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文档

请联系客服

一、找不到需要的文档,请联系客服

各种述职自查等报告、工作学习计划总结、表扬信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申请报告、发言稿、新闻稿

活动策划方案、演讲稿、推荐信、保证书、读后感

合同协议、倡议书、等各种条据书信

二、微信客服

欢迎收藏本站,按 Ctrl+D 即可将本站加入收藏夹。
祈祷工作报告网qdbeian.com > 作文大全 > 小学作文

“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对传统作文教学的突破二十篇

2022-04-28

“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对传统作文教学的突破二十篇

小学作文】导语,我们大家眼前所阅览的此篇文章共有76996文字,由乐佩亚专心修正后,发布到祈祷工作报告网 www.qdbeian.com!评价,读音píng jià,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对传统作文教学的突破二十篇欢迎大家一起学习!

“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对传统作文教学的突破 第一篇

辽宁省凤城市东方红小学校长包全杰同志自1981年以来,领导全校教师进行作文循序训练实验。经过 两轮、十四年的不懈努力,这项实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一、二年级的学生能在15分钟左右说写几句话 和一段话;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在20分钟左右写出二、三百字的一段话或简短记叙文;五、六年级的学生能 在25分钟左右写出五、六百字有中心、有条理的记叙文或应用文;六年级的部分学生能即兴作文。十几年中 ,很多学生的作文在全国、省、市、县各级比赛中获奖,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发表,被各种书籍收编。199 5年10月,这项实验被评为辽宁省“八·五”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6年5月,丹东市教委将这一实 验命名为“包全杰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

“包全杰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以下简称“包全杰教学法”)何以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笔者认为 ,更新观念,锐意改革,敢于突破传统作文教学成规,是根本原因。

(一)突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占据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多精力 。但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文教学训练要求不明确,没有形成一个科 学的、层次分明的训练体系,作文教学处于无序状态。关于这一点,语文教师和教育专家早已达成了共识。

包全杰同志和东方红小学的教师在探索中,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特点,遵循作文训练的 内在规律,研究出的“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作文训练的“序”的问题,形成了科学的、独特 的作文训练体系。他们将其概括为“一个核心、三个阶段、六步训练。”

一个核心: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提高作文水平。

三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单项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

六步训练:一年级以看图说话为主的说话训练;二年级以看图写话为主的写话训练;三年级以写片断为主 的段的训练;四年级以观察作文为主的观察想象训练;五年级以命题作文为主的篇章训练;六年级以全面达标 为主的综合训练。

不难看出,贯穿这一训练体系的基本思想是: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每一时期、每一阶段都应有目的、有重点地加以训练,应拾级而上,不能越级而上。每一阶段都必须 完成本段的训练任务,为下一段的训练打好基础,攒足后劲。

这个训练体系,为教师和学生规定了明确的、切实的训练目标,也为学校教学管理者检查、作文教学 质量提供了依据。从而从根本上扭转了作文教学无序的状态,变盲目性为计划性,变随意性为自觉性,变模糊 性为确定性,使作文教学步入了有序发展的轨道,保证了学生作文的大面积丰收。

(二)突破了作文教学中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组织学 生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习,要指导学生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能越俎代疱,代替学生学 习,包办学生学习。而以往的作文教学,却没有妥善地处理师与生的关系,把学生引入了认识上的误区:作文 是老师要我做,老师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作文是我为老师做,老师喜欢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与此相反,“包全杰教学法”非常强调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突出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要 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激趣、引路、导法上。同是命题作文教学,教师把审题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谈 立意、谈选材、谈构思,教师适时、适度点拨,通过“点窍”(此为作文的窍门,即关键之处),使学生“通 诀”(了解写作的方法和要领);学生成文(写出草稿)后,师生共同评议,集体会诊,讲评一个,启示全班 。这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思考的主体、写作的主体。

(三)突破了作文从三年级起步的成例

小学作文从三年级起步,似乎已成定律。但包全杰同志和东方红小学教师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悟出了这 样一个道理: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贯穿小学阶段的始终。他 们认识到小学生早期作文训练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因此,他们在一年级便对孩子进行说话、写话的 训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他们告诉学生,作文并不是神秘、高深的东西,作文无非是用文字把自己想 说的话记录下来,作文中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这样,打消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较好地克服了识 字不多给作文带来的困难。

实验证明,从一年级开始作文起步,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二是减缓了作文训练的 坡度。三是满足了儿童表达的心理需要。四是巩固了识字效果,促使学生大量阅读。这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 学生智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突破了“思维——书面表达”的两段式写作过程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包全杰教学法”打破了这种传统模式。下面是东方红小学高年级命题 作文的课堂教学结构(其他年段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与此大同小异):

审题——构思——口述——起草——评议——修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包全杰教学法”把学生写作 过程由两段式扩展为三段式,即在“思维——书面表达”之间楔入了“口头表达”。我们知道,思维和表达具 有明显的差异性亦即不同步性。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分钟内,思维使用的言语(内部言语)可以达到45 0个字,口头表达的速度为150个字,书面表达仅为二、三十个字。思维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 容,视通万里。”这样迅捷的思维速度和广袤的思维空间所产生的思维结果,仅仅通过文字来整理和记录,对 书写技能尚不纯熟、书面语言尚不完善的小学生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另外,思维所使用的工具 是内部言语。这种内部言语具有跳跃性特点。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材料之间缺乏明确合理的逻辑联系 ;二是思维还来不及形成完整的句子形态。在思维和书面表达间增加口头表达的环节,由说到写,先说后写, 至少有这样两个优点:一是口头表达把内部言语转换成外部言语,在转换过程中,使思维得以用比较完整的句 子形式表现出来,使得思想材料间具有了明确合理的逻辑联系,有利于形成书面语言。二是通过口头表达这一 环节,使思维进一步发展、深化,使思维的结果更加清晰,拉近了思维和书面表达间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说 ,东方红小学的“思维——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三段式写作过程,实现了“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的训 练宗旨,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突破了“指导——批改——讲评”的三段分离的教学模式

传统作文教学的全过程被定型为“指导——批改——讲评”。具体说来,是“课上指导——课下批改—— 课上讲评”。这种三段分离的教学模式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弊端:人为地延缓了信息反馈的过程,学生不能及时 获得外界(教师和同学)对自己作文的反馈信息,从而适时修改自己的作文。

“包全杰教学法”的作文教学模式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是不同的。这种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流程不同 。“包全杰教学法”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教师指导——学生构思起草——师生评改——学生修改定稿;二是 时空不同。“包全杰教学法”把作文指导、评改完全放在课堂上(而且是同一节课)进行。这样做有明显的优 点:学生能够及时地从老师、同学两方面获得反馈信息,经过头脑加工之后,能马上对自己的作文加以修改。 更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红小学不仅对学生的草稿进行评议,而且在动笔前,让学生先说自己的构思,大家对其 构思进行评议,这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利莫大焉。

(六)突破了作文指导注重形式的做法

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有两个切入点或侧重点。一是从内容入手指 导学生作文、重在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从形式入手指导学生作文,重在帮助学生解决“怎么 写”的问题。对切入点、侧面点选择的不同,导致作文的质量也有高下之分。传统作文教学偏重于对作文形式 方面的指导而不注重对作文内容方面的指导。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研究作文的具体写法,在指导学生布局谋篇 、遣词造句上下功夫,过多地考虑“炊”的问题,而较少考虑“米”的问题。由于忽略了对作文内容的指导, 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泛、单调,反映的生活面过于狭窄,思想认识水平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和深度,学生作文长 时间地在低水平上徘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后果,已超出了作文教学的领域。久而久 之,学生对周围生活不注意观察、审视,缺少应有的关心和热情,这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包全杰同志和东方红小学的教师对作文指导有着正确而深刻的理解。他们认为,作文指导不应局限在课堂 的小天地里,不能束缚在课堂的40分钟内,作文指导应伸延到课堂以外。他们还认为,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 不是不会写,而是觉得没什么可写和不知写什么。作文教学应首先帮助学生在找“米”上下功夫,然后再来研 究如何“炊”的问题。因此,他们把丰富学生作文内容作为作文指导的突破口,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在这方面,他们主要做了两项工作:

 &n

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第二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素材,学生习作的素材从何而来,从他们的生活中。叶圣陶就曾说过这样的话:“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生活是海洋,生活中值得写的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但小学生往往不去留心观察,以致于到习作时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我们认为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素材,如我们在教学《抹桌椅》这篇作文时,如果只单纯地引导学生去读例作,学生最多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例作用词的准确、生动,而让他自己写,仍不知从何处下笔。为此,我们在课前就作了精心准备,每班让两个学生分别带来了盆和抹布,课上,让一名同学表演抹桌椅的经过,再现生活,引导观察,指导说话,结果学生兴趣盎然,写作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巨大作用,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谁都知道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名篇佳作,且课本的编排也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材料、遗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从中领悟写法,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仿作,实现读写迁移。可以说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的途径是很多的,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发现,善于组织安排,一定会让学生远离“无米之炊”的困境。

关注语言:小学作文教学的新视角 第三篇

许 金 苗

关键字: 作文语言 生活语言 语言定位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作者独到的思想,丰富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强烈的渴求无不依托语言得以展示和传递。学生在作文中的叙事、抒情、说理,也无不通过语言的表达而为大家所感知、所理解。但丁曾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的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的重要。”这个比喻十分精当地说明了语言同作文之间的关系。

然而,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对作文语言仍缺乏应有的重视,教师普遍重内容而轻语言,指导乏力。在教学中,教师虽然对学生作文遣词造句等具体的语句修饰有指导,但是对学生整体的作文语言的发展走向缺乏研究与导引。这种现象的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普遍感到语言是学生自然形成的,只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无法教,以致于忽视了作文语言教学,成了教学上的盲点。其实学生的作文语言完全可以教,而且我们只有重新拾取被我们失落的作文语言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才能涌现出一篇篇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生命力的文章来。

一、开掘生活语言,展现其本色。

所谓“生活语言”,就是学生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习得的语言,处于一种自然状态的语言。由于它来源于生活,因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生活的多彩画面,表现了生活的原汁原味。当前的小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许并不是太深,但对生活的接触面却不能说不广,对社会生活中一些流行语的积累颇为丰富,如语、影视语、流行歌词、大众俚语,甚至还有些流行于孩子们中间的游戏语等等。这些语言虽然有些并不是十分健康、规范,但大部分却是很有表现力。这些语言尽管已经深入学生的语言结构,甚至与其个体生命融为了一体,然而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命题的原因、书面语表达的限制,或者教师评价标准的问题等等因素,并未被开掘而为学生所运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因而,开掘学生的生活语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语言为我所用,这对丰富与发展学生的作文语言大有益处。

首先,顺畅生活语言的运用渠道。教师在鼓励学生运用从名家名篇中积累的好词好句的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运用从生活中所习得的语言,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在命题方面,尽量命宽题、命生活题,使这些语言有用武之地。

其次,开展活动引导关注语言现象。譬如,随着电视节目的丰富,媒体也呈铺天盖地之势冲击着人们的眼球。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进入了学生的生活。为此,我们开展了“走进语”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搜集、品评,明晰了语的档次,如“肠治久安”、“默默无蚊”等谐音语混淆视听、得不偿失,“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自相矛盾、不知所谓,“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明白如话,却又情真意切。在对大量的语语例的评析、讨论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语言的严密性与凝练性,锻炼了一双鉴别生活语言的慧眼。此外,我们还开展过“校园打油诗”、“校园魔鬼词典”、“皮筋儿歌”、“足球术语”(小足球运动是我校的特色)等一系列语言现象的讨论。通过活动,使隐性的生活语言,成为显性的作文语言,增添了其作文的生动性与情趣性。

