话联系家长未果,她便骑自行车载着丁某一同家访.途中,17岁的丁某谎称父母不在家、只有爷爷在果园干活将毫无防备的老师骗至山上……(详见浙江频道10月28日<<丽水缙云县一名中学班主任家访竟被学生杀害>>等报道)用"隐蔽的"不难看出,被充当"向导"的丁某对班主任会怎样向家人"告状"、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家法"有着难以预料的恐惧.同行中,源自身边这名女教师的恐惧和焦虑不断在发酵、不断折磨着丁某的神经.终于,在即将到家、让自己颜面扫地的一幕出现之前,心理崩溃的丁某转而对"恐惧源"实施了反抗.假如这位女教师懂得"隐蔽的"的危害,惨剧也许就可以避免.

所谓大道至简.非沟通的"四要素"模式并不复杂深奥,关键在于有意识地在实践中依次运用好以下四个步骤:

观察——明了正在发生的事情、对方在干什么并客观加以陈述(比如,本周三次数学作业你两次没交也没有说明理由);

感受——表达"难过""开心""气愤""害怕"等基于观察的感受( 比如,我不满意);

需要——告知那样的感受是出于内心何种需要( 比如,因为我需要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请求——明确告知希望对方怎么做(比如,请补交前两次的作业以后要按时完成).

非沟通的精髓在于对这"四要素"的察觉,运用时则可以根据需要作出调整而不是固定不变.借助这"四要素"诚恳、清晰地表达自己,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借助这一沟通模式学会倾听,用心体会对方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并予以帮助.

"观察"是非沟通模式的第一个要素,但不幸的是我们平常在沟通中往往将观察和评价(包括批评、归类、比较等)混为一谈.我们自以为在表达观察的结果,实际上却是主观评价、甚至武断地给对方贴"懒惰""不负责任""自私"等种种负面的标签.

比如:学生做错了2道题目.有的老师会说"这种题目还做错,真笨".这样的表述并非是在指出学生的错误(观察),实际表达的是老师主观的感受(连不该错的都做错了,我很不满意)和评价(你是个笨家伙).对观察结果的正确陈述是"这次布置的N道题,你做对了N-2道,做错了2道".非沟通模式并非要求我们不作任何评论,而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即使要评价也要基于特定的事件和环境而不要绝对化甚至拔高到人品、道德的层面上去.如果不能将评价从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察"中剥离出来、哪怕评价中包含着我们的需要和请求,那么对方将倾向于关注批评等评价性信息而可能对我们的需要和请求弃之不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摩提说得好:"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大多数人在不顺心时习惯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听到批评时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抗;在沟通中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考虑问题.非沟通则非常强调通过观察和倾听体会双方的感受和需要.当别人批评、指责自己时,不是条件反射式地反驳对方,而是通过倾听,帮助对方从杂乱无章的表述中找到其真实的感受和需要;同时也能诚恳、清晰地表达自己.这样,双方的真诚和爱就会自然流露,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冲突和.

<<非沟通>>还涉及到如何避免过分自责、合理地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自己遭受伤害、解决内心冲突以及正确表达感激等内容,视野广阔、论述独到.在作者看来,非沟通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方法,也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让爱融入生活",让每个人实现既丰富他人生命、也更加欣赏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标.这也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非沟通>>读书笔记5

本书的第4、5章都是和感受有关,第4章主要分享的是如何体会和表达感受,第5章分享的是感受的根源,本书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和词汇帮助我们去理解【感受】,这点对于读者很友好.

关于"感受",在大二的个案工作课上,老师的讲解和,让我开始对"感受"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我目前看来,学会觉察感受,并表达出来,是内在成长的第一步.

第4章一开始,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从来没有人问过他的感受,人们认为感受是无关紧要的,大家是被鼓励着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

作者接着分享了几个小故事,有作者小时候因为老师提出的"男孩子不要胆小怕事"的观念,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害怕,哪怕手受伤也忍痛打了一个月的棒球.也有在非研讨班上,一个太太表示自己的丈夫仿佛是一堵墙,太太希望丈夫能多体贴她,但是她运用的是指责的说法.

通过几个小故事,作者引入观点:非沟通鼓励表达内心的感受,因为这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随后作者提出我们需要区分"感受和想法".以下是想法和感受区分的例句.

1、想法:我觉得我吉他弹的不好.

2、感受: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很郁闷/烦透了.