例如,劳丹栋在《记“乐乐超市”》一文中,较多地采用了招徕市声,使文章增色不少;傅锦超酷爱足球,《精彩的足球赛》一文较多地运用球赛解说词也颇具特色。节选如下:

“小喇叭”蔡霁一边扯着嗓门吆喝着,一边忙着打理生意:“哎,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坐垫,给你带来舒适,给你带来温暖!喏,找你钱,走好……”隔壁的黄月东也不甘示弱,握着贺卡探着身子兜售起来:“小小贺卡寄深情,一元钞票买两张。价格不贵,意义不凡!买几张去,送朋友带去祝福,送老师带去敬意……” 一会儿工夫,我们六(1)班的摊位上早已是人头攒动,生意兴隆了。(《记“乐乐超市”》)

一开赛,我队就气势汹汹地向五(2)班发起了猛攻,想捍卫老大哥的尊严。果然上半场开赛才3分钟,严春琪发出一记角球,在对方球门口制造混战,许攀攀一个挑射,皮球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应声落网。这一进球无疑给五(2)班一个沉重的打击。进球后的我们并不满足,频频向他们的球门施加压力。这不,仅7分钟,陈江川大脚传中,我来一个头球摆渡,张凯迅速插上,一记推射破门。我们的配合如行云流水,给他们的伤口上又撒了把盐。(《精彩的足球赛》)

最后,善于记录生活中的妙语佳言。生活中多的是活的语言教材,比如,形容人胖,“像个柴油筒”;形容人瘦,“肋排骨可以弹钢琴”;形容一种小鲫鱼,叫“豆瓣鲫鱼”;形容一种小虾,叫“糯米饭虾”等等,人们用他们特有的视角和方式形象生动地描绘着他们眼中的事物。就连农村里左邻右舍吵架,唇枪舌战,你来我往也大有学问。择其精彩者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仅仅在于学生记录了生动的语言资料,更在于培养了他们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引导语言定位,张扬其个性。

不同的学生对作文语言的运用可谓千差万别。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格、性格志趣、生活环境、人生阅历都是各不相同的。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语言虽然还谈不上“风格”,但已经显示出某种倾向性。具体地说,乐观开朗的学生,时有幽默语;文静内向的学生,多为细腻含蓄语;老实持重的学生,语言则平实而严谨……虽然不能一一坐实,但大体不差。从整体上看,女同学喜欢用内视角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捕捉自己情感的瞬息变化。如仅仅说了一句“黄蒙瑶,你的胳膊真细”,她便在日记中写下了如下文字:“细?是线细?还是头发细?我的胳膊不至于用细来形容吧?要知道,为了摆脱同学对我‘瘦猴’的笑话,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增肥了!”这是男同学所不擅长的。他们擅长以外视角观照外部世界,来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这一切,是我们以往的作文教学所忽视了的。我们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一些平实的语言常常被我们指斥为不具体、不生动,一些文学性较浓的语言又常常被我们作为范本,号召学生学习,我们使用了太多的“一刀切”。这样,我们的学生渐渐失去了自己喜欢的语言,失去了自我个性,从而也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因而,引导学生找到自己语言的位置,明确发展方向,写作属于自己的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定位,首要一点就是要要让学生明白语言应该表现个性,在作文中习惯于使用哪些有特点的语言表达技巧,尽量地在这方面发展,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个性;还要让学生明白,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委婉含蓄、朴实平常……都是好的语言。教师要教会学生比较阅读。第一,建立自己的作文档案,纵向比较阅读自己的各类文章;第二,横向比较阅读其他同学或同龄人的作文,在审视自己与他人文章的过程中明确自己作文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语言特点的书籍、文章,在命题上采取多题选作、自主命题等策略,使学生作文语言的个性化不断地强化,不断地发展。

由于学生找到了自己语言表达的位置,充分发展了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语言表达形式,其作文语言呈现出一派多姿多彩的面貌。在03届学生中,韩成扬以其山区生活经历为底蕴,叙写家乡人事,语言清新,令人神往;陈映迪心思纤细,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来表现对生活的感受;唐传剑的幽默风趣;陈旭丹的长于抒情;张凯的平易质朴……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唐传剑和陈映迪写作的两个片段:

近了,近了,外婆家到了。“咦,那人是谁?是大舅妈?好像不是。是……”小文通眯起眼睛,竭力搜索着那个人的体貌特征。“小文通,快叫呀!”妈妈在一旁催促着,语气中似乎有点儿不满了。“大舅……不,小……”小文通的舌头竟打起结来。“你今天是怎么啦?”妈妈一面与小舅妈打招呼,一面用异样的目光瞥了小文通一眼。

(《近视带来的烦恼》·陈映迪,发表于《小学生作文》20xx年第8期)

说时迟,那时快,起一根大木棍,朝猪冲去。猪好像知道我赶不上它似的,只是往前冲,连看也不看我一眼。唉,被畜生鄙视,真是失败!都怪我这身肥肉!只跑了几步,我就像一辆破车,只是“呼哧、呼哧”出气,却提不上速度。我一边跑,一边咒骂着:“死……死猪,快……快给我站住!否……否则,老子叫你五……五马分尸,死……死无葬身……身之地……”猪还是往前跑,我太累了,一坐在地上直喘气。猪对我“嗷、嗷”叫着,似乎在嘲笑我:“来呀,来追我呀!”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受此畜生之辱,顿时火冒三丈,抓起棍子朝它冲去。(《赶猪回圈记》·唐传剑,发表于《未来作家报》)

综上所述,关注学生的作文语言,遵循学生语言习得规律进行研究与教学,必将有助于学生作文语言的提高;在作文教学中,把发展学生作文语言作为先导、基础、着眼点,把它作为改进作文教学的切入口来重视,必将给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小学生优秀作文:吹泡泡]吹泡泡优秀教学设计 第四篇

:利用残存的洗衣液吹泡泡是非常有趣的经历,大家也可以学一学哦。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吹泡泡》这篇作文吧。

上午,我吃完早饭,猛然发现有一瓶洗衣液所剩无几。我灵机一动,心想:我得把它利用起来,可以用来吹泡泡呀!

我装了一盆自来水,把洗衣液滴进去,使劲搅拌,它顿时变成了一盆泡泡水。我拿起一根吸管,折下四分之一,扭成圆圈形,再翻来两个画画用的模具,一切准备就绪,我把盆端到院子里,吹泡泡喽!

我先拿出小模具,沾一沾泡泡水,大、小孔之间形成了一片片透明的膜,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我对着它轻轻吹了一口气,不料,泡泡在即将吹出来的时候“啪”的一声,炸了,正好喷在我的脸上。我擦干净脸,来试剩下两个工具,它们以同样的方式来“报答”我的这份苦心。第一轮吹泡泡以失败告终。

第二轮,我向妈妈请教一下,她说不能只放冷水,还要加热水。因为加了热水能使泡泡黏稠,有韧性。于是我拿起水壶“哗啦啦”地把热水倒进去。白花花的泡沫一拥而上,在水中欢快地玩耍。我搬来一张凳子,坐在上面吹泡泡。我拿起一只模具,沾了沾泡沫水,一吹,“呼咻,呼咻”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泡泡满天飞舞,它们的颜色变幻无常,有珍珠白、柠檬黄、茄子紫、孔雀蓝、橄榄绿……它们像活泼可爱的小娃娃,有的紧贴着地面,想是跟地面来个“亲密接触”;有的着急地往天上飞,想是跟广寒宫里的嫦娥聊天;还有的慢悠悠、懒洋洋地低处飘,看样子好像要睡着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制作的泡泡成功啦!

作者:丁奕杨

公众号:优页作文选2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农村作文教学应有农村特色: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第五篇

摘 要: 农村作文教学由于诸多客观原因,教学质量一直不高。农村资源对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而言,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农村语文教师要结合农村特有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农村作文教学 农村特色 教学质量 提高方法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和科研人员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加强素质化,全面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作了艰苦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对进一步深化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和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重点的农村基础教育,由于其特有的各方面教育环境的影响(如:教育投入少,师资较差,早期教育不到位,参加社会活动少等),造成总体上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尽快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因地制宜”,结合农村生活实际。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内容应具有农村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和城市相比,农村小学生活动的场所、项目、器材,开展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相差甚远。农村没有少年宫,没有公园、动物园,学校的各种活动设备简陋。面对现状,很多老师只是把作文指导定位在教室里,几篇范文,学生“依葫芦画瓢”,文章写得空泛无味,缺乏真情实感。因为作文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根本就无话可说,更谈不上“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了。所以长期以来,学生们怕作文课,怕作文,对作文有一种恐惧心理。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真正“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思路,结合农村特有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的写作内容与情感体验,解决学生习作“源”的问题,正如叶圣陶先生格言式的叙述:“必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只有这样,学生们作文时才“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不会害怕作文。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但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习作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写起来比较困难,感觉无话可说。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笔者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它是面向全国的,不可能考虑到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这就为教师在教学中留有一定的空间。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内容教学,而是根据农村的社会、自然和生活实际情况,对作文教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目的就是让作文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所在的农村小学地处洪泽湖畔,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到湖边捕鱼捉虾,观赏湖光水色,观察水鸟,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认识各种昆虫……因为学生们有自己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体验,所以当作文写的是农村方面的内容时,即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就会感到非常亲切,就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形式应具有农村味。语文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习作训练不应局限在教室里,不应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不应有统一僵化的形式,一切都应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城市孩子,为了获取作文素材,可以走进工厂,走进少年宫,但作文课一般来说只能在教室里上,相对于农村而言,城市的空间是拥挤的,是嘈杂的。而农村小学作文课既可以在教室里上,又可以根据需要在更加广阔的室外上。如果写作的内容是小鸟、昆虫等,我们就可以在树林里,在堤坝上上课;如果写作的内容是介绍家乡的土特产,是描写田野的美景,是介绍一种农作物等,我们就可以坐在田间地头上课;如果写作的内容是描写春天的小河,我们就可以坐在小河边上……笔者在指导苏教版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时,习作要求介绍所熟悉的一种小昆虫。笔者并没有在教室里给学生讲解习作的技巧,而是和学生一起奔向田野,奔向大自然,寻找昆虫,观察昆虫。在纯生态的、纯自然的课堂中,我让孩子们把寻找昆虫的过程、观察到的昆虫的外形特征和了解到的生活习性写下来。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的身心是放松的,是快乐的。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们才会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就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农村语文教师更应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农村的生活是非常多彩的,到处都有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应该自觉地把农村多彩的生活融进作文教学,让作文教学具有浓厚的农村韵味。

小学作文教学:作文教学贵在巧 第六篇

?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存在教作文难和写作文难的问题。如何突破这两大难?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师巧妙的指导入手,让学生乐写、爱写、能写、敢写。

?

一、 巧设情境,让学生乐写。

?

孙梨曾说过:“没有真实激动的感情,就写不成好文章。”作文是“言志”“缘情”之物,是展现生命历程、弘扬个性价值的精神旅程。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激活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发积极的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

1、引导回忆生活,激活生活表象,提取生活素材。比如写《一次难忘的经历》,我先利用音像播放一段一对新人结婚的热闹场景,再让学生回顾自己参加婚礼的经历,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热闹场面讲给同学听;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其他一次难忘的经历,学生记忆的闸门打开了,有的加快送葬的场景,有的加快第一次拔牙的惊险等,情感真挚,渴望表达,真所谓“不吐不快”,“情动而辞发”。

?

2、亲历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体验、思考。比如创设活动“钉纽扣比赛”、“吹泡泡”、“贴膏药游戏”等,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全身心投入,全程参与体验,这样写起作文来表达自然有独到之处。

?

二、 巧取内容,让学生爱写。

?