作者还提出,当我们说:"我觉得",常不是表达感受,而是表达想法.也有很多词语是表达想法,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打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束缚、被欺负、无人理睬、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被忽略.

我觉得十分有趣的是,作者还分享了表达感受的词汇表,十分有用,表达感受需要有丰富的词汇,这样更好的觉察自己细微的情绪和感受,作者把需要得到满足和没有得到满足的感受分了两组.

作者认为非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读到这里,我霎时间想起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和应对方式,翻开图表,我发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如同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我们往往看到只是冰山表面的行为和应对方式,其中萨提亚的应对方式有4种,讨好、指责、打岔、超理智,4种应对方式是有4种表现姿态的,如图所示,我自己有觉察过,我常用的应对姿态是指责.

在相关的培训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深刻,"没有所谓的xx型人格,有的是应对姿态,不要用理论把人定义了".而且我们每个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对姿态可能互换,比如像我常用的应对姿态是指责,但面对更高压的一些环境,我对应对姿态就有可能变成讨好.

回归本书,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和非沟通都共同提到了,行为、事件带来感受,但导致了感受的是,我们内在的观点、期待还有需要(渴望).

前不久发生了一件让我情绪崩溃的事情,过后我用冰山理论来回顾自己的心理过程,的确有帮助我觉察到自己的需要.

事情的起因是我得知我申请的你我伙伴平台"性教育种子讲师"的电子证书没有通过.当时,我内心首先是不相信,然后我通过文字的方式和你我伙伴平台的工作人员不断地解释、说明自己的原因.(行为)

对方的解答让我无法不能接受,我在文字中表示,因为准备性教育实践课程,我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没有通过审核这件事情,让我感觉十分受伤,难过,而且从对方的反馈来看,似乎是我在指责ta.(应对方式:指责)

我首先是生气,接着开始难过,感觉十分的委屈.(感受)伴随着这样的感受,我哭了,而且是嚎啕大哭地给朋友打电话,说自己是多么的委屈和悲伤.(行为)

一段时间过后,我冷静下来,我思考,我为什么崩溃得大哭呢?

我认为我这么认真地学习完全课程,完成了将近20xx字的作业,还完成了一次我自己还算满意的性教育实践课,我应该被肯定,应该要通过审核,应该取得证书,这才是有价值的.(观点)

对ta人,我期待对方对我的付出和努力学习的肯定,对自己,我期待拿到这个证书.(期待)我渴望自己被对方肯定,被对方认同.(渴望)

那关于自我的部分,我还是不太能够理解,所以没有写到这个部分.当我一点点挖掘自己当下爆发的情绪背后的观点、期待、渴望,知道自己需要的是被认可,那我就可以自我给予,觉察感受后开始更好的自我关怀.作者:有时也是慢热的.

<<非沟通>>读书笔记6

非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希望我们达成的是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我觉得导致沟通失败的原因是不懂得换位思考,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沟通方式,语言的表达没有以尊重对方为前提.'非沟通'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进行对话.接纳并理解别人的质疑,理解他人,但这绝不是软弱的代名词"

<<非沟通>>向读者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非沟通>>强调,首先必须专注于自己的需要.我们有时会责备他人,这其实反映了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如果被责备的那个人恰恰是我们自己,那么言下之意便是"我们已经做出的事情不符合我们的需要“.

很多时候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总会比较激进.至少我之前是这样的.但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会先问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去沟通.尤其是有人说我不好的时候.后来发现当你真的听进去思考了你会发现很多人家给你的批评其实是你内心想要提升的道路.当你了解了自己的需要然后去聆听(不管好坏)这样你们才能真正的做到意义上的“沟通"而不是自说自话.

<<非沟通>>读书笔记7

为什么费尽心思教育孩子,却视你为"仇人"?

我家女儿刚满一岁,亲戚朋友都夸她乖,不哭不闹很为父母着想.说这些的同时,还会列举自家孩子的各种不省心的行为,比如,要什么不给就大哭,一直要抱着做童车都不行等等.其实我想说,并不是我家女儿不哭,而是我了解她的需求,在她哭之前就满足了她.

只要有孩子的父母聚在一起,总会聊一些孩子的话题,大多会抱怨孩子让自己生气的种种行为,常用形容孩子的词语也多是,皮的很、不听话、烦人等,归结一个词就是"熊孩子".而孩子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反抗防御是常用的交流方式,仿佛和父母有仇一样,非要对着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熊孩子呢?我们的教育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

1.单向"教育"

很多父母认为育儿的主体应放在孩子身上,重在"教育"子女,要求孩子学习好、懂礼貌、多才多艺,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点——育儿的主体应该是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我们才是更应该关注的人,因为我们负责教.中国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又有身教远胜言教的说法,可见老祖宗早就参透了这个道理,只不过我们在继承的过程中变味了.想让孩子学习刻苦,首先父母要爱学习,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先让孩子培养兴趣,父母自己没有兴趣爱好,又不愿意花精力去培养,那么教育子女还有什么说服力.

还有的父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你自己都做不到,为什么要逼孩子去做到?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使之产生逆反心理.

2.一味认为孩子不听话

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就说孩子不听话,却没有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当孩子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不是去询问倾听孩子的需求,而是批评孩子,久而久之会有两个结果:要么孩子什么都听你的,变得没有主见,要么不在和你说自己的想法,拿你的话当耳旁风.

3.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很多孩子是老人在带,相对于父母而言,老人更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在他们的观念中,吃饱穿暖就是带孩子.而真实情况是孩子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情感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留守儿童会有心理问题,长时间的和父母分离,孩子没有归属感、安全感和信任感.

4.过分的娇惯

现在,有一种新的情况出现了,父母太娇惯孩子,孩子说怎样就要怎样,不然就大哭大闹,父母显得很无奈.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在孩子小的时候认为某些行为好玩,不加以制止反而鼓励,形成了模式即使长大了也很难改过来.

另一方面,孩子为什么喜欢哭?一个是他的需求没被满足;另一个是,他习惯了用哭的方式来让你满足他的需求.孩子很敏锐,在几个月的时候就能记住奏效的行为方式,一旦他觉得哭很有用,就会反复使用这一策略.

5.沟通方式

看到很多家庭的沟通方式,没说几句话火药味就上来了,很多时候问题很小,但是沟通的结果很严重.那些因为鸡毛蒜皮的事而想去的离婚的,多数是沟通出了问题.

父母通常都有一个习惯,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比较,别人的孩子都是优秀的、聪明的、乖巧的,自家的总是笨的、不听话的、让人担心的.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和敏感的,你的比较、批评、责备和命令在达到目的的同时,也会引起孩子的反叛和自闭.

正是父母的这些教育方法,让更多的"熊孩子"出现,是时候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了.<<非沟通—亲子篇>>给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它提出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是尊重和合作,给出解决合作问题的七把钥匙,并分享了大量的故事.我是看过<<非沟通>>这本书的,书里建议的.沟通方式解决了我多年人际交往的问题,当我有了孩子之后就买下了<<非沟通—亲子篇>>这本书.它果然没让我失望,书里不仅有理论知识来端正我们的理念,还有方法剖析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和很多外文译书一样,它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工具,让父母们实践起来有章可循.难怪会被<<正面管教>>、<<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非沟通>>三大畅销书作者同时推荐.

<<非沟通—亲子篇>>是由苏拉·哈特和维多利亚·霍德森合著的,两人从事了40多年的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写着本书之前,曾一起合著过<<教室里的非沟通>>这本书.两人一起合作写作了20多年,既是挚友又是合作伙伴.苏拉·哈特更是CNVC(国际非沟通中心)的认证培训师,为将非沟通融入家庭和学校教育做除了重大的贡献.

<<非沟通—亲子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来阐述理念,认为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就是尊重和合作,并提出合作出现的问题;第二部分给出七把钥匙来解决合作的问题,这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第三部分是关于家庭合作的大量案例分享.修正观念提出问题、给出方法、案例证明,这样的内容安排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一步一步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育儿解决方法.

1、尊重和合作是根上的问题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尊重"和"合作"的概念,家长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行动,如果孩子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就会觉得孩子是错的、不好的,然后就使用父母的权利让孩子屈服.

在小的时候,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常常会问"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而现在我们不会很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小时候有这种想法是因为,那时我们常常被告知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父母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我们想法,更不会顾及我们的感受."这是为你好"是最常见的说辞,以此来硬性塑造我们的是非观.所以,好坏就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这就是"控制型育儿方式",父母长提出一些要求和命令,当孩子反抗时,就会使用威胁惩罚、奖励承诺的方式来让孩子服从.这种育儿方式没有尊重和合作,只有要求和命令,父母主导一切,带来的只有争吵、伤害.