三、 学生在习作时最大的难题是“没东西可写”,如何拓展学生的选材思路?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物。在作文教学中不要被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计划所束缚,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即情即写训练,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作文素材就在身边。如,有一次在每周读报时间 里,学生读《小学生周报》中的十集连载童话故事《渔夫和他的四个儿子》,当读第二集时,故事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悬念,学生对故事产生极大的兴趣,纷纷猜想后事如何。我突发灵感,何不趁此机会让学生也写一写连续剧呢?于是每集故事 听完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想动笔为故事续写,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想像丰富,那架式简直要与同报一比高低。就这样《渔夫和他的四个儿子》刊载了十集,学生也续写了九集,习作 非常成功。还有一次语文课才上半节,天气突变,雷电交加,竟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和冰雹,闪电还劈断了校园中的一棵百年大树,学生感触颇多。我当即更改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尽情体验观察,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将内容写下来,学生个个大有“各显身手”的欲望,平时那作文时紧锁双眉的样子不见了,听见沙少地写字声。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等。比如仿写《匆匆》中优美语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改写《宿新市徐公店》;续写《穷人》;插叙《小珊迪》中珊迪被轧断腿的场景等。

?

总之,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捕捉训练的契机,遍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感悟,促进学生偏方能力的发展。

?

四、 巧妙指导,让学生能写。

?

任何一篇优秀习作都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体,因此在“追寻儿童精神”的前提下“关注写作知识和技巧”是有必要的。比如有的学生胸中有“情”,但纸上无“情”,作品显得干巴巴的。这时老师进行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指导,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又如整体布局,一篇文章怎样安排结构,基本的开头、结尾技巧,这方面的指导有助于把作文写得更严谨、更完美。当然,我们应该摒弃范文讲解式的作前指导,因为那样只会使学生人云亦云,缺少创意。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作后指导”,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待学生初稿后,老师再进行评改指导,而后学生改写或重作,这样既能矫正一些问题,又不至于千“文”一面,抑制学生的创造思维和个性发展。

?

五、 巧用评价,让学生敢写。

?

儿童作文是个体经验、感受的自由表达。他们在自由的时空里表述“儿童”语言,虽然幼稚,但富于情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蹲下来”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周围事物,去思考问题、去评价,而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好”或“坏”来评价。教师应该重视作文评价环节,给学生搭一个“表演的舞台”让学生敢在上面表现(敢作文),享受快乐作文。评价要多采用鼓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不再视作文为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敢于亲身体验作文的乐趣。我是这样做的:除了在学生习作上写出热情洋溢的鼓励语外,还让学生动手编辑班级优秀作文选刊《作文乐园》,刊登班级同学的优秀,鼓励学生给校办的《春苗》栏目投稿,让他们从小体验着当小作家的惊喜和乐趣。作文评价还应该多元化。由于个体不同,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不能用统一的要求去评价。只要有进步,都给“笑脸”或“ ”,并将优美词句,哪怕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刊登在班级“收获园”中,属上自己的大名,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敢写。另外作文评价还应讲究形式灵活,除了教师评改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自评,互评,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且给学生提供完善自己的机会,更好地习作。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微探 第七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落实这些精神呢?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细致地观察,兴趣来自生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最难的一关就是“内容关”他们不会选材,个别同学作文时甚至感到无内容可写,于是我便从观察入手,丰富学生的知识,我是这样做的:

1.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我注意把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学会观察的方法,在课余时间他们便能够自觉地观察。例如在教学第五册《石榴》时,我拿来石榴的挂图给学生看,让他们说出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注意石榴成熟的过程中,石榴皮颜色的变化,以及石榴成熟时,惹人喜爱的样子。记得一个学生看了挂图后说:“老师,我家有一棵石榴树,成熟了的石榴比这还要惹人喜爱。”我随即说道:“你说的很对,那么,挂图中的石榴跟实际中的石榴有什么不一样吗?请同学们回去好好仔细观察。本周的作文我们就以《石榴》为题写。”这样学生从内心产生了一种急于观察的迫切感。采用了这种方法后学生由以前的老师要他们观察变成了自觉地去观察,每人都写了大量的观察日记,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2.引导学生定向观察。面对博大的大自然和周围变化着的事物,作为小学生,观察时往往无从入手。WwW.meiword.COM我注重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在观察时做到观察对象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静到动,最后发展到由单体到群体。

3.引导学生机遇观察。为了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就要做到随时随地观察,搜集材料。但瞬息万变的社会不一定引起学生的注意,我就引导他们机遇观察。去年冬天的一天,我在教学第十一册《第一场雪》时,正值天下大雪,我便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野外去领略美丽的雪景,他们置身于这白玉般的环境中,兴奋异常。我让他们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由一片雪花到一堆雪。这样他们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我当时让身边的同学说说他看到的景物,他颇有感触地说道:“远望披上了银装的树木,只见枝条有的像梨花、有的像珊瑚,形态万千,分外美丽。大自然创造了这样的美景,我真想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还有许多学生纷纷述说。回到教室,我让学生及时地把刚才观察的描写下来,收效甚大。这一系列的观察,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每个学生积累了厚厚的一本观察材料,写作时再也不是“无米下锅”了。

二、引导阅读欣赏,诱导练笔生辉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基本环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就是说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如:我在进行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时,我每天早上都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或课外书籍,让学生在边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我还在班上办了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们共享。中午或下午鼓励学生们到图书室看书,把好词佳句记在本子上。只有逐渐地使学生真正养成广泛、认真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写。正如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写作中,我还紧密结合课文,要求学生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修辞手法等恰当的贯穿在作文中。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久而久之,让每个学生逐渐养成了勤于练笔的好习惯。

三、注重作文评价,培养自批自改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改,有助于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条理性和规律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不断的练写,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又对他们进行了自批自改能力的培养。开始阶段,注重于教师的教和扶,所谓“教”,即针对每个学生的写作实际,指出其文章的不足。对于那些水平差的学生,先从遣词造句、标点符号改起,继而发展到布局谋篇是否恰当、合理。所谓“扶”,即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文章的不足。这类练习最多的是片断描写和每天写日记。渐渐地,他们有了一定的批改能力,我就试着放,让他们自批自改一些简单的文章,学生对这种方法极其感兴趣,对自己的每一篇文章的优缺点,也很清楚,同时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他们的写作欲愈来愈强,可谓受益匪浅。

四、鼓励学生创新,写出个性飞扬

俗话说:“文如其人”。为了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文章,我在写作教学中,尽量避免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上有所限制,压抑学生的思维和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写出属于自己个性的文章,在习作的字里行间尽显个性飞扬。例如:在一次写一种植物的习作中,有一学生写竹子,通过写出了竹子的外形体现它的民族气节,还能通过写竹子的生长环境来体现竹子的顽强生命力,通过写竹子的用途体现它的无私奉献精神等,一般写植物的习作,要求不是很高,着重对植物的外形、香味、用途进行描写,大部分都写花花草草,但这个学生在习作上写别人不写,观察和思维与众不同。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上创新也是很重要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偶遇教案 第八篇

这次习作我吸取了上次作文的教训,加强了写作方法的引导,理清了上课的思路:

(1)交流从哪些方面来写本次作文。

预设:同学们的神态、动作、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

小燕子的动作,揣摩它的心理。

描写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2)反思同学们和自己的言行,谁对谁错。

(3)联想《珍珠鸟》或者其他作品中是怎样描写人与动物相处。

【反思】

1、注重习作方法的引导。

正是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写好作文,才使得孩子的作文有点滴进步。传统的写作观认为“有所感,才能写得出”,我却认为不一定。这就如同有“米”不一定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一样,只有掌握了做“米饭”的方法、程序等,才能将生米做成美味可口的熟饭。写作就像做饭,学会构思之技,才能写出好文章来。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一年四季景色不同的顺序观察方法,既了解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知道了那里丰富的物产、可爱的动物,名贵的药材;又从中学会了写作文的方法,“从大致概括——按四季景色不同之处写——总结”,又学习了优美的文字描写,可谓是“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追求,总会把作文教学中的偶遇当作必然。

2、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第二次习作教学我一直在寻找作文的素材。生活毕竟是平淡的,怎不能每天绞尽脑汁找作文的素材,怎不能总是依靠上天的恩赐吧?这几天同学们正在准备广播操比赛,我临机一动,为何不抓住同学们在学校现实生活中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写作的素材。例如我校每月都会有一项活动:队列队形比赛,广播操比赛,洗衣服比赛,整理衣橱比赛,乒乓球比赛等,这些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其次,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如精心安排每个节日,春节搞个慰问活动,让学生帮助军属做好事;三八节,给妈妈送份礼物写封信;再如周末,布置一些生活作业,像做一道菜,洗一次衣服,做一件小制作等。原来,寄宿制学校里的学生不是缺少作文的素材,关键是老师有没有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帮组学生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 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在训练写作时有目的有侧重的去培养扶植,给予恰当的引导。我相信只有我坚持不懈地追求,总会把作文教学中偶然遇到的快乐变为快乐作文。

试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第九篇

【论文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知道,作文课前要认真地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搜集,课中细心地进行写作指导,课后详细地进行批改。尽管大家都在为此付出努力,但始终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徘徊在初始阶段,写作热情呈萎缩状态。本文就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做了探究。 

【论文关键词】观察;习惯;激发学习兴趣;用心感受;引导评改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作文、爱作文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总觉得无东西可写;再次就是词汇积累少,作文言辞干瘪、呆板,缺乏个性。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注重教师如何教,却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喜欢写些什么,喜欢教师怎么上作文指导课,喜欢老师怎么评价自己的作文等等,教师都心中无数,而是自作多情的瞎指挥,造成了很多学生对作文丧失兴趣。以上的难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力求做到:让作文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成为记载自己人生的史记。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作文教学。 

1.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拓宽习作思想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起点。wWW.meiword.COm”习作中,教师要充分体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习作理念,通过作文前的指导,使学生感觉到对这次作文很有兴趣,有话可写,感觉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想要赶快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出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中充分体现由说到写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积累,使学生感觉到这次作文有不少内容可以写。可以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获得作文素材,从这么多的内容中选择最能写好的内容去写,开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 

2.学会观察,养成习惯 

作文教学中,培养观察,使学生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对于写好作文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观察自己的亲身经历更为重要。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他们掌握观察的顺序,讲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人一物学起,教学生会观察整体,又会观察局部,会观察静态,又会观察动态。观察注意外表,又注意内心。课堂上我拿图片、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有时让学生观察同学或老师,有时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怎样观察便怎样写文,由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对具体事物有了一定的感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写的作文异彩纷呈。在学生欣喜之余,我告诉他们这就是作文,作文并不是抄书抄报,作文并没有那么深奥,同时告诉他们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有必要养成观察的习惯,时时观察、处处留心,并把观察所得写于日记,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多年来,我总是坚持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学生通过写观察日记,提高了作文水平。 

3.用心感受 用情书写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学生在作文时,只有吐真言、抒真情,真正做到像巴金说的:“把心交给读者”,才会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3.1 挖掘写作源泉,让学生有一定的机会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感受人生。 

要好作文,必须跳出课堂、学校的小圈子,扩大语文生活的外延。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周围的事物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只要我们不闭目塞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总会有让我们动情的东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将学生的笔触转向对各种社会现象、媒体焦点、新闻事件或热点人物的品评,转向对地球、对环境、对人生、对和平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沟通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提醒学生利用一切感受自然、社会、人生的机会,不忘身边小事。同时学会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间接了解大千世界。做到写在资料本上,记进脑海里,厚积薄发,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有感而发。 

3.2 师生互动,情感唤醒。 

教师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参与者,一个指导者,也是一个实践者,一个示范者。学生心灵世界的种种感悟往往是被外界的某些因素引发的,正如学生看到电影中感人的情节就会忍不住流泪,看到不公平的现象就会忍不住呐喊那样,学生潜在的情感需外在的力量来唤醒。一个语文老师,若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良知、责任、爱以及对的思考和追求,那么,他的学生除了感知生活外,还会深入地思考生活,使生活情感化。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学会写好情感日记,对平时见到好的或不良的现象在日记中进行鞭挞、评论,在鞭挞或评论的同时情感日积月累,写多了,理解多了,情感丰富了,作文真情味也就十足了。学生应该准备一个小本子,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静下心随时整理所积累的材料。只有自己想的多,评论的多,思考的多,才会对生活有所感知,有所思考。情感就在不知不觉的积累中孕育成熟。 

4.引导评改,提高写作水平 

一篇好文章须经过反复修改才成。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修改文章,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每次作文提醒学生自己修改两次。一是文章要通顺,从字、词、句段上下功夫,不要有错别字、病句。二是从结构安排上、写作技巧上下功夫。看自己的文章是不是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开头结尾是否新颖,引人深思。条理是否清晰。改好后,学生自我作个评价,看看满意程度,从而让学生养成自我修改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其次,还要充分利用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是分小组,学生互相交换文章,相互评改,取长补短。二是选取少数文章,在班上统一评改,让学生评点这文章好,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又是在什么地方,在探讨中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再次,还可写相同的题材,让学生互评,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写作风格,不同的语言表达。老师的点评引导也非常重要。老师不一定要求十全十美,可抓住其中两句优美的句子,诙谐的语言,生动、精彩的心理描绘,有趣的人物对话,大加欣赏,也可针对学生新颖的标题,巧妙的构思,新奇的开头,出人意料的结尾加以赞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作文时就会从各个方面去加以尝试,写出更好的文章。 

总之,“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老师愿意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教给孩子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学生就会成为作文的主人,就会用一颗爱心关注生活,就会用一支神笔真诚地抒写生活,就会步入愉快作文的殿堂!