"合作"就是要一起完成某件事,强调一起而不是单方面的;"尊重"是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需求.孩子太小不会表达时,常用哭泣来传达他的需求,大孩子可以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他们的需求.但有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这时候父母的耐心和关注是至关重要的.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事,让我重新认识了老人带孩子的弊端.一个大概2岁的小姑娘,在奶奶抱着进小推车时,脚踩在了小推车前面的扶手上,老人照着小姑娘的腿啪啪打了两巴掌,小姑娘疼的哇哇大哭.在老人眼里就是小孩不听话,为什么不好好坐,但对于孩子而言,她就是想用脚踩着玩一玩,本性使然她没有这么做不对的概念.如果时间紧,老人完全可以和她沟通要早点回家,或者重新抱着腿塞进去.这种打骂的方式,只会让她更想这么做.

如果想让孩子和你"合作",我们就需要更科学的育儿方式"赋权型育儿方式".当父母提出的要求孩子不同意时,父母应通过倾听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感受,找到孩子真正的需要,然后和他们一起寻求让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用这种方式让孩子融入进来,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学会解决问题、决策以及承担责任.这两种方式,"控制型育儿方式"短期内更有效,后期弊端较大;"赋权型育儿方式"前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孩子的长期发展.

2、摒弃坏习惯,非沟通

一天晚上,你正在看球赛,儿子在旁边玩.你正看得激动的时候,儿子也玩嗨了,各种叫唤你非常生气.

"你该去睡觉了."

"不嘛,我再玩一会."

"那你小声一点,我听不见电视的声音了."

"好."一会孩子又控制不住大叫起来.

"已经很晚了,现在就去睡觉!"

"你怎么不去睡觉,我就不."儿子继续玩的起劲大叫.

你抱起孩子就往卧室里送,孩子哇哇大哭,你错过了一个精彩进球,儿子也没有玩的成.

换一种方式,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你该去睡觉了."

"不嘛,我再玩一会."

"儿子,我知道你玩的正尽兴不想结束,我也想看电视,这场球赛对我很重要.所以可不可以想个办法让我们都能如愿."

"好吧,我同意你的提议."

"你再玩10分钟就去睡觉,或者去卧室玩,你觉得怎么样?"

"嗯,那我我去卧室玩吧."

客厅清净了,你看到了喜欢的球赛,儿子玩到自己的玩具.

这两种结果无疑你更喜欢第二种,这就是非沟通.但是生活中我们常常按照第一种来行事,因为当别人与我们意见不一致时,我们会失去耐心被自己的情绪所操控.很多时候争吵,只是想证明别人的错误,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已经违背了沟通的初衷.

<<非沟通—亲子篇>>针对沟通问题,提出了两种语言"长颈鹿语言"和"豺狗语言",两者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其中,长颈鹿语言就是基于尊重和关心每个人的需要的非沟通语言.他强调先倾听对方的意愿,在了解对方需求后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请求,是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激化冲突的语言.

长颈鹿语言: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举个例子,你的另一半最近经常出差,回到家不陪你和孩子还打游戏,你知道他这是在解压,但是你很气愤.这个时候为了不发生冲突,你可以用长颈鹿语言来表达.

"亲爱的,非常开心你能回来,但当我看到你这么久回来后还在打游戏的时候,我很难过很孤独.因为我和孩子都需要你的陪伴.我希望你回到家可以多和我们交流,和我们在一起你同样可以缓解压力."

当你这样说的时候对方会有什么反应?想吵起来都难吧.

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达的过程中要区别开"批判"和"观察","想法"和"感受","请求"和"要求"这几组概念.比如上面一个例子,如果在说感受的时候说成了"我觉得你很自私,一点也不顾及我和孩子的感受"结果会是怎样?对方一定会觉得受到了攻击,立马拉起防御系统并对你进行反击,以证明自己不自私,没有不顾及你们的感受.这时候只是情绪的碰撞,无法再解决问题了.在你提请求时,也不要提不明确的或无法执行的要求,这会阻碍你的目标.书中也给出了其他几组词语判断的方法,供读者参考.

03营造家庭氛围,善于利用工具

有一天,我不满老公的一些做法,一直叨叨的抱怨他.有一瞬间,我感觉这个情形很熟悉,这是幼年时我妈妈对爸爸做的事.我是不赞同这种做法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有这个习惯.可见,童年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你的潜意识.

从孩子会模仿开始,父母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比起谆谆教导,孩子更容易受"父母做什么"影响.所以,很多长辈会给小辈们讲自己的经验教训,小辈们照着做的少之又少,反而会按照长辈的行为方式形式.