五年级下册作文教学设计一 第十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习作教学教案

口语交际一  我们的“手拉手”活动

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手拉手”活动的一些资料。

教学过程

一、展开讨论,明确目的

1、看课件:中国其他城市的小学生的一些情况。(发达地区的和偏远山区)

2、你希望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吗?那如何才能联系上呢?

3、学生小组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以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以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老师到各组听取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A、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B、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C、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D、……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同学们逐一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选择最可行的活动。

2、走好第一步:确定对象,用书信建立联系。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

习作一  给手拉手的小伙伴写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2、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

(1)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

(2)自己完成。

2、开始写信。

3、交流写信的格式。

4、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第二课时

一、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边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2、注意信封的写法。

(1)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2)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二、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

口语交际二  难忘童年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

2、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歌曲回放,回顾往事

播放歌曲《送别》,在歌曲声中回顾本组内容。

指名请同学分别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讲述的内容。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喜有乐,有悲有痛,你记忆深处留下的是什么故事呢?老师先说一个自己记忆最深的童年故事。

2、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要求:清楚、具体。

3、同学们自由和同桌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4、课堂交流,老师、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三、积累内化,升华主题

1、请同学朗诵在上《儿童诗两首》时所写的小诗。

2、老师推荐书目:《盛世繁花》、《一路风景》、《雾都孤儿》。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

习作二

教学目标

1、看图作文——一场球赛。要求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加上个性化的题目。

2、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3、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课前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说说,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恶作剧,可以是有趣的经历……

4、全班交流:有趣的经历和故事(共同讨论,选材是否新颖,是否能突出“有趣”。)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

四、写出“有趣”,写出个性

1、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好的题目告诉大家。(材料可以是课文图中的内容)(“虎口”脱险、夏天的“雪花”、龙争虎斗……)

2、用心写一段开头。

3、全班交流自己写的开头,修改。

第二课时

一、用“情”写,写出“童趣”

1、朗读自己上节课写的开头,然后继续快速作文。

(可以选择自己的材料,可以选择课文中的《球赛》)

2、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3、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二、用“心”改,改出水平

1、请划出你自认为写的比较好的句子与大家共享。

2、再次修改。

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3、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随后学生修改作文。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

口语交际三  劝说

教学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课前准备:

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意义

1、播放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要求学生认真看,仔细听。

(1)片断一:《汉武大帝》中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的场面。

(2)片断二:《成长的故事》中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的场面。

播放录像前,先说明当时的具体情况。

2、在这两个录像片段中,你看到的,听到了什么?

(1)张骞劝说月氏国出兵攻打匈奴。

(2)父母劝说杰克不要撒谎。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劝说和鼓励是相对的,劝说往往要求对方改变某一种做法或想法,劝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劝说是否真诚,是否讲究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联系生活,明确情境

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他人或被他人劝说的经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劝说的语言,即“怎么说的”“说了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

(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

(2)自由地说说。

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

1、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会更好?

2、学生轻声地练说。

3、师生模拟表演。

(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

(2)教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

教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或引导学生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语气,比如对长辈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比如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原因,指出改正的方向等。

四、修改提高,分组表演

1、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取得好的劝说效果。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相互交换角色。

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

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

习作三  写发言稿

教学目标:

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稿。

课前准备:

不同类型的发言稿若干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说说你听到过的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发言。

2、今天,我们要学写发言稿,想一想你在哪些场合需要准备发言稿。

(竞选班干部,运动会上代表运动员发言,领奖时发言等)

二、明确情境,试写发言稿

1、假如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班长,怎么来写发言稿呢?

2、讨论:这份发言稿,至少要说明白什么?

(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要竞选班长。

(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3、尝试写一份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三、共同评议,修改发言稿

1、同桌相互读读各自写的发言稿,相互探讨,提出修改意见。

2、选择三位同学的发言稿,展示评议。

(1)评议标准: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即有没有说清:“我要竞选班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和“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2)评议过程:一项一项的对照,同时评价语言是否通顺。

3、各自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写的发言稿。

第二课时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件),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尝试写一写其他的发言稿。

4、课堂交流、评议。

附1: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班长职务,我相信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决心,这次演讲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叫杨也,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学生,这里的“三心二意”可不是做事不专心,随随便便的意思。“三心”是指进取之心、平和之心、宽容之心;“二意”指的是创意和诗意。因为有了“进取”之心,才能使我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在保证学习成绩优良的前提下高质高效完成班级工作。有了“平和”之心,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会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了“宽容”之心,才使我胸怀宽广、虚怀若谷,接受同学的意见,与他人合作把班内活动处理好。那“二意”呢?增一份创意我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展示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风采;添一点诗意我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处变不惊,临乱不慌,从容不迫。

对待班内活动,我又将如何做呢?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班级必须要做到合理分工,让最合适的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从而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班集体。其次,我会努力做到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增强班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班级工作的透明度。最后,我将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级各项工作都有效的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假如我能当选,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制订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班级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步入正轨。

也许有时候我太活跃了,但是我相信,有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扬长避短,改掉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

附2:运动员代表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在这百花争艳的春天,在这充满团结、奋进、友谊氛围的美好时刻,我们共同迎来了我校首次体育盛会——长风小学首届趣味运动会。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向本届运动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对前来参加大会的各位领导、家长、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发展体育运动,弘扬体育精神对学校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年,是我校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由新校向强校转变,稳步持续发展的一年。过去的一年里,学校的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刚刚闭幕的区运会上,我校取得了乙组总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此外,还夺得了多项竞赛的冠亚军。在这里,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体育工作,并为学校体育工作做出辛勤奉献的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届趣味运动会是创造性体育盛会;是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促进发展的盛会。在本届运动会中,我谨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听从指挥、服从裁判,在比赛中坚韧顽强、拼搏进取、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成绩。

最后,祝我校首届趣味运动会圆满成功!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

口语交际四  感动

教学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课前准备:

1、公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2、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交流感受

1、播放电视。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2、  看了这则公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6、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7、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8、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xx”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

习作四  感动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2、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课前准备:例文一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

1、怎么样才能把一件感动的事写具体呢?

出示例文《感动的心》

(1)自由读故事,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2)交流:课文是怎么把这些感动的地方写具体的?

夜,深了,端茶、喂水还在进行着,疯女人还在不停地说着。忽然,她对着一位二十多岁的乘务员叫了一声“妈妈”,那位乘务员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着,就是这一声“哎”,却深深地感动了一个神经不正常人,它让一个疯女人说出了一声久违了的“谢谢”。

为什么用上“居然”?去掉行吗?为什么?

(3)再读文章,哪些句子写得特别有感情,划下来,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4)交流朗读,小结:抓住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来具体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能把文章写具体。

二、指导写作

1、选择自己最感动的故事的片断,写下来。

2、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3、按方法小组评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完成习作:

1、     把这篇文章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     教师巡回指导。

二、             讲评习作:

1、     指名读,说说写得好的地方,再提出修改意见。

2、     修改。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

附:例文

感动心灵

今年七月,我到参加第三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大会,在返程的西站——重庆T9次列车13号车厢上,发生了惊人的一幕。

像晴天霹雳,一个疯女人搅乱了旅客们的兴致。

她一上车就说个不停,开始,人们似乎没有察觉到她的反常,不一会儿,就发现她是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有人报告了列车长,列车长带着两名乘务员立即来到了13车厢,并在13车厢的旅客中找到了一位医生,那位医生很乐意地为这位病人看病,并将自己随身带的安定药给那位病人服下。

为了照顾好这位疯女人,列车长决定,派两名乘务员日夜守护在她身边,以确保病人和乘客的安全,那位医生也把自己的下铺让给了那位病人,自己就睡在那位病人的中铺,以便随时照顾她。

就这样,乘务员、医生、乘客他们并没有嫌弃那位疯子,而是用爱心演绎了一段人间真情。

列车长和乘客们开始为这位疯女人的命运担忧起来,她是哪里人?家在哪里?为什么没有人护送?列车长说:“从她的行李中没有找到可以证明她身份的证件,她既然上了我们的这次列车,我们就要对她负责,保证安全地把她送到重庆站,然后再想办法联系家人。”

乘务员轮流照看着这位疯子女人,他们既要耐心地听她说个不停,又要防备她对乘客的伤害,列车每到一站,乘务员都要特别小心,将她紧紧地拉住,以防她下车跑了。一位乘务员阿姨说:“我当了二十几年乘务员,遇到这种特殊的旅客还是第一次,我们要尽力照顾好她。”他们为她买来了方便面、面包等。

乘务员们的爱心深深地感动着乘客们,几位好心的乘客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看护那位疯女人的队伍中,他们有意地去和她说话,然后给她东西吃,给她水喝。在他们爱的呵护下,那疯女人似乎有一些清醒了,她说她叫穆仕晴,三十三岁,在做清洁工,家在贵州,

其它什么都不知道了。

夜,深了,端茶、喂水还在进行着,疯女人还在不停地说着。忽然,她对着一位二十多岁的乘务员叫了一声“妈妈”,那位乘务员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着,就是这一声“哎”,却深深地感动了一个神经不正常人,它让一个疯女人说出了一声久违了的“谢谢”。

爱是多么伟大,她可以让没有正常思维的人心灵感动。

用爱抚平寒冷的心扉,让心灵去感动心灵,使黑暗的世界打开一扇光明的大门。

口语交际五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

2、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

课前准备:“负荆请罪”的教学录象

一、谈话引入主题

这个单元的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就来演演课本剧通过我们的表演来再现名著中的人物。

二、角色选择

1、你最喜欢哪部名著?为什么?〈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2、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你最崇拜谁?你想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当一回你喜欢的人物吗?

三、观看录象,引入情境

1、播放录象,思考:

(1)廉颇和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

(2)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2、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录象,这段录象我们书中的课文里也描绘到了,你能比较一下两者的关系吗?(录象中很多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都是通过书上的一些叙述性的语言转化的;书上刻画的人物性格在录象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四、分角色准备

1、如果让你来演这个故事,你觉得需要哪些准备?

师生探讨:

(1)可以将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

(2)可以利用提示语加上表情或动作。

(3)根据实际情景可以准备些简单的服装、道具。

2、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

五 班级表演

1、班内表演。

2、全班同学评议,评出“最佳表演家”。

标准:(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再现故事场景。

(2)入情入境,将人物形象展现逼真。

六、老师总结

这些人物的形象通过同学们的演绎,真是生动逼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位。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朱桂花)

习作五  缩写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

2、找出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作片断练习。

课前准备:

搜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缩写目的

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写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应需要具体就具体写,需要简洁就写得简洁。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 

2、引导板书:

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

1、怎样缩写课文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划: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用“——”划出句子。

四、尝试取舍

1、快速默读《景阳冈》,划出需要保留的内容。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松打虎时的过程)

哪些内容是在叙述“武松打虎时”的,需要保留?用“[ ]”划出来。哪些情节可以删去? 

2、讨论上面思考题。 

(1)指名说说划出的需要保留的内容。 

(2)师生小结:应保留的内容有: 

武松打虎空拳打死猛虎的过程;武松的有关动作和语言;店家等相关人物的反映。

3、学生对照自己划的内容,作适当增删。

五、集体交流

1、讨论:这一段中,哪些可压缩? 

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可压缩:具体描写老虎的反映的词、具体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即动作前的修饰)

2、片断练习。 

缩写“武松打虎时”的经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的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朱桂花)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形式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广播、电视和(        )。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四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网上呼救》

……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能自己发现调查和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年    月    日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教师可进行实例,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xx年9月28日          调查人:502班  殷晨露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信息来源

爸爸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④

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①

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③

妈妈天气预报:明天晴④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①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③

我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④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③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③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生活有帮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   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

(1)可以统计和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相同吗等。

(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

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2、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能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认识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谈网络的负面影响。

2、出示:“把握自己”。

二、阅读理解

1、默读阅读材料,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①影响学习成绩。

②影响身体健康。

③导致犯罪

……

(2)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他所控制、所奴役。

2、课堂讨论。

(1)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有份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2)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①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②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了解特点

1、自由朗读演讲稿,想想:演讲稿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1)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听众。

(2)有鼓动性,竭力说服听众。

(3)摆事实,讲道理。

……

4、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演讲稿。

四、写演讲稿

1、学习小组内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    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    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    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上网交友危险大

◆    我相信媒体上的

◆    媒体上的不可信

2、根据讨论的结果,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3、课堂交流。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 ∕ 反方:媒体上的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总结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

2、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1)观察记录天气(风向)的变化。

(2)了解有关知识。

(3)收集相关的资料。

……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

2、学生分组讨论可以研究的问题。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4、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UFO”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

研究方法:1 发调查表,做统计。

     2 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

     3 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

分    工:组    长:叶  青

调查统计:楚  雪  杨芳芳

     观察记录:王天韵  何  阳 

走访家长:姚  凡  李  洁

     研究报告执笔:金    刚

时    间:5月15日前完成调查,5月20日完成研究报告。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组内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每人简要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的资料。

2、组内汇总搜集到的所有的资料。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1)讨论确定分类的标准。

(2)阅读资料,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充分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1、根据讨论的结果,明确需要进一步补充搜集的资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头继续搜集。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写作思路:记录信息—→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写作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

③两篇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篇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篇更严肃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网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

口语交际七  讲人物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习讲人物故事,能把话说明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同时力求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听众。

课前准备:故事录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我们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以及故事中接触了很多文学人物,说说哪些人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人物的故事。

二、试说故事

1、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轻声地说说他的故事。

2、请三位同学来说故事。

3、课堂评议:有没有把故事说明白?

在学生的评议中随机归纳:(1)说话是不是大声响亮;(2)故事的事不是有头有尾;(3)故事的经过交待是不是清楚。

三、再说故事

1、根据上面讨论的标准,再次自由练习说故事。

2、把故事说给同桌听,互相评议,提出改进的意见,反复练习。

四、说好故事

1、听故事录音,想想哪些地方说得比自己好。

2、课堂交流。

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随机归纳:

(1)语言要口语化。口语化是故事语言的特点,因为口语化的语言接近于生活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说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影响听众的注意力和对内容的理解。

(2)掌握好语气和语调。讲故事的人要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表达不同的感彩。在述不同的内容、描绘不同的情态时,都要运用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加以区别。如果不是这样,语调平淡,再好的故事也吸引不住人。

(3)处理好语速和节奏。讲故事,要快慢适度。太慢,听的人不耐烦;太快,听的人把握不了故事内容。要节奏鲜明,让人听起来清晰、连贯、悦耳。

(4)富有感染力。运用自己富有感彩的声音、姿态、动作、表情等,把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形象地表达出来,把故事发生、发展的环境气氛渲染出来。

3、练习把自己的故事讲的形象生动,吸引听众。

4、举行讲故事比赛,由全班学生进行评判。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

习作七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人,能在头脑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并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2、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的刻画,突出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回忆生活中特点鲜明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人物,激活形象

1、回忆本组课文中的几个人物,说说他们的特点。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人也给你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

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清:

(1)这个人是谁?

(2)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3、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呢?仔细回忆这个人的一些情况,比如做过的事,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闭上眼睛,让人物在你的头脑里动起来,像放电影一样。

4、说说回忆起来的一些情况。

在学生说得过程中,教师可以追问一些关键的细节,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进一步清晰人物形象和特点。但是不要把学生头脑中的人物概念化,而是要典型的形象的语言和行动。比如:他的习惯动作是什么?他在这样的时刻说了什么?他的手怎么放的……

二、快速作文,固定形象

1、读读本组课文中的一些人物描写的片断,简单的说说人物描写的方法。

2、想想准备怎样来描写自己头脑中的人物。

3、课堂交流:抓住人物的那些方面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可以用具体的描写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怎样写得更好。

4、学生作文,教师可以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典型讲评,修改作文

1、选择典型的作文。

教师在巡回的指导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有大致的了解,要迅速判断学生作文中的普遍问题是什么,并选择带有这些问题的作文作为讲评的例文。

2、课堂评议。

评议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说说例文中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

可以把整篇例文都读完,再请学生评议;也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学生评议。

评议的重点是人物的特点是不是突出,如果不突出,原因在哪里?怎么改?

一般包括这些方面:

(1)描写外貌,不宜千人一面,面面俱到,要因人而异,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写,必须学会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灵活地描写人物的外貌——既可以用一般文字集中介绍,又可以穿插在人物做事的全过程中多次描写,力求用较少的笔墨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和个性等特点,给人以鲜活之感。

(2)语言描写不能千人一腔,众口一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点,要辅以恰当的动作、神态、姿势、语气或情绪,这样写语言会更生动形象。

(3)准确的动作描写,能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做了什么,更要写出怎么做的。首先,要精选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其次,要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活现出人物的动态情景;然后,尽力写出人物的动作细节,反映出个性风采。

(4)写人还要有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借助一两件典型、新颖的事例来表现。

3、学生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互相评价,互相修改

1、把写好的作文给同学看,请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2、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杭州市余杭区实验小学  洪春幸)

口语交际八  聊聊热门话题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的过程说清楚,能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发现自己独特的看法。

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把听到的、看到的事情用一两句话记下来,作为话题本。

教学过程:

一、展示自己一周的收获

说说自己一周中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

先同桌交流,再选择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

二、围绕话题小组交流

1、讨论:这一周中,大家对什么最感兴趣呢?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说说各自不同的看法。讨论的要求是:

(1)把这件事说清楚;

(2)你的看法是什么;

(3)认真听别人发言,对他有不同看法勇于提出来;

(4)人人都要发言。

2、展示:评选哪一组说得比较好。(由学生当评委)

制定评选方法:

(1)把事情和自己的观点说清楚;

(2)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3、评委点评。

三、集体讨论

1、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

2、话题举例:最近,“超级女生”在电视、网络各类媒体中频频出现。许多青少年对此追捧不已,但也有许多人对此不屑一顾。你如何看待“超级女生”现象?

子话题:

(1)喜欢“超级女生”这一节目吗?为什么?(组织自由辩论)

(2)你喜欢“超级女生”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3)你会参加类似的活动吗?为什么?

(4)从“超级女生”这个节目中,你想到了什么?

3、进行自由讨论。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

习作训练八  自由创作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或想象的内容记下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敢于想象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准备一周的观察日记。

                    第一课时

一、唤起记忆的小船:

1、同学们,一个学期转眼已过,开学时还是春赛料梢,如今已是满目夏花。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中,我们曾经经历过多少平凡的小事呢!

2、老师声情并茂地回忆自己和学生经历的小事,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互动。

3、看看自己的日记,回忆一学期来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是点点滴滴的想法。

4、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二、让风扬起船帆

1、这节课上,你觉得自己最值得一写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如何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呢?

3、回忆第八单元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话,说说它的写法。

4、片段训练: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瞬间用精彩的语言记录下来。

三、能量加油站:

学生出示自己的片断,展示:

读一读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请大家提出他(她)写得好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1、小组互相评改。

2、修改。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创作:

把自己要写的内容全部写下来。

二、交流评议:

1、展示自己写得比较好的地方。

2、说说哪里比较难写,小组帮助,提出修改意见。

3、欣赏佳作。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作家笔下的人”教学建议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编排了3篇课文。其中《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首次采用从几个不同的作品中节选需要的段落,由这些段落组成一篇课文的作法,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编排这一组片断,与其他写人的文学作品不同之处是:重在学习刻画人物形象、性格的表达方法。/人物的语言、动作

训练的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学习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文学作品阅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感受人物形象;“中国名著之旅”已经作铺垫)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有一个训练点: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情感。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是在此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

在《人物描写一组》里,教材在每个片段前,都编排了一段关于该人物形象选自何书及该书大致内容的介绍,有的还交代了片段的大致背景。三个片段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从年龄上看,有儿童,有青年,有老人;从性别来看,有男的,有女的。从人物描写的方法来看,第一个片段侧重动作描写,第二个片段侧重细节描写,第三个片段侧重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三个片段基本包括了人物描写的主要方面。这样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示了多种人物形象,让学生学习到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这是在一个完整的篇章中难以做到的。

一个基本的要求:拓展阅读,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教材的篇幅所限,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条件限制教师可以找出相关材料打印好让学生阅读。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这个片段的后半部分还有精彩的描写,建议老师可以结合在一起,加深对小嘎子人物形象的理解。

“哈!手枪归我啦!”

小胖家伙直朝门墩跑去。

“慢着!”小嘎子脑门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们是三盘两胜,倒一回就归你啦?——还有两盘呢!”

“又三盘两胜啦,你可真会耍赖!好,三盘就三盘!”小胖墩儿挺挺胳膊,乘着一股盛气,又骑马式当中一站。满头燥热的小嘎子,等不得他站稳,奇袭似地窜上去就是一腿,把小胖墩儿扫了个趔趄,可是没有倒。小嘎子紧接又一扑,搂住脖子就按。不料小胖墩儿一哈腰,抓住了他的两肋。小嘎子按了两下没按动,忽觉下半身发起飘来。急撒开脖子去救肋下,却只落得揪住了对方的胳膊,脚下接连又打了两个悬空。“手枪啊手枪!”险险乎就要不保!小嘎子这回真急了。

他两眼一转,照对方肩膀上就咬了一口,只听“哎哟”一声,就在小胖墩儿一闪身的工夫,小嘎子顺水推舟,一个绊子把他扔倒了。

这挺不光彩的一招,可惹恼了旁边一个看热闹的。只听瓮声瓮气一声大嗓子喊道:“嘿!怎么咬人哪?”小嘎子急扭头,是个四十多岁的黑墩子。

由于片段只是这个篇章的一部分,因此,从片段中感知到的人物形象与原著相比,可能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拿《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来说,从片段的语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小嘎子有一种孩子似的“狡猾”,好胜心强,挺有心计,这与小说中小嘎子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有联系,但不完全一样。教学中,不一定硬要用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去扣片段中的人物,而应该忠实于具体的语言文字。其实,正因为有差异,我们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文字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如何解读《临死前的严监生》?