<<非沟通—亲子篇>>另外一个亮点就是给出了很多工具,家庭会议、长颈鹿和豺狗游戏、丰盈生命之体验等等,都是可供实践的.家庭会议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工具,有些家庭每周都会举行一次,在会议上分享最近的成就或故事,提出问题,全家共同讨论解决方案等,是家人交流沟通的好机会.

和<<正面管教>>类似,书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记住就行了,都需要在生活中反复的练习和总结,如果不实践对亲子关系的现状并没有什么改变.所以,在书的最后分享了很多真实的故事,在故事中可以找到自己的痕迹.

很多朋友都有这么个现象,朋友都说他性格很好,但是和家人在一起就很暴躁,没有说几句话就要跳脚.这类朋友和家人生疏,和朋友亲密,把刺对着家人,把温柔给别人.这是因为在家里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只能转向外界寻求这方面需求的满足.父母自认为的好的物质环境、好的学校、优质的资源,却不能让孩子感到你对他的好.

<<非沟通—亲子篇>>告诉我们安全感、信任感和归属感,也是家庭必要提供给孩子的,给与尊重,并在孩子成长过程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责任、有爱的优秀孩子.

<<非沟通>>读书笔记8

前言:8月新起点,本想要洗心革面潜心学术,到了自习室坐定,目光所及,看到这本<<非沟通>>.再度偏离初衷,花了数小时读完本书.内容不见得多么精深,方色彩也没有很浓厚,但看完之后结合生活实际反观自我,多少习得些沟通技巧.这里摘录部分内容,如果能产生一丢丢的积极影响,也算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

关于评价和比较: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直接说出我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地归咎或指责他人.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比较也是一种批判,蒙蔽了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区分观察和评论:

观察是对客观现象的描述,而评论是主观的价值判断.将二者混为一谈,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现代社会,静态的语言和动态的世界不匹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非沟通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而是主张在特定的时间和情感中进行观察,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区分看法和感受:

看法是对事物作出的价值评判,感受则是内心的情绪起伏变化.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示弱及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助于解决冲突.

提出具体的请求:

抽象的词汇无助于认识自我,我们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对他人的批评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社会文化的设定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然而,如果我们不重视自己的需要,别人也不可能会.直接地说出需要,更有可能得到积极回应.在沟通中,明确谈话的目的,明确地提出要求而不是表达感受.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需求表达的越具体越清楚,我们越有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当对方给予反馈,我们应该表达感激;当对方不愿反馈,我们应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要.

参加集体讨论时,一定要明确地说清楚我想要得到什么样的反馈,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树立明确的标杆,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

充分表达愤怒:

我们生气的原因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是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在于我们对他人的评判与指责.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充分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深呼吸;2.留意我们对他人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清楚表达自身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学会倾听:

不带任何成见地去感受变化,全身心去倾听.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他会觉得很惬意.当对方得到充分聆听,气氛将变得轻松,他会停止谈话.

当我们痛苦地无法倾听别人时:1.体会自身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情感的奴隶(我们要为他人负责,要使他人快乐)-"面目可憎"(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可贵)-生活的主人(为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感受负全责)

<<非沟通>>读书笔记9

语言是工具,沟通是能力.如何让表达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我们需要刻意学习一些沟通的技巧.

而从<<非沟通>>这本书中我所获得远远不止一些「技巧」.

我有时很苦恼为什么尽管好好说话但是仍然无法和对方持续的沟通下去,于是朋友向我推荐<<非沟通>>这本书,还告诉我这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用这套方法帮助不少的个人、种族和国家解决了沟通问题和地区冲突.

读完之后收益很多,遂将其中要点整理出来.

书中用理论和案例结合的方式为我们介绍了非沟通的四要素,它们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四要素的的第一项是「观察」,它的大意是:「我们要学会观察并优先表达出自己的观察」,这一点十分重要,为什么会出现沟通,那是因为我们经常在沟通中刚开始的时候说出的是评价而非自己的观察.评价不一定是事实,而我们眼睛看到的才是事实,也只有基于事实去沟通,我们才有沟通的基础.

屋子里很乱,妻子回到家开口就说:我的天呀,家里跟猪窝一样,你整天就知道玩游戏也不收拾屋子.

你也很无辜,第一:家里只是有点乱,哪有猪窝那么夸张;第二:我也没有整天玩游戏.

所以在这个例子中妻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评价(猪窝就是一个评价),评价是有失偏驳的,可能会让你很火大,这句评价就是沟通的开始.

如果妻子只是描述一下自己的观察:有两件脏衣服在沙发上,客厅的地上有瓜子壳和花生壳,两个垃圾桶都满里,家里的卫生实在太差了.听到妻子这么说的你应该都会很不好意思的开始打扫卫生(当然我知道实际并不会这么顺利).

在这个例子里,妻子说的话是不是不会让你感觉反感,因为妻子在描述自己的观察,这些观察都是事实存在的.这是一个非沟通的开始.而当别人在像我们描述观察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仔细的体会他们的观察.

另外,随便给别人打标签和评价都会让人不舒服,我们只需要在开始的时候把我们看到的事实描述出来就够了.

当我们表达出自己的观察后,我们接下来应该描述这些观察带给自己的感受

妻子说:看到垃圾都在地上,我觉得屋子卫生很差.

例子的中的妻子通过事实描述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作为丈夫应该去体会这种感受,然后询问妻子的需求.

丈夫说:那我现在就开始打扫卫生吧

妻子说:是需要打扫卫生,所以我们一起来个大扫除吧.

妻子此时已经明确了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和请求(需求:大扫除;请求:和你一起).

这是一次非常友好有效的沟通,不仅气氛融洽且有了实质性的好结果.

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有多少因为沟通而产生的冲突,而这些沟通又有多少因为我们没有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实,随意的进行评价、夸大事实、给别人贴标签;同时我们作为被评价的一方也没有学会剥离那些评价而关注对方的真实需要,我们放弃了探寻真相,只想逞一时口舌之快.这样的沟通下去,永远也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

非沟通也不仅仅遵守着四个要素就可以了,作者还在书中说了几个要点:

 1.我们不要成为情感的奴隶

我们不需要为他人负责,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不要觉得牺牲自己来满足别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倾听他的伤心事,但是不要责备自己,我们帮助别人是出于关心别人,而不是愧疚或者别的东西,这是一种自由而快乐的行为.

非沟通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即表达自己又关心别人.

 2.非沟通的关键点在于我们要爱自己

非沟通的关键点在于我们应该与自己达成和解,如果希望在对话中关注别人的感受,我们应该从爱自己开始,因为爱自己我们才会在沟通中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把这些都掩盖起来.

 3.要警惕感谢,感谢别人有时候也会被别人当成是语言

有些人的感谢会让别人很有压力,因为他在感谢时只会说「干的漂亮」之类的话,上级对下级这样说,下级会感觉到压力.所以在像别人表达感谢的时候,除了说一些感谢,还应该描述他人做了什么给自己带来了有益的影响.例如:谢谢你,幸亏有你陪我,否则这么黑的夜路我可回不了家了.

 4.合理的表达愤怒

非沟通不意味着我们要压抑愤怒,相反我们更要表达我们当前情绪的状态,我们要很明确告诉别人我现在很生气,而我的需要是.......合理的表达愤怒才能使愤怒得以安放.

 5.惩罚有局限性,而如果敞开沟通则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小的时候因为做错事,经常会受到父母的惩罚,但是受到惩罚后并不会收敛自己的行为,有些事情就算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还是要去做,逆反心理就是在这样的循环里生长出来的.也许家长和孩子来一场非的沟通,明白孩子的需要和诉求,结果会比惩罚之后的结果好得多.

成为一个会沟通的人,别人才会向你敞开心扉.沟通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学会使用非沟通的方法,不要让伤人的话出自温柔的口.

这就是我读<<非沟通>>这本书做的总结笔记,其中还加入一些我自己的读后感.

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对你的沟通也有帮助,那么推荐你读一读原著.

最后,特别感谢<<非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非沟通>>读书笔记10

听到批评,你会有什么反应?

一般人都会条件反射式地申辩、退缩或反击.

这是因为我们常常把"我"和"我的行为"混为一谈,认为批评的声音=否定的声音.故被批评时,就觉得受到了他人对自己的否定,容易恼羞成怒.

但造成你不开心的原因,也许和他人的言行有关,却并不是你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你自身的需要.当被批评时,你失落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因为你看重他人的信任和认可.

如果打破习惯性防卫,开启绿灯思维,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和需要,而不是下意识地进行反驳,我们便能对自己和他人产生新的体会.

同样的,当我们试图批评他人时,也要意识到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暗含了我们未被满足的需要.