有的老师说,咱们中国人历来都提倡勤俭持家,即使有金山银山,奢靡浪费也会败家。严监生如此表现,为什么就说他是吝啬而不是节俭呢?

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应该放置在具体而特定的环境中考察。故事发生的环境是:“晚间”,本是点灯的时候;他“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挤了一屋的人”,预示着要发生重要的事情;“桌上点着一盏灯”,这些都可以成为点两茎灯草的理由。再看严监生本人:课文交代“他是一个十分有钱的人”,在病入膏肓、已不能说话的情况下,他固执地伸出两个指头,不肯撒手西去。病床前众人纷纷猜测,但都猜不到他的心思,他“把头摇了两三摇”(一种不被理解的痛苦),“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愤怒、焦躁和痛恨),“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一种执着的失望)。他这样执着、顽固地交代“遗嘱”,可见此关系重大。最后,当终于有人知道了“两个指头”的含义时,他“登时就没了气”(放心了)。一个垂死的人,临终前没有想到自己的亲人,也没有留恋自己的生命,而是对两茎灯草耿耿于怀。这样的举动显然违背了人之常情,因此可以说,在片段里这个细节刻画是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或者说人物的性格特点是相对确定的。

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将这个细节放到特定的背景中,去限制这个细节的意义。设想以下,如果这个细节发生在另一种情形下,人物的性格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与小说描写的大相径庭。假设严监生的这一动作不是发生在他临死前,不是发生在应该掌灯的时候,而是发生在他点不起灯,发生在天亮的时候,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应该称道的节俭美德了。

联系作品、联系时代背景,这样的取向在课文的编排中是有所体现的。教材在介绍《儒林外史》这部作品的时候,就特别指出:“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这其实是说明他不是一个点不起两茎灯草的人。当然,在教学中,这种联系做到什么程度,老师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做灵活处理的。但一个总的原则是,不要去深究。要考虑到这毕竟是面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深入,教学需要浅出。

如何解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这个片段可以说是小学语文课本里最难的课文了,片段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珠光宝气于一身的装扮,这些描述不仅语言艰涩,而且由于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理解也困难。教学中,没有必要字斟句酌地了解具体的意思,只要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感受到人物华贵、气派的身份和地位即可。不妨老师先示范朗读,再带读,自由读,多用一些时间把课文读通顺是必要的。

片段中大量精彩的语言描写,集中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应该引导学生细细揣摩的。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样放诞无礼。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里,有着很多的规矩阿和封建礼仪。贾母是这个家庭至高无上的人物,在贾母面前,邢夫人、王夫人都要敛声屏气。当时场合也是个个恭肃严整,孙子的媳妇王熙凤却如此地放诞无礼,体现了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那泼辣张狂的个性)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王熙凤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课前需要老师给学生讲一讲《红楼梦》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及互相间的关系。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肉麻的恭维,体现王熙凤逢场作戏,善于阿庾奉承,八面玲珑的性格特点)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

(“转悲为喜”速度也太快了点,三个不间断的连问,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嘘寒问暖,纯粹是在做表面文章。“只管告诉我”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长辈架势。体现王熙凤机变逢迎,察言观色,奉承贾母而又无不显示自身权势的性格特点)

片断中的第一自然段,教学的重点是读通顺,意思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编者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困难,可以不必深究。

这篇课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修订时是否更换也想通过调研听听老师们的意见。

《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共有17篇作品,这些人物空前绝后,然而都是俗世里的俗人;这些事情匪夷所思,却都是真人真事——在作者独具的眼里、幽默的笔下,这些“俗世奇人”个个显得生动有趣,活灵活现。

编排这篇课文还有一个意图,现在社会上的民间艺人越来越少,一些绝技面临失传的境地。希望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后对民间艺人、民间艺术有一个正确的、初步的认识,看看能否引起他们对平凡工作的兴趣。

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给我们的感受是很多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将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如果在平凡的岗位中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这是刷子李留给我们的思考……

《金钱的魔力》主要采用人物的言、行前后对比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和神态、人物的语言等前后发生的变化,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可以抓住这一重点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略读课文教学,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要体现以放为主的教学理念。就这篇课文而言,可把握两大环节:

第一环节: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找出抒写老板和托德言行、神情发生变化的句、段,想一想,他俩开始怎么做、怎么说的,后来怎样,他俩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说,作家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这一环节时间要充分。

第二环节:引导学生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句、段,讨论、交流作家马克吐温笔下刻画的这两个人物性格特点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作适当提示,如托德接过百万钞票时,神情变化的一段话(P142),通过作者细腻的刻画,体会托德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金钱的魔力有多大。

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介绍作家及其相关作品,以加深对作家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马克吐温作品的兴趣。

提示:关于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之前,要提出明确的、合适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进行自主学习。

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第十一篇

自信是人成功的第一要点,学生习作的信心需要教师的百般呵护,想方设法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作文批改采用高分政策,批语从激励学生角度出发,确实做到心慈手软。常言不是说吗: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可别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的良苦用心,会让他感动,催他奋进。作文评讲时,可多读学生的好作文,特别是有进步的习作,要知道这对教师来说轻而易举,小事一桩,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同时还可给优秀习作提供发表的机会,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作文栏,或推荐给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校内宣传栏,对一些作文兴趣浓,作文能力强的学生,建议他们向报刊杂志,电台投稿,习作发表后的那份喜悦一定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不就是要从受教育者现有的素质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其身心,提高和完善其综合素质水平,促使其个充分自由的发展,并成为特定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恨铁不成钢”的办法已不可取,和风细雨的滋润才能使禾苗茁壮地成长。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善。”

以上所述,只是我们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我们相信“创新教育的具体内容会不断变化。但创新教育的灵魂将永存。”

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第十二篇

【摘要】自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应对现今的教学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加入新的元素,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探索与现今时代发展相符的教学方式。本文先是以现今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之后重点分析了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案例分析

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小学生各方面均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对于作文的创作思路并不清晰,教师为了能够让其具备应对考试的能力,只能为其讲解一些考试中常见的内容,很少会让学生接触到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直接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停滞不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了这一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感知、体悟,成为了众多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案例分析,以此来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

1.现今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作为教学的现状分析,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另一个是阅读积累能力较低。1.1学习积极性较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了现今许多小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写作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写作的必要。对于教师要求写的日常日记也是应付了事,每天写的日记大同小异,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将写作当作是一种负担,从而影响其写作积极性。通常情况下,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应该会产生很大兴趣,但是由于部分教师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们对于写作的兴趣降低,直接影响到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比如,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口述的方式为学生大致讲解了写作方法与写作要求,然后就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题目进行创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使得部分学生会对写作产生抵触心理。另一方面就是作文批阅,有些教师由于班级内学生较多,因此在批阅作文时仅仅简单的将其分为一二三等,导致了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写作水平没有清晰的认知,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问题会愈加严重[1]。1.2阅读积累能力较低。阅读是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很多学校都会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为小学生们提供一些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生的阅读质量,但是,由于名著对于小学生来讲难度较大,他们难以从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更不用说通过阅读累积词汇进行创作。而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经典名著尽管具有代表性,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难以理解书中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2]。

2.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作为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教师重点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很多学生都想写好作文,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然而学生写作水平越是不高其就越害怕作文写作问题,且一谈写作就开始逃避。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不可给学生灌输写作对提高自身语文水平的重要性,应正确引导学生热爱写作,找到自身写作困难的主要原因。结合案例分析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使学生对写作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对写作的欲望。通过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强化其对生活的探索能力,使其勇敢参与写作。2.1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想要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语文写作的兴趣。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只有在其对写作产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够顺利的开展语文作文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以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想要学生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感,就需要教师的正面影响,教师只有找准学生情感的突破口,才能够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走向,以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语文作文教学的兴趣[3]。例如在语文教材《口语交际———习作二》的讲解过程中,教材中要求学生选取自己的童年趣事进行描写,然后通过阅读书中的范文,进行写作。不难看出,这节课中的内容与学生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能够有效提升作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生活与教学进行有效结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答案。教师可以搜集班级内学生小时候的生活趣事,并且将其整合成视频的形式在课上播放,还可以将学生小时候比较有意义的玩具作为教学素材,这样能够明确学生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使得写作思路更加清晰。2.2构建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更能够发挥其正面作用。通常情况下,作者在写作前,都会先进行构思,对文章的大体脉络以及想要描写的内容有一个大致概念,但是由于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不足,使得他们无法在这一环节进行有效的思考,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情景,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与写作方法,并且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潜移默化间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4]。例如在学习《詹天佑》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纪录片与文字资料,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詹天佑等人设计的铁路,这样能够使学生切身的体会到他们建造铁路的不易。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创新的重要性。2.3带领学生进行高效阅读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推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进步,教师可以在课后不定时的组织相关的阅读活动,带领学生品读经典名著,这往往会比学生自行阅读的效率高出许多[5]。以《三国演义》为例,教师可以在阅读开始前,为学生讲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思路与作者的生平趣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三国演义》这本书产生好奇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前半部分的阅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适应书中的语言表述方式,以便后续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自主阅读。2.4发挥新媒体辅助作用当前是媒体网络时代,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到电子产品,因此对视频教学有着很强的亲切感,通过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培养其对写作的兴趣,这也是其写作的基础。只有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可给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内容,且节约了教师板书的时间,使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高效与学生探讨写作技巧等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发挥对媒体课件的作用给学生展示可以探讨的情景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动画中两个小朋友于雪地相遇可能会出现何种对话,他们是何种关系?结合这些思维训练高效开展写作练习,之后在视频中加上外音,如此写作内容也变得更加真实且更为形象。2.5走出课堂,联系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接触生活素材,这主要是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生活的实体为素材进行写作,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后引导学生详细观察生活,为学生积累广泛的素材,如此学生才能在写作中游刃有余。结合生活开展写作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郊游,又或者到校园户外观察并参加公园活动,引导学生写一些身边细微的小事,让其将自己代入到具体的角色中加以分析,如此学生自然有话要说,也有话可说。2.6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使小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写作能力,以及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客观性错误。教师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除了最基本的一二三等以外,还要对其文章结构是否正确、哪些句子运用合理、哪些句子存在错误等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期间需要以客观的眼光看待学生们的作品,指出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进而加以改正。教师在评价期间需要注意不能一味的苛责学生,需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鼓励,避免其对语文作文产生厌学心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还能够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写作质量[6]。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语文作文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阻碍,导致教师的教学工作也难以顺利进行。因此,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作为着眼点,培养学生语文作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评价工作,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从而提升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友情.浅谈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xx,(16):71.

[2]李佳.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20xx,(11):35-36.

[3]卓传莉.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xx,(9):641.

[4]郑佳兰.小学语文学习型教学模式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xx,(15):79.

[5]杨丽娟.浅谈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考试周刊,20xx,(4).

[6]陈秋玲.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xx.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毕业论文 第十三篇

小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作文,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所以当教师给他们一个作文题目时,他们往往不知从何写起。要想让学生文思泉涌,首先要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并进行亲身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还可以让写作充满真情实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以下方式积累素材:

1.通过课本中的知识积累素材。教师要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时,要及时记到笔记本上,并且要经常翻看,巩固记忆。学生掌握了这些词语和句子,以后写作时用起来也会更加灵活、方便。

2.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学生在日记中所记叙的内容都是每天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所表达的情感也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学生在日记中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使他们积累写作素材,还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

3.以复述的方式让学生积累素材。当学生学过一篇课文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复述出来。学生在复述之前,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准确把握课文的段意并且理清思路,列出复述的提纲。这样既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第十四篇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 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 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附加篇

儿童美术教育是由美术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史学、鉴赏等多种学科相融的复杂学科,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是很难懂得。即便是美术学院毕业的亦或是书画名家,如果不懂得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相关知识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的。我从91年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至今,在这二十余年的教育旅程中,我深切的感悟到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学识与修养和教育观念及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想使教学质量过硬有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方面我总结出三条经验:

(一)教学内容既要专业性强,课堂气氛又要不失生动活泼。

(二)教学课程既要内容丰富宽广又要有一定的艺术深度。

(三)教学进度既要适合学生发展所需又不能随波逐流,丢失自己的特色。

所以艺恒培训每个学期每个班的教学内容安排都必须坚持以上三条原则,要求每位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不同阶段精心设置安排课程进度及教学内容,这需要消耗老师很大的精力,因此老师施教的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和繁琐。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附加篇

本学期我依旧是上两个年级的美术课,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在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附加篇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课堂上有一点新鲜的事都会令他们激动不已。在课堂教学备课环节中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这学期来的教学实践,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完成作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障碍于学习的学生激发、激活其内动力是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艺术活动,让其经历快乐的情感体验,他们不同的心理需要。创设美术活动时,体现全员性、层次性、服务性。活动时关键要让层次不一的学生体验到不同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内在心理需要。事实证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碰到困难时迫切需要了解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和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技能、技巧,这一迫切需要促使他们在上课时能专心致志,或在课余时能主动向教师求教。多层次、多形式的美术活动,拓展了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体验空间。

(1)合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指对美术教学的结果评价,是对学生终结学习行为进行的评价。评价起异向作用,其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怎样一种教学效果的问题。很少有教师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普遍是评价时凭学生一张作业(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技能”和“形式美”给一个适当的等第,重“术”轻“美”的教学评价盛行。甚至不少教师和家长对越接近成人状态的儿童作品,越是赞不绝口,称其为“神童”,殊不知这些学生已然变成了“制作工具”。优化教学评价要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兼顾情感与技能的协同发展。

(2)优化课堂结构,营造自主学习空间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面对障碍学生教师不要“居高临下”,而要“蹲下来”与学生谈话,态度亲切和蔼,语言生动活泼。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创设、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现自我。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挖掘问题—自主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喜悦,产生“乐趣”。

3、恰当控制作业难度,让学生各得其所。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附加篇

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我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例如: 李吉林老师认为“老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 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 “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第十五篇

《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是习作,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无需做太多的加工润色。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作文要求复杂化,可以说这不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年龄的特点,学生的作文往往达不教师的要求,一般习作只能受贬。记得詹姆斯曾经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出:“人性中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林肯也曾说过:“人人都喜欢赞美。”确实如此。从内心深处谁不想得到肯定与赞美,小学生更是如此。而事实上,小学生往往很难在习作上得到老师的赏识,其原因就是为师者心之过急,拔苗助长,违背规律,事与愿违,其实万物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去寻求最佳方法,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无疑是呼吁教师降低作文教学要求,充分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消除了习作的神秘感,有了习作的兴趣。其实,你也就成功了一半。

实际重点突出——小学五年级作文指导课《记一次游览活动》教例评析-教学教案 第十六篇

实际重点突出

——小学五年级作文指导课《记一次游览活动》教例评析

柳江县百朋中心校 韦先初

〔教例〕

习作内容:参加一次游览活动,把游览的过程和看到的景物写清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有条理地记述一次游览活动,并能具体形象地描绘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美。

课前准备:要求细心观察周围的景物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教师课前谈话,激趣。

同学们,上周星期五下午,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到我们县著名的酒壶山春游。大家脚踏巍巍酒壶山之巅,饱览了那壮丽的山光水色。今天,我们就用自己的笔把游览中看到的景物描绘出来,让读者看后,能和我们共享春游水壶山的欢乐。

二、命题立意,理清线索。

1.写作文要有题目,今天我们要写的这篇作文怎样给它命一个题目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择一板书:《春游酒壶山》)

2.写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我们写这篇作文的目的是要干什么呢?(在总结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3.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春游酒壶山》这篇作文时,哪个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呢?(根据学生讨论,老师在“游”字下打着重号)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这次到酒壶山春游的游览线是什么?(随着学生的讨论,老师板书:游览线:铁路边——河岸——山脚——山腰—山顶。)

三、围绕中心,讨论选材。

1.教师谈话,提出选材中的问题和要求。我们写过不少参观游览记一类的作文,有些同学总是从早晨起床,刷牙漱口洗脸开始,到游览结束,晚上睡觉为止,不分大小巨细,主次轻重,点滴不漏,照写不误,结果写出的文章像一笔流水帐。这次作文,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下面就来具体讨论一下,这次春游中,我们看到的哪些景物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

2.按照游览顺序,具体讨论看到的景物,根据学生讨论,老师简要板书:铁路边:奔驰的列车,望不到边的田野。河岸:清澈透明的河水,雄伟的大桥。山脚:如画的田野,鱼塘中欢奔跳跃的红鳞鲤鱼。山腰:盛开的鲜花,具有象征意义的石像——“酒壶”。山顶:绿树覆盖岩洞,山下成群结队牛马,如带的小溪流,一排排新建的楼房。

四、突出重点,研究“静”“动”。

1.教师谈话,指出训练重点。这次作文除了很好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写作知识外,重点练习如何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能感动读者。

2.复习《鸟的天堂》一课的写法和本组“读写例话”中关于静态和动态描写的知识。随着复习讨论,教师板书:静态——形状、大孝位置、颜色等。动态——活动、变化等。

3.具体讨论这次春游能看到的景物中哪些属静态,哪些属动态,应该如何进行描绘。

五、编拟提纲,开始习作。

1.文章开头应交待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天气、心情等)(略写)

2.文章重点部分可以分几层写?(铁路、河岸、山脚、山腰、山顶五层)(详写,但也要分主次)

3.文章可以怎样结尾?(自然结尾,抒情结尾,议论结尾等)

4.学生编写提纲起草作文,教师巡回个别辅导。

〔评析〕

我感到本教案有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教学思路清晰。

教案设计者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从“启发谈话”时就注意把游览的最主要观察点“脚踏巍巍酒壶山之巅”作了概要提示。在命题阶段,更留心“理清线索”,板书出示“游览路线:铁路边——河岸——山脚——山腰—山顶”。到“围绕中心,讨论选材”时,则按照游览顺序,组织学生具体讨论看到的景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同时根据学生的议论内容,对“铁路、河岸、山脚、山腰、山顶”各处的景物作简要的板书。这样,由于教师的教路明晰,学生在脑海中就能把较杂乱的素材理出了一条比较系统的线索,并使朦胧的印象变得具体化。

第二,教学重点突出。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多流于一般化。往往是写出题目,指出先写啥,再写啥,可以分几段,有些再板书几个重点词语,就让学生动笔。因而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是平铺直叙,淡而无味。而本教案设计者结合基础训练要求,从本次作文目的出发,明确提出把“具体形象地描写出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美”作为教学重点。在指导中围绕这一重点,先让学生复习《鸟的天堂》一课的写法,重温“读写例话”中关于静态和动态描写的知识,板书出“静态——形态、大孝位置、颜色;动态——活动、变化”。随后结合此次作文,集中讨论所看到的具体形象,说明哪些属于静态,哪些属于动态,应该如何描绘。这样“读写结合”的指导,学生的作文容易做到叙事具体,重点突出。

第三,紧密联系实际。

这是本教案的另一特点。首先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次作文指导是在组织学生刚参观游览酒壶山以后进行的。由于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做了必要的回忆、议论,所写的内容都是学生亲眼所见,所以提起笔来就会旧景重视,叙之不荆其次是联系学生的作文实际。教案密切联系学生写“游览活动”文体时的通病,即以往写这类文章“总是从早晨起床,刷牙漱口洗脸开始,到游览结束,晚上睡觉为止,不分大小巨细,主次轻重,点滴不漏,照写不误”。让学生明白这类游水账式的写法,是作文的一大弊病。由于学生对此大都有切身体会的,经教师这么一点,这次作文就不会再重现病了。

第四,指导程序科学。

这篇教案较科学地安排了“写前指导”的几个步骤。从教案上看,教师很重视帮助学生审题,并且给学生讲清本次作文的要求、内容、范围和写作方法,可以达到促使学生开阔活跃思路,提高思维能力之效。启发谈话和组织学生复习有关课文写法和本组“读写例话”的有关知识时,可使学生写作有所依傍,能够正确地选材、组材,更好地突出中心。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不仅促使学生写作时做到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详细得当,又可使学生养成先列提纲再写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均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要求看和想,又要求说和写,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动脑、动嘴、动手,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实际重点突出——小学五年级作文指导课《记一次游览活动》教例评析

实际重点突出——小学五年级作文指导课《记一次游览活动》教例评析一文由chinesejy教育网www.3wk.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第十七篇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附加篇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附加篇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不仅仅老师要读书,每一个想提高学识的人都要读书。在这短暂的一个学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以下就是我这一学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论创新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 第十八篇

一、更新观念,明确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从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看,《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文教学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能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知识和作文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学生的创新能力越强,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就越大,为他们所奠定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础就越牢固。

2.从教育的功能来看,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即为儿童实现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创造必要的条件。也就是说,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和未来,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培养一批批能主动适应社会,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作文教学的本质功能,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

3.从教育的效应来看,创新教学的教学目标,是把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作文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是否保证和促进学生的身心获得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取舍,因而它所追求的是作文教学的长期效应。

4.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当学生因为受到某种外部的产生了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火花的时候,如果这种火花能得到他人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就会增加他产生新的一次火花的可能性;反之,必然会降低再一次产生火花的可能性。这个研究成果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下,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常常会迸发出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1.从课上走向课下,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习作的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①绘画。例如:提供条件让学生借助想象画成图画或拼成画面,然后让学生把画面的内容写下来。这些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②实验。先让学生运用自然课上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已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③制作。让学生动手完成一个小制作,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④操练。如学了《我们的新朋友——电脑》一课后,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操练一下,并让他们把操练后的感受写下来。⑤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的内容、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教师可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

①情节扩展式。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当时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②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真的来到了天堂》。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进行改写训练。④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可启发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⑤相关迁移式。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凡卡》,让学生写《我和凡卡比童年》。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自由讲”、“小评论”、“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就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块说理议论的创新园地。

(4)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如:小组之间的挑战、擂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浏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事件等等。

(二)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

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只是写妈妈怎样关心自己的事,往往千人一面。因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

(2)同一材料多种立意。

如学生写《爬山》,可重点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河山的赞美;也可重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去努力”;也可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说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同一材料多种体裁。

如写《我们的校园》,可以记叙和抒情,可以写成说明文,可以议论校园设置得好不好,还可以假想未来的校园。

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指导学生写“雪”这一自然景观时,可启发学生展开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正相关联想:由厚厚的积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由雪的洁白,联想到高风亮节的人。反相关联想:由特大的暴风雪,联想到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由雪经不起阳光的照射,联想到没有气节的人。

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从选材来看,换个角度想就是一个新路子。如写《我们的学校》,不仅可以写校园的景

谈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文教学 第十九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一部分学生感到作文难,认为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勉强写出的东西让人读后又如同嚼蜡,或有抄袭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缺乏真实感觉,没有动情。作家巴金曾说过:“我必须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吐露,才能顺利下笔。”可见,只有认真体验生活,感情才会充沛,写出的文章才会动人。所以,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要落到作文教学中。

一、明确写作目的

写作目的是引起学生写作动机的关键。明确写作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写对生活的真实感觉的文章。学生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一切事物,所见、所闻、所爱、所恨、所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切实感觉到生活中处处需要作文,离不开作文。

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服务于作文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学到的基础知识能服务于作文,决不能把基础知识和作文分成两块,彼此。教师要在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作文知识,在作文教学中贯穿基础知识的运用,使学生随学随用。