但如果通过批评来表达主张,对方的反应往往是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辩,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鲁思贝本梅尔

<<非沟通>>读书笔记11

作者还列举了四种异化的沟通方式,来看看我们自己有没有踩过雷:

a.道德评判: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警惕对他人进行分类和评判,比如"地域歧视"、"贴标签".

b.进行比较: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我们对人对己的爱意.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作比较."——Dan Greenberg<<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

c.回避责任:成长环境、他人行为、上级命令、同伴压力、规章制度、无法克制的冲动等等都是回避责任的借口.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同样我们也不用对别人唯命是从,要意识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

d.强人所难:可以提出请求,但不要威胁或强迫他人.如果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所以要确保我们清楚地传递了并不想强人所难的.

"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逃避惩罚,那他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非沟通>>读书笔记12

已经学习精武门有近一年的时间,发现自己在沟通方面还是短板,沟通的书籍确实也读过好些本,虽然说话水平有那么一些变化,可是与王老师而言相差甚远,有段时间特别痛苦,想要放弃继续精研精武门的销售技术!刚刚好今年好友asai做了NVC的读书会,这本书已经读了有9遍了,对于一些句式心理也清楚,只是遇到一些特定的场合也用不出来,这次读书会上,发现原来还是练习做少了,凡学习离开了特定环境的刻意练习,于我们而言只是知识而已,成不了自己的技能.于是发心再一次做NVC的读书分享!每次于我而言,都是收获呀,也希望这次的深度整理,能带给自己不一样的灵感!感恩asai,为了我这次分享,给我的建议都非常棒!

NVC第一章节有讲到这样一段话,让我在第10遍读得时候感触非常深刻

非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这段话是结合了学习的王老师的课程之后,才如此深刻的理解NVC的价值,发现老师讲得销售过程中如何做到所谓真实和善良,这段话让我脑洞清奇,那一刻脑袋里回想的都是王老师的说话的语调、语气以及措词,无不是围绕观察、感受、需要、不反驳…

NVC的四个要素就是①观察②感受③需要④请求,步骤分解的话就是四个过程:

①什么是我的观察(我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②我的感受如何(情绪,赞同?不赞同?)

③我有哪些需要(或者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④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NVC的精髓就在于对其四要素的觉察了.

第二章讲到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沟通,列出了造成人与人之间有心理隔阂的原因

道德评判.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就会被看做邪恶或是不道德的,而恰恰这样的对他人的评价反应的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带来敌意,即使最后他们接受了建议或者批评,做出让步,但通常是不甘心的,会让对方显得不那么友好.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价值判断和道德捆绑在一起,两个是的部分.这方面还是需要多做练习才能运用自如.

进行比较.比较的时候,会让自己觉得活得很惨,让人心情低落.

回避责任.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你让我"这一短语.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因为很多时候人的嘴还是比行动快.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样回避性的语言用负责任的语言替代,比如:我选择____是因为我想_____

强人所难.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要求,特别是对孩子的时候,语言中暗含着威胁、评判、命令、指责等,比如,你不这么做,我就会(施以惩罚).书上说,我们可以提出我们的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盛气凌人并无济于事.书中这段非常值得深思

"不应该"、"应该"和"不得不"这些表达方式特别适合这个目的: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的奴隶和好的部下.

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第三章,如何区分观察与评论?书中没有做太多的描述,给出了一些例子,我读了很多遍,还是会犯错,做的好的地方在于,有觉察了,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观察他人的行为做到不评判、不指责是蛮难做到的.我感觉犯错误的原因在于,日常生活中在听方面还是非常表面,根据自己的认知分类挑选所听的事物,实际是以自己为中心,听取对自己有影响的话,并没有真正在听对方在说什么.就像精武门课程里,王老师一直讲要有mind,老师反复强调mind的重要性!我想这个就是观察的魅力.练习可以参考NVC实践篇和第三章结尾部分的题目,我感觉还是不够.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是NVC第二个要素.生活中我们更多的被鼓励去听从权威而非自己.于是更多的人会习惯性的考虑"别人希望我怎么做?""别人对我的期待是什么?"而忘记我的感受,我的期待,我需要,我就是从这样一个怪圈中慢慢走出来,去看见自己的真正的需要,真正的感受是什么.而这里的难点就是如何去区分"感受"与"想法"!感受是向内的,心理反应,是感性的;想法,是大脑的,思维,思考的结果,理性的!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多做一些练习去区分感受和想法的差异,目前对我来说,我也无法用语言或者文字清晰的表达出来.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当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个选择

责备自己.认为自己犯了错,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指责他人.第一反应驳斥对方.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当我(听、看、回忆、想等)_______,我感到____,因为我需要/看中____?