如一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妈妈刚从田地里回来,没有进屋就去抱柴准备做饭。看到她拖着两条僵硬的脚一步一挨地向屋里走,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是仿照《草地夜行》一课中描写小红军艰难赶路的句子写的,用在这里十分恰当。这说明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而且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WwW.meiword.COM

三、作文训练四步走

作文训练的过程可分为四步,即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到最后的修改。

一篇文章是否成功取决于对生活的体验。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感情的倾吐。生活越充实,体会越深刻,写出来的东西就越感人。这就要求教师训练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平时生活的积累更加自觉,把自己的亲身感觉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自然会写出真情实感。修改作文是作文训练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修改作文就是修改思想。教师可选取一篇作文同学生一起修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另外,教师还要做好每一次的作文讲评。作文讲评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上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文的指导。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应使学生参加到讲评中去,积极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及鉴别是非的能力。对待讲评中的鼓励,教师要以表扬肯定为主。

四、多读课外书,写生活日记,培养写作情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中国先贤的教诲。我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并要从书中读出味道来,写好读书笔记。我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充实自己的写作知识,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觉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开始写日记时,我让学生先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如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社

转贴于上文库 www.3wk.net会上值得赞扬的事,然后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这样,连平时不善于写日记的学生也能慢慢写下去。

五、开展竞争,设置多种奖励办法

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开拓各种渠道。如组织本年级的作文竞赛,让学生的作文在同龄孩子中交流、切磋,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作文竞赛。

教师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作文方面用灵活多样的奖励方式激励学生,对其写作兴趣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在班内创办班级优秀作文选集,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分门别类地挑选好,并装订成册,供全班学生传阅。还可以在班里组织评选“小作家”活动。对那些一贯作文较好的学生,经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评选,可获得班上的“小作家”称号。奖励办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用奖励的办法,能使学生享受写好作文的快乐,从而更喜欢写作文。

总之,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学生才会写出好文章。转贴于上文库 www.3wk.net

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入手问题 第二十篇

余新珍

从去年我参加区小学生毕业生会考阅卷中,发现了问题。城市小学生的作文得分率大大高于农村小学生。可见,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是个薄弱环节。为此,大振动了农村教师。从中原因,主要是城市学生的家长很重视家庭教育,孩子们懂得道理和知识相对来说要比农村学生多。因此所具备写作能力就比农村学生强。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们心急火燎,想尽量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但对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又不知如何入手。多年来我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稍有钻研。我认为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解决作文教学入手问题。

  一、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我国古代教育 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上作文课时用富有魅力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敢地写。通过这样形式的训练,学生既感兴趣,写作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2、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富于饶有兴趣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譬如:让小组里每一个学生考虑一个故事良好的开头句,写在一张纸上。在教师的指示下,每个学生应把自己的这张纸传给下一个同学,接下去的人就续写这个故事的第二句话,用这种方式在组内轮流,并注意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读了前面已写的部分后,再加上自己的句子。连续写了十到十二个句子时,要重新开始写一段,写完十至十二个句子,作文又转回到原写作文的人手里,他将给它加上一个题目,然后把所写的故事带回家并把文章写完整。通过向别人朗诵或在公布栏上张帖的方式,与同学共享完成的故事的快乐。这种故事游戏,学生很感兴趣,真可说是学中玩,玩中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3、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报刊的写作竞赛活动。譬如:开展作文竞赛,可把范围扩大。不一定是尖子生和尖子生之间竞赛,还可以中等生和中等生之间赛、下游生和下游生之间赛。通过这种形式比赛,使下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树立信心,激发了写作兴趣。

 4、根据小学生喜爱表扬、鼓励的特点,每次习作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差生更不能忽视,要努力去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也不能放过。

 二、从授之方法入手,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能写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能力。

 1、从阅读教学入手,要上好阅读教学课,从中学习其写作方法。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一切学习活动都 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对于儿童,正如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叶圣陶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 吐,倾吐能否有法度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课文习作范文到读写例话,正好体现了“由读到写”这一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方法于课内,然后再得方法于课外。课文,实际就是给学生借鉴提供的范例。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离开阅读教学去搞作文教学,必然使学生作文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难的后果。因此作文经常是从阅读教学开始的。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人家的观察方法以及表达方法等。

  2、教师指导写作方法。一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过程:审题、确定、中心思想、搜集材料、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修改文章等。譬如:审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审清范围法。譬如:审题规定的范围包括时间范围、地点范围、数量范围、内容范围、对象范围等方面。时间范围:即题目中有限制时间的词,它规定了是写过去、现在、将来或某一个特定时间。如《难忘的一件事》中“难忘”就规定了只能写过去的事;《愉快的节假日》就只能是“节假日”;《寒假记事》时间就只能是寒假。

 地点范围:即题目中有限制地点的词。《家乡新貌》中的“家乡”;《校园一角》中的“一角”;《放学回家的路上》中的“路上”。

内容范围:即题目规定的是写人还是写事,是写事还是状物。如《我的妈妈》规定是写妈妈这个人;《一件有益的事》是写这件事做了后对别人或集体有什么利益;《清晨的校园》规定了重点要写景。

  对象范围:即题目规定的写作对象是谁。如《我的爷爷》规定写“爷爷”。《粗心的爸爸》,对象是爸爸。

 (2)、抓准“题眼”法。“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它能集中的反映题目的范围、重点和要求。所以审题要抓“题眼”。如《我爱家乡》题眼是“爱”;《小明笑了》重点要写为什么“笑了”。

 (3)、确定意义法。有些题目,具有象征意义,这就要求写作文时认真审察,弄清写作真正的对象。如课文《金色的鱼钓》中的“金色”绝不是一种颜色,它象征着老班长闪烁着金色光芒的思想品质。

  (4)、分解定位法。作文的题目,有的是词,有的是词组或句子。对于较长的题目,用先分解,后定位(确定中心重点)的方法如下:

事⑴记事

一件事⑵(限定数量)

感动的一件事⑶(限定中心)

最感动的一件事⑷(强调突出)

我最感动的一件事⑸(限定人称)

 通过这种形式,题目要求一目了然,写起来就心中有数了,学生自己悟出方法,自己从写作实践中总结写作方法。

 三、从丰富生活入手,解决作文内容。

 写作方法掌握了,还不够,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可这样说“作文,就是向外输出信息。”信息从哪里来呢?“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如果没有信息的摄取和储蓄,就没有信息加工和输出。

  农村学生因见识面不广,较狭窄,写作时缺乏材料。往往写作文时会出现“假”、“空”、“抄”现象。

 “假”;一是说假话。写的与心里想的不一致,笔是心非。二是写假事,无中生有。

  “空’:即内容空洞,无具体事实,该详写的地方写不出详细经过,中心不突出。

 ‘抄”:去抄书本上的优秀作文。

针对上述情况,除了平时教他们多观察周围事物以外,还需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只有学生生活充实了,作文才有内容可写。

所谓生活,对学生来说,主要是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三方面,其中学校生活是主要的。还有班队活动,各种兴趣小组(包括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等。

  班队活动。譬如平时多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既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给习作准备了材料,可谓一举两得。

  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譬如:开展唱歌、画画、科技制作、体育等方面的兴趣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进行指点,(为写作准备)。活动结束后,就趁热打铁,马上布置学生写。这样效果佳。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农村这个优势平时多带他们到野外去欣赏祖国大好河山。譬如;春天,田野里一望无垠的桔树,白花飘,成花园;夏天,绿树成荫,成桔海;秋天,果实累累,成果园;到冬天,大部分已枯萎了,而桔树还保持原来的本色——绿色。还可带他们出去参观、访问等。总之为习作积累材料,丰富内容。

四、从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入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序:老师命题——老师指导——学生作文——老师批改——老师讲评。这种教学程序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是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来的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批改后几天再去讲评,往往是“事过境迁”。学生心里已淡忘了,引不起他们的注意。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尝试,改为紧扣单元重点命题——尝试初作——浏览模底——收集情况——及时讲评,从动脑动口,评优改错——最后修改誉写。课堂教学结构就变成了如下的闭合回路:

(1)输出信息          

 (2)(5)接受信息

(3)反馈信息

(4)再次输出信息

 这样的作文教学程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所谓浏览摸底和收集情况,就是教师检查每篇作文是否符合题意?是否有离题或偏题现象。

及时讲评,动脑动口。评优改错就是尽量发现学生进步之处,突出者予以表扬,尤其应注意中下生的进步加以表扬鼓励,最后精选一篇写得最好的供全班同学欣赏学习。又根据实际,恰如其分地指出这次作文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有突出问题的习作酌情作个别面批或公布于众,让同学们引以为戒。以达到帮助教育的目的。

布局谋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附表格如上页)

注:写作时上述方法适用于片断也适用于篇章。

           (本文1995年5月获柯城区“作文论文”二等奖)

《“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对传统作文教学的突破二十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看了“小学作文循序教学法”对传统作文教学的突破二十篇的人,还看了:

我也要和时间赛跑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使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全部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想到自己,我感到非常馐愧。早上起床,老是想方设法赖赖床,能多一睡会儿,就多睡转瞬儿,有好几次都差点儿迟到了。有时候学校里的课堂作业,在课堂上来不及完成,我在课间只知道玩,结果老是拖到家里才做,郎費了很多时间。放学回到家,该做作业了,我却转瞬儿看看课外书,转瞬儿找

生命的意义四年级作文

难道生命正是那些小生灵?不!我认为,生命还有更镪大的意义。又过了几个月,小燕子可以开始飞翔了,燕子一家便浩浩荡荡地飞向翠园那一行歪七扭八的小松林,用尖尖的小嘴把一只只害虫衔起,发出欢快的叫声。哼!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罢了!装英雄!我顿时对燕子的肽度360°转变。几个月又过去了,小燕子们也长大了。一个个穿着大皮袄的家伙,飞起又猛又快。对它们喜欢的情感油然而生。想起它们小时候与爸爸妈妈摩顶放踵地在林中

家乡新变化作文600字 看我家乡新变化

你生活在乡间吗?我的家乡-将军村,在20xx年8月,由于强降雨遭遇洪灾、山体滑坡的重创,道路被毁,全盘村庄一下子满是泥浆、垃圾。村里的老房子少许都是土房子,已经成了危房,不能再住人了。危难之时,人员靠前指挥,全力以赴抢险教援,灾后重健工作也很快地全体崭开了。后来我的家乡就变了!家乡变净了。看,以前村子是弯弯的土路,灾害后更是千疮百孔,现在已形成宽阔的水泥路了。道路两边每隔100米都设有垃圾桶,就像

小学生四年级作文400字

在我记忆的深处,有一位像慈母般的老师深深的记在我的脑海里。  她粗黑健挺的眉毛下,长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还长着一个大大的嘴巴。一次,我们刚吃过正午饭,正要兴致勃勃的,去玩时,一辆玩俱小汽车挡在了我的前面,我一不留神的踩在那个玩俱小汽车上,只听见咚的一声,我便栽了个四脚朝天,膝盖上的皮也被擦破了,鲜红的血从伤口中流出来,顿时,我疼得哇哇大哭,眼见了,连忙走过来,把我谨言慎行地扶了起来,xxx蹲下身

玩游戏

今天天气万里无云,我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海风情境作文班。我对今天的作文课充满了好奇。今天到底是一件什么样课呢?我的脑代里充满了无数个小问号。那就让我们继续往下看吧!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条红龄巾,原来今天要玩儿一个游戏―蒙眼猜物,全班顿时一片欢呼声。游戏开始了。老师问都有谁想参加游戏。“刷刷刷”八个人举手了,有张英语、王瑞、我还有几个我不知道的人。老师只让三个人参加,所以我们用手心手背来配出来。结

最新文章

热点推荐