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当你(看、听、回忆、想)_____,你感到_____吗?因为你需要/看中____?

第六章请求帮助

开篇讲到,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对方,我们希望他做什么.这个请求越具体越好.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明确谈话的目的,请求对方的反馈,并表达感激,了解他人的反应.这里要注意请求和命令的差异.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那也是命令.

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们说"不",我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六个章节到这里,其实还是讲得NVC的理论框架,就像一根根骨头,整理这些资料挺乏味的,脑袋里面空空的.下一篇从第七章节开始,讲NVC血肉与灵魂.真正做到爱的语言,不下苦功夫估计很难做到,特别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但相信勤能补拙吧,十遍不行就二十吧.

<<非沟通>>读书笔记13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本书,感觉自己对于本书的理解还有有许多有待加深的地方.

这里就简单地写下自己看完本书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吧.非沟通鼓励我们以充满爱的方式去和他人沟通,加强联系.这其中离不开非沟通的四个基本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其中有几个部分对我个人来说,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是在沟通的时候要更多地关注自己以及他人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不经意间所带来的语言的:二是注重倾听的力量.很多时候,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判断等,但是也许他人需要的仅仅只是得到充分的倾听,得到来自别人的理解和认可;三是要更多地关注自身.当我们表现不够完美时,我们往往会陷入自责和内疚当中而忽略了对自己的爱.另外,如果我们只是出于内疚、羞愧的心理去做一些事情,效果通常比不上我们发自心底的出于对自己的爱,出于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目的去做的事情.转变对自己评价的方式,让生命之花绽放.

最后,非沟通自己想要做到完全地理解以及日常工作生活的融会贯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正如本书结尾所说的,值得做的事情哪怕做的不好也是值得的.

<<非沟通>>读书笔记14

在读<<非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沟通没有认识和理解,想着肯定是本鸡汤书,看看总是有好处的.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地描述下来.要成功地进行非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其次,"爱自己"的观点给我很大的震撼.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有一点完美情结的缘故吧,很容易自我生气,自我纠结.作者的疏导,确实让我很受益.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生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或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看来这本书还是要多看常看,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沟通>>读书笔记15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如果我们只关心别人说了什么,并考虑他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

我们是在诊断人—我们并没有倾听他们.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的体会他人,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非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他人主动表达自己.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地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

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使谈话生动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倾听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非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

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来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

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看了《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的人,还看了:

电话预约的销售技巧范文

【电话预约的销售技巧 第一篇】电话预约作为一种重要的销售技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通过电话预约,销售人员可以有效地与潜在客户进行沟通,提醒并确认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从而提高销售成功率。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技巧和范文示例,帮助销售人员在电话预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一,准备充分。在进行电话预约之前,销售人员

电话调研技巧和话术怎么写及范文

【电话调研技巧和话术 第一篇】电话调研技巧和话术一、引言电话调研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调研方式,通过电话与被调查对象进行交流,获取调查数据和意见反馈。电话调研技巧和话术的运用对于调研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调研前准备、电话沟通技巧和话术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二、调研前准备1.明确调研目

汽车销售客户接待技巧怎么写及范文

【汽车销售客户接待技巧 第一篇】汽车销售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良好的客户接待技巧非常重要。一位优秀的汽车销售顾问需要能够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信息和建议,以帮助他们做出最佳的购买决策。下面是一篇关于汽车销售客户接待技巧的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汽车销售客户接待技巧随着汽车市场

普通话考试说话我喜欢的季节范文

【普通话考试说话我喜欢的季节 第一篇】我喜欢的季节是春天。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之一。当大地从严寒的冬季苏醒过来时,春天带来了温暖的阳光和和煦的风。春天的天空湛蓝,白云朵朵,和煦的阳光轻轻地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整个大地开始被鲜花装点,各种色彩的花朵竞相开放,芳香扑鼻。我喜欢春天的

教师资答题技巧怎么写及范文

【教师资答题技巧 第一篇】教师答题技巧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需要回答学生的问题。如何高效地回答问题,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保持教学秩序,是每位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巧。本文将就教师答题技巧进行探讨,并给出一些范例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回答学生问题。首先,教师回答问题时需要注意耐心和尊重。当学生提问

最新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